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07年10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胡仲翊先生(1896—1966),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投学于恽铁樵先生创办的中医函授学校,专心研究歧黄之术以救人济世,以“业医原为救人济世”为座右铭。对各家学说,取其精华,兼收并蓄,并能加减变化,临床40余年,经验颇丰,尤其擅用经方。现就其运用小柴胡汤及其类方治疗妇科病的验案,选介如下。
1 经行感冒案
申屠某,25岁。1961年3月25日诊。半年前时值经期,不慎冒雨而感冒,经治好转,但嗣后每当月经来潮,必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少痰,头痛心烦,口燥咽干,饮食减少,经行不畅,有时乳胀,虽服多种治感冒药,也未能有效,必随经净后,自行逐步缓解。刻下已行经3天,诸症显现,脉弦缓滑,舌苔薄白。证属行经感冒,太少二阳合病之候。治宜和解少阳,疏风解表。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桂枝、川芎各6g,当归、白芍、僵蚕、蝉衣各10g,甘草3g,生姜5片,大枣4枚。3剂。药尽经净,诸症亦愈。嘱下次行经第一天,即服本方3剂。连续治疗两个月经周期而愈。
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脉缓,为太阳中风证;心烦,咽干,饮食减少,乳房胀痛,脉弦,为少阳病。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配僵蚕、蝉衣以加强疏风解表之力;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因行经不畅,故加佛手散以活血化瘀调经。案中药物剂量,按一钱为3g折算,但为减少小数点的出现,钱半折为5g,3钱折为10g,以下同。
2 经行发热案
裘某某,28岁。1960年6月11日诊。3个月来,每值行经期,先恶寒,后发热,始于中午,下午逐渐增高,最高可达40 ℃,午夜后又逐渐下降,至天明则为低热,伴行经不畅,小腹发胀,喜呕心烦,口苦咽干,欲饮喜凉,倦怠纳呆,便干尿黄,舌红、苔薄腻黄,脉滑数带弦。证属少阳之气不和,邪气乘经行之时血室空虚而入。治宜和解少阳,使邪热循经而散。拟小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各10g,丹参、当归、青蒿各15g,熟大黄、炙甘草各5g,生姜5片,大枣4枚。3剂。药后汗出热退,月经通畅,诸症好转。嘱于下月行经前2天,服此方5剂,后未再发。
按:少阳为三阳之枢,外邪一旦侵犯少阳,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与太阳争而为寒,内与阳明争而为热,故呈往来寒热,发热起伏等症。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因体不虚而行经不畅,大便偏干,用丹参易人参,加当归、熟大黄。再加青蒿以助柴胡清热透邪。
3 经行泄泻案
邱某某,35岁。1956年5月9日诊。每值经行,大便泄泻,少则2~3次,多则4~5次,嗳气肠鸣,腹胀隐痛,痛剧则欲临圊,小便短少,这次行经已2天,色黯不畅,夹有瘀块,胁下满,乳房胀,身微热,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缓弦滑。证属少阳之气不和,肝实脾虚。治宜和解少阳,泻肝扶脾。拟小柴胡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柴胡、黄芩、当归、川芎各10g,党参、山药、白术、白芍各15g,防风、陈皮、甘草各5g,益母草30g。3剂。药后经行畅,胀满减,大便尚溏,去当归,又3剂。经净泻愈。后以此方略为加减,每于行经第1天即服,连服3个周期月经而愈。
按:经行泄泻,虚者为多。但临床所见,由于少阳之气不和,肝木犯脾者复亦不少。方中柴、芩和解少阳,宣畅气机;参、术、草、山药益气健脾止泻;归、芍、芎养血疏肝,化瘀调冲;防风散肝舒脾,陈皮理气醒脾,益母草活血化瘀利水。
4 经行情志异常案
王某某,39岁。1956年4月20日诊。平素善愁易怒,郁郁寡欢,每于经行之时,乱梦纷纷,常从恶梦中惊醒,神志恍惚,胸胁胀满,心悸不宁,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行经不畅,夹瘀色黯,舌苔薄,脉弦数。证属肝气郁结,血虚不养肝,以致魂不守舍。治宜疏肝解郁,和解泻热,重镇安神,养血调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党参各10g,丹参、龙骨、牡蛎、茯苓、大枣、淮小麦各15g,甘草、制大黄各6g。5剂。药后诸症好转,后以此方加减,调治半年而愈。
按:肝藏魂,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内伤,以致郁而不达,经行之时,血注冲任,阴血相对不足,血不养肝,致魂不守舍而发经行情志异常。方中小柴胡汤疏肝解郁,和解泻热;加龙、蛎重以镇怯,安神而止烦惊;大黄泻热和胃,化瘀通便;茯苓宁心利小便,得半夏化痰定惊;丹参活血化瘀,养血安神;甘麦大枣汤甘缓滋补,柔肝缓急,养心安神。
5 产后发热案
沈某某,26岁。1962年7月2日诊。4天前,足月自娩一男孩,为第一胎,一般情况尚可。昨日午夜突然发热,病家自测体温39.4℃,故今晨一早即来就诊。诊见胁痛胸闷,连及肩背,酸胀难忍,口苦泛恶,恶露未净,腹不胀痛,乳汁畅通,舌红、苔薄腻,脉弦数。细询之,原有胆石症,产后多食厚味、鸡蛋,以致旧疾复发,复因产后血室空虚,邪乘虚而入,居于肝胆之经,少阳之气不和。治宜和解少阳,利胆清热。小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青蒿、当归各10g,丹参、白芍、红藤各15g,蔻仁、甘草各3g。3剂。服药1剂,得微汗而热减痛缓,尽剂而愈。
按:胆囊之疾,原要忌食高脂肪、高蛋白,但一般产后,为了增加乳汁,难免比平时多吃,故容易引起旧疾复发。又因产后血室空虚,邪气容易乘虚而入,盘居于肝胆之经,以致少阳之气不和。方用柴、芩、夏、蒿和解少阳,利胆清热;丹、归、芍、甘、红藤养血活血止痛;豆蔻仁行气和胃止呕,又可消蛋白之积。
6 热入血室案
何某某,25岁。1958年11月21日诊。患感冒咳嗽已数日,开始恶寒发热,时值月经来潮而忽然中止,继则往来寒热,入暮发热尤甚,胸胁胀痛,口苦咽干,烦躁不安,至天明汗出热退,午后又复恶寒,发热,如此已3日矣。病势愈来愈急,时而言语不休,时而不认亲疏,胸闷胁痛,连及小腹,按之急结,以手护腹,4日未更衣,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弦实。此即《伤寒论》之“热入血室”。遵仲景法,仿陶华意,循钱璜药。予小柴胡汤合桃仁承气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桃仁、大黄各10g,丹参30g,当归、川牛膝各15g,桂枝、甘草各5g。3剂。服后,大便泻下畅通,顿时痛定神清,是夜未发热,睡眠安静。继以柴芩四物加党参、丹参,养血化瘀和解以善后。 |
上一篇: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92例下一篇:柴胡重剂应用探讨----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