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185|回复: 8

丁光迪谈侯氏黑散和风引汤的实用价值

[复制链接]

32

主题

400

积分

16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00
发表于 2010-9-24 14: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谈侯氏黑散和风引汤的实用价值
丁光迪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的侯氏黑散和风引汤,是两首好方剂。它们是平肝祛风和镇肝熄风的方祖,为中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这在历代医家的医案和当代名老中医的治验中,是有很多资料可寻而值得借鉴的。但在目前,《金匮要略选读》已经把它们贬入“附录”,《内科学讲义》亦不推荐应用了。兹就管窥所及,谈几点浅见。

一、 侯氏黑散

侯氏黑散全方十四味药: 菊花、防风、芎、细辛、桂枝、当归、白术、人参、干姜、茯苓、黄芩、牡蛎、矾石、桔梗。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本方功能平肝祛风,健脾化痰。方中运用大量风药,配伍健脾药,说明治疗重点是在肝脾两经。例如菊花用至四十分,《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称其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防风用至十分,《本经》谓其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这两味显然是主药。芎亦治风,《本经》谓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名医别录》(以下简称《别录》)谓其“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细辛善治暗风卒倒,不省人事(《危氏得效方》);《本经》谓治“头痛脑动,百节拘挛,……久服明目利九窍”。桂枝祛风,开腠理,温经通脉,更为张仲景所推崇。集合诸药而用之,是集中祛风、搜风和熄风各方面力量,使其发挥协同作用,充分发挥治风的疗效,重点是很突出的,所以能治“大风四肢烦重”。同时,风气通于肝,风邪中人,首先由于肝气肝血的不足,所谓体虚易招感,所以又配当归。当归亦能够治“中风,汗不出”(《别录》),“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大明》),同菊花、芎合用,更能加强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的作用。风从上受,肝阳必然僭逆;风邪速变,夹寒亦能夹热,因此配伍黄芩、牡蛎。黄芩能清上热,亦是杂寒于温;牡蛎能够潜阳,亦是寓降于升。使用药成为有制之师,不致温升偏极。这样,对肝风之邪,可以说是极尽擒纵敛散的能事了(风药大都具有解痉、扩张血管作用;当归、川芎亦有活血化瘀之功)。

更值得注意的是,白术、人参、干姜、茯苓一组药,补脾和胃。白术用至十分,守中补脾,温胃化痰。在风邪浮越,一身之气动乱之际,守住中焦,使中流有个砥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无论肝风之上越,或外风之相袭,皆由于荣卫失调,清浊升降乖常,而后为病的。其为痰涎,或寒或热,亦由此而变。虽云卒中为病,实际是本实先虚。而荣卫和谐,清升浊降,亦正是中焦脾胃之所主。所以在未病之前,或大风为病之后,健运中焦,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百病以胃气为本”,在此更值得注意。所以这一组药,是治风而顾本,具有制肝补脾,培土宁风的意义。

至于矾石一味,《别录》谓其“除固热在骨髓”,《大明》谓其“除风去热、消痰止渴,治中风失音”,在风痰之病是较为常用的。桔梗一味,盖是开通气机而利五脏,因为“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之病,都是郁极乃发脏腑,气机不通,用此以开导,为诸药先行。合而成方,功能平肝祛风,健脾化痰。此方粗一看去,似乎用药很杂,不可理解,但仔细琢磨,路子清楚,富有启发意义。

或者认为此方用药,内外不分,寒热杂陈,补泻兼用,抓不到一个重点,所以后人少用。这种认识是可商的,病为中风、大风,那有纯内风,纯外风,纯寒纯热,纯虚纯实,可以截然分清,特别在急骤发作,或在发作之前及其以后,往往是寒热虚实错杂出现的。在治疗之时,急救用的通关散、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至宝丹、紫雪丹等,有哪一张方子是纯寒纯热、纯补纯泻的?又如人参再造丸的用药,就更复杂了,大家不是习用的吗,而且都有很好疗效。侯氏黑散正是具有这种用药风格,而且是以上诸方之开其先河的,其可贵和有用价值,就正在于此。唯一存在的问题,是主治证讲得太简,几乎使人摸不到头脑;但问题不大,张仲景之书就告诉我们一个学习方法,叫做“从药测证”。按照这个方法,就完全可以知药善任。上文的探讨,亦是意图提出一个线索,但毕竟活法在人。不过,中风由于痰火上逆的病情,是不能用的。

赵锡武老前辈是富有临床经验的,“半身不遂善后方,选用侯氏黑散,宜冷服”。“病愈后还可用侯氏黑散加六味地黄丸以巩固其疗效”(见《赵锡武医疗经验·中风的证治》)。余在临床,亦用于肝风兼有脾虚症状,以及中风之前和轻度中风,见有同样病情的,获得一定效果。至于对“常宜冷食”的机理,还不大清楚。

二、 风引汤

风引汤全方十二味药: 石膏、寒水石、滑石、甘草、大黄、龙骨、牡蛎、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桂枝、干姜。除热,去瘫痫。本方为镇心肝、熄风阳之剂。方中用石膏、寒水石、滑石、甘草,为有名的三石汤,用寒凉以清火,辛凉以散风热。《本经》谓石膏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配伍大黄,则泻火通腑,协同三石,可以直折风火之势,并压之使下。龙骨、牡蛎,重镇潜阳。《本经》谓龙骨治“小儿热气惊痫”,牡蛎治“惊恚怒气”,赤、白石脂除烦,疗惊悸,壮筋骨。紫石英“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别录》)诸石配合,共起“重以镇怯”、“涩以固脱”的功用。能使风阳不再僭逆,而真气亦不至于随风邪以浮越。桂枝祛风,合于三石,能够祛风火。干姜温中,合于三石、大黄,则是寓热于寒,寓守于攻,使寒不败胃,又守住中焦,不致寒下各趋极端。合而成方,重镇心肝,则风引瘫痫可去;除去火热,则风阳亦能自熄。因为惊痫、瘈疭是由热而致,肝风掣引,亦从火而出,所以主治突出“除热”二字。张锡纯创制的镇肝熄风汤,其方意实渊源于此方。

至于“风引”二字,《金匮玉函要略辑义》认为即“风痫掣引之谓”。主治病证,原注补充较详。《外台秘要·风痫门》引崔氏说,“永嘉二年,大人小儿频行风痫之病,得发例不能言,或发热,半身掣缩,或五六日,或七八日死。张思惟合此散,所疗皆愈”。这些资料,都有助于我们对病情用药的理解。

赵锡武老前辈更有阐发,他对半身不遂为主,兼血压高的,予潜阳通络,选用风引汤加磁石、龟板、鳖甲、生铁落,颇令人注目。

三、 二方小议

有人认为,这些方剂,是后人所加,不似仲景之方,因为条文用药,与其他方证不符,因此需另眼看待。这当然是有一定见解的,但亦是不全面的。这些方剂,是张仲景之方,有据可证。如《诸病源候论》卷六寒食散发候,引皇甫士安云:“仲景经有侯氏黑散、紫石英方,皆数种相出入,节度略同。”并且指出,寒食散方,“出自仲景”。皇甫士安(公元215—282年)晚于张仲景(假定他在建安10年写《伤寒卒病论》,是公元205年),约只数十年,他是完全有可能看到这些方剂在张仲景的著作中的。北宋林亿等校正《外台秘要》紫石汤(即风引汤)时,亦注明“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古今录验》,范汪同,并出第六卷中”。这样,关于方源问题,可以明确无疑了。

至于方证行文,是有问题的,当有脱简或错乱,如《外台秘要》记载,即已不同。但更重要的,是方药内容问题。应该肯定,张仲景的处方用药,除了麻、桂、青龙、柴胡、泻心、承气汤一套用药方法外,还有寒食、紫石等一类处方用药。而这些方药,与张仲景强调伤寒病为害最烈,亦是有一定关系的。《金匮要略》书中除了侯氏黑散、风引汤而外,还有紫石寒石散。这种用药方法,从历史考证,在东汉之末至魏、晋、隋、唐,是风行很长时间的。尽管到了唐代孙思邈极力反对,提出“宁食野葛,不服五石”,并且要烧尽寒石散方(见《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解五石毒),以挽回风气。但在他所著的《千金要方·诸风门》中,仍然记载着蛮夷酒治八风偏枯,五补丸除热治风痱。其方药与侯氏黑散、风引汤是有近似之处的。《外台秘要》除记载侯氏黑散、紫石汤外,更有寒水石煮散(较风引汤少紫石英,多犀角〈现用水牛角代之〉)、深师除热方等,都是一个用药路子(均见《外台秘要》卷十四、十五)。可见其具有疗效,影响深远了。直至北宋《和剂局方》,如其中的紫雪(即紫雪丹),治积热惊痫。金代刘河间,揭举六气皆从火化之论,其治风病防风通圣散等,犹然是受侯氏黑散、风引汤等用药的影响,除热镇心,寒温相杂,石药与草药同用。即在目前,人们还是常用,而且很有疗效。从而可知,侯氏黑散、风引汤等,既反映它的时代用药风貌,更具有确实疗效,如果能够不拘一格,不把张仲景的成就局限化,从临床效果出发,则这些方剂,还是值得很好研究,加以推广运用的。




上一篇:讀何紹奇《讀書析疑與臨證得失》析侯氏黑散
下一篇:好险!一场风波化解于猪苓汤中!

83

主题

6079

积分

997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守拙

Rank: 8Rank: 8

积分
6079
QQ
发表于 2010-9-24 15: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2张方子确实非常好,应该挖掘一下。
莫道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2296

积分

80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杏林小子

Rank: 5Rank: 5

积分
2296
QQ
发表于 2010-9-24 1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的好谢谢
仲景门墙,平脉辨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325

积分

73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自学中医的IT人

Rank: 4

积分
1325
发表于 2010-9-24 20: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306

积分

20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三人行 必有我师

Rank: 5Rank: 5

积分
3306
发表于 2010-9-25 06: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2262

积分

833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62
QQ
发表于 2010-9-25 09: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引汤没有用过
侯氏黑散经常用
脑血管病的各阶段效果都很好
对高血压的控制也不错

黑散最主要的成分
个人感觉就是矾石
这个矾石不知道是原书明矾还是什么
我都是习用明矾

为什么这么说呢
明矾对澄清水质有很好的作用
解放时期,条件艰苦
部队饮用江河水都是用明矾澄清杂质的
效果很好

很多脑血管病,比如脑梗塞也是血液中杂质使之梗塞

明矾进入身体后,对血液的清理作用是不容小视的

很多中老年人预防性的静脉用通血管的药物
疗效有无,尚难肯定,而且静脉用药相对也不安全
如能制作成药,不时服用几粒,其疗效是肯定的
而且也是方便安全的


而黑散之所以黑,与矾加工后与诸药混合氧化都有关系的
没有矾石,侯氏黑散也就名不符其实了

宜冷食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矾石的原因
别药物都没有需冷食的要求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1093

积分

20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Rank: 4

积分
1093
QQ
发表于 2010-9-25 10: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侯氏黑散

    原书主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中风
    孙××,男,70岁,通渭县人。19 50年4月6日初诊。患者于是起时发现左半身瘫痪,但语言仍清晰,神志清楚,伴有发热恶寒。舌红苔薄白,脉浮。辩证为半身不遂的中风证口先以小续命汤解其外候,而后用本方治疗:
    菊花120克  白术30克  防风30克桔梗24克  黄苓15克细辛9克  干姜9克  党参9克  茯苓9克  当归9克川芎9克生牡蛎9克  矾石9克桂枝9克。共为细末,每服3克,开水冲服,每日2次。开始服药20天,吃热食;中间20天,吃温食;后20天,吃冷食。共60天为1个疗程,禁食鱼、肉、大蒜。
    患者服药期间,经常观察,自感上、下肢渐有力;但服至50天后,腹满纳减;服型60天,停药后,腹满又消失,食欲好转,上、下肢能自动活动,不需人搀扶而能步行。(权依经:  《古方薪用》  甘肃人民出版社  第1版  1981年2月)
   
两腿疼痛
    赵××,男,5 8岁,农民,患者虽为农民,但因会杀猪宰羊,平常喜食肥甘厚味,其身形胖大,腿粗腰圆,肌肉丰满,索无他疾,近日两腿疼痛而来院就诊,经检查发现血压220/140mmHg,即住院治疗,给予西药降压,并配服侯氏黑散汤剂,每日1剂a服药4剂后,血压降至170/120mmHg (22,66/16KPa)。后因故停服中药1周,仅以西药治疗,血压则不再下降。叉加服侯氏黑散4剂,血压又再度降至150/110mmHg( 20/14.67KPa)。后又停用中药,尽管使用各种西药降压,则血压一直停留在此水平,不再下降。又复以侯氏黑散治疗,继续下降至140/llOmmHg(18.66/14.66KPa),其两腿疼痛在住院期间随着血压的降低而逐渐减轻。出院对,两腿基本不痛。出院回家后,又将侯氏黑散制成散剂继服,血压一直稳定在140/110mmHg (18,66/14.66KPa)。随访5个月来再未复发。(赵明锐:《经方发挥》  山西人民出版社第王版19 82年9月)

    四肢沉重
    赵×X.男,54岁,农民。1978年8月24日诊。平素嗜酒,患高血压已久,近半年来手足倦怠沉重,以两腿为尤甚。自觉心窝部发冷,曾在当地服中西药未能见效。脉虚数,苔白,血压16Q/120mmHg,以散剂缓治。
    方用;杭菊花120克  炒白术30克防风30克桔梗15克黄芩15克北细辛3克  千姜9克党参g克茯苓9克  当归9克川芎5壳牡蛎15克矾石3克桂枝9克。上药研成细末,和匀,每日2次,每次服3克,用温开水或温黄酒吞进服。
    患者于1个月后再来,自诉心窝发冷大为好转,手足有力,能行走来城里。虽当地医生量血压两次均不高。要求再配1剂续服。(何任
  

风引汤
原书主治:除热瘫痈。
医  案
龙田坊吴心明乃翁年逾花甲,忽患舌天浦口,不能食,不能言。
余审其脉洪大,是风气入心。风承火势,火借风威。主风引汤,一剂而愈。(黎少庇;《黎庇留医案》  )

    癫痫
    朱××,男,3 6岁,1981年1 1月6日诊。癫痫已久,每周发作二三次。发作时神志不清,痰鸣,乎足搐动,片刻而苏,影响工作。脉弦,苔厚,宜平瘸为主。
    紫石英18克寒水石18克滑石18克  赤石脂18克生石膏18克.  六黄9克  干姜9克北骨18克桂枝9克牡蛎12克石菖蒲g克  甘草12克
    上药各研粗末,即匀再研,贮藏。每晚临睡时吞服6克(或煎服,量略多)。
    服药1剂未尽,癫痫旬余未作,病者家属咸欣喜不已,又续配1剂进服。(何任    医案)

    气般
    垒某,男性,成年人。卒病僵直,仰卧,昏不知几,而呈土色,闭目、口张、下额紧,推之不能合,呼吸喘促,两手指微弯口据谓病者于工作对间与几祗忤,被对方推倒所致。曾施针刺,既苏复昏。继注强心剂,数度无效,失去知觉,已逾6小时矣。余诊其脉,浮而数,跌阳脉,紧如丝,断其为“气厥一。按病虽重,经时虽久,仍有可为亡盖生机来至全绝也。乃由李×x老师先用针治,余即处方,并着先煲水咀候煎药。针后稍靠,但不久复瞑。余着即服六味丸少许,即予拟方药连缕灌进,精神复苏,遂约明日再诊口处方如下:
    紫石英18克寒水石12克龙骨12克石膏18克桂枝9克牡蛎24兜  六黄6克  白石英2l克  干姜6克赤石脂12克滑石18克。
    越晨按时往诊,病者可蹒跚行,见其色稍润,其神已清。自云:眼药后能宁睡,小便黄赤,未有大便,今早已嗷粥,但觉头晕,胸中不舒。聆其声,低沉,舌色微红,脉来徐而不疾,一切有向愈之机。再处方如下;
    茯苓30克  白术24克龙骨30克桂枝18克牡蛎30克春砂花12克  炙草18克煎服。
    越日而精神复康,不复再诊,并已照常工作矣。(马云衢医案)  

肝风  
萧×x,男,33岁。  
一诊:腰背酸楚,犹如火灼,有时走窜周身四肢。当其走窜它处时,腰背灼痛减轻,舌红而鲜艳,脉浮滑而数。病延13年,此系络脉空,风火为患,治以养血镇肝清热。拟《金匮》风引汤出入:
    大生地京玄参各12克左牡蛎30克花龙骨灵磁石  寒水石赤白石脂各1 5克  紫石英1 0克  火白芍  全当归  炒黄芩各9兜  生石膏20克  生甘草3克口3剂。
    -诊;服药后诸证缓解,颇欲睡眠,佳象也口脉弦数,舌尚红,药既中病,再予前法续进。
大生地24克左牡蛎生石膏各30克花龙骨  灵磁石  寒水石  紫石英  赤白石脂各15克川桂枝(后入)粉甘草各3克  炒黄芩  炒白芍  净萸肉  野百台各9克。3剂。
    三诊:投养血镇肝清火之剂,走窜灼热之势已轻。肝为藏血之脏;阴血不足,则风火走窜,爿呈镇肝不足以遏其走窜之势,非养血不足以填其络脉之虚,非清火不足以熄其灼热之焰。再予前法续进:
    生地黄花龙骨  全当归  赤白石脂各12克炒黄芩  炒赤芍 菊花各9克生石膏 牡蛎各30克,寒水石  紫石英灵磁石各1 5克川桂枝3克口3荆。
    四诊;以往遗泄后,周身走窜甚剧,艘部灼热酸楚亦增。前昨二日遗泄,术见周身窜动,腰部灼热酸楚亦不若前甚,仍予镳肝熄风、养血清热:
    生地,石决明各18克生石膏24克牡蛎30克花龙骨赤白石脂  紫白石英各15克  粉丹皮  炒黄芩  朱茯苓 菊花  大麦冬各9克。5剂。
    上方迭迸10多剂,风火已熄,诸证俱消。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17 12: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楼(兰洪喜1) 的帖子

我百度侯氏黑散看到这个论坛
看您说到常用此方,想问一下这个如何制作?
杭菊花120克  炒白术30克防风30克桔梗15克黄芩15克北细辛3克  千姜9克党参g克茯苓9克  当归9克川芎5壳牡蛎15克矾石3克桂枝9克。上药研成细末,和匀

可我那此配方去药店,都说这些没法打成粉末~·
还有菊花是杭菊花,就是黄菊花吗?

制作的时候有特别的讲究吗?请赐教?
------一个高血压患者的家属~~盼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6 22: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丁先生介绍二方很感动,我十分推崇尚二方,还有一个续命汤。记得业师用过,也多次从资料上看到别的老师用,效果很好,今后注意开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6:43 , Processed in 0.079700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