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395|回复: 23

我知道的中医之秘

[复制链接]

62

主题

733

积分

55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33
发表于 2011-10-31 22: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讲这个先借话题来聊,听说日本的服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他在思考服装的设计是一直反推到人类的第一片叶子。中医色脉辩证也是一样,其根源还是来自中医最古老的内经,而且并不是只在内经中挖掘,而是设身处地的思考,思考前人是如何形成内经,是怎样的认识人的身体与疾病的变化,从而思考我们该怎样才能形成属於我们这个时代的内经。
也要详究各个时代高手所流传下来的资料,观察他们如何认识人的生理、病理,以及处方用药。所以我在阅读的过程还编辑了重要典籍的年代表,这是为了能够纵深的远观这个中医变化流程,这样也就能够清楚我们现在的位置,以及能够试着总结这个世代的经验。
常在想华佗是如何形成华佗,而华佗如何再世,依我看来华佗除了掌握他人所不能的外科技术,其实各代名医无不掌握当代所有的医疗精华,例如药王孙思邈,也在理论上有所创新与突破,例如天医叶天士。而现代的中医更有西医的大助力,理应能够更加便利的超越前人,不过前提是要能够掌握西医的内容,另一方面出版的普及与便利,使得中医经验出版的广度达到前无古人的境界,所以即使在中医界没没无闻的乡下医师,只要能够写出一套想法与经验,大都能够得到出版机会,这在古代是难以想像的,所以有这样的大助力,还怕难以成材吗?像我书柜里有超过五百位的中医经验集,这就是一份很大的助力。
今天刚跟我一网友聊天,我问他最近有没有什麽书可以读一个月的,我们共同的结论是赵桐先生的书。赵桐先生字仲琴,1908~1983,医术高明,见解透彻,又勤於着作,其着作已出版的有【赵仲琴诊籍四种】、【伤寒述义】、【金匮述义】、【本草经述义】,另外未出版的还有【灵素发微】、【医经韵语】,赵先生的医术应当再专文介绍,这里想引用的是关於生理与病机部份,这就是中医最困难的部份,这一部份解决了,中医也就毫无秘密可言了。中医最难的是对症状做出解释,解释的通,病机就出来了,有了病机,治法就有了,有了治法,方药就简单了。
有很多症状是超奇怪的,不熟悉中医理论是很难做出解释,还有更多症状是即使熟悉中医理论也很难做出解释。以下要引用的是从【赵仲琴诊籍四种】摘要出来的。
1、饭後心悸,因胃络通心,经谓:心下堤蔽。P173
2、甲陷,肝惫也。P237。甲陷,为肝血不足或血瘀所致。P280
3、面蒙尘,肝之徵也。P311
4、脚跟痛为肾虚之特徵,尤为湿邪下注之候。P224
5、小便浊,心气虚也。P195、324。
6、醒而不辨方向,真阴竭也。P200
7、阳虚见鬼。P198
8、心主血,失养则心热。P176
9、气为阳,病发下午之阴时。P326
10、下午头晕,离至乾,肾气竭而肝气弱,肝肾受邪,故发于此时者也。P196
11、半夜睡差,晨三四点难受,虚阳得补,弱阴未合,乘子时阳生之候而虚扰也。P337
医案:P111
李某某,49岁。胸胁肝区早起难受,腿肿不能近人,硬物不能食,米饭不敢入口,食则大痛。右寸关弱,余弦。
弦为肝木乘于肺脾,凌金克土也。胸胁,肝所主。早晨肝阳生难受者(阳当至不至),肝木自病也。脾主四肢而水肿,木胜克土而怠食。至米饭亦不能食,是脾惫已甚矣。然肝阴虚当循乙癸同源,此则阳虚,则必补脾助心也。
从以上引用可见赵桐先生的医案实在有别於当代名老医案,这个医案还是比较简单的,虽然临床大都是常见的证型,不过却有更多很难以解释的,一般是归类到疑难杂症。赵桐先生的医案特殊之处是把每个症状都解释的清清楚楚,源源本本的,并不是像一般医案,一系列的症状就总结一个病因,然後就是治法和方药。综观赵桐先生医案个人以为,堪称是最熟读内经与活用内经,而内经运用的关键也就是阐述对人体生理与病理的解释,并在最後做出终极性的结论,例如我们熟悉的背为阳、腹为阴,这样才能有效指导千变万化的临床实际。
例如我跟网友讨论到的一个冬天一洗手就要尿尿的病例,网友也遇过数例,我的这个例子是位老妇人,身体健康可以长年中度体力劳动,只是怕冷而已,连冬天洗澡不论是否有寒流都要开电热器,最後是以癃闭求医,西医检查无异常只以导尿管协助,可是拔了之後还是尿不出来。阳虚癃闭还算是一般见证,可是如果往前推冬天洗手就要尿尿那就不容易解释了。
这一两年内最熟读的医案且临案的只有三本,除了赵桐先生另外就是【张文瑞老中医四十年临床经验精选】和【郭宗正医案】。按:最近还有朱进忠先生的【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郭氏虽是骨科名家,但是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认识,绝不下於一般内科大家,其内容於大内科有很大指导意义,不愧是家学渊源。对郭氏医案的阅读甚至把其中所有引用都查出来源并校正,且对其中方剂来源也查清楚,如隐匿的八个陈士铎方子。以下是郭氏医案选录的关键心得。
第一是骨科的选要任务—止痛。提出:痛必应经。
脚拇指:肝经。P249
脚面高骨:胃经。PP184、254。
脚底板:肾经。P251
脚跟:肾经。P253
足内踝:脾经。P235
胫骨结节处:胃经。P191
左跨:肝经。P184
坐骨神经:足太阳膀胱经。P169
大腿跟处:肝经。P138
大腿前侧:胃经。P138
肩背内前侧:肺经。P22
两跨部:太阳少阳。P130
第二是生理病理的结论,以下摘取医案中关於肝脏与疼痛的叙述。
手足肝之分野,散肝木之郁结,而手足之痛自去。P90【傅青主】
手经之病,肝气之郁。P89【陈士铎】
肝邪乘脾,脾气不能舒展,血脉不荣,肩背酸痛。P17【疡科心得集】
肝主项背与臂膊,肾主腰髋与脚膝。P252【鸡峰普济方】
肝邪郁滞,从三焦调理气化,见肝治肺。P17
柔肝之法,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P5【叶天士】
第三是结论式治法,这是总结出治病的基本规律,也是最困难的。
内和脏腑,外通经络,便是治痹之法。P3
养脏以助腑之通,疏腑以助脏之运。P120
小儿病不是肝经就是脾经。P122
因体质不同,从整体出发,处理局部,达到标本兼顾,治病求本。P89
所以从【郭宗正医案】中可以学习到脏腑辩证的方向,从此可以推衍出一般大内科的观察标的,想要提高疗效并不是记几个常用方子,而是要细致的从中医的基本概念出发,不畏艰辛的不断总结出病因与病机。但是最後还有个最困难的是脉象解释,尤其是左右不等,这一方面可以在【张文瑞老中医四十年临床经验精选】(以下简称张文瑞医案)里面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能够熟读该医案,脉学上的最後一里路大概就可以完成了,这一段路也是所有脉书中所最为缺乏的,也是临床上最为重要也最为困扰的。
从【张文瑞医案】中可以知道其处於极端贫穷落後的地区,没有基本的西医配置,所以重症急症都难以厘清也只能靠中医,更因为穷困所以每次只开付三帖药,就好像张仁先生书中提到的病人要卖掉一担谷子才能来抓三包药。所以书中写到【服药24付才癒】P135,我把才字特别标出,并自己感到惭愧万分,愧对自己也愧对病人,怎麽可以不努力精进医术,有为者亦若是。然而许多三剂治愈的医案,是否令人怀疑就只挑有效医案,而无效的不写出来,这是许多名家医案的通病。而张氏医案发觉并不可能,因为每一类型的病症都列举大量医案,例如胃痛就有56案,极尽曲折之能事,中医的灵活变化尽在乎此了,此可弥补熟读脾胃学说理论,仍然不能把胃病看好的窘境。
医案:P107
41、胃口难受案(一)
郭XX,男,57岁,1996年10月3日
胃口难受数年,时好时疼,云近日受冷上腹又难受,时上泛清水,有心空下坠感,诊脉左脉弱,右脉弦,舌暗红,苔水滑。心空下坠为中气不足,泛清水为肾水上泛。左脉为肝肾不足,右脉弦为木郁中土,治法当以补肝肾,益中土,抑肝木。
处方:吴萸肉4克、党参10克、乾姜3克、山萸肉7克、茯苓10克、益智仁7克、枸杞10克、甘草5克、香附10克、桂枝8克、白术7克,3付水煎服。
10月8日,药後其症有所好转,脉左脉弱减,余脉缓弦,仍处上方3付。
效果:药後其症即愈。
方解:吴萸肉辛大温,入肝经,抑肝木。党参、白术补中土,山萸肉、枸杞补肝肾。苓、桂、术甘温制水,使水湿下行。乾姜、益智仁温脾肾,使阳回阴除,气机调畅。
医案的阅读是有多少实力就能读出多少,所以於此不多做解释,提出这三本医案是因为作者都付诸以极大的热诚,言之有物、值得学习,并与我的思路相符。所以文章标题为:我所知道的中医之秘,而非我的中医之秘,并非敝帚自珍,而是自己的部份架构尚未成熟,仍待时间磨练,若是直言为中医之秘,难免被笑掉大牙。中医是不断的精练和思索,朱进忠先生在【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的序文中记述刘崇德先生的话:世界上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我治不好的病: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我现在治不好的病。确实如此,随着学力的加深、经验的加厚,疑难重症越是能够迎刃而解,所以内经早就提出:病非不治,未得其术也。期勉中医都不要忘记病人的殷切盼望,努力解开中医之秘,架构好中医系统,很多的疑难杂症其实都不难的,大家加油。




上一篇:中药价格
下一篇:医案一则:桃仁承气汤治龋齿痛其效如神!

62

主题

733

积分

55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33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22: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赵老有医界赵云之称,乃肖龙友老先生是挚友;郭老虽为骨科名家,但内科功底确极为深厚,许多内科大家都望成莫及,两老的书我是爱不释手啊·····张老,朱老的书也非常好,大伙好好加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1-10-31 23: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想收藏,可是已经达到上限了。慢慢读。
信解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528

积分

803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经方方证,六经相应

Rank: 8Rank: 8

积分
3528
发表于 2011-11-1 07: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由博返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4916

积分

476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16
发表于 2011-11-1 08: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中医的方法与技巧,都在此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01

积分

36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01
发表于 2011-11-1 10: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领悟前贤的心法,经验其实是最无用的东西。经验只对当事人自己有用,那是感性的东西,而感性的东西是不能传授的。只有当你运用理性去实践,亲身感受,才能形成自己的“经验”,才真正有用。
现在流行看医案,学经验。中医的衰退,与片面强调所谓“老中医经验”不无关系。靠经验来支撑一门学科,一种医学体系,这个学科体系必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781

积分

4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781
发表于 2011-11-1 10: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些时候在论坛读帖就感觉金玻兄对医有深刻的理解,今天知道如此刻苦,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积分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艰苦的经方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1-1 11: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我所知道的中医之秘

人的病千奇百怪,如果有时间看经验不如花时间研究内经。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现在的人学医都方向走错,浪费了大量时间。结果医术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306

积分

20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三人行 必有我师

Rank: 5Rank: 5

积分
3306
发表于 2011-11-1 12: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311

积分

371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11
发表于 2011-11-1 13: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咀嚼品味前贤精华之作,自有会心。楼主刻苦博学,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17: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7、阳虚见鬼。P198,此条有问题。血虚也见鬼
8、心主血,失养则心热。P176。不通
9、气为阳,病发下午之阴时。P326。不通
10、下午头晕,离至乾,肾气竭而肝气弱,肝肾受邪,故发于此时者也。P196
11、半夜睡差,晨三四点难受,虚阳得补,弱阴未合,乘子时阳生之候而虚扰也。P337
10,11两条,临床多见,但不绝对。
病理生理研究是中医科学化的必由之路,需要谨慎。楼主提到的书,我会买来看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1-1 20: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由于金玻兄的上述介绍,我一口气买了文中四位中医名家的医书,慢慢研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676

积分

336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76
发表于 2011-11-3 22: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s:1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5229

积分

160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29
发表于 2011-11-6 22: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先生文章写得很好!但医术却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70

积分

57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70
发表于 2012-1-3 00: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8

积分

65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48
发表于 2012-1-9 02: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何运强 的帖子

何运强:赵先生文章写得很好!但医术却是。。。。。。 (2011-11-06 22:02) 
可否详说?这个问题太重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1

积分

29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11
发表于 2014-8-25 23: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谢你!令我开了思路,找到了正确的学医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70

积分

490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0
发表于 2018-8-14 22: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先生用药还是有经方派大开大合风范的。楼上说医术不行,不知所据为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14
发表于 2018-8-15 08: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我知道的中医之秘

高山 发表于 2011-11-1 10:01
如果不领悟前贤的心法,经验其实是最无用的东西。经验只对当事人自己有用,那是感性的东西,而感性的东西是 ...
  如果不领悟前贤的心法,经验其实是最无用的东西。经验只对当事人自己有用,那是感性的东西,而感性的东西是不能传授的。只有当你运用理性去实践,亲身感受,才能形成自己的“经验”,才真正有用。
  现在流行看医案,学经验。中医的衰退,与片面强调所谓“老中医经验”不无关系。靠经验来支撑一门学科,一种医学体系,这个学科体系必亡。


  “前贤的心法”不属于“感性的东西”?
  “理性”(医学理论)不是来源于各位医家的“实践”,不是从大量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一位老中医的经验的确是他个人的感性认知,但如果综合分析众多老中医的经验,总结其中普遍有效的辨证用药规律,不就成为中医理论了吗?

  “靠经验来支撑一门学科,一种医学体系”自然是不行的。
  但忽略了每个个体的实践经验,这个学科体系哪来的“理性”呢,靠“凭空想象”得出来的“心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01

积分

36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01
发表于 2018-8-15 14: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我知道的中医之秘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8-15 08:06
  “前贤的心法”不属于“感性的东西”?
  “理性”(医学理论)不是来源于各位医家的“实践”, ...

多年前的旧帖,您还有兴趣回复,谢谢。

您说的不是没有道理,那些哲学的思辨,是我们中学就熟知的内容。但是事有两面,您如果能够跳出原有的思维方式,从另一面来看,或许您会有新的意外的认知。

中医是需要传承的。但如何传承,您是否思考过?学习老中医经验真能传承中医?试问历史上哪个大医家是靠学习旁人的经验而成功的?不但是中医,在其他学问方面其实也是一样。历代的贤者,都必须先读书,读过书然后是自己去实践,而不是看别人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就是引路,就是释疑解惑。如果学生不先读书,他就不会有疑,也不会有惑,他连问都不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01

积分

36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01
发表于 2018-8-15 14: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一辈子经验,不如明师一句点拨。听一辈子点拨, 不如自己一次恍然大悟。

看别人吃饭,自己怎么会饱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883

积分

32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883
发表于 2018-10-11 19: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我知道的中医之秘

高山 发表于 2018-8-15 14:46
学一辈子经验,不如明师一句点拨。听一辈子点拨, 不如自己一次恍然大悟。

看别人吃饭,自己怎么会饱呢?

許多人活了幾十年,也沒有一次「恍然大悟」。
許多人活了幾十年,也沒有遇到「一個明師」。
前生種下智慧的種子,今世才開出智慧的花朵。
前生種下的師生緣份,今世才得到明師的點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883

积分

32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883
发表于 2018-10-11 19: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我知道的中医之秘

本帖最后由 小魚仙子 于 2018-10-11 19:37 编辑


仙子評語:
中醫妙文,精煉生動。  
奇病怪症,意趣無窮。

43F63E0E-55EF-4F4F-8153-417A344D90CB.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98

积分

96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98
发表于 2018-10-11 21: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我知道的中医之秘

十世遗风 发表于 2011-11-1 17:19
7、阳虚见鬼。P198,此条有问题。血虚也见鬼
8、心主血,失养则心热。P176。不通
9、气为阳,病发下午之 ...

请问您所说的中医“病理生理研究”有没有相关的学术论坛、杂志等媒体存在,好想学习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7:58 , Processed in 0.10585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