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315|回复: 14

建议大家读一读彭坚先生的文章(转自《我是铁杆中医----

[复制链接]

142

主题

7423

积分

255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活法圆通医家诀,不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3
QQ
发表于 2011-5-23 12: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是天然的铁杆中医,因为我出生于薪火相传的中医世家……中医治病的卓越疗效…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历,由此铸就了我对中医事业的忠诚,终生不变,对中西医临床结合的主张,深信不疑。
我是当然的铁杆中医,因为我主讲的课程是中国医学史。倘若一个中医院校的老师,对自己从事的学科尚无信心,讲不出中医的科学道理,中医的优势所在,中医无法被西医所淘汰或取代的原因,又怎么能够让自己的学生热爱中医,献身于中医事业呢?当然,我对中医的信心,并非出自盲目。一方面,我的专业是医学史研究,这使我对人类医学发展历史的了解和洞察,比一般人清楚得多,另一方面,我又是一个临床医生,我可以拿出足够的临床例证,说明中医治病的疗效,中医所具有的优势。在主讲中国医学史的同时,我还兼授世界医学史、中国古代医学文化、科学技术史。从这样的高度和视野来考察中、西医学的过去、今天和明天,就不会被当前中医事业发展中的一些风云变幻所困惑,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回答学生:以近现代科学为背景的西医,在取得极其辉煌成就的同时,为什么在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面,还会留下许多的误区和遗憾?而经历了两千多年风雨沧桑的中医,在经受了近代科学毁灭性的冲击之后,为什么还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并且日益传播全球,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历尽艰难的中西医结合,为什么代表着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妄图取消中医的言行,为什么是极端错误的?我把自己临床治病的心得体会,贯穿到医学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思想、规律的讲解中,使得刚开始踏入中医科]学殿堂的学生们,对这门学科的陌生、敬畏、怀疑之心,逐渐冰化雪消。……
我是必然的铁杆中医,由于特殊的师从、自学之路,使我不具备西医的系统知识,只有较扎实的中医功底,没有在分科严格的中医医院看门诊、进病房,只在…诊所坐堂,是沿袭中医传统的治病模式,是地道的中医全科医生。所治疾病,不分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骨伤肿瘤各科;诊断疾病,全凭望闻问切;遣方开药,纯用汤散膏丸;不会看片子,不用听诊器,不开西药,治病的成败得失,全凭中医的本事。多年来,我所治疗的疾病,大部分是找西医治疗效果不好,用西药副作用大,或西医诊断不明,转而“慕名”来找中医治疗的。在知识爆炸、专业分科越来越细的现代信息社会,一个中医大夫,甚至连西医解剖、生理、病理都没有系统学过的中医大夫,怎么会看病?怎么可能“百病都治”?单凭望闻问切、汤散膏丸这一套看似原始落后的诊断治疗方法,怎么能够治好病?心存疑惑的人当然不少,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了解到并没有什么蹊跷,这其实就是纯中医、本色的中医,自古以来,中医不就是这么看病的吗?
我认为,铁杆中医之“铁”,不表现在排斥西医,而是指铁心搞中医,对中医事业充满信心,并且有能力运用中知自身的一套方法治好病,即对中医,既要有坚定的信念,又要有过硬的本事,才“铁”得起来。中医是独立的医学体系,即使不学西医、不靠西医,用纯中医的方法也能够治好病,正如学好了西医,不必懂中医,也能治病一样。中国哪有西医呢,不同样可以治好病吗?但我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固守本学科的即成体系,不思改变,不图进取,拒绝接受西医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即使作为一个纯中医、本色中医,在临床中了解一些西医有关的、必要的临床知识,参考西医的检测结果和治疗药物,不是坏事,是好事,有助于提高对疾病认识的精确性,有助于检验中医的用药疗效,有助于医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但不能让西医的观点主宰和干扰中医的辩证思维,中医的病名可以变,剂型可以变,投药方式可以变,这些都可以吸收和学习西医的长处,可以权变,唯一不能变、不能丢的是“辩证论治”的方法论,这是中医学术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我赞成并奉行“衷中参西”的学术主张,既然学的是中医,就应当以中医为本,花大力气,扎扎实实打好中医的功底,用纯中医的方法治病,在临床中也可以吸取并参考必要的西医知识,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西医与中医,在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方面,有着完全不同的方法论。西医是近代科学,是在近代西方征服文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学科,“对抗治疗”是其对付疾病的主要手段;中医是古代科学,在中国古代和谐文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学科,“调节平衡,扶正祛邪”是其治病养生的主要方法。西医建立在近代科学的基础之上,“原子论”是其哲学基础,“还原论”为其主要方法,近代科学强调精确和清晰,长于实验和数理统计,长于微观认识;中医建立在古代科学的基础之上,“元气论”是其哲学基础,“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其主要的方法论,古代科学强调和谐统一,长于动态观察,长于整体联系,长于宏观把握。西医对人体的疾病的认识,是从生理和病理解剖出发的,西医重实体,重形态,近百年来,更借助于现代仪器的发明,从器官、组织,一直认识到细胞、基因,微观的认识论几乎登峰造极,因此西医重视检测指标,注重疾病的病因和结果,;中医对疾病的人体的了解,建立在对生命活体的考察之上,中医重结构,重功能,通过望闻问切,面对面地收集患者体内发出的动态的信息,由于重视个体差异、气候环境、心理因素对于发病的影响,中医才有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临床要求,才有了“辩证论治”的思维方法。因此,中医重视证候表现,注重疾病的过程和趋势。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方法论,导致中、西医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优势和不足。
西医是当代的主流医学,其优势是通过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而体现出来的,它的长处在于有不断创新的外科手术一检测仪器,有一套成熟的常规抢救和生命维系措施,在对一些严重的品质性疾病的治疗和对疾病的实质性的诊断方面,在接种疫苗,预防大规模疾病传播方面,在整体上占有绝对优势,中医无法替代;中医的优势则是通过对传统的继承而体现出来的,其长处在于有几千年积淀的丰富理论与临床经验作为后盾,无论是药物还是针灸,都有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势。中医不但长于治病,而且长于养生,对于人体亚健康状态,对许多需要通过服药治疗而不是手术治疗的疾病,特别是对许多慢性病、退行性疾病、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老年性疾病、诊断不明的疑难性疾病等有很好的疗效。总的来说,微观认识,是西医所长,而宏观认识,整体联系,是其不足;宏观认识,是中医所长,而微观认识,定量研究,是其不足。这两者都能从东西方哲学科学史上找到根据,从临床中找到实证。
总之,由于医学研究的是人,是人的动态的生命活动和疾病规律,并非一种完全可以在实验室进行静态研究的纯自然科学。故医学应当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是科学、技术、经验三者的结合。以自然科学精神和方法为特长的西医,往往在人文科学方面有所缺失,而以人文科学和方法为特长的中医,往往在自然科学方面有所不足,这就导致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其本身都不是完美的科学,都存在缺陷,有的疾病用西医治疗效果好,有的疾病用中医治疗效果好,有的疾病西医与中医共同治疗效果好,因此,纯中医,纯西医,中西医临床结合,这三种医学,都有存在的必要,我国三种医学同时并举,这实在是中国人的福气!
尽管中西医两大体系具有一定的“不可通约性”,目前在理论上不可能结合,但两种医学可谓殊道同归,都依靠自身的方法论和长期积累的经验,认识到生命的疾病的一部分规律,两种医学的最终目的都是治病救人,两种医学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如果中西医结合起来,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特别在对付威胁人类健康的各种严重疾病方面,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相互尊重,不存偏见,取长补短,同心协力,争取创造单纯用中医或西医达不到的效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正是中国医学在全世界医学领域中所具有潜在的、独到的优势所在,这难道不是好事吗?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的中医与西医,互相之间,成见很多,误会不少,加上近年来,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其中挑拨离间,中西医之间的团结面临着考验。面对着人类大量尚未认识、无法治愈的疾病,中、西医为什么不能暂时摆脱文化上的差异、理论上的分歧、学术上的偏见,在临床治疗方面互相结合起来,为人类的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呢?这不正是全世界人民所憧憬和期盼的吗?尽管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目前还不够理想,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代表着医学发展的未来方向,符合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它是现代东西方文明汇合的第一次大规模尝试,是花开第一枝,遭遇碰撞的痛楚和早春的严寒在所难免,但前景一定是灿烂辉煌的。……..
进入近、现代社会的中医,近百年来,最大的痛苦,不是看不好病,而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些兵,不是老百姓,是个别具有“唯科学主义”思想的中国人,他们打着科学的旗号,把衡量西医的近代科学方法作为衡量中医是否科学的“金标准”。即使读不懂中医的语言,无法解释中医的科学原理,也千方百计要将中医纳入“科学”的轨道,使其窒息和消亡。
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这个问题,至今一直困扰着中国人,甚至本身就是从事中医的人。毋庸置疑,中医是科学,不过,中医不是实验科学,不是如同数学、物理那样的纯自然科学,是经验科学,是一种“复杂科学”,这就与建立在近代科学基础之上和主要使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人体的西医有了很大的区别。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疾病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情感、环境、气候、饮食等各种内外因素密切相关,人体患病的发出的是一种动态的信息,这种动态的信息是很难用实验室的方法、动物模型完全做出来的。中医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用望闻问切这种感知的方法来收集这些信息,予以诊断的治疗,这个过程称作“辨证论治”.这当然需要经验,需要感悟能力,但可贵的是中医并没有停留在纯经验的低层次水平,一千八百年前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创造了“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通过“辨证论治”,把这种动态考察的经验上升为科学,使得掌握了这一方法论的医生能够将历代积累的有效的经验方重复使用,认定中医属于经验科学并不贬低中医,掌握了辨证论治这样一种从经验中升华的科学认识方法,中医的治疗经验,,于是经得起重复,经得起亿万次重复,经受了上千年历史考验!中医大量的古方,比如《伤寒论》中的经方,后世的藿香正气散、逍遥散、六味地黄丸、安宫牛黄丸等,至今在临床上疗效卓著,说明了中医经验的可重复性。然而,中医的经验科学不可能在实验室重复,不可能用按照西医标准设计的统计学方法来处理,因为西医不是采用活体研究、动态观察、经验体会的科学方法。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取得的疗效,用西医的研究方法衡量,当然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说明生搬硬套“统计学原理”对中医学的伤害。50多年以前,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名老中医蒲辅周深入北京各大西医院,治愈了167例已经昏迷的乙型脑炎患者,他不是用一个处方或一种药物,而是按照辨证论治的方法,使用了98首不同的处方,并根据患者个体的差别,经过了适当加减。当时的卫生部负责人竟然认为患者被救活了不能算数,符合统计学原理才能算数,一首方子的治愈率还不到两个病人,这不符合统计学原理,也就是“不符合科学”,凭此否定中医治疗乙型脑炎的疗效。50多年以后,一个文化和经济学者韩德强先生读到这则资料时,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溉:“用西医的这种机械论方法来领导、评价中医的整体论,如同让幼儿评价成人行为一样,可笑复可叹!”……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中医在自己的国家一直被人指责为“不科学”,中医发展的方向始终被人误导,中医临床医生纯靠中医治病的高手不多,整个中医界的处境窘迫…仍然有人在网上炒作,提出取消中医,让中国人“告别中医中药”。另一方面,在近代科学的故乡,最讲究科学与严谨的欧美国家,中医中药,特别是针灸,受到普遍欢迎。西方科学界并没有因为用现代科学方法找不到经络的实质而否定针灸的科学性,相反,他们从中看到了现代科学的不足,他们对“纯中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希望了解中医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了通向生命之门的途径。….一个英藉湖南人,10年来,居然在英国建立了120多家中医连锁店,每年要从中国境内招聘几十个青年中医师到英国行医,可谓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这与国内中医院普遍生计艰难,离不开西医、西药、西医检测的情况形成强烈对比。有一句俗话叫“墙里开花墙外香”,尚不足以形容中医目前的生存状态,中医这棵在自己家园生长了两千多年的大树日渐凋零,移栽到国外反而生机盎然了,这岂非咄咄怪事?……..有的人一提到振兴中医,满脑子里想的就是去抢科研课题,争科研经费,要钱买仪器、添设备,扩大中医院校的招生规模。这种人根本不懂得中医问题的要害在哪里,到头来,钱花光了,政策用完了,仍然出不了人才,出不了成果,又会坑害了中医事业。中医几十年来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这种振兴的契机,每一个中医事业的决策者应当有清醒的头脑,钱不可不要,但要用在刀刃上,要用来进行真正意义的科研、教育、临床的彻底改革,才能对得起古人和子孙后代!…….
邓铁涛先生说,学中医,就要做铁杆中医!只有热爱中国,热爱中华文明的铁杆中医,才能够担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振兴中华文明,振兴中医事业,开创人间万世太平的历史使命!




上一篇:国际经方班开班通知2011
下一篇:消息称蜀中制药涉嫌用苹果皮做板蓝根以降成本
学经方,用经方,学致以用,用经方,学经方,学用结合。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ngfangrensheng

146

主题

2289

积分

8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89
发表于 2011-5-23 13: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生死有命 富贵在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652

积分

19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2
发表于 2011-5-23 13: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受感动!鼓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2296

积分

80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杏林小子

Rank: 5Rank: 5

积分
2296
QQ
发表于 2011-5-23 13: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崇拜彭坚老师,记得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听他的课,整个教室都鸦雀无声,老师那风趣的演讲,真受益匪浅!

一定要向彭坚老师学习做个铁杆中医!
仲景门墙,平脉辨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4

积分

12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04
发表于 2011-5-23 13: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决心做铁杆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652

积分

19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2
发表于 2011-5-23 13: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先生的著作吧———《我是铁杆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

积分

122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9
发表于 2011-5-23 14: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当、卓越、京东已经无此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68

积分

356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68
发表于 2011-5-23 14: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s:178]  [s:1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3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5-23 19: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该书我08年就拜读了,看到报上邓铁涛大师介绍,好不容易从北京购到。次书好极啦,反复读后彭坚大师竟成了自己的私淑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786

积分

331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国医馆主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86
QQ
发表于 2011-5-24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论是这部书的精华所在
敬天爱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3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19 2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铁杆中医.pdf_免费高速下载_新浪爱问共享资料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8575113.html?from=li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2-1-20 09: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中国有一批象彭坚先生那样的铁杆中医,中医就不会象当今这种窘境了!教育出了问题,管理出了问题,思想观念出了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10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20 12: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愤世嫉俗不可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8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3-5 14: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铁杆中医越来越多,为中医的发展做出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积分

193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1
发表于 2013-4-25 13: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一个铁杆中医的心路历程”这篇文章才知道彭坚老师的,尤其是这一段看后心情一直不能平复。
白天抄方看病,晚上读书讲经,我在伯父身边度过了五年典型的中医师徒相授的学习生涯。二伯最后一次教我,是临终前的一刻。那是1978年1月17日,春寒料峭,二伯病危,等我赶到他身边时,经过他的学生们的抢救,能坐起来了,面色潮红,精神尚好,大家松了一口气。二伯一会儿招呼伯母,给参加抢救的学生煮荷包蛋下面,一会儿喊我接尿,当我刚把尿壶凑上去,二伯忽然抓住我的手,叫我摸他背上的汗,连声问:“摸到没有?摸到没有?这就是绝汗,‘绝汗如油’啊!”话音刚落,便气绝而亡。二伯用他生命迸发的最后一闪火花,为我上了最后一堂课。这是怎样的一堂课啊,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5:01 , Processed in 0.09011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