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武哲先驱 于 2019-4-8 22:53 编辑
《伤寒论》注家很多,都避免不了去回答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六经是什么?有说六经来自八纲,有六病说,有经络说,脏腑说,六经气化说……各有各的道理。 我的观点是:六经是在方证主导下脏腑、经络、八纲、营卫、气血、三焦、气化的统一,是极其具有包容性的,但必定是要以方证去作为主导。学习中医也正是需要有这种包容性,不拘泥一家之言,唯求实效。 六经有八纲,“表热里寒……”,“表解里未和……”,都反应了六经是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些概念的。从这个观点来看,胡老已经阐释的很到位了。 六经有三焦,“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此热在下焦……”、“利在下焦……”皆说明,六经也是有三焦的。 六经包含了物质,这些物质基础就是脏腑经络,营卫气血。但六经必定离不开物质基础的说法则未必尽然。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治太阳伤寒的麻黄汤证,涉及的是哪个脏腑?有时候用麻黄汤来治疗神志异常性疾病,调的是哪一脏、哪一经? ………… 什么是方证主导,就是六经本来就是人为划分的,有时候甚至可以跨越六经,直接方证辨证一步到位。治疗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为什么276条又讲“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桂枝汤既可以用来治疗太阳病,也可以治疗太阴病,依据是什么?我们根据提纲证来分析:“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考桂枝既可解肌,又可健胃。同一张方子,不同的六经。是不是意味着,六经的划分依然应当以主证为依据?(其次才是脏腑经络,营卫气血、三焦气化……)外证表现为“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的是太阳桂枝证,外证表现为下利,脉浮的是太阴桂枝证。更有甚者,还有外证未除,而利下不止的桂枝人参汤证,可以视作是太阳太阴合病。是不是提示了有时候可以“宁失六经,勿失方证。”《伤寒论》中也多次提到“外证”的字眼,其实就是疾病的外在表现,这是古人认识疾病的最直接方法。“外证未解,不可下也”、“阳明病,外证云何?”…… 再比如,五苓散治疗的疾病有外感发热,有小便不利,有消渴,有眩晕,有呕吐,有腹泻……包括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甚至是五官科疾病。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症候,所有的问题都必须落实到方证上面去,那么五苓散证归属于那一经呢? 认识粗浅,不一定对,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期待与同道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