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陈达夫眼科六经辨证思维体系初探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五官94级 张 硕
提 要:陈达夫眼科六经辨证思维体系是中医眼科理论的瑰宝。本文试从辨证思维角度初步总结、探讨该体系的历史地位、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和在该体系统率下的五轮学说、八廓学说、内眼结构与六经对应学说的概念与意义。
关键词:陈达夫 眼科 六经辨证思维体系
眼是人体的视觉器官,大小仅为24×23×235mm3〔1〕,却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前部暴露于体表,极易受外邪侵袭,它通过血管、神经、体液与机体各部发生密切联系;在中医理论中,“肝开窍于目”、“目为心使”、“目受血而能视”等观点,更为生动地揭示了眼与机体各部的联系。因此,眼的病理往往较为复杂,病因、病机等变化多端,治法灵活而难于把握。故而,寻找一条科学、实用的认识眼病的途径是非常必要的。陈达夫教授(1904?979)在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的基础上,将伤寒六经辨证与眼病具体特点相结合,兼收众家之长,创造了眼科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本文试对其作一探讨。
1 从以证命名辨证思维到六经辨证思维历代医家多采用以证命名的直接分类法,现将部分医籍所列眼病数目列表如下:
医籍名称龙木论古今医统医宗金鉴银海精微审视瑶函证治准绳世医得效方目经大成中医眼科临证备要(2)眼症数目72728280余1081936889123
以证命名,较为实用,但缺乏系统性,且不能包括所有目病,随证处方,亦欠灵活。鉴于此,陈老主张:按六经命名,即太阳目病、阳明目病、少阳目病、太阴目病、少阴目病、厥阴目病,并于千变万化的眼症中,贯彻病因、病机、病理,进一步明确疾病的性质及发展规律。这一理论与眼病分类学及同类著作相比具有更科学,更系统,更灵活的特点。确定了以六经命名的思路,陈老又创造性地构建了眼科六经辨证思维体系,该体系一方面将纷乱复杂的眼症归于六经节制之下,起到了提纲挈领之效;一方面以六经统率五轮、八廓,并结合八纲、脏腑等辨证方法,将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有整体性,又有灵活性。运用六经辨证思维体系来探讨眼症,是中医眼科理论的重大突破。
2 六经辨证思维体系的理论基础
21 思维源泉 陈氏提出:“中医眼科学理论是在内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理论到临床治疗都离不开内科。”“有些学者不从中医古典著作中去发掘,只在一般眼科书上下功夫,而不知许多眼症的基本原理是内科病,这就是舍本逐末了。”〔3〕基于这种内科为本的认识,他提出了“能熟内科,再循序以究眼科,则势如破竹”的见解。在中医内科传统的辨证方法中,陈老尤其重视六经辨证,他认为,六经辨证是祖国医学最早而又最完善的一种辨证方法,它具有谨严的理法方药,任凭疾病千变万化,均在六经辨证纲领统率之下,不仅包罗万象,并能执简驭繁。
22 六经的生理病理 六经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在生理上,六经内联脏腑,外络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肌肉皮毛,是五脏六腑交通之道,气血运行之路,能沟通机体内外上下,使人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病理方面,外来病邪可以通过经络由表及里,由上传下,并将脏腑的病变反应到相应的体表,如眼等部位,脏腑病变相互影响,也通过经络起作用。六经辨证的优点在于,强调机体的整体性,重点抓住疾病的表里虚实,全面分析,随证施治,临床时辨证思路才会宽广,不会因前人没有治疗先例而手足无措。
23 六经辨证用于眼科的理论依据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晴。”说明眼与经脉有着密切的关系,眼目的形成,是依赖十二经脉运送之精气灌注的结果,人体十二条经脉与眼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体归纳如下:(1)起于眼的经脉:足阳明胃经,起于眼下(承泣穴);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晴明穴);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穴)。(2)汇集于眼或附近的经脉:手阳明大肠经,夹鼻孔至迎香;手少阴心经,系目系;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出耳上角(外眦附近)。(3)过眼与眼附近的经脉,手太阳小肠经,过目外眦入耳中,分支至目内眦;足厥阴肝经,循喉上连目系,出于额与督脉会于巅顶。以上为大经脉与眼的联系,而“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也”。可见眼病以六经辨证为主,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有确凿的理论依据可寻的。
3 眼科六经辨证思维体系的基本内容
31 以六经辨证为纲 六经辨证是整个思维体系的中心与骨架,下表简略介绍了眼科六经辨证的主要内容。六经证型自觉症状眼局部表现全身证象典型用方太阳目病目暴病,巅顶脑项痛或半边头肿痛白珠红赤,大眦内血丝较粗或从上而下看特甚鼻鸣或不鸣,脉浮,微恶风桂枝汤阳明目病羞明,流泪,额前痛,目眶痛气轮血丝满布,乾廓、坤廓尤多恶风寒,项背强,微有汗桂枝加葛根汤少阳目病两额角或太阳穴胀痛,两耳气闭胸胁不快,目羞明目赤,锐眦兑廓血丝较甚口苦,咽干,脉弦细或沉紧小柴胡汤太阴目病头痛加压,四肢烦疼气轮血丝细碎或乾坤之廓血丝较多桂枝汤少阴目病
(表虚伤风)头痛如锥,或表或里都能如此,不畏光,无眵突然目赤,坎离二廓血丝较多桂枝加附子汤厥阴目病头如斧劈,虚与寒痛,仅在顶巅黑睛起灰白色翳膜,白珠红赤手足时冷复热当归四逆汤
如此明辨归经,便可随其主症循经入里,随其兼症旁及他经,得出正确的判断,施予正确的处理措施。
32 以脏腑辨证为基础 脏腑与六经关系十分密切。六经证候的产生,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应,因此不可忽视脏腑辨证。在脏腑辨证的基础上突出六经辨证,其优点在于:举经可以概括脏腑,举脏腑则不能概括经络。
33 以八纲辨证贯穿始终 八纲辨证作为中医学判断疾病的最基本的纲领,也被陈老纳入六经辨证思维体系之中,总体来说,三阳主表,三阴主里,三阴之中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三阳证多属实,三阴证多属虚,三阳证多属热,三阴证多属寒,具体到各经病证,亦如此。
34 重视六经传变在眼症变化中的应用 陈老采用六经传变来说明眼病变化规律,其传变方式,大致可分为:循经传、越经传、直中、合并四种,其意义在于,能将眼科局部症状与整个机体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片面地观察眼的局部症状,这是符合辩证法的。六经传变的思维方法做到了按疾病不同阶段的矛盾来具体分析,既注意到病因的作用,又注意到机体的反应,既观察到眼局部变化,也推论到脏腑经络的整体变化。这种思维方法,是陈氏中医眼科理论的独特之处。
35 兼顾标本中见 中见指两经之间有经络交通之意。阳经中见为脏,阴经中见为腑,临床上,病生于本,求之于本;病生于标,求之于标;病生于中气,求之于中气;病既生于本,又生于标,则标本兼施。
下表详列了标本中见关系
标风寒燥火湿热中气少阳经少阴经太阴经厥阴经阳明经太阳经本厥阴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阳经4 六经辨证思维体系三大学说
41 继承的五轮学说 五轮学说的提出,首见于《太平圣惠方》。它认为,眼为五脏六腑之精华所在,基于此,将眼的解剖结构由外向内分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五部分,分别称之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分别内属于脾、心、肺、肝、肾五脏,以便解释眼的解剖、生理、病理及局部辨证,它将眼的局部与脏腑联系起来,实际上是一种在眼局部进行脏腑辨证的方法,它是中医眼科的特色理论。
42 发展的八廓学说 八廓学说,是将外眼划分为八个部位或方位(即八廓),分属脏腑,并借验廓位脉络变化以进行临床辨证的理论。在现存医籍中,《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眼叙论》最早记载了八廓学说,但由于历代医家对“八廓”众说纷纭,致使八廓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有限。争论的焦点主要在八廓的定位和配廓问题上。在定位问题上,陈老以临床实践为主要依据,博采众长,将廓在白睛上四正四隅八个方向重新给予定位;在配廓问题上,陈老认为既然五轮属五脏,八廓属六腑,配廓就只能配腑向不能配脏。因而他配八廓,全按六腑外加包络与命门,将八廓列入辨证的总纲之中,开创了八廓配位的另一先河。陈老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中,将八廓列入每一经辨证的总纲中,使六经辨证与五轮八廓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临床实效。
43 创新的内眼结构与六经对应学说 中医西医两大系统,各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应是各有千秋,但要将两种理论结合起来,具有较大的难度。陈老经多年反复实践和探讨,在1959年写成的“西医学眼球内部组织与内经脏象的结合”一文和1962年的“中医串通眼球内容观察论”中,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建立了内眼结构与六经相属的学说。该学说的建立,极大地丰富了中西医结合眼科领域的内容,其应用价值已为长期的临床实践所证实。
5 结语陈达夫教授的眼科六经辨证思维体系从根本上结束了以证命名、辨病论治的纷乱局面。在六经辨证思维体系的统率下,以脏腑辨证为基础,贯穿八纲辨证,重视六经传变,兼顾标本中见,继承五轮学说,发展八廓学说,创立内眼结构与六经相属学说,使眼科六经辨证思维体系成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完善的思维体系,对中医眼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 毛文书,等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 李德新,等中医眼科临证备要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3 史宇广,等眼底病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34 陈达夫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85 罗国芬陈达夫中医眼科临床经验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
上一篇:人体药库学三部曲下一篇:关于历史发生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