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069|回复: 0

[新闻]世界顶尖科学杂志的视野投向中医药学

[复制链接]

23

主题

819

积分

1069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19
发表于 2007-10-18 23: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世界顶尖科学杂志的视野投向中医药学——评介《自然》杂志连发三篇中医药文章

□ 王米渠 李红军 张晓明 成都中医药大学    贾伟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英国著名杂志《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是世界顶尖的自然科学杂志之一,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在世界科学界中有很重要的影响。
  2007年5月至7月3个月内《自然》连续发表了3篇Jane Qiu(邱瑾)介绍中医药的文章,即《中国计划实施中医药现代化———复兴中医药正当乘风波浪时》,《文化的互补———系统生物学能否融合中医学与西方科学的巨大差异》,《返朴归真前瞻中草药———借助于新方法,研究中草药呈现的繁荣,展示发展前景》。如此响亮命题的3篇文章连续发表,这是科学杂志历史上罕见的现象,可以看出国际科学界对中医药发展的关注,是世界大科学对中医学的呼唤,它将对中医药事业和中医科学的发展现代化、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将这3篇的内容及其我们的评述介绍如下。
  中医药应得到科学界重视
  中医药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认识论、系统理论和方法学,具有数千年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独特诊疗体系,有其潜在的科学内涵。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新的分析方法的面世,中药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研究,不仅有以陈竺、杨焕民、贾伟为代表的著名科学家,也吸引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 Nicholson等国外科学家来研究,并呼吁世界科学界重视中医药的研究。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国政府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战略方针,2007年3月21日,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务院十六个部门联合发布《2006-202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大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中医药要在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平,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医疗保健模式,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高我国的医疗保健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
  根据中医药的特点、趋势及面临的关键问题,计划确定了“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四个基本原则,提出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中药产业发展、标准规范研究、创新体系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等六个优先发展领域。
  中草药的现代化研究与四大组学
  《自然》这3篇文章不仅介绍了大量的中草药的现代化研究,并且还附了7幅中草药图片,有配备复方、药铺陈列各2幅,以及人参、丹参、西洋参等中药的图片。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药学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从单个药物分子的研究转向复合药物研究。
  对这种复杂自然药物和复方配伍,既往简单的科学知识和手段有其局限性,难以揭示其复杂的机理。中医药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必须与现代的科学前沿相结合,尤其是与代谢组学、转录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四大组学相结合。抓住四大组学中的“组”、“谱”、“学”、“群”、“多”等整体思想,结合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的纵横系统,辨证论治的网络因子、中药的复杂组分、疗效评定的多维因果等问题研究,或可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目前上海、成都、北京的学者在代谢组学、转录组学、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中医药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系统生物学能否成功融合中西医学
  源于中国的中医药学与源于欧洲的西医学有着很大的差异,存在着明显的鸿沟,甚至有人说这两者是水火不相容的对立。《自然》这3篇文章提出系统生物学是可以融合这一鸿沟的新策略。系统生物学有可能是一种沟通中医学和西方科学的手段,体现了世界科学的战略前瞻性发展。在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学研究院,就开展了中医学与系统生物学的专题研究,为中医学与西医学融合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目前以“系统生物学”、“系统生物医学”等为标志,医学研究在还原论的基础上,朝向系统论、整体论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学科交叉深入而广泛,计算与实验能力快速提高,为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真正融入医学、生命科学的领域奠定了基础。系统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医学侧重于研究生物系统中多种因素的规律性及系统特性,从科学方法上更接近于中医学的特点。《自然》3篇文章强调不论中医或是西医,都应以理解复杂生命现象、维护人类健康为共同目标,引入系统生物学,有利于中西医优势互补和逆向对接;有利于还原论与系统论相结合;有利于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基础上促进中、西两种医学的相互融合。
  中医药学走向世界大科学的前瞻
  《自然》这3篇文章,亦从整体科学视野关注中医药事业,并提出中医药科学发展的若干问题。首先,要发展中医药科学,实现中医药科学化、现代化,还需要处理好中医学继承与创新、中医药特色与医学科学共同属性的关系。当代的中医科学也更加注重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对自身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影响。应充分尊重传统的理论体系以及数千年丰富实践经验的“上池之水”,注意发挥科学与人文相交叉的中医学属性。必须不断地探索与现代科学技术共同协调发展的道路,从而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通过中医药理论与技术体系与现代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机结合,为中医药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中医多学科研究以来,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学、耗散结构理论和突变理论等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医学成为热点。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学在技术平台建设、消化吸收现代医学临床评价方法学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中药化学分析、质量控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方法学研究经过“中药现代化科技行动计划”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十年来,中国政府实施了“中药现代化”的多项战略研究和规划;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中医药几个关键问题的现代化”等重大研究计划;国家科技部中医973方证,及其他方面的专项研究的开展,使中医药科学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目前也应看到,虽然尚有笃守医经的传统观念与不管传统理论观念的两种极端看法,但多数人还是认为,必须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尚未得到深入挖掘与全面发挥。中医药学在维护人类健康中的作用及其科学内涵,尚需用现代方法加以证实和阐明,并尽可能地挖掘其潜在优势。
  在中医科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现代科技尤其是前沿科技仍需更大程度上的参与。随着中医药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中医药现代化技术条件的成熟,尤其是人类基因组学、复杂性科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以及“四大组学”为代表的新学科、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中医药现代化有望获得更为有力的科技支撑,以便形成新突破的趋势。中医药现代研究同样开拓了生命科学、医学、系统生物学、信息科学等研究的广阔领域,为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的空间。汲取多学科的丰硕成果,构建与中医药特色相适应的、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医药学术发展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中医药理论,提高中医药治“已病”、治“未病”的水平,普遍提高其保健作用和临床疗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珍惜当今世界科学大融合的机遇,以开放的胸怀汲取多学科新营养,获得新动力。《自然》科学杂志连续发表3篇关于中医药的文章,中医药学应乘此东风,积极汇入当今大科学洪流之中去,努力解决中医药研究缺乏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方法学问题,努力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在微观、还原的基础上的宏观、系统整合,从而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创新,并且勇于在生命科学前沿将中医药学的诸多优势特色转变为巨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http://www.cntcm.com.cn/text/1bq.htm




上一篇:经方研究团队与美国医生学术交流圆满结束
下一篇:记第一次中美经方医学交流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8:05 , Processed in 0.0649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