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0-6 19: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A, 伤于寒邪,闭郁汗孔,寒为阴邪,伤于彼恶于彼;邪正交争,内热无以外散,故发热。
B, 表部痹阻,充血较重,故痛。
C, 鬼门闭郁,气不得外泄,故上冲呕逆。
D, 脉阴阳者,浮取沉取,寸与尺。
四、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A,初病在何,看病人体质及宿病。
B,脉若静者,如常也,太阳之脉。
C,少阳多吐,阳明多热。燥者,枯也,为身燥。烦者,热也,为心烦。
E, 脉数主热,脉率快。迟数分寒热。脉急为病邪正旺,病势进也。
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A,此处伤寒为广义伤寒。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温病,湿湿,热病。
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A,温病是太阳阳明合病。热邪伤津,故不恶寒而渴。(葳蕤汤:治冬温及春风中风伤寒,则发热,头眩痛,喉咽干,舌强,胸内疼,心胸痞满,腰背强,亦治风温。玉竹十克,白薇十克,麻黄十克,独活十克,杏仁十克,川芎十克,生甘草十克,木香十克,生石膏十五克。便秘加大黄十五克,芒硝十克。)
B,风温为再汗伤表之津液,基本就是阳明外症了,脉浮洪大,汗出多,身干热。津液充斥肌肉,故身重。热涌于内,故心神被扰。
C,下伤里之营血,尿少,目少血滋润,膀胱失约而失溲。
D,火动营血,伤肝阴心血,发黄似熏肉色,引发精神,筋脉之病。
七、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阳,太阳。阴,少阴。
八、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A,头痛者,阳病也。(参金匮阳病阴病之说)经,径也。足阳明者,胃也,示意体虚,宜补。
九、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十、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风家,为久患风病之人,肺卫不固,补虚兼以解表,如补中益气汤,续命汤方。
十一、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A,寒热真假之辨,极常见,不可忽也。
B,中医所说发热,以病人自觉为准。所说身热,以医者触诊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