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tong162305 于 2018-3-7 19:54 编辑
按:在撰写《医苑杂谈》的同时,我也转载一些看似与“医”无关的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原因很简单:“工夫在诗外”!
比如此篇,张维为先生认为:能为弱者付出的社会,才是文明的社会!同理,能为弱者付出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对照协和医大袁钟教授演讲中提到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出消化药物的事,这岂止是文明与否,严格讲就是涉嫌谋财害命。
谁是弱者?社会的劳苦大众。演讲中提到的农民老大爷就是。
协和医大良心教授袁钟演讲中举的医院创收例子:有位医学生上班第一天,在消化科门诊坐诊,而且还领了经济指标。由于年轻,一天下来都没有病人,快下班时来了位农民老大爷,他本是心血管疾病因挂错号来到消化科。在经济指标压力驱使下,年轻医生给患者开了药。一会儿老人回来问注意事项,年轻医生心里过意不去,劝老人再去挂一个心血管科的号,老大爷明白后一下哭了:“医生,刚才我的钱已经花光了!”年轻医生此时“坐诊有坐台”的感觉,马上辞职,丢不起这人啊!
评价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判断标准不是强者的高度,而是弱者的地位。
当我从陈旧逼仄的柏林机场回到巨大崭新的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时,同行的记者朋友笑着说道:“发展中国家的设施,就是发达!”
过去数年,我多次往返于美国、日本、欧洲,在跨文化的交流和观察中,类似的感受还有很多:从布鲁克林脏乱的河滨公园遥望曼哈顿岛,我觉得似乎并不比从外滩眺望陆家嘴更令人惊叹。从杭州到上海,和谐号曾以350公里的速度飞驰;但从东京去仙台,东北新干线的速度却鲜能超过250公里。在德国汉堡,当地正如火如荼推进智能城市建设,但所用互联网技术却并不比北京的更为先进……
三十年前,当一个中国人来到美国,会被机场、高速公路、超市、摩天大楼所震撼;而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这种视觉冲击感已经荡然无存。
于是乎,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怎样才算是发达国家呢?
当然,是否是发达国家,可以用很多指标来衡量,例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寿命、识字率、工业化水平……但近年来我在跨国旅行和采访中,渐渐形成了一些主观判断方法。
概括来说,发达国家会不计成本地做三种付出。
首先,为弱者付出。
正如决定一个水桶容量的,不是长板而是短板;评价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判断标准不是强者的高度,而是弱者的地位。
弱者地位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汉堡,公交巴士到站后会利用液压侧倾车身,方便腿脚不便的老人或残疾人上下车;在东京,所有地铁车门上都刻有盲文告知盲人所在车厢位置;在美国纽黑文,政府补贴令当地穷困人群得以和耶鲁医学院博士生住在同一幢公寓。
为弱者付出,这首先意味着成本收益完全不成比例的金钱付出(例如,服务盲人和老人的公共设施不产生经济效益),这是社会强者为弱者买单。
反之,过度追求金钱效益,由弱者为强者买单,则是社会不发达的表征(试想,北京还有几条盲道没被车位或店铺占据)。
为弱者付出还意味着整个社会的精神升华。在汉堡,一位思科公司经理向我展示他利用捐款开发的难民医疗服务集装箱,专为涌入德国的难民提供医疗帮助。
在很多人看来,带来社会问题又不产生经济效益的难民不受欢迎,而思科的这位经理却坚定地说:“他们需要帮助。”当人道主义精神超越实用主义精神,当整个社会出现大量愿意不计成本服务弱者的社会群体时,这个国家必定是发达国家。
其次,为细节付出。
注重细节品质,而非宏大外观,或许是我所走过的发达国家的共性。
东京成田机场或许不如北京首都机场现代化,但新宿街头的公厕设施,绝对堪比北京五星级酒店。虽然中国一座三线城市的高楼大厦都不逊大阪,但在日本,我到再偏僻的小城,都可以放心直饮自来水。
为细节付出,还意味着急不得。在纽约布鲁克林区,当地好友为我介绍当地社区发展。在一块荒地前,朋友说由于该地曾被用作化工厂厂房,当地政府花了40年时间仍未完成土壤和水体污染的清理,因此即便地价很贵也不得不闲置荒废。
面子易学、里子难补;经济发展可以很快,但社会发达则需要耐心。吹嘘高楼大厦硬实力,忽略生活品质软实力,这不是发达国家心态。
再次,为未来付出。
在人口仅有12万人的德国小城博特罗普,我拜访了刚成立不久的大学HRW,这是这座城市的第二所大学,共有70多名教授。市长蒂施乐说:“我们需要为城市的未来投资。”这让我联想起我的故乡,全国百强县排名第一的江阴,拥有36家上市公司、160万人口,却没有一所真正的大学。
在博特罗普,我还拜访了一所名为“未来之屋”的公寓改造项目,改造的目的是令建筑更加环保节能,但改造成本通过租金回收却至少需15年。面对如此不经济的方案,投资者的理由很简单:这是未来。
在油价便宜的美国,美国人民仅仅为了一个环保理念,自2000年以来购买了160万辆比同等汽油车贵一倍的丰田混合动力车普锐斯。在德国,为了支持绿色电力发展,德国人民在过去十年忍受了电价翻番。
所有这些看似没有经济理性的行为,实则都是为未来付出。如果一个国家的居民只斤斤计较眼前经济利益,只愿意为廉价的服务和商品买单,不意为未来做长远规划和投资,那么,这个国家很难从“跟随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升级成“引领发展”的发达国家。
结束在德国的访问后,我颇为感叹,落后的高铁网络、陈旧的基础设施、低矮的建筑,德国似乎没有大多数中国人以为的那么“发达”。
“什么叫发达?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专家海宁.埃勒曼如此反问。发达的建筑、发达的铁路、发达的技术……“这些都只是实现目标的工具,而非值得追求的目标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