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今天偶然之间看到的,任老在50年前提出的问题,现今仍然十分严重。
读《对修订中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几点意见》
2011/3/9 秋风
此文为1962年任应秋等北京中医药大学五位老中医写给卫生部的信件。因读后深有所感,特做读书笔记,以整理学习。
其时代背景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批学生毕业之时。数年的教学过程中,诸位老中医发现中医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于是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意见,旨在提高培养质量更高的中医学人才。
其时,任老等认为,第一批学生的情况是:对常见疾病一般可以独立治疗,有一定疗效,对中医概念虽然比较明确,但是能熟读熟记的少,掌握的方剂药物不够,特别是阅读中医古书仍有困难,运用理法方药,辨证论治处理疾病尚欠正确。总言之,基本功打得不够。
具体的建议包括五方面:
一、带徒的一点经验:古时学生学医,大致分三步走:
1头两年学习内容是诵读,包括四大经典,药性汤头等,要求读的烂熟。读书同时为老师抄方。
2 第三年以后,老师重点讲解和指出必读书籍,一方面钻研,一方面协助老师出诊,一般是半天临证,半天读书,五年期满方可出师。
3 出师以后,跟从名老中医进行“参师”,学习三到五个月,以学习老师独特的学术经验。
任老等指出,有两到三年的诵读功夫,加上跟师临证两三年,经过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方能学到真才实学,功底深厚,且有临床经验。而当其时中医学院之学生,有三点不足:
1虽为六年制之学生,但学习中医只有三年多,其余时间要学习西医知识,因此,要学好中医,时间上明显不足。
2 因为学院制的教学模式,缺乏老师的指点,基本功不足。
3 古文程度太差。
二、培养目标问题:其时中医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高级中医师,学制为六年。在此标准下,学生要学习中西医两方面的理论,中西医学习时数为一比一。但这导致了西医没学好,中医也没学深透。因此,任老等建议,中医课程一年半时间为基础课,三年时间为中医临床各科课, 包括实习。而西医课程时间为一年半。
三、中医课程内容的安排问题:其时中医课程共有十五门,学校编写了讲义。但任老等提出应该以讲义与补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来学习。比如内经,原《内经讲义》的讲课时数为120小时,计划增加到488小时,讲课内容包括讲义(120学时)与100篇内经原文(300学时),务必时大的原则,小的节目讲得清清楚楚。目的是提高深度,提高学生古文功底,保证教学质量。
四、大力提倡读书(背诵)风气,练好基本功:其时学生缺乏课堂外的读书指导,任老等提出,要让课堂讲授跟指导读书并重。读书不仅仅是学习,更是提倡诵读。诵读可以帮助记忆,更能加深理解。读的内容除讲义以外,还包括经典的原文。
读书分为精读与泛读。“精读不仅要求背诵,要读的深,读的细,读的透彻,还要反复玩味,深思研究,甚至包括批注,做笔记等。泛读,在一定程度上,不要求那么深透,或是读懂了,或者能背诵了,或者有一个较深的概念就行。”提倡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而老师要在指导读书的时间里,亲自去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读,包括选材,个别讲解,组织讨论,做笔记,背诵等。
五、 怎样突破文字关:文以载道,医古文课的设立是为了提高阅读中医古书的能力。但时数太少,内容局限,建议选百篇古文与六十篇医古文,其重要包括一部分音韵训诂常识,熟悉和掌握一些词汇音义等,并要求练习毛笔字,以求写字端正。
署名的老中医有:秦伯未,于道济,陈慎吾,任应秋,李重人
读后的主要感慨是:
1 我的学制是七年制,比起当年的六年制更多一年,且中西医的知识兼学,情况与之相似。
2 文中说到其毕业生的基本功问题,也是我或者是大多数中医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3 现时中医学院对于经典的学习时间大为减少,其时学生内经学120小时,任老等认为大为不足,计划增加到488学时。而现时内经只讲授72学时,且背书过后内容几乎全然忘记。若任老等在世,不知如何概叹。
4 现时医疗环境,西医学的诊断标准为金标准,不学好西医,是无法从事医疗工作的。昨晚跟随导师出诊,在闲余时间老师曾说到现在的学生中西基础皆不扎实,病历写不好,现病史的收集,体检的操作,辅助检查的运用都相当的薄弱,掌握不了第一手的信息,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深深陷于病历当中,无法提高诊疗水平。时间少,知识多,且西医学的重要性大大提高的今日,中医学习环境甚为不利。术业有专攻,如何学好,实在是个大问题。
5 缺乏老师的指导,不知道如何读书。现在的老师忙于政务、诊务、研究,无暇指导学生学习,此其一。中医学书籍浩如烟海,该读些什么书,用什么样的方法读,这些都成了学生心中的一个个疑问。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不易立定心思,一本本攻克。
6 古文功底不足。
7 就业压力严峻。疗效是临床医生的生命。没有疗效就没有价值。而疗效的取得在于勤学苦读,临证多思。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如理想,就业的困难就有所提高。
总总困境,或许当年的第一届学生就已经面临。当其时任老等已经看到学院的教育有所不足,提出的建议,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医的临证水平。而时至今日此等建议未能实现之余,更有走反方向的趋势。虽然这也是诸多现实问题带来的,但是,若不作出一些改变,则个人医学水平的提高,中医整体水平的提高,都会面临一个困境。
究竟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这个问题恳请同道指导。 |
上一篇:(转载)大黄牡丹皮汤验案三例下一篇:麻黄汤佳案赏析(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