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7913|回复: 5

李冠杰在沂源中医传承论坛上的讲稿

[复制链接]

10

主题

953

积分

145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53
发表于 2019-10-20 14: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正确理解经方辨证体系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根本

作者:李冠杰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好。
临床疗效,是医学理论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经方医学之所以能历经数千年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就在于经方的疗效是其他医学无法比拟的。
近两年我每月都应邀到烟台坐诊,期间有一个案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患者是一个当地人民医院的西医外科医生,年近四十时又生了一个二胎,刚出月子不久便患上了流行性感冒。而那次感冒是以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加之其刚经过生产,身体较为虚弱,所以症状反应就比较严重。于是她就到医院做了相应的检查,结果就是因感冒所致,但是身疼痛的症状却使她难以忍受。(当时应该是一个新加汤证。)因西医对感冒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一点她很清楚。所以她就用打止痛针的办法来控制疼痛,结果八针后便突发肠梗阻,而不得不住院治疗。有意思的是,虽然她是个外科医生,但却不用手术的方法治疗,而是用了灌肠的办法将梗阻通开了。但是却发现不能吃东西,一吃就会在原处再次发生梗阻,便只能以输液的方法维持着。恰在此时我去坐诊,下了高速便把我接到了医院。四诊后我发现她腹中已是空无一物,整个腹部非常柔软。但是,很明显这是人为灌肠后的结果,不能吃东西,说明她仍有胃肠蠕动方面的问题,于是仍决定投以小承气汤。但因考虑其腹中无物,口服后可能会有胃中不适,我便嘱其直肠给药。结果用药两次后她就感觉好了很多,于是便开始吃东西,但食后仍有不适感,后她就改为口服,服后症状随即消失,两天后就出院了。等我下个月再去坐诊时,她就前来就诊,要求为其调理身体。服药后身体便明显好转,以至于她医院中的同事不断有人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就告诉他们是看了中医后才这样的。后来就陆续有医院的医生或是医生的家属前来就诊,有一段时间来诊的病人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当地医院的医生或是其亲属。这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一个做化验工作的医生,长期患高血压,当看到这个外科医生服中药后的变化如此之大后也想来诊,但是又担心服中药会有副作用。一直等到这个外科医生服了四五个月的中药之后,才建议给她做一下化验检查,看看有没有肝肾方面的问题。结果是化验后各项指标均正常,于是她才前来就诊。
这个医案,如果仅就经方疗效而言,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在经方临床中应该是一种常态。但是,当与现代医学同时介入时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事实充分证明了经方医学的价值所在。
临床疗效是人类医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纵观人类的医学史,可以说每一个医学工作者都无时无刻不在为这一目标而奋斗着。但是,临床疗效同时又是人类医学的一个瓶颈。凡有临床经历的医生在这方面都会有深刻感受的。
去年,我结识了一个德州洛北眼科医院的院长,他本人是一个西医眼科专家,而且眼科手术的水平相当高。甚至他自己还有眼科治疗方面的国家专利,而且他目前已在德州市范围内开设了三家专业的眼科医院。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很成功的西医专家,却对西医治疗眼科疾病的效果很不满意。近些年来他不断的寻求中医介入眼科治疗的途径,先后找到一些本地的名老中医坐诊,也积累了一些以中药治疗眼科疾病的方药。比如以血府逐瘀汤治疗眼底出血等。但是,他对最后的结果仍感觉不满意,因此他甚至萌生了自学中医的念头。有一次,他去北京办事,便到专业的医学书店去购买中医书籍用来自学中医知识。此时恰有一位几年前曾来我处学习交流过的中医界朋友,现在受聘于北京中医药学院为特聘讲师,当时也带学生去书店购书,当其给学生介绍书籍时,他的话被这位院长听到,于是便相互认识并互留了联系方式。春节前,医院内的一个员工的母亲因患脑血栓长期卧床,且大便不通,然后便以灌肠的方法通便,而致患者休克。此时院长想到了他在北京认识的中医朋友,于是便打算邀其来德州为患者诊治。但因其不便前来就特意推荐了我。我去后所看到的患者,已经完全没有自主意识,而且也不能自主进食了。在做了四诊之后我给出了一个经方的治疗方案,并嘱其家属如果不能服药就直肠给药。结果患者用药后第二天就开始吃饭了,直到现在情况仍非常稳定。当时院长没有想到,中医治疗危重病人也会有如此疗效,后来就约我定期去其医院坐诊。最初就诊的是院长本人和医院的员工及亲属,而后患者便逐渐增多,六周后便出现了需要安排专人维持就诊秩序的局面。期间在进行到第三周时,恰逢院长的母亲查出食道癌(已八十多岁,也是个西医专家),便毫不犹豫的让我以经方给予治疗,服药后效果非常理想。另外还有院长的父亲、妻子、妻妹、兄弟、亲戚、朋友共有数十人就诊,没有一例疗效不理想的。当看到经方有如此疗效之后,院长便计划依托经方,把医院的中医科逐渐做成专业的经方治疗中心,并打算将来把德州的医院做成经方的培训基地。
从此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但凡有追求、有见地、有医德的医者,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在为提高临床疗效而做着不懈的努力。
近十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经方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目的就是提高临床疗效。随着对胡希恕经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对经方辨证体系的全面认识,我的经方使用率越来越高,临床疗效也越来越好。由于平时没有特意做过临床疗效方面的统计,所以一直都只是简单的从复诊患者的情况中体悟临床的治疗效果,虽然能感觉到疗效在逐渐提高,但始终没能有一个确切的数据。近两年来,我应邀去烟台坐诊,而烟台方面有一个回访制度。我是每月坐诊一次,他们规定每半月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一次电话回访,这样就相当于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统计结果。以去年七月份为例,本月坐诊三天,共诊治了七十个病人,半个月后电话回访,其中有六十人反馈疗效很好;有九人出现了一些新的症状,因属服药后的正常反应或变化,所以不必给药,只有一人出现了牙龈肿痛,另外给了一点药,加服后便解决了。也就是说这七十个患者的疗效都比较理想。如果整体观察的话,我近几年的临床有效率应该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我平时常讲有效率,而很少讲治愈率。原因是治愈的概念需要有一个标准,我自己给出的标准是:第一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反应。第二是经现代医学检查后没有明显的不正常的指标。但实际临床中,能够达到此标准后再停止治疗的患者非常少。多数情况下都是患者自己感觉身体已经很好了,就自行停药了,所以讲有效率还是比较客观一些。
近年来,我在临床上坚持做到,基本上只用经方来治疗各种疾病,经方以外的方子也有,但为数很少,常有的只有一两个。同时我从不借助于其他的治疗方法,并要求所有患者停服以前所有的治疗药物。这并不是为了要做到纯用经方而刻意为之,事实上我几乎每天都能用到黄连解毒汤,此方就不是一张经方,却能解决特定的问题。但是凡是能用经方治疗的,我都一律使用经方。经方应用率的高低,可以直接反应开方人对经方理论的掌握程度。
多年来的临床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正确理解经方医学理论和全面掌握经方医学的辨证体系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根本途径。这里,无形中就带出一个很重要问题。经方原著自有记载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时间了,作为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二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中医界历代都有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应用,那么为什么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还在提正确理解经方理论的问题呢?其实我们从近代经方大师胡希恕老师身上就能充分看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于胡老的相关情况,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很多了,我现在仅就胡老在经方医学方面的成就从几个关键点上,再以新的角度加以诠释。
第一点,胡老是中医历史上有记录以来,唯一一个在临床中能做到经方使用率接近百分之百的经方大师。用胡老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一生只用经方来治疗各种疾病,也没有发现有什么经方治不了的病。”这实际是一个中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胡老用自己一生的临床实践证明了,经方医学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人类疾病主要的病理状态,经方不仅能治疗古代病,同样也能治疗现代病。
第二点,胡老不仅临床中用经方最纯,更重要的是疗效卓著。深入研究胡老的医案就会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在胡老所治的病人中有很多都是屡经其他中西医治疗不效,而经胡老接手后又扭转乾坤的案例。这就与那些初诊时用时方,经反复治疗不效,后经再三斟酌才发现是经方的某某方证,而投以经方后又取得捷效的医案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究其原因还是胡老在对经方理论的理解上有独到之处。
第三点,像胡老这样用经方最纯,临床疗效卓著的中医大师,为什么反而在国际上被誉为有独特理论体系的经方大师呢?这实际上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的中医人深思的问题,所谓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独特在哪儿?这正说明胡老对经方医学的研究更正确、更全面、更深入。实际上胡老在中医的历史上为后人树立了一面经方医学的旗帜。
我们今天要振兴中医,要突破临床疗效这一医学瓶颈,就必须沿着胡希恕老师为我开拓的经方理论之路,去深入的学习经方医学,并到临床实践中去反复磨练自己。我把这种方式称为“站在巨人的肩上”。
回顾经方医学的传承史我们不难发现,不能全面正确的理解经方医学理论的原意,是造成经方医学不能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我们现在讲正确的理解经方医学的理论体系,就是要将胡老的经方学术思想发扬光大。
我们今天所说的经方医学实际就是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本书的内容。其文字内容,即使是较为完整的版本,总共也就十多万字。那么我在这里提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在这两本书中有没有我们不理解、甚至不认识的文字吗?当然没有!也就是说读经方原著本身是不存在文字障碍的。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直到两千多年后的近代才出现了一个胡希恕这样的经方大师,能够做到一生基本上全用经方来治疗各种疾病,而其他人却做不到呢?为什么中医发展到了今天,甚至出现了一种中医界人人都说经方好,但绝大多数中医人不用、或不会用、或很少用经方的局面呢?这是一个我们每一个中医人都必须正视并做出回答的问题。
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能象胡老那样正确、全面、深入的理解经方医学的理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在这方面我有一个实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我的一个学生的学医经历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此人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就回家开了一个中医诊所,临床中基本全用经方治病,并且因为疗效好而在当地有了一个“神童”称号。这在中医历史上也是少有的。但是,他的整个学医经历却是非常不尽人意的,高中毕业后他就决心投身中医事业,并考上了山东省中医学院。在读大学本科期间,便因有意接触民间临床中医而与我相识。当时我只是把胡老的学术思想给他做了简单的介绍,并没有过多的交流。大学毕业后他又考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读研,但就在他即将毕业的前期,他才发现自己虽然完成了所有的学业,学到了几乎所有的中医理论知识,也做了专题,也跟了师,但自己根本就没有临床的技能。据他所说,与他情况类似的还有很多,当时他们这些真正想投身于中医事业的高才生们,在一起讨论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中医能治病吗?”因此他曾一度想改行去做西医。但是,此时他在极度徘徊中又想起了我。因为之前有过交流,所以他对我当时给他讲过的胡老的理论印象还比较深。于是又联系到了我,然后我们在QQ上聊了两个晚上,当时对他触动很大,所以他就从北京专程来到我这里学习,我用了四天的时间给他较为系统的讲解了胡老的学术思想和我自己的临床实践。正是这四天,彻底的改变他的人生轨迹,回北京后他又从全新角度重新学习经方理论和胡老的经方讲座。慢慢的他从徘徊解脱出来,并逐渐树立起了走经方之路的信心。当他考取了硕士学位后,本来还有机会再深造考博的,但他却毅然回家自己开了一个中医诊所,并实现了自己的经方梦。
这个学生的经历非常发人深思。试想,四天的时间,就算再加上以后陆续的一些交流,如果与其之前七八年的系统中医理论的学习相比较的话,知识量几乎可以说是微不足道。那么,是什么改变的他的一生呢?其实只有一点,是他解决了理解经方理论的方向性问题。
今天我就关于正确理解经方理论中所必须面对的方向性的问题,以及经方辨证体系的基本构成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经方理论中的“三阴三阳”(也就是所谓的“六经”)与《内经》中的“三阴三阳”的区别。
《伤寒论》的主体内容是以“三阴三阳”分篇的,虽然与《内经》中的“三阴三阳”名称相同,但是内容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太阳”为例,《伤寒论》中的“太阳”是指以桂枝汤和麻黄汤为典型方剂的一类方证,所以在《伤寒论》中称之为病。《康平本》中太阳篇的篇名就是“辨太阳病”,宋本中则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而《内经》中的“太阳”则是指的人体的手和足上的两条经络,也就是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可见《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和《内经》中的“三阴三阳”所研究的对象不同。实际上古人是用了“三阴三阳”这种相同的分类方法,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了在当时看来非常科学的分类。其实,这种分类方法我们今天仍可使用。比如,我们要对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按性格进行分类,那么所有男生都可归为阳性类,女生即为阴性类。男生中性格开朗活泼的可归为太阳型;内向喜静的归为阳明型;介于外向和内向之间的则为少阳型。同理,女生中外向的为少阴型;内向的为太阴型;介于两者之间为厥阴型。这样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将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属性加以明确,同时只要提出其中任何一个学生,则其在整个班级中在性格方面所处的位置和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异便一目了然了,可见这是一种很科学的也是很高明的分类方法。古人正是利用了这样的一种分类方法,才得以用最少文字把非常复杂的问题论述的入木三分的。所以说《内经》和《伤寒论》虽然都用了“三阴三阳”的分类方法,但是因所研究的对象不同,所以是完全不同性质的问题。对于这一点,胡老已经有过明确的观点,虽然论述不多,但却是旗帜鲜明的。胡老在《伤寒论》讲座中是这么说的:“那么根据我们看呢,当然它也与《内经》毫无关系。”(这里的“它”就是指的经方体系)这是正确理解经方理论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关键点。
明确这一理解方向的意义在于:我们可据此来正确理解经方医学中的方证与辨证体系,进而延伸致整个理论体系。当明确了经方医学中的“三阴三阳”是对典型方证进行分类的这一基本点之后,我们就会进一步思考其中的道理。
从《金匮要略》诸篇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在当时的医学界,对疾病的界定已经有了非常完备的体系。但是为什么《伤寒论》中却又以“三阴三阳”的方式重新对疾病进行划分,并且还以此作为经方辨证体系的基本内容呢?如果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再来解读一下《金匮要略》中的诸篇,便会发现经方原著如此论述是另有深意的。以痉病为例,关于此病的治疗在《金匮要略》中共列举了三个方子。一是葛根汤,二是瓜蒌桂枝汤,三是大承气汤。很明显在当时虽然医学界把所有以抽搐为主要症状反应的疾病都界定为痉病,但是从实际治疗方剂看,明确显示其发病的机理完全不同,如果说葛根汤证和瓜蒌桂枝汤证都属于表证的话,那么大承气汤证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疾病类型,这在《伤寒论》中已经论述的很清楚了。其实在今天的医学界这样的问题仍比比皆是,比如说乙型肝炎,虽然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但只要是确诊为此病,现代医学就认为这是一种病因、病位、病性完全相同的疾病。而传统医学也往往会辨为肝火等。但是,如果从经方在临床中有治愈肝炎记录的方剂来看,虽然同是肝炎,但因症状反应不同,所使用的治疗方剂也不同。临床统计数据显示,有治愈肝炎记录的经方方剂多达六十多个,其中包括了很多病理完全不同的方证。这说明经方医学对于疾病的界定与其他医学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正是《伤寒论》中以“三阴三阳”对典型方证进行分类,进而以此为作为经方辨证体系基础的真正原因所在。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一下经方医学的疾病概念。从经方临床应用的数据中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在经方方剂的应用中,很少有哪一个方剂是专门用来治疗某一个具体疾病的。以小柴胡汤为例,临床统计显示,其所治疾病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男科、妇科、五官科等多个系统的疾病,几乎包括了人体的绝大多数的器官和组织的病变。但是小柴胡治疗这些疾病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现小柴胡汤证。这就是说,在不同的人体上尽管所患疾病不同,但如果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反应相同,在经方医学中必须用相同的方剂治疗。反之,如果在不同的人体上所患的疾病相同,若症状反应不同的话,在经方中也要用不同的方剂治疗。这说明经方治疗的目的是方剂的适应证,而不是某种具体的病。在经方医学中,只有方剂的适应证与方剂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对应关系。
当看到这些从临床统计结果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后,我们不得不去想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经方医学中的方证,其本质到底是什么?
先来看一种生活中司空见惯但却又很少引人注意的现象。比如一棵苹果树,一般一季都会结若干个苹果,而且从个头上看还会有明显的大小之分,也就是说同一棵苹果树上的苹果有大有小。如果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便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些苹果长在同一棵树上,生长环境是一样的,遗传基因也是相同的,但为什么会有大有小呢?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大个的苹果所生长的部位得到的营养要多于小个苹果所在的部位。这实际上是自然界中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生物体内的不均衡性。我们的人体同样也存在这样的不均衡性,而且在不同的人身上不均衡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正是这一现象的存在,才出现了同样表现为小柴胡汤证的两个病人,有时可能发病的部位和性质完全不同,但却都能以小柴胡汤治愈的情况。在这里,小柴胡汤证虽然表面看是以症状反应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是它实质上反应的却是人体的一种整体的病理环境。在这种病理环境下,由于人体内存在着不均衡性,所以,那个处在最薄弱环节的器官、组织便会首先发病。而由于在不同的人体上,不均衡的形态又各不相同,所以虽然不同的人体同处于相同的病理环境下,因各自体内处于薄弱环节的器官、组织并不一定相同,所以致使具体的发病部位也会有所不同。这就出现了同一张经方,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治愈的是完全不同的疾病这样的结果。经方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绕过具体病变而直接治疗整体病理环境的方法,而这种整体的病理环境就是方证的本质。经方医学中的每个方证都不是一个具体的病,而是可能造成若干疾病的一种整体的病理环境,方证相应的治疗过程,就是消除整体病理环境的过程,当整体的病理环境得以解除后,疾病也就失去了发病的基础,具体的病变也就随之而愈了。
在经方医学中,方证就是最小的疾病单位。每个方证都是一种整体疾病,是造成具体病变的整体病理环境。
正确理解方证的本质,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胡老将辨方证称之为经方辨证的尖端,也就是辨证过程的最后和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所以,要在临床中用好经方,还必须对方证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一套既符合经方医学原理,又能指导经方临床应用的辨证体系。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三阴三阳”在经方理论中只是一个分类方法,那么能不能剥离开这种形式,来还原经方理论的原貌呢?其实这正是正确理解经方辨证体系的一个关键点。
首先来看《伤寒论》中的太阳病。在整个太阳篇中包含的方剂有数十个,占到了全部经方的近三分之一,而且这些方剂的病理属性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经方病理要素。但是,其中真正属于太阳病的典型方证只有两个,一个是桂枝汤证,一个是麻黄汤证。其余诸方大致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上两方的类方,它们或是太阳病的变化方证,如桂枝麻黄各半汤等;或是太阳病与其他类型疾病的合病方证,如小青龙汤证等。另一类是与太阳病方证的病理属性完全不同的方证,如白虎加人参汤证、四逆汤证等等。那为什么要把如此多的太阳病以外的方证也都放到了太阳篇来论述呢?这正是古人的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太阳篇以论述太阳病为主,同时延伸到其他疾病的治疗,并借此蕴含了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和不同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达到以最少的文字来阐述尽可能多的问题的目的。但是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是太阳病的典型方证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在经方的“三阴三阳”六病中,还有一个与太阳病在病理属性上非常相似的疾病类型,这就是少阴病。这一点是胡老的一个独到理解。少阴病的典型方证是桂枝加附子汤证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很明显,少阴病与太阳病在病理上同属表证,而且都有一虚一实,所不同的只是阴阳属性的不同。太阳病属于阳性表证,而少阴病则属于阴性表证。
这样我们就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病理要素,就是“表证”。
相同的道理和方式,我们再来看看阳明病和太阴病。阳明病的典型方证是白虎汤证和承气汤类方证。太阴病的典型方证则是四逆汤类方证。虽然它们阴阳、寒热、虚实各不相同,但都属于“里证”的范畴。
再来看一下少阳病和厥阴病。少阳病的典型方证是柴胡类方证和泻心汤类方证,厥阴病的典型方证则是乌梅丸证合附子泻心汤证。它们只是存在阴阳属性的不同,但都属于“半表半里证”的范畴。
这样我们就把经方的“三阴三阳”中具有共同属性的疾病类型合并成了三大项辨证要素。即“表证”、“里证”和“半表半里证”。实际上对于这些要素在《伤寒论》中多有论述,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三大项病理要素如果再加上阴阳、寒热、虚实来加以定性,就形成了一个涵盖“三阴三阳”范畴内的所有方证的病理特征的一个体系架构。
但是,如果进一步深入研究便会发现,在这个由“三阴三阳”诸元素构成的体系中并不能完全的概括到所有的经方方证,这也正是正确理解经方理论的又一个重要的关键点。
在经方方证中,有很多方证的病理属性无法包括在“三阴三阳”的范畴之内。比如抵当汤类方证,明显就是单纯的血证,即不属于表也不属于里,更不能归于半表半里。再比如泽泻汤、猪苓散等方证则是单纯的津液方面的疾病,同样无法合理的归到“三阴三阳”中去。实际上经方原著在本意上并没有用“三阴三阳”来概括所有方证的意图,这就跟《内经》中的“三阴三阳”就没能涵盖全部人体经络是相同的道理。在《内经》中除了以“三阴三阳”命名的十二经络之外,另外还有任脉、督脉、带脉等经络没有包括在“三阴三阳”之内。经方也是相似的情况,象血证、水证等病理要素,在《伤寒论》中虽然多有论述,但是从疾病的属性上却无法归到“三阴三阳”中来。事实上,胡老对此早已有所论述,并针对此类问题写了题为《论食水瘀血致病》的专题论文。文中胡老不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同时还列举了大量相关的经方条文。胡老的这一学术思想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面正确理解经方辨证体系的全新视角。我正是沿着胡老的这一研究方向,在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这三大辨证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的梳理归纳所有经方方证的病理属性,又加入了“水证”、“血证”和“气证”三种疾病类型的辨证要素,从而形成了由六大疾病类型要素和六大疾病性质要素组成的一套完整的经方辨证体系架构。
首先是六大疾病类型的病理要素。它们分别是:表、里、半、水、血、气。
其中前三项其实就是《伤寒论》中“三阴三阳”中的全部疾病类型。而胡老所论述的“宿食”一项实际就是里证的一部分,不再另设单项。而后三项则是在经方理论中多有论述,但却无法合理的归入“三阴三阳”的一类病理要素。其中“气证”一项是我在反复梳理经方辨证体系与方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发现有一类方证是以人体内气的运行失常为主要症状反应的。比如:奔豚汤证、橘枳姜汤证等。此类方证虽然为数不多,但却无法合理的归入其他病理要素中去,所以就单独为其设置了一个“气证”的病理要素。
其次是六大疾病性质的要素。它们分别是:阴、阳、寒、热、虚、实。
虽然前面的六种疾病类型的要素,已经可以非常合理的涵盖所有的经方方证,但对病理属性的界定仍不够全面,还需要对每一种类型的疾病所发生的疾病性质进行进一步的界定。以桂枝汤证为例,如果仅将其界定为表证还不能涵盖其所有的病理特征,准确的说,它应该是阳性表证中的虚证,这才是桂枝汤证病理特征的全貌。也就是说只有疾病类型的要素还不够,还要用阴阳、寒热、虚实来进一步界定某种类型的疾病具体所发生的疾病性质。
这样,我们就得出了一个由十二项病理要素所构成的一套完整的经方医学的辨证体系。其中表、里、半、水、血、气所界定的是人体所发生的疾病类型。而阴阳、寒热、虚实则是界定的以上各类型的疾病所发生的疾病性质。这套辨证体系是在对全部经方方证进行梳理归纳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能够合理的涵盖所有经方方证的病理特征,每一个方证都在这个体系中有一个相应的病理结构。以小青龙汤证为例:它的疾病类型要素为:表证合并里证合并水证,而其疾病性质则为:在整体上它是一个阳性证;其表证所发生的是实证;里证是虚证和寒证;水证为实证。这样小青龙汤证的病理结构就应该是:阳性的表实证合并里虚寒证合并水实证。
在这一辨证体系中,所有辨证要素实际上都是由方证的病理属性构成的,所以我把它称为病理辨证。
这一套辨证体系不仅是以经方方证为基础的,同时也是在经方理论的指导下所产生的。虽然这十二个字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也都是在中医界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但是在经方理论体系中它们却都有其特有的内涵。同时,这套辨证体系应用于临床辨证,可以大幅度提高临床疗效。与这个辨证体系相关的问题还有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不能细谈了,待有机会时再与大家分享。
经方医学是中国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个伟大的医学体系,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一直起着不可替代是作用,希望大家都能为经方医学的普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20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20 鼓励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医苑杂谈 一八九 长寿老人耳朵大
下一篇:伤寒呓语001

15

主题

3282

积分

639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蠢紫医

Rank: 5Rank: 5

积分
3282
发表于 2019-10-20 18: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李冠杰在沂源中医传承论坛上的讲稿

谢谢楼主。辛苦了!请教此文是什么时间发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574

积分

350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574
发表于 2019-10-21 01: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冠杰医师是把胡老经方医学发扬光大的一位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70

积分

493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0
发表于 2019-10-24 20: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医案吗?医案是水平最真实的反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积分

12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32
发表于 2019-10-30 12: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鼓掌!我以前都是用脏腑辩证的,辨出虚实寒热,很多病是治得不错,但很多病拿不下,我是比较痛苦,因为明明比完全不会辨证的高明,但最后也一样治不下,变成50步笑100步。学习了胡老前辈的理论方子后,能多出几个杀手锏,还是把自己的弱处变成强处,这是了不得的进步。我水平不够,不过没有关系,我不纠结,每个病我都用六经辩证和脏腑辩证分别辨一次,哪个辨得出来用哪个,要是两个都能辨得出,就用六经辩证,能用经方就用经方。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积分

3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3-6-1 08: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这位老师临床真实水平如何,我也是看到有人推荐自学中医要看胡希恕先生、李冠杰先生、还有个阴阳脉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1 22:27 , Processed in 0.06978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