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808310102du0y.html
借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之东风
尽快推动中医药大学新生的中医药文化教学工作
2011年11月1日在成都召开的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王炼做了“理清思路,振奋精神,全面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报告”。该报告中将全国创新教材《中医文化入学教育》(高思华主审、毛嘉陵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列为国家“十一五”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一项成果,其中有一个独立段落专门介绍该教材的情况:“全国中医药教材研究会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编写了针对中医药大学新生的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教材——《中医文化入学教育》,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医药文化的知识,为中医药大学生奠定了牢固的专业思想基础,掌握了必要的中医药文化基本知识。”
毛嘉陵 撰稿
由于我国小学、初中、高中等基础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体系,主要是以西方现代知识体系为基础,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虽然为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奠定了较好的认知思维和知识基础,但却不具备学习中医知识应有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同时,也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
而中医高等教育多年来主要从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的角度传授知识,没有对中医大学生认知思维模式的转换和知识结构的调整进行必要的教育,以至于不少中医药大学新生在刚接触到中医时,很难接受中医学知识体系,在入学两、三年后仍进入不到中医药专业所应有的学习状态中,甚至还有强烈的“抵触反抗”情绪,专业思想很不稳固,进入临床后对运用中医诊疗技术治病也缺乏信心。
近年来虽然已开始重视中医文化的教育,但很多都是从部分同学已有了一定消极情绪的大学二、三年级,才开设中医药文化课,此时,早已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并且现在出版的不少中医文化类图书或教材,多从历史、哲学、宗教、人文的角度介绍一些文化常识和故事,主要起到了丰富文史知识的作用,并未对中医大学生面临的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观念误区、认知思维转换、知识结构调整等现实问题却并没有涉及或涉及不多。
为了更好地搞好中医药文化教育,从文化的角度帮助中医大学生解决学习中医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和困惑,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牵头组织福建、成都、广州、上海、黑龙江、吉林等十余家中医药大学、中医院、博物馆等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从文化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东西方文化学、中西医比较学、中医药临床优势等角度,编写了全国第一本专门针对中医药大学新生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启蒙教材——《中医文化入学教育》。该教材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主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毛嘉陵主编。李灿东、贾海忠、朱桂祯、关晓光、李良松、林齐鸣、郑洪、李海英为副主编。
《中医文化入学教育》教材的编写和课程开设,可望填补中医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上的一项空白,而且也可望使刚入学的中医大学生能够从接触中医药的初期就能对中医科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期望达到以下两大目的:
一是巩固专业思想。让中医大学生能够学会以东方式的认知思维方式,接受和学习中医药知识,思考和应对中医药问题,奠定良好的“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专业学习基础和思想认识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中医药大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的问题;
二是树立事业信心。让中医药大学生通过了解中医药的学术特色和与西医相比独具的临床优势,由此树立学习中医药所必需的事业信心和正确的医学价值观,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中医药大学生事业奋斗方向不明确的问题。
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我们主要坚持了以下原则: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特色为核心,灵活运用现代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科技成果。尽量做到内容真实可靠,条理清楚,文句通顺,图文并茂,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故事、图片和插图来表达复杂的内容,以避免纯学术教材的枯涩生硬。对确有必要涉及的概念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要使句子结构精简、用词准确。有些常识性的内容如果作为正文编排,可能会显得很繁杂,则以参考资料、快速阅读、课外活动等背景资料的形式进行编排。总之,编写者特别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启发性、可读性、趣味性、激励性、逻辑性和收藏性。
我们期盼着中医药大学新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对待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观念问题,正确地认识中医学知识体系的价值,了解古老的中医在今天仍然还具有继续治病救人的临床优势,由衷地将继承和弘扬中医文化作为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从而对学习中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树立和巩固中医专业思想,以人类的健康事业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和追求。
---------------------------------------------------------------------------------
附:《中医文化入学教育》内容简介
《中医文化入学教育》在整体布局和内容创作中,采取了模拟校园场景的方式,将教材的主要内容分为“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向社会”等3大篇,共10章,并在正文前后增加了引言和附录:
“引言”部分:主要解决中医大学新生从中学到大学、从接受现代基础教育到接受中国传统科学文化教育的两个过渡的问题,通过中西方科学文化不同的认知思维的对比,让同学们了解从宏观整体和微观局部着眼认识世界都是正确的认知思维方式,它们各具特色和优势,应当坚信中医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这是学好中医最基本的学习态度。同时,向新同学赠送了有助于打开中医文化宝库大门的“3把钥匙”,并回答了中医大学新生最想知道的十多个焦点热点问题,这些都是新生最想了解、但在现行教学中又未涉及的问题。
上篇:“走进校园”:共3章。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文明之邦,因此要求中医新同学学医要先重视自我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的塑造,要懂礼仪、讲医德,学习各种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礼仪和基本的医德规范。并介绍了中医大学新生的入校仪式、中医新生入校誓词、中医拜师礼等常识,可供各校参考借鉴。中医礼仪在以往出版的中医文化图书中是尚未涉及过的内容,这为本教材增添了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同时,还介绍了古今名医故事、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等相关文史知识。
中篇:“走进课堂”:共4章。详细地介绍了人类文化创造出东西方两大各具特色的认知体系,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回答了中医到底科不科学、怎样认识中医的科学价值等尖锐问题,介绍了中医是如何动脑的、中医是怎样一个知识体系等相关知识,不仅使同学们对中医知识体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让同学们对中医这种与中学所学过的数理化完全不同的知识形态,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同和理解。
下篇:“走向社会”:共3章。着重解释了在现代高科技时代仍然还需要中医的深层次原因,阐述了“有疗效就是硬道理”以及中医的现代价值,介绍了中医临床的诊疗特色和优势,强调了学习中医要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的重要性,介绍了要成为一名优秀中医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最后从中医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预测性的展望,可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研究中思考。
“附录”部分:介绍了中国文人的养生与闲情雅致方面的一些常识,可供同学们在今后陶冶性情、丰富中国文化知识、独享中国式儒雅生活时选择和体验。 |
上一篇:关于肝癌和中药下一篇:经方交流,武汉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