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398|回复: 30

[行医艺术] 中医应该俭朴化

[复制链接]

88

主题

1141

积分

21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41
发表于 2010-10-24 12: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医应该俭朴化
        随着整理胡老资料越接近尾声,心里越是感激能够有胡老这样的「奇才」出现,把原本纷乱不堪的中医内容,理出一条清明的道路。
        按照学校教学的网友们应该听过金元四大家吧!寒凉派的刘完素、补土派的李东垣、攻邪派的张子和,以及滋阴派的朱丹溪,以史丹利现在的眼光来看张子和应该是最熟伤寒论的,不过我不是要讨论四派的优缺点,而是要探讨读书人进入医界之后的影响(或者说是危害),就从李东垣「阴火」的名词来讨论。
    「阴火」这个名词,网友可以问问熟悉中医的朋友或是亲近的中医师,「阴火」是什么意思,史丹利相信应该很多人都答不出来。史丹利在一年级时,老师就说过即使老中医也不见得知道阴火是个什么东东,老师这么一说,顿时让我眼睛亮了起来,耳朵也拉长了,想听听看老师怎么解释阴火,可是一个学期过了,竟然没半点消息。
        后来在上方剂学时,教到补脾胃的方剂,素有「大炮」之称的主任,大胆说出他对阴火的看法,他说「阴火的本质就是湿热」,虽然他说的很大声(果然不负大炮之名),可是史丹利听得很模糊。后来班上有一个同学因为比大多数人早接触中医,所以也有人向他请教什么叫阴火,结果不说还好,一说史丹利更受不了了,不但阴火还没弄清楚,还出现一个「龙雷之火」上冲,我咧,怎么那么多火啊,难怪刘完素要灭火,可是过用寒凉药不是会伤脾胃吗,于是壮火、少火、君火、相火…通通出鞘了(还是出翘,一出来就让史丹利头脑翘掉),所以跟佛学一样,发展之后的中医,名词也愈来愈多,真理当然就逐渐隐晦不显。
        事实上要了解阴火,得从历史发展来看,无奈学医的人都不太爱看历史,尤其是自己的医学史,所以就忽噜忽噜的扯在一块(由此可知,黄煌教授很睿智,说学医当从学史下手)。史丹利在此提出一些个人的小小见解,当初四大家以刘完素先出名,刘完素看了内经之后(病机十九条,有兴趣者,可自行参阅),认为所有的毛病都会化火(简单说就是西医的发炎,得用抗生素),所以自己也秉持着这个道理,感冒都吃寒凉药,结果有一次竟然治不好自己(当故事发展不下去的时候,就必须加入新角色),出现另一个阿素-张元素,用了温药治好了刘完素的感冒,于是张元素因而声名大噪,那李东垣就是张元素的学生。
        那另外一个历史背景是金元时期,兵荒马乱,老百姓颠沛流离,过着有一餐、没一餐的生活,所以当然很容易营养不良。
基于这两个历史背景,李东垣发现临床上有很多病人虽然身上发着烧,可是却不能用寒凉药治疗来退烧,反而用一些甘温的药剂就可以让烧退下来,这就是有名的「甘温除大热」。李东垣想了想,同样是烧、是火,可是一般的火可以用寒凉药来去除,这个不行,当然就不是一般的火了,嗯,要区别,所以取了一个名字叫「阴火」,当然只有名字是不能说服别人,更别想要教徒弟收学费,所以得搞出一套说法(而且是一套不容易懂的说法,要是太容易了解,学费不就收不了几堂吗,以上是史丹利胡说的),当当当当,四个当,「阴火论」诞生了(苦了后来的学医者,又多一本书要念)。
       「阴火」的「阴」是对着「甘温除大热」的「甘温」,用阳药治阴证,这是后世医家的一贯想法,这想法也是来自于内经,如果只有这两个对立的字眼是可以成立的,可是疾病不是只有病性(疾病的性质,如寒热虚实),它还有病位(表里),如果加上病位,用阳药治阴证的道理,就不一定是对了。比如桂枝汤、麻黄汤,治不治发烧,当然治,可是它们里头组成的药物都是温药、热药居多,那为什么一个热证可以用温药治,因为它们治的是表热证而非里热证,而当初李东垣应该没有考虑到这一层,误认所有的发热皆是里热,所以才创了「阴火」这个名词。事实上,阴火论述的范畴,依史丹利现在的程度看来,不出太阳中风、少阳病范围,当然夹杂些许的太阴病,但是很少。为什么能够这么说呢?底下继续探讨。
        我们来看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在方剂解说上描述它可以治疗虚人外感,这个虚人指的是气虚的人,什么叫做气,按照胡老的说法就是津液,所以气虚的人就是津液不足的人,而津液不足的人得到了感冒,在伤寒论是用桂枝汤治疗,从这个角度可以证明阴火部分归属于太阳中风。
        再者补中益气汤里头有柴胡、升麻、黄耆,先说柴胡、升麻,与里相较,柴胡处理半表半里,所以也算是偏「表」,升麻也是,两者都是除热药,所以看起来也是治外边的热;黄耆在伤寒论里头用于治疗黄汗,黄汗也有发热证状,所以也是处理表热,综合以上所述可知补中益气汤除的热,事实上就是表热、半表半里的热,而不是里热、阳明病的热,也因此又可以得到阴火在六经里属于太阳中风、少阳病之分类。所以从六经的角度不是让我们很容易了解阴火的实质内涵是什么,而不会火冲来冲去,不知道在说什么。
        最后回到史丹利一开始的主题。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由于仲景之后的医家没有彻底了解伤寒论的内涵,加上宋朝发达的理学,还有范仲淹说读书人「不成良相,便成良医」这句话的鼓励,使得大量的读书人涌入中医界里,结果好唯心谈论的风气吹入,整天在脑子里想着理,让中医跟着愈变愈玄,甚至到了现在连中医本科生都不了解中医是什么,整天谈着阴虚、阳虚,又是肾虚什么的,可是你问他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也没办法说明白。
所以中医不应该改变现况吗?不应该把中医变成连一般老百姓都听得懂、看得懂得东西吗?因此网友如果想改变学习中医的现状,想了解中医真正的本质,那就从胡老的书下手吧,咱们一起努力让中医朝着俭朴化发展!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方币 +35 收起 理由
思玥 + 20 讲地好!!!
雍乾 + 15 当当当当-----顶!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付外國工作經歷注意
下一篇:裘沛然老仙翁死后才能公布的真心话

19

主题

2056

积分

243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056
发表于 2010-10-24 12: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0-24 13: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已故著名画家钱老先生,生前十上黄山。您知道他为什么要反复的去啊?去一次不就行了?因为每一次去的感受是不同的。一个人先后去感受尚且不同,不同的人会有多大不同?而且那黄山,春夏秋冬,四季变换,本就不同。黄山,不是一幅画,它是一个活的变化的生命体。

人的生命也是如此,人的疾病更是如此。“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角度得到的印象综合起来,远比但从一个侧面得到的信息丰富、全面和真实。张仲景站在一个绝佳的角度来看人体疾病,他的所见是珍贵的。但他不可能同时站在金元四家的角度来看。所以,这不是一个谁优谁劣的问题,而是一个我们后人承担着一个综合历史使命的问题。

在大河看来,“阴火”所含之医理不可多得,不能把它转换成六经的概念。它们可以相通,却不可相互代替。如果后世所有新的学说、理论都被压缩进伤寒六经体系中,这就像把一个多维空间的立体实物压扁了变成一幅平面图。

医理是简易的,但客观存在的生命体是复杂多层次的。简易必须是前进方向的回归,不应是后退方向的还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3

积分

5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43
发表于 2010-10-24 14: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0

积分

5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难得糊涂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0-24 16: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相信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0-24 21: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由于仲景之后的医家没有彻底了解伤寒论的内涵,加上宋朝发达的理学,还有范仲淹说读书人「不成良相,便成良医」这句话的鼓励,使得大量的读书人涌入中医界里,结果好唯心谈论的风气吹入,整天在脑子里想着理,让中医跟着愈变愈玄,甚至到了现在连中医本科生都不了解中医是什么,整天谈着阴虚、阳虚,又是肾虚什么的,可是你问他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也没办法说明白。

楼主这段话,真无法接受。现代中医本科生不懂中医是什么,这与宋以来的医家何干?与理学何干?难道这些本科生学理学很多吗?他们读宋以来医书很多吗?这都是哪儿对哪儿啊!除了风马牛,还能说什么?

中医本科生不知道的东西很多,但本科生并不代表中医界最高水平,不值得拿来说。这只能说明我们的中医教育有问题。就此论坛上芸芸众生,与那本科生相比也好不了多少。依我看来,宋元明清以来,高明医家灿若群星。我辈理应好好学习,哪敢轻易否定先贤。如果2000多年中医学,只有张仲景一人,那才是真正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我们竟然掐断了中医历史的血脉,否定了宋以来医学,那么后人必将同样地否定我们。经方家理应有清醒的头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17

积分

94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17
发表于 2010-10-25 14: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我意识到了另一种阴火,即由寒性阴毒损伤人体内部组织产生炎性病灶,而寒毒又把病灶发出的炎热吸收,使体表仅出现不完全的热证。这种不完全的热证就是阴火的表现。
谢谢楼主提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5 16: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楼主的文章内容联想到自己学习中医过程中的一点学习体会,我17岁接触中医,学徒三年,从20岁开始实践“勤求”、“博采”的学习方式,拜读古今名著,白日临证,夜晚苦读,可谓奋发图强矣,这样过了差不多20年,然越学越迷糊,真正迷惑于中医学的博大精深!中医真的是博大精深吗?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翻阅《伤寒杂病论》白文,有时候浏览现代医学的生理、解剖、病理学相关的、与自己临证时必须了解的内容,发现我们的祖师爷竟然有如此的伟大呀,眼前病人的病况竟然在几千年前就了然于胸,形象于目,发现我朝思暮想、苦苦追求的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原来是如此简单。祖师爷说: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寻余所集,思过半矣!我们怎么如此愚蠢,简简单单的“病、脉、证、治”四个字,早就概括了中医学的精髓,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还要耗费毕生的精力虔诚地去阅读那些只要著作者自己清楚甚至自欺欺人的文章?!我真恨呀,那些夫子白白浪费了我20年的青春年华,害我至今什么游戏也不会,麻将看不懂,扑克不会玩,甚至连酒都没学会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71

积分

138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师仲景方证 &

Rank: 3Rank: 3

积分
571
QQ
发表于 2010-10-25 18: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江湖医侠】亏大发了,除了会看病,什么也不会,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37

积分

57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经方医学论坛的确是我

Rank: 3Rank: 3

积分
537
发表于 2010-10-25 21: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如此,仿古归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07

积分

26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07
发表于 2010-10-25 23: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胡老的资料?
出新书吗?
整理好发一份共享啊,嘎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0-10-25 23: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人的病症日趋复杂化,这是不争的事实。用高超的中医技能,简而治之,当然好。只不知有多少中医能做到呢?如医侠老师言,白白浪费了二十年光阴,此言差矣!就如进入一个陌生的房间,一种是进门就摸着了门背后的机关,另一种是经过不断寻究与探索,最后悟得:哦,原来机关就在进门处啊!试着比较一下这两种表面十分相识的认识吧。或许会明白这二十年是否白过了?我是36岁正式拜师学医的,至今也就十年时间,所以对中医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说的不妥,请谅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0-26 09: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精明的“医侠”,竟然也说出这样的话来。如果没有你那“浪费”的20年,恐怕你是不可能认识到经方的价值的。当年释迦牟尼在深山老林苦修,澡也不洗,连饭也不好好吃,却始终不得开悟。后来他放弃了苦修,在恒河沐浴后、喝了村姑送来的羊奶,这才坐在娑罗双树下七日,豁然彻悟。于是后人说,苦修是无用的,你看佛祖都说要放下对苦修的执著。其实人们哪里知道,没有苦修在前,空言放下,是不会直接成功的。试想,如果一个刚入门的中医学徒,一开始就让他天天看伤寒、金匮,他能很快成为好医生吗?恐怕是不行的。至少,你得先吃几年“萝卜干”。幸亏你有那20年“浪费”。(不过20年确实是太长了点)

真理是至简的。但是要想得到至简的真理,必须先经过道道关隘。有些人不想吃苦,不想付出,就想不劳而获,世上绝无此理。真理放在你面前,你也不见得认识它。伤寒、金匮,书虽在,不见得那么容易读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0-10-26 15: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式的思维方式那是一个很高的层次,赞楼主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6 20: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2、13楼:
谢谢各位关注,其实我也是有感而发的。
近一二年来我身边有一些非常年轻的中医学子随我临证抄方,从他们的学识水平我常常自觉不自觉的联想回忆起当年这个年龄段时的我,在钦佩这些年轻人的同时,更羡慕他们遇到了一个学习中医的好时代,这个时代即是高科技带来的学习的便利,从相关网络上、特别是从经方沙龙、经方论坛这个经方学习园地,入门即对经方方证之学有相当深刻的了解,而当年的我囿于偏隅,获得学习方法的信息是何等的孤陋寡闻!
我学习中医已三十年,前20年确实有恍惚之感,若不是10年前遇到先师陈瑞春前辈指点迷津而重视仲景之学,相信哪怕是再努力三十年,到了80岁,也一定是个糊涂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0-10-27 09: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医侠先生也许如此。但更广义的来理解先生的话,就是经方之外无大家了!事实并非如此。杨麦青先生当年分三组搞治疗时病的疗效对比,结果差异并不大,也说明经方之外不都是糊涂医啊!推究历史来看,翻开汤头歌来看,更能说明经方之外,不都是糊涂医呀!经方是中医之根,却不能说她就是一棵枝繁叶茂的中医之树。没有根当然不行,但没有枝叶,没有光合作用等等,同样不行。所以,根和枝叶的相互关系,根和整棵树之间的关系,就是经方和时方等的关系,经方和整个中医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781

积分

4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781
发表于 2010-10-27 19: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7 19: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6楼(槐杏) 的帖子

《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家们尊崇为“方书之祖”,绝非偶然!李赛美老师比喻说“经方”是中医方剂学的方根,分析历代医家的经验名方,绝大多数都与“经方”方证思路相关,所以李老师的“方根”比喻我以为是非常恰当的,这个“方根”及其内涵就是我们今天方证之学的必须掌握的重点关键,而这个重点关键不但取决了临证水平,更是中医各家学说的源头。可以这样认为,经方方证之学,就是开启中医之门的金钥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0-27 20: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根”与“方祖”有多大区别?我真看不出来。标新立异不应停留在此词语表面上,它不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内含。

方根也好,方祖也罢,只是表明了方剂学体系的源流关系。它告诉我们,后世方剂来源于经方,是经方的发展和丰富。研究后世医方,必须看到它与经方的继承关系,看到他们之间学术上血脉相连,而不是教我们甩开后世方剂学去独立地寻找经方的什么“关键”。没有必要再问经方的关键是什么,经方整个就是关键,是整个方剂学的关键。就像大厦的基础,不要再问基础的基础是什么。

经方可以作为开启中医之门的一把钥匙。但是我认为中医是一座大厦,这大厦门户重重,不是一把钥匙就够用的。要想登堂入室,尽观奥秘,我们需要更多的钥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0-10-28 10: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同意楼上。现在很多人不是一叶障目,而是一根独大。擅用经方,可喜可贺,必成大家。但临床事实证明,现在很多病真的很复杂,这是一。临床用经方,做不到非常严格,这是二。很多病症用经方效果不如时方甚至验方,自拟方,这是三。能用经方当然好,但不是唯经方,言必经方,动必经方。一切视具体情况而定,该用当用,则当仁不让要用,一切以疗效说话,好就用,不好就不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76

积分

36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76
发表于 2010-10-28 14: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0楼(槐杏) 的帖子

支持一下,大实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4519

积分

21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药医不死病 佛度有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19
QQ
发表于 2010-10-28 19: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够简朴的可惜没什么人看,看这个理论,看那个理论不如老老实实看伤寒论。[s:184]
读书与治病,时合时离。古法与今方,有因有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0-28 20: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魅力就在于"唯心"论. 中医是建立在"唯心"的哲学上的. 不要一棍子打死唯心主义,现在的科学还没有办法证伪唯心论. 在我看来,唯物和唯心本身就是一体的, 就象光有波粒二象性一样.

我不喜欢看见有人发现了伤寒论的方证学的疗效后就开始否定中医的五行理论. 事实上靠五行理论成为名医的大有人在. 比如, 黄元御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了他的一周气流理论, 疗效也相当好. 另外, 你怎么解释针灸子午流注法的疗效? 中医发展到今天是无数人探索的结果, 不要因为看到了一面,就否定别的. 中医要只剩下了一个派别, 是很危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0-29 11: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的赞同作者的观念,对于胡希恕老师的书籍我可以说读了不少十遍,但还是不够,我每读一篇都做比较感悟都不一样,每一次读完之后我的临床水平都会有所提高。对于目前很多的中医学派我不敢恭维觉得他们简直就是瞎闹,对于学院的老师除了怨与恨之外我还想不到什么了,对于中医的简朴化确实应该提倡但对于我们学医者应当要注意了---临床看病并不是那么的简单!要想学好经方必须是要下苦功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1-1 07: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你真的关上了你的门户,并死死锁上,可就真的危险了。不要多久,你可能会看到一个尴尬的死循环,没有新的生机。到时候,你将不得不砸锁破门。

人类发明了镜子,就是用来映照自我的。你自己不愿意用镜子照,不等于别人看不见你的美与丑。旁观者清。

到后来,你具有的优势别人也有,但是别人的优势你却不能完全知晓。因为别人家的花儿是栽种在大地上,你家的花儿是插在花瓶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755

积分

106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55
发表于 2010-11-2 09: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经方,但勿唯经方是用!


现今无古之朴素,人病也无古人之单纯,时方还是要好好继承的,组方也未尝不可,只要切中病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461

积分

178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

Rank: 4

积分
1461
发表于 2010-11-2 10: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如此,仿古归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1-3 19: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言过其实。
我比较同意大河网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1-3 20: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界还需要更多高手努力,不知道有没有中医界的爱因斯坦用六经来统一内科所有病。

如果有“爱因斯坦”,他并没有用六经来统一内科所有病,你接受他吗?我相信“爱因斯坦”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走别人给他指引的路。

中医大体系内有各种不同的小体系,它更象一个多面的水晶球,任何一面都不可能“统一”它的整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4725

积分

258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腌老黑豆的脚后跟。

Rank: 5Rank: 5

积分
4725
QQ
发表于 2012-4-10 20: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种解释,很合众人口味的。但东垣的针法怎么解释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47

积分

29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披着羊皮的羊

Rank: 3Rank: 3

积分
747
QQ
发表于 2012-4-16 19: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大河同道的看法。[s:180] [s:180]
大雷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8 09:39 , Processed in 0.109250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