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418|回复: 3

伤寒论的条文编排问题

[复制链接]

232

主题

1882

积分

301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82
发表于 2021-4-17 16: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现在通用的《伤寒论》底本,基本上是明朝的赵开美本。也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版本。这本书,每一条意思都很明确,但往往读着读着就迷糊了。真个是,心中了了,终究难明。
           那么,是人出了问题,还是这本书存在一些问题?以至于“以其昭昭”条文,却“使人昏昏”?
           让我们看看,《伤寒论》有什么问题呢?
           初习《伤寒论》,觉得会有些奇怪的地方。比如,《伤寒论》全文398条。按六经脉证并治分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就有178条,占了差不多45%。少阳病和厥阴病条文比较少。
           《伤寒论》作为六经分论的专业书,太阳经内容占全书大部。我想,这不是张仲景著书的初衷,不管谁写书,也不可能是这样布局文章嘛。
           再个,因为《伤寒论》条文方面确实存在杂乱,所以历代注家不断,“歧见纷出,各衷其是 ”。
           从明代起,就有人责怪王叔和,甚至有人著述以讥评,认为是王叔和在重新编订《伤寒论》时,造成了条文错杂失序的情况。个人认为,这个观点未免太牵强了,怎么能怪到王叔和身上去呢?
           《伤寒论》在世流传2100年,好几次面临着存亡继绝危机状态。过程当中,都有机会造成原条文的错杂甚至是遗漏。
           《金匮要略序》中明确写了:这本书是“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蠢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然而或有证而无方,或有方而无证,仍以逐方次于征候之下”。意思是翰林学士无意中在图书馆中翻到一本书叫《金匮玉函要略方》,但是太子右赞善大夫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孙奇、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林亿等人看后,发现有的有证无方,有的有方无证,于是他们就把方子填在相应的证下面。这些官员不是医官,隔行如隔山,错误在所难免。
           赵开美在《仲景全书序》中也有提到,《伤寒论》“字为之正,句为之离”,所以“补其脱略,订其舛错”。意思是说,他也进行了一些文字修订和补充。
           所以,条文错杂失序的原因有很多,遗失、传抄、个人对条文增减等,都有可能。原文次序究竟如何,现在也是不得而知,不得复睹了。
           明代,方有执(1523~1594年)是《伤寒论》错简重订学派的代表,他认为仲景学说“因王叔和编次而改易,之后又由于源流已远,其间时异世殊,又多虫蛀而残,后人编撰而乱”,主张必须重新考订《伤寒论》,以求不失仲景原意。
           近代,主张重订《伤寒论》者也不乏其人。
           韩世明教授认为“宋本《伤寒论》条文之间的联系性被割裂了,每条条文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病证、方剂。这极大地影响了大家对《伤寒论》的学习与研究”。 确如明代方有执所言“实为错简”。他以中国中医科学院馆藏的赵开关《仲景全书》为底本,并参考刘渡舟教授主编的《伤寒论校注》,前后贯穿的病机变化,将《伤寒论》条文进行了重新排序,编成《伤寒论重排本》。
           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弃根本,这是新时代中医学者对《伤寒论》改革和积极探索。




上一篇:《伤寒论》版本流传问题
下一篇:《伤寒论》成书的历史环境

209

主题

7127

积分

413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27
发表于 2021-4-18 00: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汤一笑 于 2021-4-18 00:51 编辑

宋本那些校书的人都不是门外汉(朝廷校医书找门外汉?你当大宋无人才?),他们都是当时卫州伤寒学派的传人,孙氏一家号称国医。名医多出卫州,皆本高氏学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1882

积分

301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82
 楼主| 发表于 2021-4-20 14: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本伤寒论成书要是早搞清白了,怎么会有“以其昭昭”条文,却“使人昏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127

积分

413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27
发表于 2021-4-20 18: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汤一笑 于 2021-4-20 18:58 编辑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1-4-20 14:18
宋本伤寒论成书要是早搞清白了,怎么会有“以其昭昭”条文,却“使人昏昏”? ...

那也不能说人家宋代校书者“隔行如隔山”。应当都比你内行。孙氏一家当时号称国医不是虚名,人家是孙思邈的后人。

后人哪个敢大言不惭说自己就全搞明白了?!

汉文化的古经典,哪个后世“圣人”敢说自己就全读明了了?都成了符号之书,所谓注说多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重点是兜售自己的那一套东西。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6:44 , Processed in 0.14880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