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医临床科研的几个关键问题:病例、疗效评价与临床科研 吕永赟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经方研究所
各位同道,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有机会与大家进行交流!受组委会的委托,邀请我对经方方证的整理研究方法问题跟各位汇报。因为我这几年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关于经方方证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也有一些感受,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
首先,我个人认为,关于具体的经方方证研究整理的方法不是关键,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黄煌教授近些年所带研究生的课题,大多是关于经方方证的整理研究。
我在研究经方方证过程中最困惑的问题,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病例、临床科研与疗效评价,也就是我向大家汇报的这个题目。这三个问题相互联系,可以说是临床科研的关键问题。下面,我首先说下关于病例的问题。
病例 病例,是临床科研和疗效评价资料的基础,这是不言自明的。由于前两次的经方论坛涉及了病例规范的问题,而我因故没有参加,所以在此一并提出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我们在整理经方方证资料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对于相关经方临床病例的整理,而所搜集的资料有如下几个缺陷:
①一是其中有的病例资料不够完整,部分症状、体征、舌脉表现等都存在记录不完整的情况;
②二是相关经方的组成方面加味太多,很难说就是本方证的疗效;
③三是有的病例在病情程度、疗程等方面没有详细记载,因而疗效的问题难以评价;
④四是关于病例的临床诊断问题,古代的病例没法要求,近现代的病例资料有的也存在这个问题;
⑤五是符合入选标准的相关经方病例数量太少,研究的结论就有很大的局限。
上述病例资料存在的缺陷,对于经方方证的整理规范研究有很大的限制。也就是说,要想对经方方证进行严格的规范,必须首先从病例入手,获取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国内医疗现状的限制,在大的医疗机构病房当中,病例资料基本不存在上述问题,但是门诊病例就很难满足要求。对比于日本汉方的病例资料,这种差距就相当明显,他们的资料虽然数量不多,但完整性强,特别有利于资料的总结研究。
因此,对于病例书写的格式要求,我建议应该尽量书写完整,不仅要记录阳性的症状、体征,阴性的症状、体征同样重要,或者说“有时候没有什么,甚至比有什么更重要”。有了完整的病例记录,之后可以再附以中医传统的书写格式,这样就有了症状的取舍的变化,并可体现医者的临床思路。
疗效评价 如果说病例是临床科研的基础,那么疗效评价就是关键环节了。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之所以还饱受非议,就是难以拿出令人信服的疗效。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难以评价问题,我的看法,主要是中医药本身的复杂性问题,以及疗效评价标准的问题,但遗憾的是,我国至今尚未出台令人满意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体系,第368次香山科学会议就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香山科学会议第368次学术讨论会综述.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关键科技问题),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没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体系,但又不能不进行疗效评价,否则难以总结经验,临床水平的提升就变得缓慢,这是我个人的深刻体会。
之所以如此强调临床疗效评价的问题,是源于我在临床上的一些感受。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是我的亲身经历,我在高考之后换了带状疱疹,在一侧腰部,有水泡,周围红肿,疼痛也很明显,包括在医院西医的处方、中医的处方、偏方等换了5、6个,疗效一直不明显,红肿消了些,水泡有的破了,有的结疤,有的仍在,一个月过去了,疼痛没有明显缓解,特别是家乡的亲朋好友推荐了好几个他们使用效果良好的偏方验方,对我也是没有效果,后来我翻看西医的教材,知道了这种带状疱疹病毒所导致的疾病,正常自愈的话,疗程大概也在一个月,所以我认为如果严格评价上述处方的疗效,应该说是基本无效,但对于其他的病例又该如何评价呢?因此,学医之后,我就格外重视临床疗效评价这个问题了。
后来,在临床的工作中,经常遇到关于中风的临床疗效评价的问题,因为没有CT等影像学的证据,疗效评价的问题很难说清,我们在病房、门诊碰到的病例,只要是内囊区的毁损性病灶,不管是梗死还是出血,尚未见过完全康复的病例,相反,内囊区只是受到压迫性问题的中风,即使三偏症状很突出,即使没有正规的治疗,基本完全康复的病例也屡见不鲜。
另外,我们常见的一些疾病,如感冒、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骨质增生、面神经炎(病毒引起的)等等,都存在疗效评价的问题。
“真金不怕火炼”,所以我认为中医药的临床疗效问题,也不怕严格的评价,真正的疗效一定经得起严格的评价,也经得起重复。正因为如此,我在临床当中,对于自己经治的病例,都要求严格的评价,争取首先说服自己。没有疗效或疗效不够好的自然要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即使是疗效看起来不错的病例,也常常要求自己再进一步分析,看看是否有“贪天之功”(自愈、以前其他人治疗方案的原因、安慰剂效应等等),以及是否还有更好或者更简便有效的方案等等。我觉得,经常的这种自我严格要求,特别能促进我深入思考,对于我临床水平的提高也有更大的帮助。
临床科研 临床科研,对于受过良好训练的大型医疗机构的医师是不用说的了。由于我们这次会议还有很多在基层工作的同道,我也稍微提几句。
首先,不要被“科研”这个词吓住,所谓的临床科研,只不过是大家在临床中认真观察和总结临床经验罢了,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多从科研的角度思考下,进行简单的设计,也会产生很有价值的临床科研。在没有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的协作下,我个人也经常会按照他们的基本要求,设计一些观察对照,就是针对临床的最常见的病症。当然,基层的临床也可以采用个案的深度追踪,我举个我临床当中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2010年4月份,我接诊过一个以大便溏为主诉的19岁男生,是我的学生,大便溏已经3年,但程度不是很重,每天排便2次,时有腹痛,常口渴,但食欲很好,自觉是“水土不服”,放假回家即立即痊愈,回到学校则犯病。已经多家医院诊断,考虑为肠炎,但肠镜无明显异常,西药抗菌止泻均无效,包括思密达(蒙脱石散),中药吃过参苓白术散、补脾益肠丸、香砂六君子汤、痛泻药方、四神丸等无效。我的思考,病人虽然大便溏,但程度不重,且食欲良好,不会有脾虚肾虚等,上述中药的疗效也可反证,应该用五苓散。通常,我会直接使用五苓散,但这次,我首先提出几条处理措施,一是注意精神因素,不能紧张,要放松,因为在校就有症状,回家立即好转,首先排除精神因素;其二,在家和学校情况明显不同,则还要排除饮食的问题,嘱其饮水方面一段时间内只喝纯净水,另一段时间内专门在一家饭店用餐,并要求饭店少用盐、味精和调料等,油用当地的鲁花花生油。上述措施分别施行三周,综合施行一周,均无效。其后,我让该同学去购买五苓散,但是同学到学校附院开方,医生给了五苓散的汤剂5剂,煎药机煎煮,因为口渴考虑伤阴加了麦冬,方中桂用的桂枝。我听说后,对该同学说那你就先服用看看吧。但是,我对其他同学说改成汤剂并加麦冬很可能没有效果,不信我们等等看。又过了大约10天之后,该同学课后对我说,服用完那五剂汤药毫无无效果,我就停药了,前天我去配了五苓散的散剂,服了一次(大约5克)大便就正常了,很难喝,我就没有再喝,观察了一天半了,大便已经完全正常了。后来的几次随访,大便都是正常,也不口渴了,该同学非常高兴。上方我开的五苓散,比例完全按照伤寒论,其中的桂,我都是用肉桂。
上面的这个病例,应该说是可以看做是临床科研的例子,是对个案的前后对照,自身的对照。
我临床中,对于个案经常采用上述的方法,并看做是对个案的深度挖掘,我从中受益匪浅。
这次,我就向大家汇报这些内容,欢迎批评指正,多多交流!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