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954|回复: 2

略论陈伯坛《读过伤寒论》的研究价值与现状

[复制链接]

69

主题

0

积分

23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发表于 2011-5-15 22: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略论陈伯坛《读过伤寒论》的研究价值与现状
                                           何丽春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对岭南医学杰出医家陈伯坛代表作《读过伤寒论》的研究价值与研究现状作了论述和分析,认为该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该书版本少,存世量不多,从未有点校本出版,实不利于当代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故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整理。
    【关键词】《读过伤寒论》;中医学术发掘;陈伯坛;岭南;清代
近代岭南医学流派中,涌现出了许多伤寒派名家,陈伯坛乃其中最著之一,居清末民初岭南四大伤寒家之首。其代表作《读过伤寒论》为岭南伤寒巨著,全书共l8卷40余万字,独特精粹,无出其右,被视为近代《伤寒论》研究史上第3次高潮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1 《读过伤寒论》的研究价值
    自清代末叶开始的近代《伤寒论》研究,在20世纪20~30年代逐渐达到高潮。此间,《伤寒论》研究家和有关论著大量涌现。从王振国的研究可知,从1840—1948年的100余年间,《伤寒论》研究者即达150余家,且卓有成就的医家分布地域也非常广泛。比如北方的张锡纯,中原的黄竹斋等,均各影响一方。岭南医家陈伯坛、黎庇留、谭彤晖、易巨荪等,也俱以研究《伤寒论》而享誉。他们对仲景之学各有心得,临床辨证恪守仲景之法,善于运用经方,足可与江阴曹颖甫等相颉颃而毫不逊色。据叶发正《伤寒学术史 古今伤寒书目考》” 资料统计,清代、民国岭南医家撰 著的伤寒著作,现存世有18部,存目有13部,而《读过伤寒论》,乃是其中最出名的伤寒著作。
    民国前,岭南医家有别于北方及江浙医家的一大特点,就是重临床而不重著书立说,即使出书,也少有大部专著,唯陈伯坛例外,撰有《读过伤寒论》18卷、 《读过金匮卷十九》、《伤寒门径》及《麻痘蠡言》等4部医学著作,对后学影响深远。陈伯坛学术思想集中反映于《读过伤寒论》一书中。全书40余万字,相当于2部《伤寒来苏集》或3部《注解伤寒论》的字数,既是研究专著,也是伤寒教材,强调以阴阳为纲,阐发三阴三阳气化理论,深透仲景之旨,注释富于创见,在岭南很有影响。当代学者对陈伯坛及其《读过伤寒论》评价甚高。邓羲琴为本书作序日: “若学术同时并进如先生者,寝馈轩歧之日,正薜枕图史之年,既夙业于艺文,旋少谙乎方技,求诸科举时代,无出其右矣。”学生林清珊亦序日:“是书乃《伤寒论》之文澜,先生即张仲景之书记。两本书若作一本读,则此外如蔓藤,觉有《伤寒论》为之前,是书宜今亦宜古;有是书为之后, 《伤寒论》宜古亦宜今也。”彭泽民序云: “《读过伤寒论》与《读过金匮要略》,考正字句,抉发经义,复以临床经验相发明,于自晋以后诸家注疏多所批评,由于用力精勤,识见赅富,故能阐幽探奥,融会贯通, 自成一家言。” 叶发正也评价《读过伤寒论》日: “别有特点,既不取前贤注释只言片语,亦不采一时风靡之西说,一切解说均独出自胸臆” ,“不纠缠各派之纷争而以临床实践出发,不受陈规教条主义的限制,没有老八股之气,言词生动活泼,颇多新的观点,陈氏在注释《伤寒》上,不落前人窠臼,有许多创新之处,是民国期间以传统方法研究伤寒学的著名医家。”
   《读过伤寒论》一书于民国l9年(1930年)由广东新会县外海乡陈养福堂木刻刊印出版,但该雕版已毁于日寇兵燹。1954年,陈伯坛弟子彭泽民先生出其所藏原版刊本,影印发行1000册以供研究之用,但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经过“文革” ,存世量也已经很少。故当代岭南医家听说过《读过伤寒论》者众,而读过此书者少,系统的整理研究则更为缺乏。据李永宸统计,现代研究《伤寒论》最多者为沈敏南,在其探讨历代《伤寒论》医著医家的80篇论文中,涉及了近百位医家及近百部医著,却未见有陈伯坛及其《读过伤寒论》。可见,《读过伤寒论》研究确系当代仲景学说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究其原因,是由于《读过伤寒论》存世量少,且至今尚未点校出版,阻碍了后世对陈伯坛医学思想的认识和研究,使之无法有效地发挥其临床指导作用。故重新整理《读过伤寒论》,为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完整的点校注释读本,对近代岭南伤寒学派学术思想经验的重新挖掘、整理、提升,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伤寒论》是数千年医疗实践的真实记录,是辨证论治的光辉典范。邓铁涛 指出,陈伯坛是“近代岭南伤寒派医家中声望最著者。其治医学,上溯《内》、《难》,旁及诸家,于仲景之学尤为致力。主张用‘以经解经’方法研究仲景学说,读《伤寒》与《金匮》要合璧而观;强调阴阳理论,指出《伤寒论》实以阴阳二字为纲要,阐发三阴三阳、气化学说等,颇多独特见解,治疗以运用经方为显著特点,然亦不排斥经方与时方加减应用。”陈氏不仅是临床大家,也是中医教育家,他先后在广州、香港创办中医教育,传授长沙之学,门生弟子从游者甚众,在粤港两地影响颇著。因此,对陈伯坛的医学思想进行深入探讨,理论建树进行归纳提升,临床经验进行研究整理,既可以填补岭南医学中伤寒学成就的空白,扩大岭南医学在全国的影响,又可基于陈伯坛在香港中医界的特殊影响,进一步促进粤港两地的中医学术交流:
    2 《读过伤寒论》的研究现状
    对陈伯坛《读过伤寒论》的研究,近50年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仅见3篇论文发表。其一为1963年陈伯坛之女陈坤华所作,介绍了陈伯坛的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及9则医案;其二发表于1983年,重在介绍陈伯坛研究《伤寒论》的方法以及阴阳气化理论 ;其三发表于2006年,重在对《读过伤寒论》的“读法”篇进行探讨和解读,认为其读法颇有心得创见。此外,刘小斌”。 著书介绍了广东近代伤寒四大家陈伯坛、黎庇留、易巨荪、谭星缘等的生平、医著及学术成就。《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 选录了陈伯坛8则医案及7则医话。萧熙 整理介绍了陈伯坛高足程祖培的医学要语,称其恪遵师说,多所会心,每与讲论医事,语必称引师说,故程氏诸论,类多陈氏遗规。彭若铿” 整理其老师程祖培的遗作.集成《程祖培先生医学遗著》1册,介绍了程祖培的医学经验和学术见解。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一为红杏草堂医论.主要阐述程氏对经方的释义及其临床运用经验,其学术见解多源于陈伯坛;二为红杏草堂医案,共收录47则程氏医案,内容涉及伤寒、温病、各种杂病和妇儿疾病等的治疗;三为红杏草堂经验方,包括陈伯坛师传经验方4首、陈坤华师妹抄传伯坛师经验方12首、祖培经验方8首; 书后还附录有程氏撰写的8篇医学论文。此书对研究陈伯坛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代岭南医学研究发展迅速,从20世纪40~50年代对岭南地方性疾病防治及流行病学分析,到80年代开始的对岭南医家医著研究,进而扩展到岭南温病的实验研究、疾病史的研究、岭南医学教育研究、港澳医学史研究等,呈现多学科研究的局面。但无论从深度和广度而言,均以对岭南温病的研究为胜,而岭南伤寒的研究仍是当今岭南医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对近代岭南伤寒学派医家医著的整理研究更显不足。如陈伯坛这样一位在岭南医学史,以及粤港两地有重大影响的杰出医家,其代表作《读过伤寒论》,至今尚未点校出版,实不利于今人对陈伯坛学术思想的认识及岭南伤寒的研究。因此,重新挖掘整理研究《读过伤寒论》,对当代岭南医学研究乃至全国仲景学说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煌.《伤寒论》研究史上的三次高潮[J]、中医杂志,1989(11): 10—13.
【2】王振国,论近代的《伤寒论》研究高潮【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9(1):2—5.
【3】 叶发正.伤寒学术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56—161.
【4】 李永宸,近50年《伤寒论》研究之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
【5】 邓铁涛.邓铁涛医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07.
【6】 邓铁涛,中医近代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l999: 391—【4】2.
【7】 陈坤华.陈伯坛先生学术经验简介 .广东中医,1963(5):1—4.
【8】 肖衍初.陈伯坛与《读过伤寒论》[J].新中医,1983,15(12):39—41.
【9】李永宸,何丽春,赖文.陈伯坛《读过伤寒论-读法》
抉微【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1):72—74.
[10 J刘小斌.广东中医育英才[M].广州:广东省卫生厅,
l988: 25—27.
【1 1】广东省医药卫生研究所中医研究室.广州近代老中医医
案医话选编【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3,40, 42—47, 101, 105—106, 110, 140, 143.
【12】萧熙.岭南医话【J】.广东中医,1960(3):153—156.
113】彭若铿.祖培先生医学遗著【M】.广东中山市中医学会编
印. 1986.




上一篇:记被遗忘的经方家——南京樊天徒老先生
下一篇:陈伯坛注解《伤寒论》之方法特点初探

0

主题

0

积分

12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5-15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敬仰的经方前辈,很想了解他们是怎样在岭南用好经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1-5-16 09: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现在能见到陈老的书不多,最早的也就是古籍出版社的《读过金匮卷》和《读过伤寒卷》,不过不是点校的,那是04年的出版的,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貌似广东科技出版社最近在搞这一块,出版了影印本,应该之后会推出点校本吧,黎庇留先生的书我买了《黎庇留经方医案》,呵呵,崇正篇没买,倒是论坛的曾强老师送了我一本《寒论崇正编》,这样黎庇留先生的书我这里就收集齐了。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04:31 , Processed in 0.15503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