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955|回复: 15

如何认识学习《伤寒论》?

  [复制链接]

145

主题

2986

积分

73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86
发表于 2016-5-4 16: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如何认识学习《伤寒论》?
自医圣首创《伤寒杂病论》以来,历经战乱,几度淹没。先由太医王叔和收集整理重见天日,后历经各个朝代,可谓几度中兴几度隐,直到清中后期研究日益兴盛 。虽然如此,经方在中医大家族中仍未能成为主流。为什么这样一个“至平至易”且疗效卓著的无上法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呢?个中原委耐人寻味。虽有很多中医同仁也很推崇经方,甚至一些同仁可以将《伤寒论》原文倒背如流,然临床仍难得一用。
清经方大家柯琴曾曰:“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可为什么经方难以振兴,难以成为中医的主流呢?经过多年反复学习实践探索思考,终于有了答案。
汉以前的中医是以《黄帝内经》为理论体系,重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特别是金元以后,病机学说盛行,在临床上更加强调辨病机。而汉末医圣张仲景所创立的经方,对疾病的认识有其独特的视角,与《黄帝内经》迥然不同,临证的着眼点更是独具特色,不深谙其道者难明其旨。所以药王孙思邈曾感叹:“寻思旨趣,莫测其致。”
冯世伦教授亦感叹:“《伤寒论》难读,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以《内径》解释《伤寒》,使其理论歪曲复杂化。”
经方之所以难以振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后人缺乏对经方理论体系及经方临床思维特点的正确认识。纵观历代经方家多,有关《伤寒论》的著作更是汗牛充栋,但真正明白经方奥旨者少。成无己首开全面注解《伤寒论》,但更多的是引用《内经》相关理论来诠释《伤寒论》,并没有真正阐明《伤寒论》自身的理论体系与方证规律。只有宋许叔微、清柯琴、陈修园等经方家对经方有更清晰准确的认识。       中医如同武术,中国的武术博大精深门派众多,但最根本的分类只有两种,即内家拳与外家拳。太极拳与形意拳属于内家拳,其动作柔和而套路又少,常常为习外家拳者所不齿。而内家拳练到极致,则功力难以想象。经方如同武术中的内家拳,而时方如同武术中的外家拳。久习时方者,往往形成思维定式,难以领会经方思维。故陆久芝言:“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甚易,继则大难矣。”
《伤寒论》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徐灵胎曾言:“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就是说《伤寒论》论述了万千复杂疾病最基本的发病规律与治疗法则。
从原文中不难看出经方是以六病为纲以方证为目,构筑了一严密而独特的中医临床诊疗体系。六病是医圣对万千复杂疾病的宏观分类,有其独特的内涵与外延 。而方证即是独特的脉证组合,是破译疾病的密码。经方的方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了一完整的体系。经方的加减变化更是精细入微,达到了极高的量化水准。 但凡在临床上诊疗疾病,不论是常见病抑或是疑难危重病,若能从患者众多的症状中发现医圣所确定的方证,进而用其方,常常可以获得确切的疗效。其脉证与方药均有很强的系统性、规律性,唯有熟谙其规律性方能理解好经方运用好经方。本人曾写《伤寒论理论体系与组方规律探讨》 。
经方的临证思维亦迥异于时方,诊疗疾病的着眼点与时方大不相同。如宋许叔微治一咯血患者,他医曾用犀角地黄汤等方治之反剧,许切其脉浮紧,用麻黄汤一服汗出而愈。及清舒驰远用麻黄汤治疗难产获效。非深谙经方思维者,无法理解咯血可以用麻黄汤,更无法想象麻黄汤与难产有何关系。学习经方必须放下时方思维,遵循经方思维,着眼于具体的方证脉证。本人曾写《经方与时方思维比较》。
《伤寒论》的体系就是以六病为纲以方证为目。方证易于理解,而对于六病,历代医家莫衷一是。尤其可悲的是后人将六病改称六经,导致对经方认识的混乱。一字之差,则内涵与外延相去甚远,诚不知经从何来?恽铁樵言:“《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凡读《伤寒》者无不与此致力,凡注《伤寒》者亦无不与此致力。”(此处的经其实是病,恽也是随世俗之称。)六病是医圣对万千复杂疾病的宏观分类,即有独立性,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历代经方家或有对经方有真知灼见者,常常能阐明经方奥旨,给后学以启迪。然亦有私心自用邪说泛滥者,给原本朴素的经方蒙上了层层迷雾,每每让初学者误入歧途。很多医家仅仅重视有方剂的条文,尤其院校教材,常常采用的《伤寒论讲义》,竟然大量删掉原文内容。《伤寒论》虽说不上是天衣无缝,但的确是到目前为止中医界最高境界、最完善、最成熟、最高效、最实用、最简易的临床指南。
特别需要重视的是,《伤寒论》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方书,它揭示了万千复杂疾病的内在规律,其方证组合精细微妙,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并与特定的方药相对应,开创了一个授人以渔的独特法门。只要能领会六病大义、熟谙方证要领,在临床上不论是常见病还是疑难杂病、不论是内外妇儿哪科疾病、不论是你见过还是没见过的疾病,皆可应对自如。诚如经方家范忠林所言:“疾病纵然千奇百胜,人之形脏又厚薄虚实不一,但归根到底,仍不离三阴三阳之传经变化规律。诚然若临床掌握这一根本,‘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常见病如此,罕见怪焉能例外。”

此外学习应用经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掌握方证的多面性, 很多经方在不同的条文中其方证并不完全相同,这就是经方方证的多面性。后世很多经方家总是努力将经方的方证归纳总结为一统一的方证,这样反而障碍了对经方方证的准确认识。如《伤寒论》中桂枝汤条文约二十余条,《金匮要略》中亦有桂枝汤条文,其方证均有细微的差别,如将这些各不相同的方证归纳总结为一个方证,其结果必然是一叶障目。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10 收起 理由
gugu + 10 鼓励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桃仁承气汤中药灌肠治疗骨盆骨折
下一篇:求助!!!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2
发表于 2016-5-4 16: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阐述清晰,拨乱反正。具有指导性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58

积分

180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jmpfzy

Rank: 3Rank: 3

积分
858
QQ
发表于 2016-5-4 17: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经应为六病,拨乱反正,解我迷,谢你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642

积分

81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42
发表于 2016-5-4 20: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如何认识学习《伤寒论》?

《伤寒论》是中医界最高境界、最完善、最成熟、最高效、最实用、最简易的临床指南。它揭示了万千复杂疾病的内在规律,其方证组合精细微妙,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并与特定的方药相对应,开创了一个授人以渔的独特法门。
方证的多面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089

积分

180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089
发表于 2016-5-4 22: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辟分析,值得回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3

积分

41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13
发表于 2016-5-4 22: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经方必须放下时方思维,遵循经方思维,着眼于具体的方证脉证--说的真好,学习中医,经方要遵循经方思维,放弃时方思维,更不能有现代医学思维,这也是很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1987

积分

373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87
发表于 2016-5-5 00:00:19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认真读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1987

积分

373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87
发表于 2016-5-5 00:00:18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认真读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6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6-5-5 10: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伤寒论宁涩务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5229

积分

160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29
发表于 2016-5-5 17:09:29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兄长好文,受益匪浅!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1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6-5-6 21: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71

积分

41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71
发表于 2016-5-6 21: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如何认识学习《伤寒论》?

受益非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46

积分

66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46
发表于 2016-5-7 17:04:30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59

积分

37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059
发表于 2016-5-7 21: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如何认识学习《伤寒论》?

六病,三阴三阳,言简意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1092

积分

240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92
发表于 2016-5-8 13: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全文,有三点不同意见:1.不同意将伤寒论和内经对立起来。2不同意说伤寒论不讲病机。3.不同意把六经和六病分割起来。理由如下:1中医是一个整体,无论是内经,还是伤寒论都是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2.六病和六经是一个东西,它其实就是讲的病机。中医理论用一个字表示就是“天”。用两个字表示就是“阴阳”用三个字表示,就是三阴三阳,用四个字表示就是四季 用五个字表示就是五行,用六个字表示就是六气。简而言之,是道,都是一个东西。中医之所以历千年而不改,是因为它体现了天道,而道是永远变的。伤寒论之所以能通治百病,是因为它体现了中医的大道。故放之四海而皆准。伤寒论以六病为纲,六病其实就是六经,六经其实就是六气,太阳病就是太阳寒水之为病,说明太阳病的病机是寒,阳明病就是阳明燥金之为病,说明阳明病的病机就是燥,以下类推。故太阳病用麻黄桂枝以驱寒,阳明病用三承气汤以驱燥。六气是天地的变化,也阴阳的变化。六气变化就是四季变化,从厥阴风木、少阳相火、少阴君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到太阳寒水,是为顺,是健康。而从太阳寒水到阳明燥金直到厥阴风木是为逆,是病态。而伤寒论是论病态,故从太阳寒水开始,到厥阴风木结束。它告诉你,逆天而行就生病。而病情的发展,也是与天道相反的。由此,伤寒论从临床上体现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它的理论体系和中医的体系和内经的体系是统一的,而不对立,所以它才有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了解一本书,如同了解一个人一样,仅仅从他本身了解是不行的,你必须了解他的家庭、他的父母、妻子、职业,他的社会关系,等等,方方面面,反过来再看他这个人,才能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对伤寒论也是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1092

积分

240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92
发表于 2016-5-8 13: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是永远变的”,少了一个字。应该是“道是永远不变的”特此更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22:29 , Processed in 0.254361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