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身为一位著名的西医专家,学术权威,能够站出来为中医说公道话,实在令人钦佩!正是基于这一尊敬心理,促使我实话实说。从钟院士提出的中医发展方向来看,仍可感觉到他对中医的估价远低于实际。在此,特从最近定稿的《吐下通治法治疗精神病》书稿中节选出基础篇第二章、实践篇第五章第八节,发在网上。相信广大网友读后会对中医的实际价值有个较客观看法。第二章 吐下疗法治疗精神病机理初探
从直观上看,吐下方剂既有属性上的寒、热之分,又有功能上的祛痰、泄火、逐水的不同,说明疗效与药理作用有关;合用旋转或探吐可使吐法的疗效明显提高,有时单用旋转或探吐也能治愈某些疾病,说明疗效与胃肠运动作用有关;吐下的排泄物越是浊痰、秽物且量多的则疗效越好,反之则差,说明疗效与排泄物有关。对这三者再作进一步地观察与分析,发现用吐下疗法治愈的疾病,其病原体与所用吐下方剂的药理作用不尽相符,甚至有的毫不相干。这对药理作用来说无疑是一个反证。对此作者设想:由于个体、病种的差异而造成了人体特别是胃肠道内环境的差异,须用不同属性的药物或方剂来激发相关的器官产生具有治疗作用的运动。换言之,吐下的药理作用不是直接作用于病原体,而是通过激发器官剧烈运动来发挥疗效的。在以上的三者中,运动作用是吐法产生疗效的第一要素;药物与旋转或探吐都是为激发胃肠运动服务的;排泄物既是运动与药物结合的产物,又包含了致病的病原体,还是应用适当与否的标志。简言之,吐下疗法的治病机理,一是运动作用,二是排泄致病物质[sup]〔1〕[/sup]。
第一节 运动作用
胃肠动力学告诉我们:胃肠运动是在神经—体液的调控下进行的。神经调节包括中枢神经、周围神经、肠神经;体液调节包括激素、细胞因子及各种血浆离子、酸碱度等复杂内容。
神经系统虽然把大脑与胃肠网络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必须有激素、神经内分泌等体液的参与——它们的兴奋与抑制功能促使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引起胃肠运动,反过来,胃肠运动又促进体液的分泌。如此,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构成了一个精密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人为地改变胃肠运动,一定会反馈到神经—体液的调控系统,引起体液的再分布,促使不足的物质增加分泌以平衡亢进的物质,进而达到动态平衡。
吐下法引起的胃肠运动虽仍不受患者本人主观意志的控制,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医生主观愿望的控制,简言之,吐下疗法能变不随意运动为医生控制下的“随意运动”,也就是人为地改变了胃肠运动。
按照“两脑”学说的观点,脑肠肽尤如架设在“颅脑”与“胃肠脑”之间的桥梁,对“两脑”之间的信息传递进行着有机的交流与沟通。吐下法人为地改变胃肠运动引起的胃肠激素变化,必定会波及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就是说,牢牢把握住人为地改变了胃肠运动这个切入点,既是探索吐下法奥秘的新途径,还将对指导临床应用产生重大意义。
不随意运动受自主神经支配。呕吐或干呕都与自主神经密切相关。自主神经的功能在于通过一系列内脏反射活动来管理和调整人体的重要生命活动,如呼吸、循环、消化、体温调节和代谢等。[sup][2]
呕吐反射乃是“一系列内脏反射活动”中的一种,可由机械或化学刺激而引起。传入冲动沿着迷走神经、交感神经、舌咽神经至延髓呕吐中枢,由中枢发出传出冲动沿着迷走神经、交感神经、膈神经至胃、小肠、膈和腹壁等处[sup][3]。
既然呕吐与自主神经密切相关,那就有必要把自主神经视为探索吐下疗法治病机理的向导,围绕它的分布情况与功能追踪下去,看看它将把呕吐反射效应引导至大脑的哪些部位。
1、已知:全部胃肠壁中均有局部张力感受器。催吐物质引起上消化道神经活性因子释放,作用于胃肠壁内化学感受器或机械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直接或经过后极区到达“呕吐中枢”[sup][4]。
这说明:
(1)如果把吐法应用的药物与探吐都看成催吐物质,就等于说,吐法同样可以引起上消化道神经活性因子的释放。
(2)吐法引起上消化道释放的神经活性因子,同样作用于胃肠壁内化学感受器或机械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直接或经过后极区到达“呕吐中枢”。
(3)后极区与呕吐中枢在呕吐的反射过程中虽起重要作用,但它依赖迷走神经传入的信息。换言之,单就吐法导致的呕吐而言,迷走神经传入是十分重要的。
2、已知:迷走神经传入可直达后极区,后极区传出抵达迷走神经运动背核和孤束核[sup][5]。
这说明:
(1)进一步强调迷走神经传入可以直达后极区。
(2)指出从后极区传出可抵达的地方——迷走神经运动背核和孤束核。
(3)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存在的递质以及下一步所涉及的区域,对探索吐法的治病机理无疑有重要意义。
最近研究表明,消化道传入冲动在脑干内广泛扩布,包括到达后极区的直接迷走神经通路,即迷走神经—后极区—呕吐中枢通路。外源性催吐物质可能以两种方式影响后极区,一是后极区的“化学感觉”部分(室管膜细胞)检测并引起神经活性因子释放;二是催吐物质可能引起远离后极区的大量内源性“催吐”因子的释放,刺激后极区神经元,引起呕吐。30多种催吐物质可以通过后极区起作用。现已证实后极区存在公认的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抑素、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亮脑啡肽和甲脑啡肽、胆囊收缩素(CCK)、г—氨基丁酸(GABA)。[sup][6][/sup][sup]〕
“消化道传入冲动在脑干内广泛扩布”表达了胃肠运动影响脑干的方式与范围。由此不难推测,吐法既能人为地改变胃肠运动,也就能人为地改变传入冲动在脑干内扩布的强度,从而影响着脑干内分泌的分泌。这也就是说,上述的神经递质在吐法导致剧烈呕吐时的分泌、合成、释放与结合乃至代谢,都不可能与正常状态时保持在同等水平上,何况其中的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胆囊收缩素、г—氨基丁酸等递质都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吐下法之所以能治愈精神病也许与此有关系。
3、已知:自孤束核的投射也上行到下丘脑和边缘系统[sup]〔7〕[/sup]。
第二条说迷走神经传入可直达后极区,后极区传出可抵迷走神经运动背核和孤束核,这条则说孤束核的投射也上行到下丘脑和边缘系统,就是说,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也因孤束核的投射而与迷走神经发生关系,换言之,吐法导致的呕吐也能通过自主神经对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产生影响。
下丘脑是大脑神经中枢与机体其他部分对话的关键部位,是神经、体液两大系统的结合点,信息传递的中转站。[sup][8][/sup]边缘系统则与精神活动有联系。
下丘脑调节腺垂体分泌的神经—体液学说认为,各种神经性传入最终将作用于下丘脑的一些具有神经分泌功能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能将神经性传入转变为神经性分泌的输出。
下丘脑促垂体激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抑素、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sup][9][/sup],构成了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下丘脑—垂体—性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三个腺轴。这三大腺轴不仅与各种中枢神经递质的关系十分密切,还与免疫系统有关系。[sup][10][/sup]
如果把上述的三条联系在一起来看,那就是:吐法定会导致呕吐,呕吐反射活动与自主神经密切相关——催吐物质引起上消化道神经活性因子释放,激发传入冲动,经过迷走神经传入,直接或经过后极区到达“呕吐中枢”;经过呕吐中枢的整合,发出传出冲动的指令,迫使呕吐发生。后极区的传出抵达迷走神经运动背核和孤束核;孤束核的投射也能上行到下丘脑和边缘系统。就是说,呕吐引起的胃肠运动效应,将通过自主神经影响到下丘脑及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的边缘系统。
综上可见,吐法引起的胃肠剧烈运动,既然涉及到大脑乃至生命的整体功能活动,就能修复出了故障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就能改变病理状态下的内环境,就能保障架设在“颅脑”与“胃肠脑”之间的桥梁——脑肠肽发挥正常作用。从而认为,胃肠运动作用是吐下疗法产生疗效的一种重要原因。
第二节 排泄物质—“痰”的新认识
这里所说的排泄物质,主要是指应用吐法治疗时涌吐出的呕吐物,其内容一为食物残渣,二为胃肠粘液,中医称之为痰。
一、中医的痰与精神病
中医的痰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痰迷心窍”之痰也即本节重点探讨的痰,本属广义,但它通过吐法从口中吐出之后,不仅有形可见,还能触得到,挑得起。这说明,痰的广义与狭义并不是绝对的。
中医素有“顽痰怪症”与“百病皆因痰作祟”之说,“痰迷心窍”作为精神病病机之一,自从金元时代的张子和提出之后到晚清,世代相传,一脉相承,就连全国中医院校统一教材的《中医内科学讲义》也认为癫狂与痰的关系密切,不仅选用了竹沥达痰丸、礞石滚痰丸、白金丸、二陈丸、温胆汤等化痰之剂,还把三圣散、龙虎丸等吐下方剂也选在书中[sup]〔[/sup]。这说明,“痰迷心窍”的理论在中医学的历史上早已深入人心。
按照中医的观点,痰由多种因素所致,六淫外入、七情内伤、阴阳盛衰、脏腑失调都能生痰,气滞血瘀、跌扑损伤也能生痰。中医的痰名称很多,有以病因命名的风痰、湿痰;有以脏腑命名的心痰、肺痰;也有以痰的性质命名的寒痰、热痰;还有以痰的顽固程度命名的老痰、顽痰,至于以病机命名的则更多,如痰凝阻络、痰迷心窍、痰火扰神等等,更是举不胜举。正因为痰在中医学中具有如此广泛的病理学意义,所以历代中医学家对痰证的研究与治疗都给予了高度重视,研制与积累了众多治疗方法与方剂,为中医学增添了不小光辉,痰的学说是中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医的痰,在西医的病理学中应该属于什么样的物质?
首先要把痰的共性找出来,再来看西医的哪种病理性物质与中医的痰相似:
1、属于病理产物,反过来又成为致病因子。
2、痰生成的原因十分广泛,任何一种原因或物质影响了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或阻滞了汗腺的正常宣泄都可能导致痰的生成。
3、在机体的分布十分广泛,可谓无处不到,无处不存。
4、痰的种类繁多,如火痰、顽痰。
5、致病范围极其广泛,许许多多病证,都能与痰搭上关系,特别是那些顽症、怪症,更是如此,就连关节结核、乳房肿块、阴疽溃烂不收口、麻风病的眼鼻溃烂以及癫狂、痴呆等等顽症,中医认为都与痰有关系。
6、痰的生成速度之快,可从濒临死亡者在瞬间就涌现大量痰涎的事实中体现出来。
在西医学中寻找类似的病理性物质,自然要以上述的六点共性作为衡量标准。换言之,只有符合此六点标准的物质,才可能与中医的痰有关,才有探讨价值。
二、从“脑毒素肽”——淀粉样蛋白探索起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费舍尔教授发现:人体在遭受精神打击、挫折、失败、长期紧张,心情不好等情况时,脑神经会产生大量代谢废物——神经肽、缓激肽,这些废物氧化后,会转化成毒性很强的淀粉样肽,费舍尔教授称之为“脑毒素肽”。这些内生毒物会损害神经细胞膜,引起神经递质分泌紊乱,导致神经功能失衡,从而引起一系列神经紊乱症状。
结合现代医学对“脑毒素肽”的认识,它与中医的痰有以下的共性。
共性之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
按照费舍尔教授的发现,脑神经紊乱症状是因为神经递质分泌紊乱,导致脑神经功能失衡;神经递质分泌紊乱是因为神经细胞膜受到了毒性很强的“脑毒素肽”的损害;“脑毒素肽”则是由脑神经产生的大量废物转化而来的;脑神经之所以会产生大量废物,则是因为心理上受到了精神因素刺激。就是说,“脑毒素肽”是精神刺激等应激反应的结果,反过来又是损害神经细胞膜、导致“一系列神经紊乱症状”的罪魁祸首。这与中医认为“痰是病理产物,反过来又是致病因子”多么惊人的一致!
这一点十分重要。它不仅与中医痰涎第一点共性相符,还为探索中医的痰属于西医哪种病理性物质提供了新思路。“脑毒素肽”的发现虽是近年来的事,但其本身的存在及其对大脑的危害却是由来已久的。这就有必要追根求源,弄清它的“身世”。
共性之二——生成的原因甚多
“脑毒素肽”即淀粉样蛋白的一种。淀粉样蛋白是指一组有同样染色特点和折光性质的物质,并不是专指某一种化合物[sup][11][/sup]。它的确切发病机制并不清楚,目前倾向较多的观点是:由单核吞噬细胞和浆细胞产生的淀粉样物质依靠机体的制造和自溶达到平衡,否则就在组织中堆积[sup][12][/sup]。其病理机制是:淀粉样蛋白在细胞外沉积,进行性破坏正常组织结构,损害脏器功能[sup][3][/sup]。至于它为什么会进行性沉积,解释是:由于淀粉样蛋白本身富含淀粉样蛋白促进因子,体内淀粉样蛋白形成、增殖的条件可能是:一旦淀粉样物质起始、核心形成,就会自身不断促进形成,此后只依赖于纤维前体蛋白的持续供给。[sup][13]
共性之三——分布十分广泛
淀粉样蛋白在机体内的分布是无处不到。以消化道为例,淀粉样蛋白①沉积在血管周围或血管壁内;②沉积在肌层;③沉积于肠道肌间神经丛或消化道神经干;④沉积于粘膜固有膜 。[sup][14]
淀粉样蛋白以可溶性与非可溶性两种方式存在。非可溶性一般是指沉积于某器官或组织的淀粉样变,可溶性指的是淀粉样蛋白形成之后而在血液中循环,并 以两个方向通过血脑屏障:血中标记的可溶性淀粉样蛋白通过转动蛋白的调控过程被转运到脑。相反,淀粉样蛋白被注射到脑室以后它能被迅速清除和出现在血中,这表明,在脑中产生的可溶性淀粉样蛋白能被转运到血液中[sup]〔15〕[/sup]。这为在“异地”清除它创造了先决条件。
共性之四——种类繁多
淀粉样蛋白与中医的痰一样,也是种类繁多,一般分为AL蛋白 、AA蛋白、AF蛋白 、AE蛋白 、AS蛋白 、AH蛋白等6类[sup]〔16〕[/sup]。
共性之五——致病范围极其广泛
淀粉样蛋白致病范围极其广泛,如麻风、结核、骨髓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斯蒂尔病、强直性脊椎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支气管扩张、慢性皮肤溃疡、慢性肾盂肾炎、亚急性心感染性内膜炎、肺、肠道、尿道的淋巴瘤、基底细胞癌、毛状细胞白血病以及老年痴呆等几十种顽症都与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有关系。[sup]〔17〕[/sup]其实,这只是通过活组织切片或者尸体解剖发现的非可溶性淀粉蛋白,并不包括其他疾病因为应激而产生的可溶性淀粉蛋白。把“百病皆由痰作祟”说成“百病皆能制造淀粉样蛋白”应该说是站得住脚的。
共性之六——生成的速度极快
任何疾病都有急性反应阶段,淀粉样纤维是从循环急性反应物血清淀粉样蛋白(SAA)衍变来的。SAA是一种高密度脂蛋白,在肝细胞合成,受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调节。健康者中,SAA的循环浓度为1mg/L,在炎症时可升高1000倍。[sup][18]这与中医的痰可在患者垂危或濒临死亡时刻骤然间增多是完全一致的。
从以上对有关淀粉样蛋白知识的复习中不难看出,淀粉样蛋白完全具备了痰的六个特征,值得将二者联系起来作进一步的对比与研究。其实,二者在形态上也很相似。比如,淀粉样蛋白是无定形、嗜酸性、玻璃样透明的物质。光镜下HE染色呈粉红色,甲紫染色呈变色反应,其特征性表现是刚果红染色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特有的绿色双折射。在电镜下淀粉样蛋白呈细纤维聚集,在X线衍射研究中表现为一种反向行排列、与氢结合的多肽链结构的蛋白质[sup][19]。
作者长期应用吐法治疗精神病,对吐出的大量痰涎作初步处理,发现痰涎的粘液丝不仅可以拉得很长,且像玻璃一样透明;经电镜观察,呈细纤维聚集,并无分叉现象。由于换了两台离心机都没有离心成功,无法进行刚果红染色试验,于是就按照化验专著教导的办法,在经过初步处理的痰液中,依次加入碘、稀硫酸,进行试验。结果是:不管精神分裂症患者还是情感障碍患者的痰液,最终都呈蓝色,不同的是,有的深蓝色,有的紫蓝色,有的灰蓝色,以深蓝色为主(详细资料附专题报导)。可以初步证明,在从精神病病人体内取出的痰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淀粉样蛋白,这就是说,不管从二者的共性上对比、分析,还是通过此法实验测定,都可证实中医的痰包括淀粉样蛋白——“脑毒素肽”,淀粉样蛋白——“脑毒素肽”属于中医痰的一种构成物质。
这一“发现”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吐下疗法可以把包括西医还没有好办法治疗的淀粉样蛋白——“脑毒素肽”在内的病理产物直接从体内清除出来。
第三节 把两种功能结合在一起考虑
疾病的种类、致病的因素虽然多得数不胜数,但对人体的危害却可概括为一句话:破坏了机体的动态平衡,区别仅仅在于程度不同而已。失衡程度轻微的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来恢复平衡,重的要有医疗手段的帮助才行,极重的则可危及生命,此即中医所说的“阴阳离决,精神乃绝”。如把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视为病理性刺激,那么体现神经—内分泌—免疫相互作用的核心问题就是应激和应激反应。应激被定义为过强或有害刺激破坏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而引起的机体非特异性反应,此状态的基础是体内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其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自主交感神经系统是应激反应中最具重要性的成分[sup]〔[/sup][sup][20][/sup][sup]〕。
各种应激性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经过自主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然后经过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复杂通路汇集于下丘脑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增加。应激性刺激越强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的增加越显著,而持续也越久[sup][21]。
现有的研究证实淀粉样蛋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疾病都有急性反应阶段,淀粉样纤维是从循环急性反应物血清淀粉样蛋白(SAA)衍变来的。SAA在炎症的应激阶段可升高1000倍。
如果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来看,那就是:各种应激性刺激不仅能引起体内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还促使SAA大大增加,甚者可达上千倍,就是说,应激性刺激不仅改变了神经、体液调节的正常状态,还因此而大大地增加了代谢物质淀粉样蛋白。
至此不妨设想一下:假设刺激强烈而又持久,那么因此而增多的淀粉样蛋白前体物质就可能超过机体的自溶能力。再假设自溶能力不及可通过三种程度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①不能让血清淀粉样蛋白按时自溶,大大地延长了存在的时间;②已经转化为淀粉样蛋白,但仍处于游离状态;③转化成淀粉样蛋白,开始在细胞外沉积。
尽管这三者存在着明显的程度差异,但它们都会给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正常运行增加新的阻力,也即新的致病因素。疾病的难治性或顽固程度也许与此有关系。
吐下疗法特别是吐法属于超强刺激,它引起的胃肠剧烈运动必然伴随着神经—体液调节的大变化。这不仅有利于冲破正常调节时所遇到的无法突破的阻力,还能将病因性刺激产生的对机体有害的包括淀粉样蛋白在内的代谢产物同时排出体外,从而使机体更容易地恢复动态平衡。
第四节 结束语
呕吐是人类作为身处逆境达到自我康复的一种手段[sup][22][/sup],不仅能识别和去除意外摄入或体内自生的毒物,还不受毒物种属的限制。毒物的种类各种各样,但呕吐的机制与表达的形式却一样。吐法属于人为地制造呕吐。不妨把它所要去除的“毒物”的外延给扩大,那么“毒物”所包含的内容,就不是一个或几个病种的致病因子所能概括得了的问题。据此可以认为,吐下法特别是吐法的治病机理主要是通过胃肠运动与排泄病理性物质来改变病理状态下的内环境,恢复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它的应用范围在排除了禁忌证的前提下,不应受病种、病因、病情、病程的限制。简言之,只要真正能从方法学的角度彻底地解决好吐法的操作应用技巧问题,用它治疗各种疑难顽症,从理论上讲是行得通的。试验既然已从精神病人痰涎中检测出淀粉样蛋白——“脑毒素肽”,就说明精神病与“脑毒素肽”有关。精神病之所以不能彻底治愈,也许正是因为“脑毒素肽”没法清除的缘故。换言之,吐下法在改善神经—体液调节的同时,还能把“脑毒素肽”[/sup]直接清除出来,其在精神病临床上将意味着什么,相信每一位读者都十分明白。
附
9例精神病人呕吐物中淀粉样蛋白的测定
作者在应用吐下法治疗精神病十多年间,面对每次吐出的大量痰涎,不断琢磨,如能弄清痰涎属于现代医学的什么物质,将使中医的痰学说更有价值。琢磨久了,总结出中医痰的特征,觉得它与淀粉蛋白具有许多共性。在因痰涎太粘稠“离心”不成的情况下,于2003年、2004年间应用加碘与稀硫酸的方法化验了9例精神病患者的痰涎,现报导如下:
一般资料
精神分裂症5例,情感障碍2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1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1例,合计9例。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12年,平均3.8年。
测试器材
①清洁面盆2个。②试验瓶1只。③试剂(碘、稀硫酸)。④充足的清洁凉水。⑤筷子1双或木棒1根。
痰涎来源
从患者应用吐法治疗结束后的呕吐物中即刻捞取。由于捞取出的痰涎要经过初步处理,必须尽可能多地收集,而前几次吐出的痰涎相对较稀,经不起初步处理,本试验除1例取自第5次治疗吐出的痰涎外,其余都是取自中、后期治疗的痰涎。
捞取方法
清洁面盆与接收呕吐物的面盆平放,用筷子或木棒在呕吐物盆中快速扰动几圈而后把痰涎挑起(见附图1),随即放进空盆内。必要时,也可用手取痰。
图1、左右分别是两位精神分裂症病人1次治疗吐出的痰涎
初步处理
由于捞取出的痰涎带有食物残渣或其他附着物,必须清除干净。清洗的过程是在痰涎中加上三倍以上的清洁冷水,扰动几圈,让痰涎与附着物分离,接着把痰涎挑到另一只面盆中,再加水冲洗、分离。如此处理5~7次,即可获得试验用的“纯痰”。
物理观察
未经初步处理的痰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从口中吐出时看似很粘稠,呈浆糊状,可是落入水中后,很容易被溶解,使水变浑浊,扰动起来粘液丝不是很长,能挑起来的较少,初步处理后收取到的“纯痰”不多;另一类从口中吐出时看似不多,但粘液丝较长,落入水中被溶解的较少,水仍保持某种相对的透明度,扰动后能挑起很多,初步处理后获得的“纯痰”较多。两者并不能体现病种、病程、病情的差异。处理后的“纯痰”都变成白色(见附图2),摊开来肉眼观察,都像玻璃一样透明;粘度特强,一般可拉长达50厘米以上。(电镜观察见附图3,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电镜室代做)。
图2:初步处理后的“纯痰” 图3:电镜下的“纯痰”(标尺 100NM 36000X)
化学试验
本拟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检验室代做刚果红染色试验,但由于“纯痰”的粘稠度太高,先后换用过二台离心机都没有离心成功,因此建议作者用加碘与稀硫酸的简单方法试验。先把“纯痰”放进试验瓶内,再依次加入2%碘酊、20%稀硫酸。加碘时要摇动试验瓶,或直接用筷子扰动,以求碘与试验标本均匀。由于每一次初步处理所得的“纯痰”数量不尽相同,所以加入的试剂不是固定的。原则是100毫升“纯痰”加5~7毫升碘酒,加25~30毫升稀硫酸。之所以要加如此多的稀硫酸,且又有5毫升之多的悬殊,主要是因为“纯痰”太粘稠,很难使加入的试剂与标本混合均匀,加大稀硫酸量能把“纯痰”稀释。
排除假阳性
考虑到在应用吐法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吃一些香蕉、西瓜之类的水果,有的水果中含有淀粉,会出现假阳性。排除方法:首选等量的香蕉与西瓜,捣烂加入等量清水,使之成稀糊状,分别倒进试验瓶内,而后加入等量试剂。结果:香蕉即刻呈深蓝色反应,西瓜观察了48个小时,也未见任何蓝色反应,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本色。此后又用加大试剂量、减小试剂量、延长观察时间等方法进行了多次试验,结果都是阴性。于是决定:9例试验者在取痰试验日的治疗中,吃的助吐物一律是西瓜。
结果
在9例试验对象中,除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一例试验4次均呈阴性,其余8例函盖3个病种,都呈阳性反应。不同的是,有的呈深蓝色,有的紫蓝色,有的淡蓝色,以深蓝色为主。蓝色的深浅与疾病的轻重相关。而当疾病接近痊愈时的化验结果都是呈淡蓝色,痊愈患者的结果则是阴性。需要指出的是,试剂加入后,颜色的变化并不像香蕉试验那样即刻变成蓝色,而是相当缓慢,最快的8个小时,最长的达48小时。
图4:“纯痰”简单化验后的深蓝色
分析
淀粉样蛋白是指一组有同样染色特点和折光性质的物质,并不是专指某一种化合物。它由单核吞噬细胞和浆细胞产生的淀粉样物质依靠机体的制造和自溶达到平衡,否则就在组织中堆积。
淀粉样蛋白可发生于人体内的任何部位。麻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糖尿病、肿瘤、肺、肠道、尿道的淋巴瘤、毛状细胞白血病以及老年痴呆等几十种顽症都与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有关系。至于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重型精神病,除有报导在精神衰竭患者的尸体解剖时发现脑内有淀粉样蛋白外,一般精神病学及教科书上都未说它与淀粉样蛋白有关系。至今只能治疗原发病以减缓淀粉样蛋白的生成,还没有直接治疗它的方法或药物;除了切取活组织或尸体解剖,还无法把淀粉样蛋白从体内祛除出来。
本试验的意义在于:
1、在重型精神病人的呕吐物中化验出淀粉样蛋白,初步证明淀粉样蛋白与重型精神病有关;
2、用非手术的中医疗法把包括淀粉样蛋白在内的病理性物质从人体内直接排出体外,对淀粉样蛋白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3、本试验的淀粉样蛋白是从精神病人呕吐出的痰涎中经过“纯化”后而化验出来的,可以说淀粉样蛋白属于中医“痰”的组成部分。而中医的痰学说已有越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方法与方剂。从精神病人呕吐的痰涎中化验出淀粉样蛋白,将使中医痰学说在现代临床医学特别是疑难顽症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其禄:值得探索的吐下疗法。健康报,2000,8,11。
〔2〕邝国壁:周围神经系。神经解剖学(张培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1。
〔3〕徐三平:消化道运动的神经调节。消化道运动学(候晓华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9。
〔4〕曲瑞瑶:恶心和呕吐的生理和病理。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周 吕、柯美云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17。
〔5〕曲瑞瑶:恶心和呕吐的生理和病理。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周 吕、柯美云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16。
〔6〕曲瑞瑶:恶心和呕吐的生理和病理。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周 吕、柯美云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16。
〔7〕曲瑞瑶:恶心和呕吐的生理和病理。周 吕、柯美云主编,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20。
〔8〕杜雨苍:神经肽与脑功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59。
〔9〕谢启文:神经内分泌学发展历史。现代神经内分泌学(谢启文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5。
〔10〕谢启文:神经内分泌学发展历史。现代神经内分泌学(谢启文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62~363。
〔11〕马 春:老年性痴呆病理学。老年性痴呆(王德生、张守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3。
〔12〕曾天舒:代谢性疾病与消化道运动紊乱。消化道运动学(候晓华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12。
〔13〕沈学飞:淀粉样变。风湿免疫性疾病及其肾脏表现(赵学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79。
〔13〕沈学飞:淀粉样变。风湿免疫性疾病及其肾脏表现(赵学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75。
〔14〕曾天舒:代谢性疾病与消化道运动紊乱。消化道运动学(候晓华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13。
〔15〕马 春:老年性痴呆病理学。老年性痴呆(王德生、张守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1。
〔16〕曾天舒:代谢性疾病与消化道运动紊乱。消化道运动学(候晓华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12。
〔17〕〔21〕沈学飞:淀粉样变。风湿免疫性疾病及其肾脏表现(赵学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87。
〔18〕沈学飞:淀粉样变。风湿免疫性疾病及其肾脏表现(赵学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79~280。
〔19〕曾天舒:代谢性疾病与消化道运动紊乱。消化道运动学(候晓华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13。
〔20〕滕卫平 李 静: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现代神经内分泌学(谢启文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62。
〔21〕滕卫平 李 静: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现代神经内分泌学(谢启文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22。
〔22〕曲瑞瑶:恶心和呕吐的生理和病理。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周 吕、柯美云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11。
第八节 身心疾病——支气管哮喘(1例)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此病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遗传素质或早年环境的影响,造成气管系统的不稳定性和高度反应性,在多种因素下,容易引起气管痉挛,包括吸入致敏原、炎症感染、过度劳累以及环境刺激所引起的愤怒、恐惧等。虽然多种因素都可引起哮喘发作,其中常有一种是主要的。经过强化和淡化作用,使形成条件反射式的哮喘发作。例如,若首次发作是由于过敏因素所致,以后在同样的环境中,即使没有过敏原也会引起发作。有人曾对48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了调查,发现心理因素参与发病的约占70%。
心理情绪因素引起哮喘发作的发病机理可有两条途径:其一是情绪通过边缘系统影响下丘脑功能,直接刺激副交感神经引起兴奋,反射性地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粘膜水肿、分泌物增加而导致哮喘发作。其二是情绪亦可改变内分泌或免疫功能,引起应激激素(促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内腓肽等)分泌的变化,促使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刺激免疫功能,容易引起哮喘发作。
通治法验案
陆X,女,16岁,汉族,学生,现住上海市浦东区芳华路6XX弄XX号XXX室,以发作性气喘、憋气、声如拉锯八年多为主诉,2002年7月29日就诊。供史人:父母,可靠。
患者早产,体重只有2、05公斤,虽靠保温箱保住了命,但是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六、七个月时,颈部还是软得很,抱起时,仍然要先用手托住颈部,到了三岁才会走路。直到现在,走路还要靠身体来驱动,就连奶奶居住的弄堂门卫,都说她走路的样子太难看。13岁后爸爸才从电视上的讲座中懂得女儿患有轻微脑瘫症。个性特点是听话,不爱活动,八岁时患上支气管哮喘,更少活动。从小学到初中毕业,从来没有上过体育课,也没参加课外活动,学习成绩一直是倒数第一名。学校曾怀疑患者属于弱智,进行了二次智商测定,结果都在边缘上,所以才没有被转到弱智学校。
八年前,患者因吃冷饮太多,身体更虚弱,不知对什么过敏,得了支气管哮喘病。得病的前二年,一年只发作几次,二年之后,发作越来越频繁,过敏的物质越来越多,最多达十多种,就连吹一吹电扇,都要发病,真是防不胜防。只得西药、中医一起治疗。每次发作时,气管就像拉锯一样,经常憋得面色苍白。一年前,笔者为她开了一张中医处方,疗效较好,每当发作就服用。尽管父母对处方给予极高评价,十分珍惜,但笔者总觉得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于是就主动提出用吐法为其治疗。基于此前笔者还没有用吐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先例,决定免费治疗。
治疗与结果:自7月29日第一次应用吐法治疗,至11月14日结束治疗为止,历时109天,计用吐法治疗54次,吐出痰涎约24020毫升,第一次吐出的痰涎最少,只有220毫升,第51次吐出的最多,高达580毫升。在54次治疗中,有51次吐出了胆汁。第一次治疗后,连续二夜都感到呼吸通畅。自第六次治疗开始,患者服3号药水2分钟面色潮红,立即探吐,很快就消失,一直持续到第12次,都是服药2分钟左右,先感到脸发烫,接着出现潮红。本来以为是用药量偏大所致,可是减少药量后仍然如此。第八次治疗时,服药2分钟出现面色潮红,自觉喉间发痒,与平时吸入过敏气味的感觉一样,考虑可能与患者对药水有过敏反应有关,立即探吐,脸红、喉痒很快即消失。从此不再减少药量,而是一见面红就探吐。第15次治疗之后,直至结束再也没有出现类似反应。第51次治疗前感冒,并且违背忌口,导致痰涎增多,堵塞气道,哮喘虽未复发,但影响睡眠,除再次强调忌口的重要性外,再加大治疗力度,即改每次喝药水二次为喝三次,结果吐出的痰涎达到580毫升。后来因为患急性扁桃腺炎,在第54次治疗后结束治疗。半年后,体重比治疗前减轻21斤,自治疗至今的五年内,患者除了前年冬天在一次感冒后咳嗽几天,服用感冒药与一瓶中药止咳糖浆外,一直没用任何药,哮喘也一直没有发作过,达到了本书所说的彻底痊愈标准。更值得欣慰的,一是患者的腿明显有力,走路不再靠躯体来躯动,和正常女孩差不多;二是患者在职校三年的学习成绩,日益上升,竟然能达到前五名,还得过一年奖学金。
按: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属终生性疾病。现代治疗强调的是预防发作和发作时的急救处理,原则上不把彻底痊愈作为治疗目标。吐法彻底痊愈的虽然仅有此一例,但疗效显著,还是值得临床认真研究的。首先,从心理情绪因素引起哮喘发作的发病机理来看,不管是情绪通过边缘系统影响下丘脑功能,直接刺激副交感神经引起兴奋,反射性地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粘膜水肿、分泌物增加而导致哮喘发作,还是情绪改变内分泌或免疫功能,引起应激激素需要分泌的变化,促使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刺激免疫功能,容易引起哮喘发作,都与《吐下法治疗精神病的治病机理初探》一章中所阐述的观点相吻合。再就是,哮喘发作时,不光是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还有粘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吐法的机理不光是胃肠剧烈运动引起神经—体液变化,还能排泄病理性物质,也即中医所说的痰涎。中医认为哮喘的憋气症状就是痰涎堵塞的缘故。该患者应用吐法治疗第一次后连续二夜都感到呼吸通畅,就足以证明“痰”在肺部疾病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正是基于这一推测,作者又免费治疗了50多例慢性支气管炎和3例尘肺病患者(专题免费试验,先由聘请的护士操作治疗,而后患者自己治疗),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将在本书出版后另作专题报导。
矽肺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职业疾病。由人体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等粉尘引起,导致肺组织逐渐纤维化,肺功能呈现进行性衰竭,病情严重后因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目前,国内外对此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作者试验的病例虽然很少,但有三点敢以肯定:①大大提高了肺活量。②减轻了疾病带来的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③延缓疾病进程,延长生命。如果说通治法最终改变不了已经纤维化了的肺组织,那么在肺组织还没有纤维化之前就应用通治法作预防性治疗,及时把吸入的粉尘清除出去,避免肺组织纤维化,应该能避免矽肺病的产生。就是说,如用通治法对吸入粉尘的工人进行每周一次预防性治疗,以避免矽肺病的发生。其意义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