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长期以来,在病人甚至在部分中医师中存在一种误解,认为中草药多是天然植物,不是化学品。因而是安全的,可以放心服用。其实中草药也是由各种化学成分所组成的,这些成分在体内发挥药效的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对某些脏器和组织造成毒性损害。近年来,由于人们广泛使用中草药以及医学科技的发展,有关包括中草药在内的植物药毒性的临床和实验报告愈来愈多,其中中草药对肝脏的毒性不可忽视。已经发现一些中草药及其制剂能够引起肝脏损害,其肝毒性疾病谱较广,从仅有轻度肝功能异常的亚临床肝病到需要接受肝移植治疗的暴发性肝衰竭。虽然尚不清楚中草药引起肝脏损害的发病率,但中草药的安全性和潜在的肝毒性作用正在受到广泛关注。
■植物与动物之战——中草药造成肝损害的可能机制
中草药引起的肝脏损害的常见原因是由于医生或病人缺乏对某些中草药制剂具有潜在的肝毒性的认识,服用中草药剂量过大,时间过久而中毒。中草药引起的肝脏损害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以“植物与动物之战”学说较为盛行。这一学说认为许多植物拥有一套防御系统,通过合成化学物如生物碱和周期性多肽,对吃这些植物的动物产生毒性作用而获得自身保护。这些化学物可能直接作用于生物化学靶物,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可供治疗使用,或者可能导致细胞死亡。肝脏作为处理化学物的工厂,发挥其清除和代谢亲脂性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学物的作用,有可能接触到反应性的中间代谢产物,导致损伤。
在过去的70多年里,人们发现全世界有350多种植物含有肝脏毒性的生物碱。其中研究较为深入的是吡咯双烷生物碱。这种生物碱存在于许多草药如野百合、千里光、天芥菜、麻黄、金不换和中药小柴胡汤中。吡咯双烷生物碱的肝毒性是经细胞色素P450介导而将不饱和生物碱转化为不稳定的毒性代谢产物,损伤肝窦内皮细胞,引起肝脏血流障碍。
除了中草药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之外,机体对中草药或其代谢产物的特异质反应和过敏反应,即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损害肝脏,可能是某些中草药肝毒性的作用机制。另外,由于技术原因,对中草药尤其是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甚少,我们不了解服用一种中草药后可对有关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带来何种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会导致同服的其他药物在体内蓄积或发生代谢转化,从而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
■询问病史和服药史——诊断中草药肝损害重要手段
近来国外文献报道认为金不换、麻黄、白藓皮、牡丹皮、川楝子、黄芩、柴胡及小柴胡汤等中草药可能具有损害肝脏的不良反应。国外已多次报道服小柴胡汤的病人发生肝损伤,研究者认为制剂中的黄芩可能有肝脏毒性成分。国内曾报道一患者因患甲状腺肿瘤煎服黄药子15克,6天后即出现高热、皮疹、肝肿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等,诊为药物性肝炎。两例银屑病患者常量服用克银丸,2~3个月后出现乏力纳呆、目黄尿黄、皮肤瘙痒、伴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黄疸指数和血清ALT升高,诊断为药物性肝炎。经停药休息、保肝治疗后诸证较快恢复正常。服用雷公藤制剂也可能出现严重肝损害,导致肝硬化。此外,一些外用中草药误服后也可致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如鱼胆、鱼藤、海兔、雄黄、薄荷油、生棉子油、桐子及桐油等。过量内服樟丹致铅中毒和肝脏病变,出现恶心呕吐、目黄肤黄,黄疸指数和血清ALT升高。
中草药所致的肝损伤没有特异性,其临床表现与常见肝病相似,病理改变虽也无特异性,但表现可呈多样性,可出现急性肝细胞损害、胆汁瘀积、血管损害、慢性肝炎伴纤维化、肝硬化、暴发性肝衰竭或肝脏肿瘤等各种病理变化。停药后,多数肝脏损害是可逆的。
对中草药所致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最重要的是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服药史。由于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所以要考虑在服用中草药、疾病发作(出现肝炎样症状或黄疸,肝脏相关酶学的异常)、停服该药后的反应以及任何有意或无意的药物再激发的病史之间的时间关系。需要在排除其他肝病,如各种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液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西药所致的肝损伤等后,才能做出诊断。必要时需作肝穿刺活检。
治疗措施中,第一步应是立即停服任何可疑的药物,同时可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加用有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中药和成药,及时复查肝功能和B超以了解疾病进展和判断疗效。
■多管齐下——防止中草药损害肝脏
医生首先应对患者加强宣教和指导,防止或纠正其乱服保健品、民间单偏方或中西药物,此举既可减轻肝脏的代谢负担,又可避免药物对肝脏潜在的毒性损伤。其次在诊疗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应用文献已有报道可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按照药典规定或推荐的剂量、服法和疗程合理遣方用药。
防止中草药损害肝脏,不仅仅是医患之间的事。政府应加强中草药制剂的安全性和毒性监察工作,对中草药的采集、加工和炮制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要鼓励医生和患者报告与中草药应用相关的毒性和不良反应以便开展研究;科研人员要加强对肝毒性中草药成分的鉴定及其毒理机制的研究。
本篇文章来自<A href='http://www.100md.com'>百拇医药网</a> 原文链接:http://www.100md.com/html/DirDu/2005/07/14/80/15/30.htm |
上一篇::疑难病例求教下一篇:请教各位同道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