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名中医朱进忠老先生,有几个医案,很令人受启发,特整理在此,供网友参考。 |
此医案中,病人都是属阳气已很衰弱者(均脉细数,一全心衰竭,一形销骨立)。 |
此时治疗,绝不能动用过多增强人体阳气的药,否则,治疗结果会适得其反,使原本不多的阳气耗散。而只能用很少的一点扶阳药,先来帮助人体阳气的恢复。 |
医案中的用量,基本每味不足1克,可谓用量极少了!然而,却很有效。 |
由此,在用药量的问题上,我们的思考,或许可以予以延伸,而不仅仅是针对治阳虚病人。 |
是不是对有些病,原本处方并没有错,但无疗效。其原因,会不会就在用量上? |
一患者,女性,40岁。4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反复咳血,在某院行二尖瓣分离术。术后虽然咯血已经停止,但却出现心房纤颤,全心衰竭。症见气短心悸,水肿尿少等。前后住院近4年,病情未能控制,转请中医治疗。 |
某医云:身热口渴,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为心阴不足,气血大衰,处以养阴清热,补心安神之剂:生地13克,天花粉15克,人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知母15克,元参9克,炒枣仁30克,玉竹15克,茯苓15克。 |
次日,家属来诉:服药1个多小时以后,见其气短不足以息,神色慌张,时或神迷。急请某西医以西药抢救之,始能维持至今晨。病情危重,吾急邀恩师李翰卿,老师正要外出开会,不能出诊,嘱可用真武汤加减治之。 |
处方:附子15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人参15克,杏仁9克。 |
当日下午再诊。家属代诉云:服药之后气短心悸更甚,且滴尿皆无。再察患者,见其气短不足以息,浮肿至甚,神志时清时昧。 |
复求师诊,师云:患者阴阳大衰,水邪又甚,稍益其阴则阳气不支,稍补其阳则阴精不济,前方之不效者恐在此耳。《内经》曾云: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
前方用附子15克,人参15克,显系壮火,不如减量用之,以助少火。 |
处方:附子0·3克,白芍0·6克,茯苓0·6克,白术0·6克,人参0·3克,杏仁0·3克。 |
次日往诊,患者云:昨夜服下本药第一煎1个小时以后,自感气短心悸开始好转,至夜间2时左右,感到气短心悸明显好转,并连续排尿数次,浮肿、腹胀减轻。 |
服第二煎后,今晨精神大见改善,并有饥饿感。其后,又以本方治疗30天,浮肿基本消失,精神、食欲明显改善。 |
处方:附子12克,白芍12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人参15克,五味子15克,天花粉15克,生地30克。 |
家属云:服该医之方的次日,患者突然感到气短胸满如窒息状,浮肿无尿,身热口渴,进而神志不清而死亡。 |
余闻之三思:附子、人参均有少火、壮火之分,人体亦有少火、壮火之别,贵在用药之量与证相吻合耳。 |
一久泻患者,男性,39岁。泄泻2年多,每日排便10~30余次,并兼里急后重,体重渐减轻,疲乏无力。医始诊为慢性痢疾,予西药治之微效;易医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再以中西药合用而不效;又请某医,诊为直肠癌,治之仍不效。 |
余审其形销骨立,腹痛下利,里急后重,脉象弦细,先予乌梅丸为汤煎服10剂不效。再察其脉弦细而涩,诊为寒积不化,易温中导滞法治之。 |
处方:附子12克,肉桂12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干姜12克,炙甘草12克,枳实12克,厚朴12克,大黄9克,焦山楂30克,炒山药45克。 |
服药一煎之后,腹部绞痛难止,泄泻加重,难于离厕。急请某医以阿托品、吗啡治之。 |
3天后再邀余治,详审病情,思考再三,治则无误,何故病情加重?此非《内经》所云壮火、少火未加注意乎?附、桂、干姜量大则为壮火可耗气,大黄苦寒又损阳耗阴,不可再予。当用小量以补少火,稍佐大黄以祛邪。 |
附子0·9克,肉桂0·9克,木香0·3克,干姜0·9克,人参0·9克,白术0·9克,炙甘草0·9克,大黄0·3克,焦山楂3克,炒山药3克。并嘱其隔日服1剂。 |
4日后来诊,云:服上药1剂后,腹痛渐止,饮食稍进,大便减为1日5~6次,服第2剂后,精神大增,大便减为1日3次。 |
|
上一篇:中医不是“神仙”下一篇:漏下日久一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