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540|回复: 14

娄绍昆先生此文值得商榷

[复制链接]

202

主题

4479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城里娃脑决定悬壶济世

Rank: 5Rank: 5

积分
4479
发表于 2011-5-11 10: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娄绍昆在2011年南阳经方大会上的演讲(第一、第二部分)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 ... amp;PostID=32294736

此文谈到理法辩证与方证相应孰优孰劣的问题,我觉得过于啰嗦!

重视理法辩证其实就是重视整体辩证.而所谓的圆机活法的所谓高人无非就是辨清了寒热虚实而已!而寒热虚实其实就是机体的整体功能状态!

所以就出现了赵洪均的只要辩为虚证,寒证就三阴一大包:人参养荣+二陈+四逆.也有了火神派只要辩为虚证寒证就附桂姜辛以温阳!

而方证相应则是在辨清表里虚实寒热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辨出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跟好的协调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措施!

其实两者本来就是第一步跟第二步,或者是粗化与细化的关系!

任何理论都是从实战中来!

任何脱离实战的理论都是空中楼阁!

其实很多东西只要还原到实战中去,在实战中去检验,自然一目了然!




上一篇:民间土方治伤力咳嗽
下一篇: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案
学术至上,理直气壮; 自成一家,笑骂由他.

58

主题

1860

积分

104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60
发表于 2011-5-11 11: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中医人能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是为上工。
南阳之行,得到最大启示之一是,娄绍昆先生讲的象棋理论。他把中医治病喻为下象棋,把病、证、方、药看成是一盘棋的组成。他说:假如,在下棋时,丢了(或者缺少)一枚车,用啤酒瓶盖代替,是否可以下赢这盘棋?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心里知道这盘棋的路数,照样可以赢。
现在,很多医生,不屑《内经》理论,所以,尽管能治好一些病,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640

积分

20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40
发表于 2011-5-11 11: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对临床验案的总结,反过来,这种正确的理论可指导临床实践。因此,临床的疗效才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黄师的中医体质学我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在临床中遇到了某种体质的患者,我总是在辨证的同时对应体质加入药物,往往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说明了这种理论的正确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9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5-11 12: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来源于实践,这句话看似正确,其实还是没有弄清什么是“实践”。

大家都在看病,这本身就是实践,为什么还要摆弄“实践”的旗帜?问题在于,相互之间不承认对方的实践,只承认自己的实践。这种思维是需要纠正的。

另一方面,中医的实践不同于西医的实践,也不同于现代科学的实践。中医属于传统医学,具有很重的传统文化的特色。在“实践”这个概念下,中医既重视客体实践,也重视主体实践。

所谓“主体实践”,就是医生对自我生命的体验和认知。三折肱为良医,可不是折病人的肱,而是折医生自己的肱。当然这是被动的。主动的自我生命体验,就是传统养生。中医经典中许多精要都是先贤自我体验的结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践”。现代人受限于某种意识形态,不了解古人真正的生命实践的过程和意义。所以我们今天读不懂经典。

现代的经方家,如果不补上这一棵,恐怕是走不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311

积分

371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11
发表于 2011-5-11 12: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动的自我生命体验,就是传统养生。
先生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有理,但从未具体展开,在下恰恰对此有浓厚兴趣,能否赐教一二,先行谢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33

积分

85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33
发表于 2011-5-11 13: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理论不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1240

积分

35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40
发表于 2011-5-11 15: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个自学中医的,学了三年中医,最终还是摸索到经方上面来。
中医是不缺理论的,缺的是有价值的理论。很多古代名医都说自己是仲景门人,为什么他们的理论反而是互相对立的。楼上提到娄绍昆先生用啤酒瓶盖下棋的理论,我想,正因为名医们觉得自己入的仲景的门,懂了仲景的理,用啤酒瓶盖下棋的人多了,到后来反而真正的理论模糊起来。用象棋下难道不比用啤酒瓶盖下的更舒服,更清楚,更能让旁观者理解吗?

日本人在吉益东洞时代开始重视《伤寒论》,到现在200多年的时间了,出现了很多名医,始终把经方放在第一位。日本近代中医大致分为三派:古方派,折宗派和时方派,无论哪个门派,他们60%的方用的经方,更不要说故方派了。像矢数道明,继承三派学说,这么厉害的人物,基本上是不创方的。国内很多名医就喜欢用“啤酒瓶盖”,开出来的方没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吃了当然是没效果了。

目前中医界需要来一次吉益东洞式的革命,真正确立《伤寒论》的地位,而非口头上的,使经方方证更加明朗化,让每一个人都能用的了经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0

积分

34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5-11 18: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 的 讨论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3599

积分

60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99
发表于 2011-5-11 20: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城里娃脑 ,谢谢同道的关注,大会发言的文字稿即将发表。

“方证”在《伤寒论》中的地位   娄绍昆

   “方证”就是《伤寒论》的灵魂。丢掉了“方证”的《伤寒论》,就像一个丢魂落魄回不了家的张仲景。近两千年来《伤寒论》一直处于“被《内经》化”的过程之中,张仲景的主体性医学观点——“方证辨证”的诊治方法没有得到广泛地应用,令人扼腕叹息不已。
   然而,“阴阳三行六病”的理论又是临床辨证的卫星定位系统,是仲景根据伏羲、老子、墨子的阴阳而三行的理论而创立的辨证系统。两者有机地结合,才是千古不朽的诊治模式。两者缺一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3599

积分

60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99
发表于 2011-5-12 06: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就是黎鸣先生所谓的“阴阳三行六度(病)”,它有别于《内经》的“阴阳五行”。 《伤寒论》的“阴阳三行六病”可能来源于老子《道德经》中的“三生万物”与墨子《墨经》中的三表法:“考之者,原之者,用之者。”黎鸣先生认为这三表法其实就是形式逻辑的三段论。仲景就是使用了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三阴三阳体系使方证群不再是一袋各自为政的马铃薯,而成为一个个排列有序的具有生长分枝的逻辑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597

积分

232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597
发表于 2011-5-12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法方药辩证”与“方证辩证”看似互不相容的辩证思维
其实,嗨。。。。。。。。。。
谁要是能打通其间的通道
谁就是仲景的门人
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640

积分

20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40
QQ
发表于 2011-5-12 13: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8楼(loushaokun) 的帖子

请问什么是伤寒论越来越被内经化
传承发扬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3599

积分

60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99
发表于 2011-5-13 06: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娄绍昆在2011年南阳经方大会上的演讲(第五部分)  
  
  五、《伤寒论》的历史命运——“被《内经》化”
  
  《伤寒论》与《内经》是两个连体婴儿。我们祖先对自身疾病和诊治的关注,可能是出于单纯的实用需要,亦可能是因为这种健病之变的现象引起了的浓厚兴趣。实用需要与兴趣爱好两者是不相等的,前者是出于实际的生存需要,后者更多是出于祖先对世界的认识、好奇和追问。前者发展成为经方医学,后者发展成为医经医学。由于它们是同一历史阶段的产物,同时产生同步发展,所以虽然起点不一样,发展的方向也不一样,但研究的对象毕竟是有生命的人,所以就有许多共同的话题与言语。也就是因为这一些交叉和混同,以致引起了几千年的误会。
  1、《伤寒论》成书后经王叔和(201—280年),重新整理编辑,才得以广泛的流传,王叔和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通晓经史百家。他与仲景弟子卫汛要好,深受其熏染。眼看几十年前才完成的《伤寒杂病论》都散落佚失或残缺不  全,心中十分不忍,便下定决心,搜集仲景旧论,到各地寻找该书的原本,终于成功地得到了全本的《伤寒杂病论》,并加以整理和修复,将其保留了下来,使这部旷世的奇书恢复其真正的面貌。
  当然后世对此评价褒贬不一,贬之者责其窜乱仲景原义。如喻嘉言攻击曰:“仲景之道,人但知得叔和而明,孰知其因叔和而坠!”褒之者则认为王叔和编次《伤寒论》有功千古,尤其当该书处于存亡危急之际,王叔和使之保存并得以传世,其贡献之大不可泯灭。正像金代成无己称:“仲景《伤寒论》得显用于世,而不堕于地者,叔和之力也。”宋?林亿曾曰:“仲景之书及今八百余年,不坠于地者,皆其力也。”清?徐大椿亦称:“苟无叔和,焉有此书?”的确,王叔和在整理中医古文献时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是值得我们称赞的。若没有王叔和的整理,我们今天也许就很难知道张仲景在医学上的成就。他这种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功绩,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然而,后世责其窜乱仲景原义,也不是没有道理。这是由于王叔和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面对《伤寒杂病论》这种蛮荒古朴的文字发几句评论,加几句注解作为《伤寒杂病论》的导读完全是情理中的事。在《康平本伤寒论》中,王叔和的导读是以追文与旁注的形式出现的,同时占了许多的篇幅。我们今天一些耳熟能详的语句,几乎都是出于叔和之手。如 “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以及”16条的嵌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至于后来的宋本、成本《伤寒论》把他的追文、嵌注、旁注全部作为仲景原文一并出版,也不是他的责任。
  总之,《伤寒杂病论》中的方证相对的诊治方法,在第一次整理的时候,就遭受到《内经》文化思维的大量加入,在加强其理性思考力的同时,也无意中使“方证辨证”的野性思维被深深地掩埋。
  2、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序文中批评了当时的一些名医,认为他们没有参透《伤寒论》的真正的奥义。他说:“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钻仰。尝见太医疗伤寒,惟大青知母等诸冷物投之,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效。伤其如此,遂披《伤寒大论》,鸠集要妙。以为其方行之以来,未有不验。”
  孙思邈当时年事已高,他担忧“旧法方证,意义幽隐”的《伤寒大论》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乃令近智所迷览之者,造次难悟;中庸之士,绝而不思”。
  真是一语成谶,孙思邈的千年之忧铸成了历史的事实。
  3、虽然历朝历代也有一些头脑清醒的医学家察觉到《伤寒论》中“方证辨证”的特异性,也极力提倡之.如徐灵胎说:“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而万病皆通。”用词无所不尽其极,但社会反响不大,所以二千年来一直没有占据中医界的主流地位。
  4、由此可见,对《伤寒论》进行《内经》式的改写或补写,是金元以来中医学的主流。然而,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内经》对《伤寒论》的改造、吸收一刻也没有停止,出现了一大批象张景岳、叶天士、王孟英这样的善于变通运用经方的医经派的大师。同时,也造就了“内经派伤寒”(冯世伦语)的成长与成熟。
  我认为这一过程,对经方医学来讲,是《伤寒论》“被《内经》化”的历史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57

积分

9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志在林泉 胸怀廊庙

Rank: 2

积分
457
QQ
发表于 2011-5-13 11: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娄老也喜欢黎鸣先生的哲学论著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9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5-13 13: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动的自我生命体验,就是传统养生。
先生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有理,但从未具体展开,在下恰恰对此有浓厚兴趣,能否赐教一二,先行谢过。

问道朋友说我的话有理,我很高兴。但我也就是说说理而已,表明我对中医学的总的看法,或者对经方爱好者的建议。至于说如何展开,我以为多读中医书自然明白,专论养生的书也不少。这里是经方论坛,当大多数经方人还没有在这方面有更大兴趣时,我也不便具体讲那些东西。当然,限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我们在养生方面也做得不够,个人体会也少。不过多少也知道一些东西。我想,您也会知道很多东西的,因为我知道您也是一个身体力行者。就像您在这个论坛不能过多讲您的武术招数一样。那些东西对于认识我们的生命也很有用处啊。当然法门很多,认识、体会各不同。炼形之外,养性(修心)也不可忽视。大致就是这个样子吧。

有机会再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04:57 , Processed in 0.17492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