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tong162305 于 2019-11-1 08:17 编辑
中医气血及其它
中医的气血
何谓“气”,是凡中医都会告诉你:气,有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是随娘胎而来,藏在肾--元阳;后天之气乃水谷精微所化,胃将五谷腐熟,然后交给小肠去糟粕,留下精微给脾,由脾运化全身,共生命所需。故肾乃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后天之本都叫气。
五脏六腑,五官七窍都有气:卫气,肝气,肾气,胃气......是故气无处不在。
卫气充布体表--保卫人不受外邪侵入,是皮毛,腠理的功能;肝气----能藏血,疏泻----即肝的藏血,疏泻功能;肾气----人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胃气,受纳食物和腐熟食物的功能......
气不足和过多都是发病原因。
气不足即脏腑功能低下。功能低下,病邪就到:卫气不足,寒、温邪气就容易侵入,于是感冒怕冷发烧,咳嗽就来了。肝气不说不足,而是被郁,肝气使肝具藏血,疏泻功能,肝气被郁,不能藏血,于是就贫血;疏泻功能不足,人就心情不爽,生闷气,特别是女子,容易月事紊乱。肾气不足,人发育差劲,办“国家大事”心有余而力不足。胃气不足,吃嘛嘛不香。......
“气有余便是火”----脏腑功能亢进。卫气过火:稍有感冒,立马高烧。肝气过头,容易发怒,一碰就跳起来,肝阳上亢,造成血压升高。肾气过头,造成肾阴被耗,肾功能亢进,老想着办“国家大事”,戕伐肾精,成恶性循环,最后不堪。胃气过头,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老感觉吃不饱,牙龈红肿;口臭,秽气难闻。......
庄子说的不错:人不过一气耳,生,气聚;死,气散。有气,功能就存在,气没了,散了,功能也就没了,死。
老百姓说得好:人是一口气 佛是一炷香。
血,老中医会说:血,是水谷精微所化,中焦(即脾胃)得气,将水谷精微之汁,经肾精参与化为肝血,变化成赤色而成。与西医认识相同,血运输营养物质给全身需要,生命得以维持,人就活着。
血,有形有状的液体,运送生命必须之营养。血怎么会流动输送营养?靠气,是气鼓动血液流动,而流动的血又使得脏器具备化气的功能,二者互相依存。
有血,气就能得到化生;血亏,营养不够,气化也就不行,气化不行,功能就衰退......
西医没有气这个说法;而贫血,西医说是血红蛋白少;中医只说血量变少了。
中医:气,功能;血,物质。气,为阳;血,为阴。
扯歪几句。
佛教认为,活人是由五蕴和合而成。那五蕴?色、受、想、行、识。逐一说:色,颜色,就是眼睛看到的东西,即物质;受,感受;想,感受到了就有所思,即想;行,想到了,就有所作为,即行;识,了别,即分析认识。
对啦,聪明:这五蕴,只有色是物质的,其余四个都是功能:物质加上功能,人就活蹦乱跳的啦。没有色,即没有物质,那四个功能不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有色,即只有物质,而无其余四个功能,不过一堆血肉,同样毫无意义。
中医说:有气血----物质和功能----就有活蹦乱跳的人。 气血旺盛的人,就是健康的人。
五脏与翻译
肝心脾肺肾,不管中医还是西医的书,翻开都能看到这五脏的图,而且一样一样。
西医说:肝,减少阻止氧化,合成蛋白质等作用,胆汁助消化,是消化系统一部分;心,泵血;脾,没什么用,一个大淋巴结而已;肺,呼吸,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肾,过滤血中杂质,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排出废水。
中医说:肝,藏血,主疏泄,还喜欢条达,最恨被抑郁;心,主血,藏神;脾,主运化水液和精微物质以供身体需要,统摄血;肺,司呼吸,主皮毛,因为在全身最高位置,所以行水;肾,主藏精,主水,主生殖。
西医将人的生理功能分成了九大系统,以功能来命名这九大系统,比如: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这五脏不过是九大系统中“牵涉”到的内脏器官,一部分而已。
中医将人的生理功能分成五大系统,用内脏来命名:肝心脾肺肾。
比如肾,除了过滤血液,还被赋予生殖功能;血液系统功能分别归到肝,脾,心;肺,司呼吸,还管全身的气宣发和水液输布;脾在西医那儿没有神马用,到了中医这儿,被赋予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水汽,还统摄血......还把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分别归到五个系统中。
站在西医的角度,中医的五脏功能,即五大系统乃一派胡言:西医有确凿证据证明:肾,没有生殖功能;脾,根本没有没有任何说的那些功能......
对,从西医解剖学角度来看中医的五大系统命名,荒唐的离奇。
错,肝心脾肺肾,不过五个名字而已。比如,把人体的水液糟粕过滤,排泄;生殖功能(也就是性功能)等放在一起,起名肾(系统)......不过给系统起了个名儿而已。
西医反驳:解剖学证明了这五个内脏只有这些单一的功能,也就同时证明了中医的概念之错。
中医喊冤:同志哥啊,肝心脾肺肾这五个字三千年前就有了。三千多年前,中国人将人的生理功能分成五个系统,用这五个字来起名字。这五个字不是解剖学里的概念,就只是系统名命名而已。现在西医被引进,英文liver . the heart 要翻译成中文,怎么翻?找个中文概念里,与英文意思相近的字,于是选用了肝,心。翻译者完全可以抛弃中文的肝,心,而用其他的,翻译者感兴趣的字眼。要说错,那是翻译者的错,跟中医没有任何瓜葛。
那个错了?有错的质疑,肯定是出问题了,什么问题?翻译问题,问题在于翻译者将定义不同的两个词儿用一个字(或词)来表示。比如肾,中医概念:藏有元阳,能温煦膀胱,气化津液,供生命之需要;有过滤血液中废液的功能;生殖功能等。概念或定义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洋文翻译一般有两种:一是找个意思差不多的中国字或词;习惯或实在不好弄的,就干脆音译,比如我们搞机械的常用:“引擎”、“哈弗”、“斯比克”,“尖格”等等;比如佛经翻译多半来自西亚文字,而西亚文字多半来自古印度梵文,有很多术语很难找到能准确表达的中文,于是就有了佛,菩萨,般若,波罗密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kideny, 西医说,这个内脏具有过滤血中废液,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排出废水等功能,但这个英文表示的内脏要翻译成中文,怎么翻?音译,医学术语太多,全都用音译的话,会搅成一锅糊粥,让读医学子成天在术语里昏昏然打转,只能找个中医意思相近的内脏来用,于是就有了西医的“肾”。
一个说,就是一个内脏;一个指一个系统的功能。此肾非彼肾,此肝非彼肝......何必导演关公战秦琼?
还有有趣的,比如“伤寒”,在《伤寒论》中指外感寒邪,表闭,恶寒发热,无汗,身疼痛,咳嗽而喘,用麻黄汤。《伤寒论》是东汉末年的书,距今差不多两千年。而西医的伤寒,英文:typhic,是指伤寒杆菌感染,持续高热,肝脾肿大,消化道病变严重等,也就两三百年。翻译也是找一个症状差不多等等中医名词,用了再说,很明显:此伤寒非彼伤寒。再比如“霍乱”,《伤寒论》有专门一章: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症状是持续拉稀等(也就是肠胃功能紊乱,或沙门氏菌感染)。而西医的霍乱可就严重了,被戴上“二号病”的桂冠。两病都有拉稀症状,但此霍乱非彼霍乱。
中西医词汇的差别可见多大!
|
上一篇:医苑杂谈 一八一下一篇:【轉載】 《伤寒论》中一些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