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 1,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2,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3,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唐亚军15367472881: 1,理解上问题不大。 2,身体发生或出现怎么样的机理一方变化,导致出现这些症状,心下满,满怎么理解?硬痛?是胃肠消化道的问题?小陷胸为何不列入考虑? 3,痞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胃肠消化道的问题?痞会不会兼有痛?为什么柴胡不能解决?半夏泻心和小柴胡汤,只是变柴胡易黄连,为什么就能治痞了? 是不是黄连能够治痞,而柴胡不能?半夏泻心汤由小柴胡加黄连不行吗?非去柴胡?
149条,分四部分来看。 一、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这个“五六”日,合应96条小柴胡汤。临床上,不管是病自然发展到这步,还是被误治到了这步,总之,病已有了小柴胡的证。这个,不一定只是小柴胡汤证,或许有表症未除,如柴桂汤证。意思是病才开始到半表半里的阶段,是半表里的初期,这是可以用柴胡类方来解决的。“呕而发热者”,呕,是胃肠受刺激的应激反应,发热,是人体受刺激出现的应激反应。大家记住,这仍是一个初期阶段,是邪入半表里的初期症状,是应激反应,没有造成事实伤害。所以可以用柴胡类方,根据是否挟表邪,发热,甚至动血,积水,积痰,积屎来考虑用药的加减。总之,根据临床症状不同,有很多柴胡类方的选择。不一定是用下法。
二、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这句话,意思是什么呢?古代人行文,不能只看表面文字的意思,得理解文字后面“含蓄”的内容。邪进入身体,有由表及里发展的过程。即使进入半表里,在半表里这个阶段,仍有个细分阶段。但医生缺乏细致考虑,不知邪或知邪入了半表里,也不知道病发展或停留在哪个阶段,估计是看到病人仍有发热不除,所以胡乱采取了下法,希望通过泻热来解决发热。用了下法后,病人仍有半表里的症状,这是他的身体抗的住,没有被误治影响。那么,病在半表里,仍用半表里的方和药。“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这句话是有问题的。误判就是判,误治就是误治,不要找借口。不该下而下,就是为逆。因为邪没有侵犯到其他地方,其他地方的正气仍是足的,你突然用药,药挟邪同时攻击之下,身体也会反抗的。这是自然的应激动作。不要说半表里没有反抗。那么,身体出现反抗,如果力量大,成了奋起抗之,不再是温水青蛙,而是奋力一击。这种情况下,正气暴棚,迅速的,一举而收复失地。邪被驱除出身体,出现蒸蒸,意思是和发汗一样,是出汗的样子。同时有个振字,这是身体颤抖,连肌肉都调动起来抗邪了,这是全民全身体被逼急了,反抗大获全胜。
三、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这句话的前提误下在先,造成出现这种症状。是误下的造成后遗症。临床上,也可以是病自然发展到这步来了。“心下满”,我昨天问了大家,是身体出现怎样的应激反应?泻下的药,凉药居多,这些药刺激人体,人体感觉不舒服,会收缩,会挛缩。所以有“结”YU的感觉。结在哪儿?结在胸上也可以,结在下腹也可以,看具体情况。结胸上,我们知道,还有个小陷胸汤。结下腹,根据情况来,一是影响到肠子结屎的,有柴胡类方,比如大柴胡,柴胡加大黄,或加芒硝。二是影响到半表里,肠屎结的症状不是很明显,但患者结痛,这是大陷胸的适应范围。结要怎么处理?结是YU,要处理这个YU,也得看是出现什么性质的YU。因为是新病,是应激出现的症状,我们前面知道,人体遇邪,会出现热和水分泌的两个主要应激。如果表邪这个刺激因已被排除,只剩下这些病理产物,所以用药直接处理就行了。但,如果仍挟有表症,你在处理这个结的同时,仍要参照柴桂的意思,用一些发表的药。这个,不可不认真分析。
四、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临床上,结在什么地方,古人和我们一样,临床上有时辨析不清。泻下的药,凉药居多,这些药刺激人体,人体感觉不舒服,会收缩,会挛缩。胃扛住了,药物起效果,和邪共同作用而影响到半表里,造成结胸结腹。如胃扛不住呢,胃也会应激,出现不舒服,会收缩,会挛缩。这就是“痞”。胃生病了,要治。这时的身体,我们的胃,受到哪方面的攻击?一是柴胡阶段的邪,二是药物刺激。柴胡阶段有热吧,可能有外邪吧?总之,胃里也是寒热交错,乱成一团。这时,是泻心汤类方剂的范围了,不仅是要处理半表里。“柴胡不中与之”,意思是单独用处理半表里的办法是不行的,你还得处理胃的问题。半夏泻心汤,也是举例而已,意思是根据临床来,考虑处理病在阳明胃阶段的泻心一类的方剂。临床上,如果是半表里挟表邪未除,同样是可以考虑加用桂柴剂,甚至,如果项背强几几,可以用柴葛剂来处理的。不一定是其他解读者,他们理解的,是柴胡易黄连意思。柴胡本身是发表药,能驱表邪的药。通过对比方药不同的办法来学习是好的,但乱理解就不太对了。两个方,药物成分大致差不多,加个黄连,为什么就能治痞了?加黄连这一味药,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是能消胃肠发炎的。针对的,就是邪刺激下,胃会有挛缩,出现炎症,甚至会有痛,胃痛。用黄连消消化道炎症,这是古人的实践发现,是我们的先进地方。
这一条,及上一条,大家看过不少书,看过不少人的分析,谁更加有道理,谁的理解更接近于现在医学,科学?你们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