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972|回复: 0

刘渡舟《伤寒挈要》之桂枝麻黄合方证

[复制链接]

292

主题

8446

积分

2031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经方研究无止境

Rank: 6Rank: 6

积分
8446
QQ
发表于 2009-7-2 12: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注解】“一日二三度发”六字,当移“热多寒少”句下。此条以“太阳病得之八九日”九个字为纲,而系以“欲愈者”、“阴阳俱虚”者与“未欲解”者三证,并辨其治法。此条言伤寒之证,得病有八九天,曾经汗下而病仍不解。现有的症状是寒热如疟,而且发热多于恶寒,发作的次数也较少,每天只发作两三次,这就反映了在表的邪气不为重,病人也不呕,而大便是可以的,没有什么不正常,这就反映了这个人里气是调和的,再论其脉象,从前的脉浮紧,变成了现在的微缓之象,说明了邪气已衰,正气将欲恢复,故为欲解之兆。若以上的证候,得之八九日之后,而脉微不缓并且还恶寒的,这是经过或汗、或吐、或下以后,其邪虽已解除,然表里之气由此而虚,所谓“此阴阳俱虚”,治当从扶正入手,不可再用更汗、更吐、更下之法。若其人不见恶寒,而面呈发热之色的,反映了太阳表邪不解,阳气怫郁不伸,而表仍未解;且由于不得小汗出,其身必痒。发痒,也是表有邪气的反映。此时,如用麻黄汤发汗,则嫌其峻;如改用桂枝汤发汗,则又嫌其缓,仲景故合二方之半,使药力不峻也不缓而恰到好处。
【按】凡外感风寒不争而出现身痒的,此方实有立竿见影之效。
【治法】发汗透邪止痒
【方药】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一两 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二汤各取三分之一,即得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甘草各一两,大枣四枚,杏仁二十三个零三分枚之一,收之得二十四个,合方。详此方乃三分之一,非各半也,宜云合半汤。
【方解】小邪在表,稽留日久,若不得小汗出,则其人脉浮,发热、面红而身痒。古人说:“痒为泄风”,故以发汗之法为宜。然此证如发汗太多,则可使邪内传阳明。如果不发其汗,又虑表邪内传少阳,故以桂麻合方发一点小汗为宜。

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技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注解】凡服桂枝汤发汗,应以“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如果不按这一要求去做,而发汗太多,则可发生种种变证。但也有的汗出之后,其人不烦渴而脉来洪大的,反映了里虽无热而表邪仍在。洪大为阳脉,主阳气犹能上冲而与邪争,所以可用桂枝汤啜粥取汗则愈,切不可认为脉洪大为病已转入阳明而过早使用白虎汤,反冰伏表邪而不得解。若大汗之后,表邪不解而恶寒发热,好象发疟似的,一天发作二三次之多,这就反映了太阳肌表之邪仍然未解,而使荣卫不和则寒热如疟状。治疗当用桂枝二麻黄一汤,继发小汗以解表,则寒热自可解除。
【治法】小汗透邪外出
【方药】枝桂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十二分之五,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一两六铢,甘草二十铢,大枣五枚;麻黄汤取九分之二,即得麻黄十六铢,桂枝十铢三分铢之二,收之得十一铢,甘草五铢三分铢之一,收之得六铢,杏仁十五个九分枚之四,收之得十六个。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一两十七铢,麻黄十六铢,生姜、芍药各一两六铢,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杏仁十六个,合方。
【方解】小邪不解,寒热如疟,仍须发汗解表而使病愈。然大汗之后,又复发汗则以小汗为宜,故取桂枝汤的三分之二,又取麻黄汤的三分之一,可见这种方法是寓发汗于不发之中,以免克伐无辜而更伤正气。
【按】此方药物与桂麻合方相同,惟桂枝剂量略增,麻黄剂量略减,因此,它的发汗力量则逊于桂枝各半汤。

三、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注解】太阳病发热恶寒,然发热比恶寒为多,这反映了表邪不解、阳郁将欲化热,故前之脉浮紧,一变而为脉浮弱。此证则不宜麻黄汤之峻汗,然又不得不发一点小汗以宣解阳郁,所以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治疗。
【治法】发汗宣解阳郁
【方药】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十八铢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越婢汤方:麻黄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石膏半斤,大枣十五枚。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四分之一,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十八铢,甘草十二铢,大枣三枚,越婢汤取八分之一,即到麻黄十八铢,生姜九铢,甘草六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一枚八分之七,弃之。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芍药、甘草、麻黄各十八铢,生姜一两三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四枚,合方。旧云:桂枝三,今取四分之一,即当云桂枝二也。越婢汤方,见仲景杂方中。《外台秘之要》:一云起脾汤。
【方解】此方药味近似大青龙汤,但剂量甚小,故为发汗的轻剂。方中有石膏之清,针对发热多脉微弱的化热之势。仲景恐人不解此理,故以“此无阳也”一语见示。“无阳”,言表邪有向里之势,而与麻黄汤太阳表实证不同,而非指的阳虚。观153条的“无阳则阴独”则其义自见。
〖附〗153、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小结
桂枝麻黄合方,是针对太阳病小邪不解,荣卫不和,仍有发热恶寒以及身痒等证而设。由于病程日久,而邪又不甚,所以,用麻黄汤发汗则恐其峻;如用桂枝汤发汗又恐力弗能及。因此,取两方之长,弃两方之短,寓发汗于不发之中,以解在表之小邪,可云用心之至。
具体来讲,桂枝麻黄各半汤发汗之力大于桂枝二麻黄一汤。因桂枝二麻黄一汤之证,见于大汗之后,故麻黄剂量必须小于桂枝,此乃不得已之兵。桂枝二越婢一汤,是寒已化热,脉由紧变弱,由恶寒变发热,故必须借用石膏之辛凉,方能改变辛温解表之法,而为清热透邪之用




上一篇:夜间干咳患者的诊治???
下一篇:【摘录】《经方剂量揭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5:04 , Processed in 0.82757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