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7224162先生发表了有关半夏体质(《沙龙》(一)P169)的长篇大论(约1万5千字),无疑是下了一番苦工的。不过依愚之见,姑且不论其说正确与否,价值多少,仅就篇幅而言,足以令大多读者望而却步。倘若按这种模式研究中药的体质,每味中药不下万言(不包括中药的其他内容),几千种中药岂不成了天书!一个中医如果不学其他学科的知识,只学中药的体质学恐怕也得搭上半辈子光景。经方医学本来以“求真、求实、求简、求验”见长,无需“脑筋急转弯”,若如此研究,岂不走向了反面?我们无论从事哪一门学问的研究,是否该牢记先哲的遗训:“过犹不及”。在经方研究渐渐升温的热潮中,有的打着经方研究旗号的时髦者们为了赚取一点稿费,挖空心思杜撰几个新名词,贴上经方的标签,让善良的我们不仅要掏腰包,更要浪费脑细胞。如近读《中国汤液方证续》,其中的“方证”公式:A(证象)、B(证质)、C(证治)、D(证方),代入公式X(方证)=(A/B)←→(D/C),让我苦思冥想了近一年,至今脑弯子还没有转过来。 |
上一篇:《伤寒论》著论方法对后世的影响(原创)下一篇:转江厚万先生帖:“以西解中”者戒——与沙丘沙先生商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