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614|回复: 11

[行业弊端] 中医之新生与阻力

[复制链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1-12-20 13: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如今的教科书中,“证型说”是主流,或者说是唯一的归纳与鉴别模式。编书的老专家集团或称编委会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借此将中医的“辨证论治”作一个规范,将中医的所有经验作一个归纳与分类。事实上也在各医学院校和各地中医机构贯彻执行了,但其结果是造成了新时代中医的“思想僵化”,造成了现在中医疗效的低下,因而失去了生命力,失去了百姓和从业者的信任,失去了医疗阵地,在西医面前节节败退。
       有识之士看出了这个致命的弊端,努力地跳出这个窠臼,另擗新路(事实上是重新审视仲景的理论,回到正途),给中医注入生命和活力。这不是修枝剪叶,也不是嫁接,更不是搞花粉杂交,而是在发掘根基、培土施肥!其杰出代表就是黄煌教授。但中医这棵千年老树实在腐朽,枝败叶落,病入膏肓,加之虫蚁咬噬,积重难反。现在还有人以“保护古树(迹)”或“制造盆景(人为致畸)为名,冥顽不化,横加指责。
       这培育新芽的工作是困难重重呀!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0 收起 理由
王晓军 + 10 深有同感!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预祝网友新年快乐并同大家分享《夏虫不可语冰》的故事
下一篇:AAAAA

74

主题

1890

积分

39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90
发表于 2011-12-20 15: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s:184]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1-12-20 19: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证型说的基础是病,是先辨病,再分型,在教科书上,这种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但是,问题出在临床上。临床上的病人,都不仅仅是一种病,常常是几种病集于一身,按病索方,眼前一片模糊。方证说的基础是人,是先辨体与辨病同时进行,注重整体,关注当前。临床按方证用药,比较简单,也比较有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9: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阐释得再通透不过了。方证就是“抓手”,所以传统中医、中医学生、爱好者一旦运用方病人学说和老师的经验,疗效都会大幅度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有些顽固的人就是视而不见,羞于承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7423

积分

255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活法圆通医家诀,不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3
QQ
发表于 2011-12-20 21: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4469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城里娃脑决定悬壶济世

Rank: 5Rank: 5

积分
4469
发表于 2011-12-20 21: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到从前的我和大败后痛定思痛的我!


呵呵呵!其中滋味唯有过来人知晓!
学术至上,理直气壮; 自成一家,笑骂由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2-21 16: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感悟![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035

积分

77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35
QQ
发表于 2011-12-27 14: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想,中医的证或证型,作为中医治疗的核心基石,是否有问题?

    十多年前我看过一本书,作者认为“证”是疾病在某个时候或阶段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证只是某阶段的表像,阶段一变,症型虽变但其病应该还是那个病,就像西医的急性肾小管坏死必然要经过少尿期、无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一样,不管处于哪个期,它都是肾小管坏死,这个病没有变。对此,我深以为然。
     但是,问题出来了,随着病情减轻或加重,其症型就会发生改变,出现“新证”,遣方用药就随之改变,或者说是治疗原则就发生了改变。中医治疗原则随时可以发生改变,这种思路是否真的正确?是否就是中医缺乏统一治疗标准、临床无法大规模地重复疗效的基本原因?欢迎各位方家讨论。

    从西医角度看,在一个病还没有治愈前治疗原则就随时变化,这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般也是不可容忍的。例如,对细菌性痢疾,不论无发热、口渴、失水表现、神志意识改变、脓血便、腹痛等表现轻重与否,其根本原因就是痢疾杆菌引起,用抗生素杀灭细菌就是贯穿治疗全过程的基本不变的治疗原则,哪怕已经热退、肉眼脓血便消失、仅有轻度腹泻、软弱,还需要抗菌治疗几天以巩固疗效。其治疗的基本原则不会变。会变的只是是需要退烧、补液等对症治疗部分。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就停止抗菌治疗,是根本错误。肯定会导致疾病好转后再加重甚至致死。所以西医认为诊断一经确立治疗原则就不能错误,也不能轻易改变。

    反观日本汉方医疗,用方好象也不象中国大陆,他们有与西医类似的疾病汤方对应治疗原则,比如:一诊断为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思路可直指半夏泻心汤、大柴胡汤、半夏厚朴汤等等,而不是像我们还你必须四诊合参后才能确定证型,才能处方,更有甚者,同一个病人如果同时请十个中医生来诊断处方甚至可以辨出十种不同的证型、使用十个完全不同的处方,这个现象大有问题。但这个现象却成了我们大陆不少人洋洋得意并作为指责别人不懂中医不懂辨证论治的依据。并标榜为只有我们的中医才是中医,只有我们才懂辨证论治!?

    可日本人依然如此用中医治疗,照样取得疗效,不亦怪乎? 而且日本因此还出现了中国大陆不可能出现的发展现象:
    1、中医诊断、治疗、处方标准容易统一,出版的汉方著作规范而没有保留,人人都可学,容易速成。
    2、学西医的对中医也容易上手,而且成为开中药的主力军。好象也没出现西医开中药就效果多半都不好的情况。
    3、大家一起朝一个方向研究汉方,对汤方、症型、八纲、腹诊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中国大陆没有取得的进展,确立了不少新的理论、方法与技巧。
    4、中国大陆中医多半抱着明元清以来才形成的辩证论治的方法,死守“望、闻、问、切”是唯一正确的诊法,并固执地拒绝其它方法如腹诊、腿诊等新技术,认为那不是老祖宗的东西,不可信。结果,只有老祖宗说过的才可信。结果,日本人称汉方医学,标榜汉方医学是科学,而把中国大陆守着祖宗理论一成不变的中医叫文化。

  黄师的方证学说确实可以减少甚至规避上述种种,值得深入学习,但又该如何看待目前中医教科书等主流坚持和倡导的“辨证论治”?有些茫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15: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沙落雁先生思考很深入、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1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2-27 16: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按方证用药,很容易进入公式俗套,一旦碰到病机复杂的病人,就束手无策。记得顾教授曾在江阴搞过膏方培训,其主要是讲五运六气对人体的影响,估计方证是很排斥顾教授的思路,因为这个被方证体质人认为是朽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16: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运六气”是一个美好的设想(学说),但说它玄恐怕没人反对。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次大疫,没有见到它发挥作用。近年非典、禽流感、猪链球菌时,也都没见她的身影。甚至胡万林、张悟本,以及李洪志都不敢扯这杆大旗。如果真有高人参透其玄机,那真是国人之福了。或许有一天会揭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7 22: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证辨证就是抓住方和证两端,但这“证”的内涵必须十分准确地领悟与掌控,“方”的辨析同样要细致入微,所谓日本汉方的方病相应,与方证显然貌合神离,要害是“方”是治证之方,“病”(准确地说只是西医的概念)与证既交叉又互异,交叉时对证之方说是对病治疗自然可理解,相异时执方治病疗效可想而知。掌控传道授业的中医编者们连病证这一基本概念都未能昭昭然,中医之“虚阳浮越”就一点也不奇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6:23 , Processed in 0.07977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