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前页)
一、本书缘起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近二十年,曾于弱冠之龄行医于四川攀西地区。戊子仲秋,到云南中医学院(现云南中医药大学)任教,时光似水,转眼十余春秋。壬辰孟夏,开始在云南中医学院尚义街门诊部坐诊。坐诊之初,因门诊部坐诊医师有百名之多,自己从外地而来,全无根基,且年纪又轻,方过而立之年,故备感压力。但所幸过去在四川德昌工作时,受过严苛的中西医临床锻炼,又曾当过基层医生,有过使用纯中医方法与极简陋设备解决疑难病证的经历,并有赖于患者的信任,因而仅用了两个多月,门诊量便翻了几番,提前五年实现了之前心中所定日诊近百人的“五年规划”。一年不到,日诊患者即达到了百人以上。门诊之外,其实笔者主业是在学校承担本科生与研究生中医各家学说、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古籍文献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时间一长,本校不少学生自愿来跟笔者抄方学习,有时一次就近三十人,“白大褂”白花花地站满了诊室。七年来,自愿来跟诊抄方的学生,已有三百多人,结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2016年4月,在徒弟的建议之下,笔者创建了个人微信公众平台“蜀山医馆”, 主要以分享门诊病案治验为主。学生们自告奋勇,轮流为笔者整理医案,撰写跟诊心得,在“蜀山医馆”上陆续发表,前后发文上百篇,大多是笔者的门诊验案与学生们跟诊体会的真实记录。初始,为坚持公众号每天都有文章更新,付出了不少心血。幸运的是,耕耘有了收获,努力一点都没有白费,关注与阅读者中不仅有门诊患者,还有本校学生和全国各地的中医同行。很多临证心得被学生们整理出来,激发了读者们的阅读兴趣,有的同行认真研究了笔者的医案,甚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