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19751118 于 2020-2-6 09:42 编辑
武汉肺炎在传统中医中,温病家认为是瘟疫,而在伤寒家中则认为是阳明病,或是三阳合病,其中侧重于阳明病。理由如下:
《中医温病学》对温病的定义是:「温病是由温邪引起,以发热为主证,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根据定义用八纲辨证可以得知温病是阳热证,但病位不清楚,可能是表或里。
在《医经溯洄集》中王安道对于温热病的病机描述为「怫热自内而达于外,郁其腠理,无寒在表」,用八纲辨证可以得知温热病是阳热证,病位是里,因此是里热证。
伤寒论中属于里热证者就是阳明病,条文: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史丹利解读〕 太阳病是指有发热恶寒的外感病,可是这里已经不恶寒,而且出现发热而渴,仲景称它为温病。温病如果发汗的话,发热会加重,称为风温。这也就是说温病是不能发汗的。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史丹利解读〕 这是阳明病的外在表现,明显是里热证。
(183)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184)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史丹利解读〕 以前念伤寒论的时候,很难理解为什么仲景要写这三条,临床意义为何?因为研讨会的关系,重新研读才发现这是仲景当时对后世所谓温病的描述。
对照中医温病学的定义:「以发热为主证,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温病是有三个特点:热象明显、传变迅速、易化燥伤津。从183、184条中,仲景描述的阳明病是变化非常快速,第一天是发热恶寒,第二天马上变成只有发热而且不恶寒,一般由太阳病传变至阳明病的时间大约是在五六日至六七日左右,因此这二者的情况非常不同。
所以在第179中,仲景给这种迅速化热的阳明病,取名为正阳阳明,用以跟从太阳病(表热证)经过传变而进入里热阶段的阳明病,以及跟在少阳病(半表半里热证)因为误治而进入里热阶段的阳明病作区别。
太阳阳明是一般的由外而内的病程发展;少阳阳明则是少阳病因误汗、误利小便引起的;唯有正阳阳明一开始即称「胃家实」,说明得病初始即呈现里实证或里热证,因此可以证明正阳阳明所指的就是后世医家所说的温病。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阳明病治法都是一样的。但这些条文说明了不但仲景遇过后世所称的温病,而且也找到治疗的方法,换句话说,温病的治疗方法与规律就是阳明病的治疗方法与规律。
既然温病是阳明病,则发病迅速、具传染力的温病,也就是瘟疫,依然属于阳明病,但临床上史丹利比较喜欢看成以为阳明病为主的三阳合病,因为有利于处方。
武汉肺炎的症状有:发烧、畏寒、咳嗽、少痰、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倦怠、肌肉酸痛(少见)、神志不清、头痛、咽痛。 发烧、畏寒、头痛、肌肉酸痛是太阳病;咳嗽、咽痛、倦怠是少阳病;神志不清、头痛属于阳明病。
所以如果用方的话,史丹利会选择用防风痛圣散作主方,并加重石膏, 加减: 若咽痛甚:加重连翘 若呼吸困难、咳嗽甚:合麻杏甘石汤 若四肢无力、倦怠、纳差甚:合小柴胡汤 若头痛、神志不清甚:合桃核承气汤
等患者服用几剂后,出现热退、大便稀时,或是热仍在、大便稀时,主要是辨别点是大便拉稀时,就可以转方。这时患者胃口一定很差,所以方大致上都是小柴胡加石膏汤。服用几次后,开始会肚子饿(知饥索食),就表示病人已经好得差不多了。特别要注意的是饮食在清淡,不然会「食复」。
其实武汉肺炎就西医观点来看很可怕,因为无治疗药物,但是以伤寒论来看就不可怕,治疗和一般因流感并发肺炎是差不多的,唯一的差异是传染性,所以身为治疗者就必须清楚西医如何防疫的步骤。而自己没明显病征时,也可以服用防风痛圣散来预防,这么做是很有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