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303|回复: 7

纪念我的治病恩人- 中医肾病大师邹云翔(转载)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积分

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6-11 10: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目前从事中医临床,治疗危重症、疑难症,确实帮助了不少病人,面对病人的感谢,令我时时想起我的恩人邹云翔,我常常默默地在心里感谢他,如果不是他,我不知是否还能健康地“为人民服务”。
我是在14岁的时候,也就是1977年,当时是一位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初二学生,到南京郊区中山陵附近的一个果园“学农”劳动。两个星期之后出现严重的浮肿,乏力。在南京的鼓楼医院住院治疗,当时经过多项检验,包括放射线肾图等,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过抗生素、激素和利尿剂治疗,恢复不良。当时医生的意见是:以后可以透析,甚至肾移植嘛。
为了治疗,我的父母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看了中西医很多专家,也看了一些民间医生。当时主要在南京市中医院谢昌仁先生处看病,服中药两年多,也服用过傅宗翰先生和南通朱良春先生处方的药;南京工学院(前身是中央大学,现在已经改名为东南大学)一个总支书记张光生(一位祖传中医,后来调到安徽某军任政委)也给我看了半年病,有些起色;但总是起伏不定,一是浮肿乏力、二是肾功能检验不好、尿检不正常。之后经人介绍,找邹云翔先生。
当时邹先生已经80多岁,耳朵已经有些背,虽然夏天仍然穿着冬衣;当时其孙子邹伟俊和邹先生的博士生王刚是其主要助手。邹老每周只有一个半天干部门诊,我才十几岁,而且是平民,当然不符合邹老所看病人的条件,但久病不愈,求医不易,邹老破例让我每周来诊。经过大约半年的治疗,我的病有了很大起色;后来在邹先生和其女儿邹燕勤(也是一位传奇医师,她五十年代已经在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又在当时的中央领导的建议下到中医学院再学五年以继承其父学术)的治疗下完全康复。
我因为肾病,休学一年,然后三年都是半休,是中医治好了我的病,在治病的同时,我对中医产生兴趣;我随张光生学习中医(也就是大约14-15岁),他指导过我学习过中医基础、诊断和方剂歌,以及文革期间的中草药手册、针灸手册;我也随南京工学院体育教研室的戴老师(真是抱歉,忘了老师名字了)学习太极拳。我于1981年以当时最高分,唯一志愿入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读书。邹云翔先生已去世多年,今天又一次想起他,想写一篇纪念文章以志不忘。
  邹云翔(1896-1988)教授,从师于清代名医费伯雄高足——刘莲孙先生及孟河名医丁甘醇之子丁仲英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于重庆又随当时中国最有名的张简斋进修,积有张公许多医案。
  历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50年代后,长期担任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师。1978年授予中医内科学一级教授。曾任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中央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全国第二、三、四届人大代表,江苏省委第六届候补委员。1982年国家学位委员会首批公布的博士生导师。中医肾脏病的奠基人与开拓者。
  1975年1月,召开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上,选出了以朱德为委员长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谭震林被选为副委员长。大会任命了周恩来为总理、邓小平等为副总理的国务院组成人员,挫败了“四人帮”的组阁阴谋。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以后,谭震林尽管腿伤并未完全治愈,身体也不如从前了。但他还是在朱德委员长的直接领导下,担负起了接待外宾等任务。
  当年春天,谭震林陪同南斯拉夫外宾到了广州。送别外宾以后,当地的党政领导陪同他到下面参观考察,并按照国家领导人的规格,采取安全保卫措施。但是谭震林却要求一切从简,说:“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你们这样动用保卫人员,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还怎么谈得上深入实际,与群众打成一片?”谭震林觉得,还是不搞旧社会的“肃静回避”一套为好,既减少了下面的麻烦,又可以接触基层同志。随后,谭震林从广州转道湖南,考察农村工作情况,一天跑了三个公社,结果累出了一场大病,虚脱了一天一夜。周恩来在北京闻讯,焦急万分,火速通过江苏有关领导,调了江苏省中医院院长邹云翔前去长沙治疗。经过三个星期治疗,谭震林才稳定了病情。
    5月,谭震林返回北京,住进了北京医院。入院以后,周恩来抱着病体来看望他。谭震林望着越来越消瘦下去的周恩来,不禁潸然泪下:“总理,你要多加保重,中国不能没有你呀!”周恩来说:“我估计还有半年时间,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不把应该做的工作做好,我是不会瞑目的。”
   
     邹云翔,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十二月出生于无锡县周新镇(今东降镇)邹家弄。1914年9月考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今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1916年7月毕业后,曾执教于周新镇小学。他有广泛的爱好,平日教学之余阅读了大量的经学、史学、古典诗词和医书。
    1925年夏天,周新镇一带发生了一场比较严重的瘟疫,他的母亲和几位乡亲被传染病夺去了生命。邹云翔悲痛之余,目睹当时农村缺医少药,无法抗御疫病的状况,愤而弃教习医。他去武进拜孟河费伯雄的高足刘连荪为师,刻苦攻读我国古代医书和名家医案,掌握了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病要领,深得刘连荪的喜爱和赞赏。1929年他回乡行医,秉承刘师“活人之术,胜于一切”的教诲,结合临床,不断深入钻研医术,尤其注意发扬传统医德,对于贫苦病人,常常不收诊费。不久,无锡又瘟疫流行,他日夜不分地奔忙放附近的大小村巷,抢救病人,他这种治病救人的作风、为乡亲们所称颂。就在他行医期间,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提出了《废置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障碍案》及《规定限制中医生及中药材之办法案》等错误仪案,激起了中医界和一切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邹云翔一面撰文予以批驳,一面去南京呼吁请愿。政府在愤怒的舆论面前,不得不改弦易辙,只得以“设立中央国医馆”来消弭群众的反对声浪。
    1935年,邹云翔应上海中医协会理事长丁仲英之聘,去上海主编《光华医药杂志》,并在丁仲英的诊所应诊,向丁仲英学习,借以提高自已临床经验。他在主编《光华医药杂志》时,重视中医药学家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提倡中医学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反对派别之分,门户之见。他说“医者应无派别之分”,尽管在医学理论上有各种不同的见解,但可以通过讨论,互相提高。一个善于探索的医生,绝不能固执已见,应该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比如对于金元的四大医家各有所长,后代有些医人在学习时往往有所偏重。邹认为,金元“诸家并无所偏,而偏者不善于学诸家之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各界组织了中医救伤医院,邹云翔担任了该院内科主任。不久随该院内迁武汉、重庆。在内迁途中,他向中医喉科专家张嘉炳学习喉科医术。至重庆后又拜著名中医学家补一为师。又随当时最有名中医张简斋临证一段时间,积有张公许多医案。因此,他的医术日见进步,掌握了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喉科各方面的知识。他对肾病的诊治钻研尤深,因而在重庆声誉鹊起,求诊者不绝于途。
    1942年,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王昆仑聘请邹云翔担任该会义务会医。邹云翔在政治上倾向于民主进步,同情和支持中苏文协的进步活动,欣然接受了这一聘请,他在担任义务会医期间,不顾特务们的盯梢跟踪, 不畏反动分子的威胁恫吓,经常为中共党员和民主人士义务出诊。当时担任《新华日报》编委的戈宝权同志患肾病,病情严重,全身浮肿,已有腹水。西医对此束手无策。这时戈宝权已奄奄一息,睡在新华日报社的职工宿舍内。邹云翔得知后,毫不考虑自己的安危,毅然前往诊治。经过他的精心治疗,戈居然起死回生,数月后恢复了健康。消息传出,成为山城一大佳话。郭沫若在《申述关于中医科学化的问题》一文中以此为例,驳斥中医不科学的谬论。
    抗战胜利后,邹云翔回到自己的家乡,开设诊所,他虽然誉满重庆,但在无锡却不大为人所熟悉。1953年王昆仑写信给无锡市有关部门探听他的下落。这时才引起无锡中医界的注意。翌年江苏省筹建中医院,邹云翔应邀参加了创办工作。中医院成立后,他先后任副院长、院长。后又兼任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同时他又是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中医学会副理事长。虽然工作繁忙,社会活动又多,但他是还是坚持医学理论研究和定期门诊。1954年,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中医肾病小组,开展了对中医药治疗肾病的研究。1955中,出版了他的著作《中医肾病疗法》。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肾病的中医学专著,在医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他还根据多年来治疗的经验,创制了治疗肾病的中成药。“保肾丸”这对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有显著疗效。解放以后,邹云翔如饥似揭地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将学到的哲学原理,运用到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和医疗实践中去。如他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内外动因的原理,研究防治常见的多发性急性肾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肾炎的发生,是由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因素而形成的,内因主要是指人体的肾气,外因就是外感六淫之邪,以及疮毒之类。肾气不足,病邪乘虚而入,导致肾病的发生;反之,肾气充足的人,纵遇六淫或疮毒之类的侵袭,也不致发生肾炎。”从这一论断出发,他认为急性肾炎是完全可以防治的。
    邹云翔在中医学理论上主张“治病必求其本和必须有整体观念”; “病情万变,医亦善变”;“治病如量体裁衣,必须辩证救治”。他在治病时不仅根据病情,而且观察人的体质、年龄、个性、起居、婚姻、嗜好直到气候环境、精神情态的变化对发病的影响等主客观情况。他在治疗患有肾病人时,不仅单纯地治疗肾病,而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从肾、从脾、从肺、从肝……入手对诸种脏器进行综合调治,因而疗效很高。
    邹云翔常说: “见同行中有一技之长者,必登门求教;凡自己未能治愈的病人,转至他人治愈者,必请教学习。”他对于古代医书、名家医案更是不断钻研,一有余暇,总是手不释卷。他常对人说: “人活着就要学,学无止境。”
    邹云翔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经常教导学生“师古而不泥古”,要把前人的经验融会到自己的实践中去,从而取得新的见解。1982年,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首批确定邹云翔为中医内科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经他教育、传授的学生,不少人已成为我国中医界具有较高水平的人。




上一篇:小中医在药香中成长——江西中医学院2011春季学期篇
下一篇:从自己手机记事本使用,设计经方扑克的想法

10

主题

409

积分

62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独游于天地之间,而不

Rank: 2

积分
409
发表于 2011-6-11 10: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求邹老治疗经过······
鼹鼠饮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34

积分

33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34
发表于 2011-6-11 11: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求邹老医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12: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南京中医医院工作了16年,
此后考上了,国医大师周仲瑛的博士生~2001出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528

积分

803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经方方证,六经相应

Rank: 8Rank: 8

积分
3528
发表于 2011-6-11 19: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感动,真正的中医百姓是不会忘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4

积分

2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84
发表于 2011-6-13 12: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受不了,为什么有点本事就跑到国外去,不是说月是故乡明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9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6-13 15: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邹先生年届七旬时学围棋,可见其很贪玩。不,是童心未泯。我与先生下过一次棋,只下了两盘,先生说头昏了,下次再下。遗憾后来再未有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38

积分

47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发表于 2011-6-14 12: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人文笔不错的,应该是樊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5:04 , Processed in 0.41671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