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924|回复: 5

[原创]三阴三阳时、位i、性

[复制链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发表于 2007-10-9 10: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阴三阳的时、位、性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马文辉
三阴三阳的哲学基础是“一分为三”和“一分为二”的有机结合。“一分为三”是古人的宇宙观,是对时间和空间的划分。“一分为二”则是方法论,是事物的属性。在《周易》中“一分为三”被称作“三极(才)之道”,“一分为二”称作“一阴一阳之为道”。三阴三阳是“兼三才而两之”的结果,——“六爻之动”。
一、六时三阴三阳的内涵
三阴三阳是古天文历法的内容,六爻历把一天分为三阴三阳六时,三阳主昼,三阴主夜,太阳为初始之阳,生于日出,少阳为最盛之阳,应于日中,阳明为末了之阳,终于日入;太阴为初始之阴,生于合夜,少阴为最盛之阴,应于夜半,厥阴为末了之阴,终于平旦。把一年分为三阴三阳六节,则太阳始于春分,少阳应于夏至,阳明止于秋分;太阴始于秋分,少阴应于冬至,厥阴止于春分。
二、三阴三阳与八卦的关系

阳  卦    格阳    太阳    少阳    阳明
    乾    艮    坎    震
阴  卦    关阴    太阴    少阴    厥阴
    坤    兑    离    巽
三阴三阳与八卦的这种关系,是构成五运六气司天在泉的哲学基础。
三、关于“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的解读
“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冬至为离,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则变为巽,由少阴转化为厥阴;夏至为坎,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则变为震,由少阳进入阳明。所以说:“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阴阳交易,人变病也”。《周易•系辞》说:“时不离象,象不离时”,“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把“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解作少阳、厥阴开始于《素问•六微旨大论》。其排序为: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变太少为大小,完全歪曲了三阴三阳的始、中、末的原始含义。
四、三阴三阳的开合枢
《素问•阴阳离合论》说:“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开为开始,合为终了,枢为过渡,太阳为三阳之始,阳明为三阳之终,太阴为三阴之初,厥阴为三阴之末。厥阴、太阳阴阳相交,阳明、太阴阴阳相易,以应春秋二分;少阳、少阴各主阴阳之枢,以应冬夏二至。
五、《伤寒论》三阴三阳时位
1、三阴三阳与三部。太阳主表,多血少气,阳明主里,多气多血,少阳主半表半里,少血多气;太阴主里,多血多气,厥阴主表,多血少气,少阴主半表半里,少血多气。
三阴三阳气血的多少依据《素问•血气形志》篇的论述,其中厥阴的多气少血据《灵枢•十二经水》改为多血少气,这样三阴三阳在三部中的关系如图所示:

太阳——多血少气——厥阴     表
少阳——少血多气——少阴     半表半里(枢)
阳明——多血多气——太阴     里

2、三阴三阳与六时。太阳为开,主阳病之始,阳明为合,主阳病之终,少阳为枢,主阳病之变;太阴为开,主阴病之始,厥阴为合,主阴病之末,少阴为枢,主阴病之化。
3、六病欲解时。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14),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戍上(15——20),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3——8),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1——2),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3——4),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1——6)。仲景的六病欲解时是在四时阴阳基础上改造而成,仍然留有太少阴阳的遗迹,三阳占去六时的四分之三,并且三阴还相互重叠。
三阴三阳六时从理论上要重新排序的话,应修订为:
阴阳    六病    六时    三部  
三阳    太阳病    6——9    表
    少阳病    10——13    半表半里
    阳明病    14——17    里
三阴    太阴病    18——21    表
    少阴病    22——1    半表半里
    厥阴病    2——5    里




上一篇:[原创]什么是阴阳?
下一篇:[资料]民间医林奇人——记民间老中医唐步祺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30

主题

0

积分

253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发表于 2007-10-9 20: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伤寒论》三阴三阳时位的概念很有意思。它对现代中医临床是否有,或者有什么样的实际指导意义呢?我想这是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的出发点。“六病欲解时”与时间医学的概念有无可以联系的地方?有无临床实际应用的例子?
[s:54]  [s:6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20: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论《伤寒论》三阴三阳时位辨证
马文辉    孙小红
(1、    太原三部六病研究所门诊部,山西太原  030013;
2、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心血管科,山西太原    030012)
【摘要】《伤寒论》的“三阴三阳”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直至今日,“三阴三阳”的本质仍未被揭示出来。通过对《伤寒论》中的六时、六病、合病、并病及六病欲解时的探讨,以及三阴三阳的三部定位划分,提出《伤寒论》的“三阴三阳”是一个“时序”概念,并与空间病位相关联,因而认为“六病”是张仲景对外感热病的一种时间分类方法,可揭示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与时间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
【关键词】伤寒论;三阴三阳;六时;六病
【中图分类号】R222.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77(2005)01-0257-03

    《伤寒论》的三阴三阳俗称“六经”。自宋以后,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由此而形成的伤寒学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一人一伤寒。直至今日,三阴三阳的本质仍未被揭示出来。本着以仲景解仲景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笔者认为《伤寒论》的三阴三阳是一个“时位”概念,它揭示了外感热病在不同时间阶段和空间结构中的基本规律。“六病”是仲景对外感热病的一种时间分类方法,其意义在于仲景从大量的医疗实践中发现了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时间之间的某种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临床价值。
1、    三阴三阳是一个时序概念
《伤寒论•伤寒例》说:“夫欲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与“时序”同步,即“因时之序”。正如《内经》所说的“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时序包括辰序、日序、月序、节序、年序等不同的时间、时期呈现的节律性。造成出现时序的规律性变化的内在原因,即日、月、星辰的周期性运动变化,揭示了人与天地相应更深刻的“因天之序”的重要思想。人体阴阳气血与日月星辰、四时八正的变化有同步效应,即人体的“生物钟”是人与自然长期作用不断进化的结果。因此,《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古人称外感热病为时病,即与时间密切相关的疾病。以时间命名、归类外感热病的方法是中医的重要特点。其中节序与时病的发生即病因关系密切,如伤寒、温病、中风、湿温、热病等以五运六气之风寒暑湿燥火来命名疾病。日序与时病的发展转归即病程关系密切,如伤寒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上而下、由阳而阴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传变规律,以及后世温病学派的卫气营血的传变趋势。辰序与时病的显现愈解关系密切,一日之中病有轻有重、病势有显有隐,这对于辨识和鉴别脉证有重要意义,如热入血分的发热夜间明显,阳明潮热下午为甚,风寒表证发热中午前后较重。因而,三阴三阳所指不同,所言也异。这样就形成了《伤寒论》特殊的对外感热病的三阴三阳的时间分类方法。
2、    六病是对外感热病的一种时间分类方法
《伤寒论》的编排体例是按三阴三阳六病进行分类的。那么六病究竟指的是什么呢?这在伤寒学派中各家认识大相径庭。
2.1    六时的概念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生气,日中而阳气降,日西而阳气已虚。”把一天之阳分而为三,平旦、日中、日西。《素问•金匮真言论》也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一天之阳始于平旦,终于黄昏。一天之阴始于黄昏,终于平旦。平旦为寅时,日中为午时,黄昏为戌时,鸡鸣为丑时,阳起于寅而终于戌,阴起于戌而终于寅。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为阳,戌亥子丑寅为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平旦、日中、日西、黄昏、合夜、鸡鸣等为“天时”,而十二时辰等为“时标”。人体生物钟是与天时相应,“时标”即今天的“机械钟”,仅是们认识和标识时间的一种方法。机械钟(时标)不随时节、地域而变化,而“天时”就不同了,它是一个动态的时间概念。时病(外感热病)的表现形式、发病特点与昼夜时序节律同步,三阳占去一天的三分之二,三阴只占三分之一,体现了天人合一,人附天数的思想。
2.2    六病时与六病欲解时    《伤寒论》中没有明确提出六病时,但却论述了六病欲解时,少阳病从寅至辰上,太阳病从巳至未上,阳明病从申至戌上,太阴病从亥至丑上,少阴病从子至寅上,厥阴病从丑至卯上。对六病欲解时,历代医家争议非常大,认为它与临床实际不符。藏东来认为:欲解(xie)时就是六病时,即搞清楚、弄明白六病的时辰。“病时是指发病痛苦的主要时辰(即六时的某个时间),病程则是为病后的天数日期(涉及病的传变、痊愈或死亡)。病时有着病程的特异性,病程有着病时的连续性。六病都有一定的病时和一定的病位,亦有病程发展的日期过程,就是六病时位的基本含义”。《周髀算经》记有测天的方法:“日加(指漏壶上纪时的指标所指的时刻)西之时,西游所极。日加卯之时,东游所极……冬至,日出辰而入申……夏至,日出寅而入戌。”这对理解《伤寒论》六病欲解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所谓从寅至辰上即日出之时,从申至戌上为日入之时,其所言必三辰者,缘冬夏四时日出日没之时间有早晚故也。从寅至辰上决不是后世理解的这个时段为少阳病欲解的时间,关键在于‘上’字,寅至辰只是一个起始的时间,而不是狭义的、机械的某个时间段。一年之中不同季节,日出是不一样的,从寅至辰以上的“天时”才是少阳病欲解的起始时间,也是少阳病加重显现的起始时间。也可以这样理解,六病时和六病欲解时,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如果“病时”病情加重,为病进;反之“病时”病情减轻,则为病退,为欲解。这样六病欲解时就与临床实际一致了,也可使《伤寒论》的病时和欲解时得到合理解释。如太阳病在巳至未上的自然“天时”内,病情显现为进,为未解。反之减轻则是要欲解的时刻,其他也然。这样,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就有机地统一起来,六病时和欲解时只不过是在同一时间上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而己,并遵循“天时”即季节不断变化,而非“时标”即机械钟。这在诊断、治疗和预后上都有重要意义。六病时为诊断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对用药也提供了一个因势利导、先其时而治的思想。这种使药力得正气之助而抗邪外出的方法起到了四两拔千斤,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也可根据六病当重不重,当显不显的病情推测欲解时。
2.3    六病是和六病时密切相关的一个时间概念    “某某病”即在某一时段发病,就称为某病。在《伤寒论》中所有冠六病的条目仅表示一个病时概念,即在太阳时发病无论出现什么样的脉证都称作太阳病。在少阴时发病无论出现什么样的脉证都称作少阴病。如少阴病承气汤证,是在少阴时出现的承气汤证。太阳病桃核承气汤证、五苓散证,是在太阳时出现了蓄血证、蓄水证。阳明病吴茱萸汤证、麻黄汤证,是在阳明时出现了吴茱萸汤证和麻黄汤证等。
3、    三阴三阳是一个与空间病位相关联的概念
3.1    三阴三阳的三部定位    古人认为六气的运行要有一定路径、经界,在不同的时间六气所主的空间位置是不同的。《伤寒论》继承了《内经》中三阴三阳的空间病位观,却否定了“经络病位”和“六经传变”观,确立了表、里、半表半里的三部病位观。《伤寒论》中众多单独使用三阳三阴名称的多指部位、系统而言,如太阳受之、太阳中风、太阳初得病时、太阳随经、阳明内结、转属阳明、属阳明、阳明居中主土、转在太阴、太阴者、太阴中风、太阴为病、属太阴、少阴汗、厥阴中风等。三阳之气,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这在《伤寒论》中是很清晰的。《伤寒论》在三阴主位上并不十分明了,把三阴统称里证是极不准确的,这对三阴定位造成了极大混乱。《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张景岳说:“太阴为开,居阴分之表,厥阴为合,居阴分之里也,少阴为枢,居阴分之中也,开者主出,合者主入,枢者主出入。”这样,太阳为三阳之始,厥阴为三阴之末,一开一合,一入一出,阴阳相交,对立依存,同属表部。阳明为三阳之末,太阴为三阴之始,一开一合,一出一入,阴阳相接,对立依存,同属里部。少阳为二阳之枢,少阴为二阴之枢,沟通表里,联系内外,同属半表半里。
3.2六证的概念    六证是在六气所主的时间和部位发生病变所表现的特异性脉证。六证即后世所谓的提纲证,它是六病的特殊表现形式,是病证的时位统一。《伤寒论》中有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少阴证等。六病的提纲证“××之为病”的脉证即六证。《伤寒论》六病的提纲证历来争议也很大,仲景的六证不仅是一个病时和病位的辨证,而且具有病性特征。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一个病位在表,病时在太阳时的时位统一的特异性脉证,也可称为典型的太阳病。
3.3六病和六证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六病只有时间性,而六证不仅有时间性,还有空间性,是六病时位上的统一和特异性的脉证。六证是典型的六病,六病是非典型的六证。所以《伤寒论》六病的每一病中,各种各样的方证都有可能出现,它们或者仅病时,或者仅病位与六证一致 。相反,同一方证,由于病时不同,表现是有差异的。如吴茱萸汤证在阳明病时,少阴病时,厥阴病时表现是不同的,阳明病、少阴病的大承气汤证、猪苓汤证表现也是各异的。这对于准确辨识方证在不同时间段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同一方证由于时间不同,其表现是有差异的。
4、    合病与并病
《伤寒论》以六病为体例的归类和划分外感热病的方法显然克服了以季节日数为体例的一些不足,同时也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有大量的病证,病时横跨两个时段或几个时间段。仲景创立了合病、并病解决了这一现象,没有明显的六时特点的病证,仲景直称伤寒,或以其他病名来命名,如霍乱、黄疸等。
《伤寒论》的体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论述太阳病,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合病,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主要论述太阳少阳合病。辨阳明病篇主要论述阳明病和阳明少阳合病以及三阳合病。辨少阳病篇主要论述了少阳病及三阳合病,非常有次序。三阴重叠,因而也就没有合病、并病一说了。
5、    临证举隅
许某某,女,52岁,会计,2003年12月23日就诊。患者咳嗽气喘4月余,后半夜加重,不能入睡,痰白量多,口渴,饮水多,小便频,体胖,舌红、苔白而干,脉沉,经多家医院中西药反复治疗无效。后怀疑为间质性肺炎(未行支气管镜检查)。处猪苓汤6剂。2004年1月1日二诊,咳嗽减,但不明显,再详细询问病时,发现每日凌晨5-7时咳嗽加剧,吐出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小便失禁,出汗、气短、咽痛、胸痛、喝水后上逆,方用麻黄升麻汤合猪苓汤。2004年1月10日三诊,咳嗽气喘明显好转,胸不痛,早晨5-7时仍咳吐泡沫痰,痰黏难咯,多汗,去猪苓汤单用麻黄升麻汤加黄芪(知母10克、黄芪10克、玉竹10克、白芍3克、干姜3克、天冬3克、桂枝3克、茯苓3克、白术3克、麻黄6克、升麻6克、当归6克、五味子3克、甘草10克、枯梗3克、黄芪6克),共计服药1月余,诸证尽消。2004年9月18日又来诊,言愈后半年未发,近日出国旅游,下水游泳,劳累加感冒引发咳嗽,他医予中西药治疗1月余,越发加重,方仍用麻黄升麻汤去干姜、桂枝,12剂而愈。
按:本病例初误诊为少阴病咳嗽,方用猪苓汤,不效,后根据厥阴病时,处以麻黄升麻汤而收功,这就是《伤寒论》三阴三阳病时在辨证中的重要价值所在。
《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其本质究竟是什么,争论了近千余年,许多观点都是后学者牵强附会的,实际上它的内容十分朴实,就是一个时位概念。六病讲时间,不涉及到病性,六证谈空间,时位统一,全凭脉证辨。三阴三阳就是一个时位辨证。搞清楚《伤寒论》的三阴三阳时位本质,有利于我们继承仲景宝贵的临床经验。

(本文得到师兄藏东来指导审阅,特表感谢!)
参考文献:
藏东来,试论“六病时位”是《伤寒论》的证治程序[J],中医药研究,2001.17(3):2-3
[收稿日期]    2004-11-08  [本文编辑]周庆辉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年7月第4期257-259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20: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的“六病”与“六证”辨
太原三部六病门诊部  030013   马文辉
关键词:三阴三阳 六病 六证 六时
提要:六病和六证是两个不同概念,六病讲病时,六证辨表里寒热,需加以区别。它是造成《伤寒论》千余年来以经解病的根源,也是引起三阴三阳界属不清的重要原因。文章明确了二者的不同含义和相互关系,对《伤寒论》研究具有重大理论突破和临床价值。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以三阴三阳为基础进行构建的,而三阴三阳又是《周易》的“一阴一阳之为道”和“三极之道”相结合的产物。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是两个哲学命题,讨论的不是一个范畴的内容。一分为三是宇宙的生成论,研究的是事物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秩序;一分为二是事物的属性论,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三阴三阳是中医的时位观和属性论,是《周易》的‘六爻之动,三极之道’在中医领域的继承和发展。《伤寒论》中三阴三阳的几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必须认真对待,加以区分。
一、    六病是对伤寒病(急性热病)的热型一种时间分类方法
《伤寒论》编排体例是按六病分篇,每篇篇题都是“辨某某病脉证病治”,条首也多冠以“某某病”。六病皆有发热,其热型和病痛的时间是有特点和规律的。马氏 认为“六病是和六病时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伤寒论》中未提六病时,仅有六条阐述了六病欲解时。那么,六病时和六病欲解时又是什么关系呢?姚氏 认为:“其欲解时必然不在本时区而在另一时区,欲解时也不会是其本时,…且均在下一时区。”这种观点在临床上不能兑现。臧氏 认为“太阳病欲解(xie)时,从巳至未上。…其义是说:需要弄清、弄懂、弄明白太阳病这一称谓含有的病时概念。…从巳至未上,实际上补写了太阳之为病的病时。”把解(jie)改读解(xie)虽可通,但有欠缺。马氏①进一步论证说:“六病时和六病欲解时,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如果病时病情加重,为病进;反之,病时病情减轻则为病退,为欲解。这样六病欲解时就与临床实际一致了,也可使《伤寒论》的病时和欲解时得到合理解释。”正如尤在泾 所言:“申酉戍时,日晡时也。阳明潮热,发于日晡;阳明病解,亦于日晡。则申酉戍为阳明之时,其病者,邪气于是发;其解者,正气于是复也。”因此,某某病就是在六时的某一时段发病、显现、病痛加重以及欲解,就称某某病。仲景把对伤寒病(外感热病)由传统的以季节命名法,如春温、夏暑、秋燥、冬寒,改变为以一天中的六时来命名是一种创举。这种用伤寒病的不同热型和发作的时间特点来分类外感热病的方法只存在于《伤寒论》当中,加之叙述太简,多被后人所误解,成为中医界千年谜案。
二、    六时是一动态的自然天时
《周髀算经》说:“日加酉之时,西游所极,日加卯之时,东游三极,…冬至日出辰而入申,…夏至日出寅而入戍。”意思是说,一年四季昼夜长短是不一样的,春分、秋分之时,白天和黑夜相等,漏壶(古代记时钟)的指针日落时正好处在西边的中点酉时这个刻度上,日出时正好指在东边的中点卯时这个刻度上;而到了冬至,指针到了辰时,太阳才出来,指针刚到申时,太阳就落山了;到了夏至,指针刚指寅时,太阳就出来了,指针到了戍时,太阳才落山。《内经》说:“临病之工宜需两审也。”季节不同,地点不同,六时所主时段是有变化的。因此,《伤寒论》的六时是一动态天时。从寅至辰上,在不同季节和地点,均是一个起始时间,是在其“上”,而非在其间,从六时的不相连接上也可反证这一点。
三、六证是《伤寒论》辨证的纲领证
日本人喜多直宽在《伤寒论疏义》中提出一个较有影响的见解:“本经无六经字面,所谓三阴三阳,不过假以表里寒热虚实之义,固非脏腑经络相配之谓也。”“本论所谓三阴三阳,所以标病位也。阳刚阴柔、阳动阴静、阳热阴寒、阳实阴虚是既常理,凡病属阳属热属实者,谓之三阳,属阴属寒属虚者,谓之三阴。”近代许多医家多从之,并加以发挥,丰富和发展了《伤寒论》的辨证论治内容。但需要指出的是,他混淆了六病和六证两个概念,忽略了六时在外感热病分类上的重要意义。六病只是一个病时概念,以区分伤寒病的发热类型和时间特点,以及同一方证由于病时的差异而造成的临床表现不同,例如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的吴茱萸汤证;阳明病、少阴病的大承气汤证等等。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本条是太阳病的提纲证。“太阳之为病”是“太阳为病”的特殊表现手法。“之”字,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太阳为病”成为全句的主语。那么,“太阳”在这里是指什么呢?它和太阳病、太阳证又是什么关系呢?太阳是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一。马氏①认为:“《伤寒论》中众多单独使用三阴三阳名称的多指病位系统而言,如太阳受之、太阳中风、太阳初得病时、太阳随经、阳明内结、转属阳明、属阳明、阳明居中主土、…”三阴三阳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这样第一条就可以翻译为:表部感受了伤寒病,则会出现脉浮、头项强痛、发热恶寒的太阳证。太阳证是典型的太阳病,是太阳病中病时、病位、病性相统一的纲领性脉证。太阳病篇中凡是冠太阳病的其它方证都具有在太阳时发病的特点,热型为发热恶寒。其中有表证的,有非表证,有热证的,有寒证的,有实证的,有虚证的,目的是要和太阳证相鉴别。同样,阳明证是典型的阳明病,是在阳明病中病时、病位、病性相统一的纲领性脉证。阳明病篇中凡是冠阳明病的条文及其方证都具有在阳明时发病的特点,热型为发潮(潮湿)热,不恶寒,反恶热。其中有里证的,有非里证的,有热证的,也有寒证的,有实证的,也有虚证的,目的是要和阳明证胃家实相鉴别。少阳证是典型的少阳病,是少阳病中病时、病位、病性相统一的纲领性脉证。少阳病篇中凡是冠少阳病的条文及其方证都具有在少阳时发病的特点,热型为发热或寒热往来。其中有半表半里证,有非半表半里证,有热证,有寒证,有实证,有虚证,也有寒热错杂证,目的是要和少阳证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相鉴别。三阴病和三阴证也是如此。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六病、六证、六时、六位(三部)的讨论,弄清了仲景对外感热病的分类方法,以及六病在辨证论治过程当中的重要意义。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仲景学术思想,有效指导临床实践将发挥重要作用。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20: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文辉。试论《伤寒论》三阴三阳时位辨证[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4):257-259
  姚廷周。新伤寒论校注[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1。256。
  藏东来。试论“六病时位”是《伤寒论》的证治程序[J]。中医药研究,2001,17(3):2-3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8。100。
马文辉(1965-)男,硕士,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13111043556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0

积分

253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发表于 2007-10-10 20: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见解,值得探讨! [s: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1 23:37 , Processed in 0.07237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