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是学习《伤寒论》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因为“方”有数,而“法”无度。“师其法”是指学习他人有效的治病法则和方法。“不泥其方”是指不被他人运用某方之经验所拘泥,或不将他人的经验方药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不生搬硬套。《伤寒论》中仅存112首方,倘若不师其法,而泥其方,那就难以疗千变万化之病,难以实现“见病知源,思过半矣”的仲景对后学之夙愿。
《伤寒论》中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及其相应的方药,清朝程钟龄著《医学心悟》而归纳成八法,因此可说“八法”的实际源头乃是医经仲景的《伤寒论》。在《伤寒论》八法之外,论中还有许多治法尚未被后人所认识,现以合方之法为例分析如下。
所谓“合方之法”指两个方或两个以上的药方组合在一起的方药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就《伤寒论》而言,显而易见的合方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柴胡桂枝汤。如果我们在学习这些合方的汤证条文时,只掌握了这些合方所主治之证,而不能师其合方之法,可谓不善于学习了,也就会导致“师其方”之结果。如果我们能师其法,不仅掌握这些合方所治之证情,同时还领悟到合方之法的出现,是因为有合方之证,因证所需,应运而生,产生合方。太阳病和少阳病先后出现,太少并病证情各居其半,势均力敌,只好以桂枝汤解其太阳之表邪,以小柴胡汤解其少阳之邪,组合成柴胡桂枝汤治之。师其法,后世医家们经长期临床实践组成了胃苓散(平胃散合四苓散)、柴胡四物汤(小柴胡汤合四物汤)、柴平汤(小柴胡汤合平胃散)、柴胡陷胸汤和柴胡建中汤(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小柴胡汤合小建中汤),都不失为常用而有效的良方。但若研究其组方之法,承认与否,都当源于仲景所创的合方之法。我们在学习第146条柴胡桂枝汤证时,在消化原文之基础上,师其合方之法,而不拘泥于柴胡桂枝汤一方,便可在临床实践中据证情所需,相应地组建出更多更好的合方之剂,以疗千变万化之证。
《伤寒论》中第23条是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第25条是桂枝二麻黄一汤证。在学习这两条汤证时,我们绝不应仅仅识得这两个药方和其所治之证,而要从“桂麻各半”和“桂二麻一”变化中悟出组成合方时的法中之法:合方的组成并非是几个方子的简单地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详细的辨证,据所治证情中各方所主之证情的多寡而定各方在组成合方中的用量。我们师仲景桂麻合剂中的“桂麻各半”、“桂二麻一”组方之法,便可以根据病人证情中少阳证和太阳证之多寡而相应地组建出柴胡桂枝汤(又可称柴胡桂枝各半汤)、柴胡二桂枝一汤、柴胡一桂枝二汤等,使柴胡桂枝汤在临床应用中更灵活、更准确、更有效。又如,余在临床中经常遇到风热外感(或原为风寒外感而后化热)银翘散证,发热明显而同时兼见风温咳嗽桑菊饮证,发热与咳嗽同时并重,微恶寒,头痛咽痛,舌边尖红赤,脉浮数等,此时单投银翘散或桑菊饮均难凑效,而尊仲景合方之法,仿效桂麻合剂的组方原则,遂将银翘散与桑菊饮合为一方投之,(姑且称为“银桑合剂”)。又据证情所需,而有“银桑各半汤”、“银二桑一汤”(发热重咳嗽轻)、“银一桑二汤”(发热比咳嗽轻)之变化,每收良效。余还以为,在临床中所应用的合方之剂,均应据证情所需,而师仲景桂麻合剂的法中之法而行合方之治。譬如柴平汤,就应有“柴平各半汤”、“柴二平一汤”、“柴一平二汤”之异;医届同仁习用的八珍汤即是四君子汤与四物汤的合方之剂,在具体用于气血虚亏之证时,亦应视其病人气虚和血虚之轻重,而有“四君四物各半汤”、“四物二四君一汤”、“四物一四君二汤”之变通。
概而言之,师法而不泥方是学习和运用前人及他人的经验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得此法,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伤寒论临床应用五十论》裴永清) |
上一篇:凤翅医话——从龙汤法始仲景下一篇:补发:7月25日至10月20日王晓军先生佳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