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211|回复: 1

[药证] 李翰卿——附子论

[复制链接]

302

主题

2669

积分

636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胡必江

Rank: 5Rank: 5

积分
2669
QQ
发表于 2019-3-24 09: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附子论
    虞抟称:“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

    吴绶说:附子“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
   《中药学讲义》称:“(附子)为补元阳之主药,其力能升能降,能内达能外散,凡凝寒痼冷之结于脏腑,着于筋骨,痹于经络血脉者,皆能开通之。而温通之中,又大具收敛之力,故治汗多亡阳,肠冷泄泻,下焦阳虚阴走,精寒自遗。论者谓善补命门相火,而服之能使心脉跳动加速,是于君相二火皆能大有补益也。”
    张景岳称:“(附子)气味辛甘,腌者大咸,性大热,阳中之阳也,有毒。畏人参黄芪、甘草、黑豆、绿豆、犀角、童便、乌韭、貼风。其性浮中有沉,走而不守,因其善走诸经,故曰与酒同功。能除表里沉寒厥逆寒噤,暖五脏回阳气,除呕秽反胃,噎膈,心腹疼痛,腹满,泻利,肢体拘挛,寒邪湿气,胃寒蛔虫,寒痰寒疝,风湿麻痹。阴疽痈毒,久漏阴疮,格阳喉痹,阳虚二便不通,及妇人经寒不凋,小儿慢惊等证,大能引火归原,制伏虚热。善助参芪成功,尤赞地术建效。无论表里证,但脉细无神,气虚无热者,所当急用。”
    总之,附子对心阳虚或沉寒痼冷的胸脘疼痛、心悸多寐或不眠,脾胃虚寒的肮腹冷痛、泄泻、食欲不振,阳虚水饮不化的水肿、吞咽不利,肾阳不足的腰痛腰冷.以及亡阳厥逆,都有较好的疗效。
其一,从回阳救逆看。对心脾肾的阳衰欲亡者有卓效,可以说是中药中回阳救逆的最好药物。其与干姜、炙甘草配伍,治疗脾肾阳衰的四肢厥冷,泄泻如稀水或失禁,脉微欲绝者;若舌苔黄,或兼口苦者,为阴盛格阳之象,可再配寒凉之药。如附子理中汤加黄连或猪胆汁;若兼大汗出者,为气脱,宜加人参。前人治疗亡阳厥脱时用四逆汤、参附汤的主要区别是汗出与否,泄泻有无,即汗多者必用人参,泄泻者必配干姜,若汗、泻并见,则人参、干姜同时配用
其二,从温心肾来看,由于心和肾有阴亦有阳,阳虚者阴亦不足,故补心或肾之阳时,必佐以补阴之品。正如《素问》所说: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其如真武汤之用白芍,八味地黄丸之用地黄就是如此。另外,在本证应用附子时宜小量为佳,大者用4.5克,小者仅1克即可
其三,从温脾肾来看,由于脾胃属土,虚寒时容易生湿。心肾属火,火能生土,所以脾虚寒时多用附子,如附子理中汤。由于脾肾虚寒容易生湿,所以脾肾虚寒者不像心肾阳虚时必须配合一定量的养阴药。附子理中汤以具有指趾厥冷、脉沉细迟缓的胃脘冷痛,或胃脘、胸胁疼痛者效果为最好;若脉见虚大,虚阳外越者,因附子有走有守,能内达外散,温中而敛阳,故大量用之常有很好效果。
其四,从温阳利水看,附子本身没有利尿的作用,但对脾肾阳虚或心肾阳虚的水肿却有好的效果。若单纯从通阳利水的作用看,附子的作用不如肉桂,但在脾肾阳虚、心肾阳虚、肾水凌心、肾水凌肺证的浮肿、心悸、咳喘、四肢厥冷、脉沉细微的治疗上附子又优于肉桂。若单纯肾阳亏损所致的水肿,肉桂、附子配合补肾阳常能提高利水的疗效。
其五,从除寒止痛来看,附子不但温脾肾心,且能温肝,所以,治疗寒实证,脉紧胁痛者,用大黄附子汤,胃脘冷痛、脐腹冷痛、疝痛、寒厥心痛者亦用附子。又因附子偏重于人肾,所以癖痛、胃痛、腹痛等用附子时以兼有肾阳虚者的效果最好,至若单纯由于肝寒所致疝痛、腹痛则不如小茴香、吴茱萸,单纯胃寒所致诸症则不如干姜。
其六,从除寒蠲痹看,在寒湿客于肌肉、关节的麻木、疼痛上,附子虽然不如川乌、草乌的作用强,但它比川乌、草乌的毒性小,比其他任何药物的作用都好,所以《伤寒论》中的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都用的是附子。从经验看,附子对痹证脉弦大而紧或沉细迟缓、指趾厥冷者效果最好,但对兼有口苦、苔黄、尿黄赤者要慎重应用,否则容易出现中毒反应,若非用不可时,必须配人一定的寒凉药。如《金匮要略》中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以上是附子的主要适应证,此外,应用附子时,还经常遇见以下问题:
其一,是用于抢救危重证候时的用量问题。经验证实,在心力衰竭应用附子时宜小量,亡阳而二便失禁、肢厥时宜大量。这是因为,心力衰竭时,症见脉细数、脉促,乃为阳虚为主,阴亦亏损,多用附子则伤阴,多用养阴则伤阳;亡阳证时,症见肢厥、脉微、二便失禁,乃沉寒痼冷之象,故宜大量雄烈之附子以回阳救逆。其小量一般为1克,大量一般为lO~15克。
其二,是中毒问题。附子应用后会不会中毒,常常受以下三个条件的影响。一是药量和煎煮的时间:一般是药量越大毒性越大,煎煮的时间越短毒性越大,反之,药量越小毒性越小,煎煮的时间越长毒性越小。所以,为了减少其毒性常常煎煮1小时以上。二是证的性质:一般来讲,脉大而弦紧或沉细迟缓的沉寒痼冷证,虽用大剂亦很少发生中毒反应,而热证、阴虚证、血虚有热证,则虽用少量亦容易发生中毒反应。三是季节:一般春季阳气升发,应用附子时容易发生中毒反应,而冬季阳气收藏时,虽用量较大亦很少出现中毒反应。
其三,是治疗噎膈问题。《伤寒论》40条云:“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开附子治疗噎膈之先河。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云:“噎者,寒积积于中者,附子温能散寒,辛能破饮,故加之。”从经验来看,其所治之噎大多具有胃脘痞满、遇冷加重、脉沉细或弦大而紧等,其后再验之临床,以近代医学所述之食道贲门失弛缓症为多见。
其四,是治疗慢惊风的问题。附子所治之风既不是热极生风,也不是阴虚风动,而是脾败木贼之风,如泻下如水或二便失禁,肢厥,脉微欲绝,舌苔薄白时所出现之风。这种风虽然多见于小儿的慢脾风,然亦可见于肺炎、乙脑等病中,临证时不可不予注意。
其五,是升血压和使脉搏加快的问题。这个问题要辩证地去看。由于附子能补阳益火,回阳救逆,所以对脉沉细迟微的心跳过缓和寒邪直中的腹痛、心痛、脉迟缓确有增快心跳的作用,但对于阴阳俱虚或阳虚的脉数、脉促,如心力衰竭的脉数、脉促,则不但不使脉搏加速而且可以减慢.对于肢厥、脉微、血压下降的休克和肝火上冲、阴虚阳亢、肝风内动的高血压常常可以使血压上升,而对于虚阳上浮,上盛下虚,症见足冷、脉微或虚大无根的高血压,非但不会使血压上升,反会使血压下降。
其六,是催吐和止吐的问题。有的书中说附子能催吐。而有的又说其能止吐,到底是催吐,还是止吐,这要看证的性质。其对热证的吐常可使呕吐加重,胃热者常常引起呕吐;至若寒饮不化和虚阳上浮、阴盛格阳所致之呕吐,则常有止吐之效。









上一篇:李翰卿——大黄论
下一篇:药征

17

主题

312

积分

164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12
发表于 2019-3-28 01: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收藏学习了。感谢胡必江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1 23:23 , Processed in 0.06394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