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8648|回复: 41

小青龙汤为什么没有茯苓白术

[复制链接]

32

主题

988

积分

179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88
发表于 2011-11-18 07: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没有猪苓泽泻可以理解,因为这两者性寒。
为什么没有茯苓和白术呢?
或者说,茯苓白术所治之水与小青龙汤所治之水有什么区别?
向大家请教




上一篇:妊娠剧吐 求法
下一篇:我的第一次治感冒实验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发表于 2011-11-18 08: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苓术对应的是水,小青龙里的姜辛夏对应的是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1-11-18 08: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景在肺之水饮用干姜细辛五味子,同时可以参看金匮小青龙汤治案,里面用茯苓,但未用白术。
在真武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苓桂术甘汤中多苓术同用以去水。
其实半夏,茯苓,生姜,白术都是去水的,不过去的地方不一样。术苓多治下焦,夏姜多治中焦,姜辛味多治上焦,大致如此,又不可拘于此。
因水饮之行是相关联的,所以有时要同用,要细细体会。
一点认识,未必确切。
信解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1093

积分

20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Rank: 4

积分
1093
QQ
发表于 2011-11-18 08: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治水二法:在上者以汗解,在下者利尿.
小青龙以发汗为主,半夏去胃中湿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988

积分

179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8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09: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青龙并非汗法,这从小青龙的服法和实际体验可证明。
感觉半夏和茯苓白术很不一样。
小青龙中真正去水的好像就只有半夏和细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988

积分

179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8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09: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李小荣) 的帖子

请教水和饮怎么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988

积分

179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8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09: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茯苓白术系多有头晕。
小青龙则没有头晕。
感觉还是大不一样的。
小青龙也不一定是肺部吧?心下不一定是肺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781

积分

4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781
发表于 2011-11-18 10: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干姜细辛五味子夏为散水、逐饮之药,茯苓通理水道,白术化湿。
仲景先师根据痰、饮、水所在位置不同而选药。粘稠为痰,稀薄为饮,停潴在脏器腔间,水为组织中渗出之水液。
小青龙汤中,水气随汗而宣疏何须茯苓渗利?此证中“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并无湿所以也不需白术。个人浅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4479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城里娃脑决定悬壶济世

Rank: 5Rank: 5

积分
4479
发表于 2011-11-18 11: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niyunjiu) 的帖子

姜辛夏味主治在肺部皮毛之水.

合并有里水<脾胃之水>就用麻黄加术汤.

两方要对看,辩表里之病位用方!
学术至上,理直气壮; 自成一家,笑骂由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3539

积分

87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539
发表于 2011-11-18 11: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青龙是温散寒饮,所以重在姜辛夏。一点浅见。
济舟堂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34

积分

33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34
发表于 2011-11-18 13: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讨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积分

82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1-18 13: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除水的用药上,仲景先师应该是兼顾了治标与治本两个方面。(本指水气,标指水气所导致的各种不同症状)
也就是说姜辛味除水之本兼治咳之标,苓除水之本兼治悸之标,白术除水之本兼治眩之标。
从方证药证中寻找答案比较明确,若从病机与病位上理解是不容易搞清楚的。
大致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19

积分

15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继承仲景,学习锡纯

Rank: 2

积分
419
QQ
发表于 2011-11-18 13: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niyunjiu) 的帖子

这可能牵扯到仲景药对配伍的思想!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本方的干姜较半夏泻心汤是减量的,而半夏未变,加入生姜四两,可以推测干姜起的是辅助作用。至于为何没有茯苓白术,当然是未出现其证,况且,小青龙汤的下面本来就有加减法的,也可以说是有茯苓的,“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另,在真武汤下面的注释有“若小便利者,去茯苓”,据此总不能说真武汤没有茯苓吧,我觉得还是要坚持仲景的用药思路“有是证,用是药”,呵呵
选择的药物与病位也是有密切关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1240

积分

35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40
发表于 2011-11-18 14: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读药证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988

积分

179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8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4: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8楼(城里娃脑) 的帖子

我有疑问的不仅仅是方子的区别,还有药的区别。
小青龙中,干姜和五味子不直接利水,利水的就细辛和麻黄吧。
另外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麻黄加术汤反而治里水呢?为什么麻黄汤不能加茯苓?加细辛?加半夏?
麻黄汤治表,为什么加上白术就治里了呢?

以上都是我不解的,请您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988

积分

179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8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4: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1楼(木子长大) 的帖子

他的治的标不一样,这很可能反映出他们治的是不同的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988

积分

179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8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4: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3楼(drongh) 的帖子

药证只是描述,没法回答我的问题。
比如说药证讲白芍治腹痛,可是伤寒论中那么多治腹痛的方子,却不一定使用白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988

积分

179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8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4: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6楼(niyunjiu) 的帖子

利水方子中,或者有桂枝,或者有白芍,或者两者都有,这些药证能解释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1-11-18 14: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一章日本医生大冢敬节著述,看看是否对此题有所帮助:

     胃内停滞上水毒之谓也。此有名为心下痰饮者。亦有名为心下有水气者。更有名为心下有留饮者。意味皆同也。其治疗方针。裾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 以温药和之。是温散之药即为此病之药无疑。温药何药。术、生姜、细辛之类是也。
   苓桂术甘汤                 (心下有痰饮。胸肋阻满。目眩。)
    泽泻汤                     (心下阻饮。其人苦目眩。)
    茯苓饮                     (心胸中有停痰宿水。)
    枳术汤                     (心下有如盘之坚物。饮水则作。)
    以上四方有术。
    小青龙汤                   (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
    桂枝去芍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气分。心下有如盘之坚物。饮水则作。)
    以上二方有细辛。
    生姜泻心汤                 (肋下有水气)
   以上一方有生姜。
    治胃内停水。其方剂不止以上七方。为说明上便宜计。将上列方计分为三组。即有术者。有细辛者。有生姜者。有术之方剂使用于痰饮、留饮、停饮、宿饮、水饮等证。有细辛之方剂。用于水气或云气分。今从脉证方面观之。有术之方剂中。言脉证者大半为脉沉。而用越婢加术汤、附子汤、苓甘术桂汤。脉浮者。有五苓散一方。有细辛之方剂中。用麻黄附子泻心汤。脉细而欲绝者用当归四逆汤。脉浮者用厚扑麻黄汤。脉紧弦者用大黄附子汤,而不言及小青龙汤之脉证。以表不解者。当然脉浮也。本草中言术逐痰水。细辛行水气之语。可以深思矣。易词以言之。细辛多治表水为主。术多治里水为主。余曾对于脉浮数之患者以苓桂术甘汤。服后非特胃内停水不去。反招上半身浮肿。(人参亦起浮肿)於此可知术虽为利尿剂而力不大也。
   生姜治水与治水气者也。其收水富于动摇性。(术与细辛比较的非动摇性。)在配剂中与术辛均为必要之方。生姜与半夏同用可以止呕吐。干姜与附子同用。可止完谷下利。此即富动摇性而能收水之故。
    心下痞
   痞者噎之意。俗称胸噎。无食愁。伤寒论金贵要略中言及治痞之方有七。
   五苓散              (未嚼碎之全粒咽下后成心下痞。与以泻心汤而痞不解者。其人渴而口燥烦。)
   小半夏加茯苓汤      (卒然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
   大黄黄连泻心汤      (心下痞。按之痛。)
   泻心汤              (妇人吐涎沫。服药后。心下即痞者。)
   附子泻心汤          (心下痞。复恶寒。汗出者。)
   半夏泻心汤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甘草泻心汤          (医见心下痞之病未尽。再与以药。其痞益甚者。)
   以上七方中前二方有茯苓。后五方有黄连。可知茯苓可治心下痞。黄连亦可以治心下痞。又从五苓散条下观之。凡全粒咽下成痞。泻心汤不能解者。五苓散可解之。查近世有以黄连茯苓组合成方者遍览伤寒金匮方中。一方无以茯苓与黄连为伍者。要知二者之间。药能不同。茯苓之味淡。黄连之味苦。此为其最大之相反点。物编云。古人谓苦者能泻。能燥。能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泻。此定则我们可以无条件承认者也。泻心汤一类。必配以如黄连之多量苦味剂。利水之流。去血之滞。开精神之郁积者。必配以茯苓之剂。其间效用之途。正不可以道里计之,
   心下痞之外。又有治心中痞者三方。
   桂枝生姜枳实汤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
   枳实薤白桂枝汤      (心中痞。留气结于胸。胸满。从肋下逆枪至心。)
   人参汤              (同上。)
   从上方观之。可知心中痞者。气上逆郁塞于胸而成为痞也。与心下痞之状异。枳实薤百桂枝汤证与人参汤证就文字观止。为用相同。但从人参与枳实。术与薤百。干姜与桂枝之药效比较考之。则就想象上可知凡属缓而病情深者。宜用人参汤也。
   心下痞者以手按之软而不觉其硬者也。又有所谓心下痞鞭者。按之其硬如鞭然。其处方亦有六,
   桂枝人参汤          (利不止。心下痞鞭。)
   甘草泻心汤          (心下痞鞭而满。)
   大柴胡汤            (心下痞鞭。呕吐下利。)
   旋覆花代赭石汤      (心下痞鞭。)
   木防已汤             (心下痞坚。)
   小柴胡汤            (肋下痞鞭。)
   此外尚有瓜蒂散治胸中痞鞭。而病势沉重。从胸下至胸中者。通览上列六方除大柴胡汤外。其他五方均有人参。但大柴胡汤中之枳实亦如其他方剂中人参之役务。东洞翁云。人参治心下痞鞭。但逆之心下痞鞭。未云以人参主治也。
   统观以上心下痞。心中痞。心下痞鞭言及处治这方剂。屡用人参、枳实、黄连、黄芩、茯苓、半夏之类云。
   备考
  [兰轩医谈]   治痰饮者。始用温散。其次疏通。其次燥痰。先燥者则不适。温散用败毒散。小青龙汤。疏通用柴梗半夏汤(或加大黄少许。)。燥痰用苓桂术甘汤之类。金匮云。病痰饮者。当温药和之。信确言也。但痰饮如有蛔虫之见症者。宜先用滋润温剂以扰乱之。然后以下剂以除之。以去其沉痼之疾。是为至要。比譬诸去烟管之烟膏者。必先用捻纸稍稍通之。而后用火与热汤通之。其理正同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1-11-18 14: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仲景师在《伤寒论》对小青龙汤的例举重点强调“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两条皆是。“表不解”意味着什么,值得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520

积分

15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恬淡虚无 精神内守

Rank: 3Rank: 3

积分
520
QQ
发表于 2011-11-18 15: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表龙汤是散寒蠲饮的方子,不是淡渗利水的
纯粹的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51

积分

38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百草轩居士

Rank: 3Rank: 3

积分
951
发表于 2011-11-18 16: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病在上者,汗而发之,病在下当利小便。小青龙汤主治病在上的外有风寒,内有水饮之患。而白术、茯芩治小便不利的内湿之患,其病位在中、下焦。
百草轩居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988

积分

179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8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7: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0楼(一得堂主) 的帖子

饮和水怎么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988

积分

179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8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7: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9楼(xiaozheng) 的帖子

表不解当然要兼解表了,我的疑问是在去水气的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12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1-18 17: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讨论好啊,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5

积分

5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95
发表于 2011-11-18 19: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1

积分

227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21
发表于 2011-11-18 19: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如此探究,大有益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1

积分

272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61
发表于 2011-11-18 22: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提问的好。可以深入药性的理解
张仲景说过“卫行脉外,营行脉中”这里的脉首先要明白。
再说白术,白术的作用是健脾,能使脉外的水湿之邪进入脉内,能止汗止利
小青龙汤是发散之方,是从脉内向脉外透散,把脉内多余的津液通过汗尿散发出来
至于痰饮水湿的定位,也分脉内脉外
凡是脉内的正常的水谷精微叫津液,太多了的为饮,脉外的为水湿痰,胃肠道内的水谷没有进入脉内,始终是水谷,不能叫津液,从脉内透出脉外过多的津为水气或者叫水肿,从脉内透出脉外的过多的液为痰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1-11-18 23: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味以单味药能说解方剂,是无法全面理解经方方义的,麻杏甘石汤就是例证。我们说小青龙汤“初学小青龙汤为治咳主方,然小青龙汤之专效在于逐水发邪,盖此咳由于水与邪相激而发,故用此汤发邪,则咳自止矣”“凡中风寒邪,有水迎之,-------逐水邪除。”这就是小青龙方义的主旨。”小青龙“治表不解而心下有水气气喘咳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1-11-19 00: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19楼(xiaozheng) 的帖子

引用第23楼niyunjiu于2011-11-18 17:08发表的 回 19楼(xiaozheng) 的帖子 :
表不解当然要兼解表了,我的疑问是在去水气的部分

   说的没错,但不要忽略“心下有水气”。仲景师已明确告诉我们。条文很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825

积分

14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刘志良

Rank: 5Rank: 5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11-11-24 19: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7楼(柴桂方应) 的帖子

"凡是脉内的正常的水谷精微叫津液,太多了的为饮,脉外的为水湿痰,胃肠道内的水谷没有进入脉内,始终是水谷,不能叫津液,从脉内透出脉外过多的津为水气或者叫水肿"
认同先生如此划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659

积分

15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9
发表于 2011-12-28 11: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825

积分

14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刘志良

Rank: 5Rank: 5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12-2-15 06: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凡是脉内的正常的水谷精微叫津液,太多了的为饮,脉外的为水湿痰,胃肠道内的水谷没有进入脉内,始终是水谷,不能叫津液,从脉内透出脉外过多的津为水气或者叫水肿,从脉内透出脉外的过多的液为痰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2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2-21 23: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8

积分

206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98
发表于 2012-2-25 09: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柴桂方应 的帖子

柴桂方应:这个问题提问的好。可以深入药性的理解
张仲景说过“卫行脉外,营行脉中”这里的脉首先要明白。
再说白术,白术的作用是健脾,能使脉外的水湿之邪进入脉内,能止汗止利
小青龙汤是发散之 .. (2011-11-18 22:27) 
论述得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发表于 2012-2-25 11: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s:184]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3480

积分

15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480
发表于 2012-3-8 17: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寒饮用姜辛夏, 湿用茯苓白术.

胡老说湿~痰饮~水气都是一样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98

积分

96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98
发表于 2012-3-23 09: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柴桂方应 的帖子

柴桂方应:这个问题提问的好。可以深入药性的理解
张仲景说过“卫行脉外,营行脉中”这里的脉首先要明白。
再说白术,白术的作用是健脾,能使脉外的水湿之邪进入脉内,能止汗止利
小青龙汤是发散之 .. (2011-11-18 22:27) 
这个分析方法好.这种机理可以用实验来验证,由此开一中医科学化的新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8

积分

60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28
发表于 2012-7-30 21: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讨论很好,先收藏了,慢慢再来品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11-15 11: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茯苓可利小便,白术可通便,由此可以看出这两味药的药性带有向下的趋势。而姜夏辛皆辛燥发散药,欲借麻黄解表之际,趁势宣逐水气,方向力量一致,药效宏专。所以小青龙汤未取茯苓白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

积分

2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15-11-15 22: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青龙汤,本人以前对其认识肤浅,用于治疗咳嗽气喘,有效也有不效的,有一次一位老板气喘气促,输液不灵,无奈开了三剂小青龙汤加入黄芪党参白术,之所以如此处方,因患者六脉弱,结果大效;受此启发,每次遇到咳嗽气喘而脉弱或无力之患者每投必效,于是领悟到脉弱阳虚之证为应用小青龙汤之要点,临床既久,凡是阴证咳嗽感冒流涕头痛腿疼一切辩之阳虚之证皆用之,显效者十之八九;

        有了这些临床经验,再反过来读经文,你对经文的理解就会是这样的:《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说明感冒了没有痊愈),心下有水气(心下:是否指胃脘?如果指胃脘则暗示,平素脾胃阳虚则饮停,所以平素脾胃阳虚之人,感冒者多有小青龙证),·········。平素看书,都曰小青龙汤治疗外有风寒,内有饮邪之证,如此的病机你看懂了吗?在临床上会用吗?你会认识风寒感冒和饮邪吗?恐怕你还在云里雾里吧?

       如果将小青龙汤的使用证改为,素有胃肠不好或肾虚之人感冒了就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这时候不管你知道不知道风寒感冒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饮邪都有哪些表现,只要有上述情况,放胆一用,不就是你自己的东西了吗?

            素有胃肠不好或肾虚之人多为阳虚体质,阳虚饮停听过吧!

阳虚之人感冒十之八九是风寒感冒对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5a19dcc0102w5dq.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

积分

2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15-11-15 22: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青龙汤,病机:外寒内饮。
解外寒升阳气-----麻黄白芍桂枝。
化内饮-----干姜细辛半夏,都是些辛温散寒之品;
此饮犹如冬天的雪,太阳一出阴霾自散,饮邪即会蒸腾气化而散;
一点饮邪如霜雪,为何曰饮而不曰水?
一点饮邪用平淡之茯苓来利,势必大材小用,好多点饮聚为水饮,可能才用茯苓来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12:38 , Processed in 0.22329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