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仲某,女,52岁,体型中等偏瘦,个不高,脸色黄暗。她患有多年的胃病,饮食稍多则苦胀不堪,后背益甚。胸胁两侧及胃脘按之不适,嗳气及矢气后稍舒。偶感有胸口烧灼感,尤以进食辛辣品后加重。口不苦,大便无规律,苔白腻,脉弦涩。我开的是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原方:柴胡15g白芍15g枳实15g生甘草6g姜半夏15g黄芩6g黄连3g干姜9g党参15g大枣10g。水煎服,5剂。复诊告之,胃胀稍舒,右胁肋部胀满。嗳气增多,后背胀满感减轻,大便顺畅,整个人轻快了许多。苔白腻,脉弦。二诊改上方白芍为30g,加枳壳15g。5剂。
张某,女,55岁,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年,中西医治疗乏效。刻诊:体偏胖,脸色黄暗,眼大,营养状况良好,声音洪亮。心下胃脘部按之不适,时有泛酸,无食欲,进食后胃胀加重,大便无规律,苔腻,脉濡。予以半夏泻心汤加肉桂、砂仁,前后10余剂,胃口纳开,饮食增加,稍多则稍感不适。苔退,喜形于色。
宋某,女,50岁,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多年,西药无效,服某老中医数十剂中药,胃口不舒,腹痛作泄,体重下降,极为痛苦。诊见其溃疡面白不收口,唇粘膜色淡不红,胃脘不舒,便溏2~3次/日。处以半夏泻心汤加肉桂、生甘草,前后9剂,溃疡愈合,腹泻好转。病患及其家属特意上门感谢。
以上三个病例,都是半夏泻心汤取效,其使用指征为心下胃脘按之不舒,或胀满,或刺痛,伴有呕吐,泛酸,嗳气,或反流。大便不成形或粘腻不爽者居多。舌苔白或黄腻,脉多濡缓。使用半夏泻心汤并不拘泥于是否具有寒热错杂证,属湿热、寒湿皆可用。临床只要符合上述指征者即可投入。但也需要注意,半夏泻心汤证热偏盛者,黄芩黄连量要大,寒偏盛者,干姜适当增加。呕重者,半夏量要大,体型羸瘦者,要用人参。此方,妙在干姜配黄连,辛开苦降,气机升降正常,脾胃得以运化。半夏泻心汤不要过度随意加减,原方就有效。
时间关系,简述于此,欢迎讨论。
2015-12-14
董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桂枝茯苓丸治大汗口渴一例下一篇:生附退大熱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