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人之所以夜寐昼寤,是受大自然影响的一种作息现象,也是一种自然规律。寐与寤,反映了人体内气血运行变化的一种状态。即阳入阴则寐,阴出阳则寤。中医学认为,气为阳,血为阴。但是,气与血又是同一类物质在不同的运行状态下的表现。即气与血是同类而异名。如《黄帝内经》曰:“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又曰:“人受气于谷,谷人于胃,以传与脑,五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伤寒论》曰:“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此论明示了一个法则,即血少者不可发汗。为什么呢?因为“夺汗者无血”。血不足者,若发其汗,则更伤其血。
明确了阴阳气血的概念,再作进一步辨析,为什么阳入阴则寐呢?阳气运行在脉管外,是供给肌体营养,支持脑力和体力活动的能量。阳气入阴,即变为阴气,变为血液,储藏于肝。阳气入阴,是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现象。阳入阴,则支持人体脑力和体力活动的能量不足,人在此时就应该入眠休息了。
那么,人为什么会失眠呢?基本原因就是阳浮于外,不能正常入阴。阳气不能入阴,是一种病理表现。阳不入阴,而浮躁在外的常见病理状态有两种,即阳盛阴虚和阴虚阳亢。其具体病理状态,可以有心火旺,肝火旺,肾阴虚,脾阴虚,肝阴虚等不同表现。所以,对于失眠的治疗,不仅要辨明阴阳虚实的部位,而且要辨明阴阳虚实的性质,还要辨明是单病还是合病,才能正确以法治之,实者泄之,虚者补之,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不寐一症,有虚实之异,临证首先当别虚实。凡虚证不寐者皆正气不足,不寐多为渐致,证有血虚、阴虚、气虚的不同,而以阴血虚者为常见,治疗以扶正为主,兼以安神。凡实证不寐者,多是邪扰心神,不寐多为暴起,其表现为不易入睡,卧起不安,证有郁热、心火、痰热等区分。治疗以清热泻火,清热化痰诸法,邪祛则神自安。”(《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
上一篇:都是体质惹的祸下一篇:太阳与少阴有什么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