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785|回复: 22

胡希恕先生的开创精神

[复制链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4-9-13 19: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胡希恕先生讲伤寒论,把三阴三阳分为表阴表阳,里阴里阳,半表半里阴和半表半里阳等三个部位和六个病证类型,是具有开创精神的分类。胡老具体说到“半表半里的部位就在胸腹的两个腔间,胸腔、腹腔”,这样讲解,把病位说的具体明白。而且说“太阳病就是太阳经发病。这个是大有问题的,……这个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怕冷。这个脉为什么浮啊?……就是血管充血,……就是血管也扩张了,……它先血管扩张,然后那里头的体液啊大量地输送到外头来,然后就出汗,它把这热也放出去了,那么我们这个太阳病啊,就是这个充血达到一个相当程度,……那么头项这个地方不但充血得厉害,而且有压迫性的疼痛,所以强痛啊。那么这个情形正是要出汗而不得出汗这么一种反应,为什么要出汗啊?就是要体表排出汗,解除疾病。……这个从作战上讲是外围作战啊,影响不到里头。……所以古人通过实践,在这个太阳病啊以发汗为原则,正是恰好适应这个病理机制,所以它叫做原因疗法吗。……我们要这么去看呢,那么张仲景这个书啊就是八纲辨证,……历代注家呀都根据这个《素问》,就把这个书整个的,说张仲景这个书啊在内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认为这个是毫无关系。他这个六经(伤寒论)与内经这个六经,它就不一样,它(内经)说是太阳、阳明、少阳都在表,可发汗,它在三四天入了脏腑,它说那是阴病,那可以下。那与这个书(伤寒论)哪对呀,尤其这个,它也不是先太阳,后阳明,再少阳,……所以那个六经(内经)它讲递传,仲景的这个一开始讲表里相传,这是决不一样的。”
胡希恕先生把伤寒论六病分为人体三个部位的六个类型,这样讲解简明易懂;又从人体抗御疾病的根本机制上讲伤寒论,讲出了病愈的根本原因。这都是具有开创性的讲解。读胡老的书收益非浅。
胡老说《伤寒论》六经(六病)不是讲经络,而是讲病位,这一点说的对。胡老说《伤寒论》不是在《内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也说的有道理。因为《内经》已经把脾胃、大肠、小肠的功能分的很清楚。如《内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而《伤寒论》曰:“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可见《伤寒论》所说的胃中就是大肠。《伤寒论》所说的胃没有《内经》所说的胃细致严谨。
胡老关于表阴证为少阴的说法,也是需要纠正的。因为《伤寒论》所说的少阴为“悉入在里的纯阴结”。如原文“悉入在里(为少阴纯阴结),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为半在外),故知非少阴也”。
少阴病提纲证“脉微细,但欲寐”之脉微细,就不是邪气在表的脉浮紧或脉浮弱,而是脉不浮而微细。脉不浮而细就是邪气入里了,但欲寐也是邪气入里影响心脑而出现的症状反应。
表阴证应为厥阴。厥阴病提纲证之“消渴,气上撞(冲)心”,就是上焦有热。人体正气上冲抗邪,抵御上焦之邪气侵入中下焦,这是正邪分争的反应。“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如《温病条辨》曰:“太阴风温、温热、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伤寒论》曰:“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可见桂枝汤也是治疗上焦之病的方剂。上焦之病的治法是宣肺解外。
表阴证的特点是病未入里,没有里部病证的精神反应,故表阴证不应有但欲寐的表现。所以说厥阴病为表阴证,是符合《伤寒论》原文之义的。
关于表阴证是少阴还是厥阴?这并不影响对《伤寒论》三阴三阳之三个部位和六个病证类型的确定。胡希恕先生讲伤寒论,非常值得一读。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5 收起 理由
r109 + 15 优秀文章,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中医治癌症  天堑变通途
下一篇:李可经验语录36条

47

主题

1092

积分

240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92
发表于 2014-9-13 21: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您看一看陈修园的的《伤寒医诀串解》,再和胡老师解伤寒比较一下,相信您会有不同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556

积分

50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56
QQ
发表于 2014-9-13 22: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的伤寒论讲座讲的太好了 通俗易懂 入门非常不错 没有太多术语 都是大白话 比学院派的老师讲的透 现在在看56视频上胡老讲伤寒录音字幕版全集 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楼主| 发表于 2014-9-14 00: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修园《伤寒医诀串解》讲三阳病皆有经症腹症,三阴病皆有寒化热化。这实际上是把六病说成二病了。三阳病皆有经症腹症,也就是皆有表病里病,那么三阳病就没有表里之分了。而实际上,太阳病转属阳明,就是阳明病了。所谓太阳腹症蓄血实际上就是阳明病。如《伤寒论》曰:“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原文明说太阳病不解,尚未可攻。外(太阳病)解已,但少腹(蓄血)急结者,乃可攻之。太阳病解已,还有什么太阳腹症呢?蓄血症是热结膀胱(下焦),热结膀胱不是太阳腹症。这一点《金匮要略》说的更清楚:“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越,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热结膀胱少腹坚痛,恶露不尽,无太阳证,宜大承气汤主之。明确热结膀胱蓄血不是太阳证。所以太阳腹症之说,与《伤寒论》精神不符。
《串解》讲三阴病皆有寒化热化,那么三阴病也就没有寒热之分了。阴病属寒,阳病属热。阴病热化那就是变为阳病了,变为阳病就不能再称其为阴病。少阴热化实际上就是少阳病。所以,胡希恕先生把《伤寒论》三阴三阳病分为三个部位的六个疾病类型,是执简驭繁的简明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4-9-14 08: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表:太阳和厥阴相对
半表半里:少阳和少阴相对
里:阳明和太阴相对
lgdaz老师,这样对否,如果对那少阴为半表半里如何来理解呢?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楼主| 发表于 2014-9-14 10: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半表半里的部位,和表部里部一样,都有阴阳二病。半表半里部属于热证实证者,就是少阳病,属于寒证虚证者,就是少阴病。
后人所谓“半表半里”,源自于《伤寒论》所说的“半在里半在外”。而实际上《伤寒论》所谓“半在里半在外”,并不是后人所说的“半表半里”。半在里半在外,是一半在里部一半在外部的意思。半表半里,是界于里部和表部之间的意思。
伤寒论虽然只说了表里之病位,没有说半表半里之病位,但实际上是有半表半里病位的。表部是骨骼以外的位置,如头痛、身体痛、骨节痛等通常为表部病,表实者治法为发汗,使病从表解。表部病是邪气客留在胸腔、腹腔之外,所以治法为“和”外。腹痛通常为里部病,里实者治法为泻下,使病从里解。里部病是邪气客留在胸腔、腹腔之里的胃肠道,所以治法为“和”里。胸腔、腹腔的位置在表部和里部之间,所以后人称此病位为半表半里,实际上是中部。
中部的脏器有心、肝、脾、肾、胆、膀胱、女子胞等等。肺由呼吸道联通于外,不能完全界定于中部。肺病实证的治法也是宣肺解外。而里部胃肠道通过食道和直肠,也与外界联通,所以胃肠道疾病实证,病在上者与涌吐法,病在下者与泻下法。中(半表半里)部虽然不直接与外界联通,但是也可以通过表部或里部而泄出,如大汗或大下后,都会出现心悸,就是由于过汗或过下损伤了心血。所以中部实证者,需根据其气机的动向,若气机向上向外运动者,就与涌吐或解表的方法,使邪气从上或从外解。如瓜蒂散证“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就借助人体气机上冲之势,与涌吐法使邪从上出。麻杏甘石汤证“汗出而喘,无大热”,就借助人体气机向外冲之势,与麻黄助石膏解外。
桂枝加大黄汤证的大实痛,其病位并不是在胃肠道,而是在肠道之外的腹腔,因为其病位在下腹,只能祛邪从里出,所以加大黄通下。这就是了解病位所在和了解病证寒热虚实的治疗意义。
少阴病为半表半里虚寒证,治疗原则不能发汗,也不能泻下,只能温复其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4-9-14 11: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如果厥阴病是表阴证,那它和表阳证怎么区别呢?桂枝汤是否既能治疗太阳病,又能治疗厥阴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1092

积分

240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92
发表于 2014-9-14 14: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L老师,您指是的太阳腹症,还是太阳腑症?似乎没有太阳腹症一说吧?陈修乎讲的是太阳腑症。太阳病是太阳寒水之病,太阳经之太阳膀胱之经络,太阳腑之太阳膀胱之腑,无论太阳蓄水,还是太阳蓄血之症,都发生在太阳膀胱之腑,他怎么不是太阳病,而是阳明病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楼主| 发表于 2014-9-14 17: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coorus 的帖子

coorus:李老师,如果厥阴病是表阴证,那它和表阳证怎么区别呢?桂枝汤是否既能治疗太阳病,又能治疗厥阴病? (2014-09-14 11:57) 
阴证和阳证的区别,是中医阴阳学说基本定义的区别,即寒证虚证属阴,热证实证属阳。表阴证和表阳证的区别,是表部之寒证虚证和热证实证的区别。表寒表虚为表阴厥阴证,表实表热为表阳太阳证。按照基本原则,寒者当温之,热者当清之。但是由于表部有一个开腠理的问题,这是表部的特殊性,所以治疗表热病,法当酌与辛温解表药开启腠理,以汗出和表。因为若只与辛凉解表药,可能会出现表部腠理遇凉则合,而反不能使表部病得以汗解,所以银翘散解表热就有药性辛温的荆芥穗。
辛温解表剂既能治疗表实证,也能治疗表寒证。如麻黄汤能治疗表实证,桂枝汤能治疗表寒证。表寒证不是根据病人怕冷就能确定。因为凡是表证都怕冷,表热证也有怕冷的感觉。
桂枝汤证发热恶风寒自汗出脉浮弱,是营弱卫强的表现。因为营气弱,就不是表实证。所以桂枝汤不能用于治疗表实证。那营弱卫强是不是表热证呢?表热证的特点通常是微恶风寒。微恶风寒是病人自身的感觉,其人穿衣盖被并不比常人明显增多,所以病人如果不说怕冷,他人并不容易看出来。而桂枝汤证怕冷,是要增衣覆被的,他人能够看出来病人怕冷,所以桂枝汤证也不是表热证。这样辨识,桂枝汤证不是表实,不是表热,不是表虚(表虚应是营卫俱虚),那就是表寒了。表寒证只能列于表阴证,也就是厥阴证。桂枝汤和麻黄汤都可以用于发热恶寒的表证。但是麻黄汤证营卫俱强无汗,所以属表阳证之表实,桂枝汤证营弱卫强有汗,所以属表阴证之表寒。故桂枝汤不能用于表阳证。可以用于表阳证的是麻杏甘石汤。我曾经用桂枝汤治疗过表热证,病人的表现是发热脉浮数、恶寒有汗、口微渴、能食,与桂枝汤,一剂汗出热退,但却出现嗓子疼,还得清少阳善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46

积分

321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46
发表于 2014-9-14 18: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李先生研究条文的精神可嘉,但先生几篇关于桂枝汤的文章中所觉的例子都是辩证失误,错用桂枝汤,再由此推断出那些论点就不可靠了。医学是很严谨的东西。

胡老至少一直都不愿太早写文章,怕误导后学。
六十岁前别写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楼主| 发表于 2014-9-14 18: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王桂枝 的帖子

王桂枝:L老师,您指是的太阳腹症,还是太阳腑症?似乎没有太阳腹症一说吧?陈修乎讲的是太阳腑症。太阳病是太阳寒水之病,太阳经之太阳膀胱之经络,太阳腑之太阳膀胱之腑,无论太阳蓄水,还是太 .. (2014-09-14 14:31) 
对不起,是我打错字了,腹证应为腑证。
按照经络理论,太阳膀胱经没错。但是《伤寒论》原文说太阳病不解,尚未可攻(膀胱蓄血)。外解已,也就是太阳病解已,乃可攻少腹急结的蓄血证。太阳病解已了,怎么能是太阳腑证呢?何况《金匮》还说少腹坚痛的热结膀胱之蓄血证为无太阳证,无太阳证怎么能说是太阳膀胱蓄血呢?所以胡希恕先生说:“太阳病就是太阳经发病。这个是大有问题的,……(伤寒论)六经与内经这个六经,它就不一样”。《伤寒论》“六病”说的是病位,太阳病就是表部的阳性病,不分手太阳病和足太阳病。《内经》“六经”(十二经)说的是经络,分为手太阳经和足太阳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19: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nobody 的帖子

nobody:说实话,李先生研究条文的精神可嘉,但先生几篇关于桂枝汤的文章中所觉的例子都是辩证失误,错用桂枝汤,再由此推断出那些论点就不可靠了。医学是很严谨的东西。

胡老至少一直都不愿太 .. (2014-09-14 18:00) 
桂枝用于卫阳强者,就是损阳。不损卫阳就不能达到营卫和。如麻黄汤方用桂枝,有人竟然说是补营,真是信口雌黄。
桂枝能解表邪,凡能解表邪之药都会损阳。这是中医学基本知识。说麻黄损阳,没有人质疑。说桂枝损阳,就有很多人质疑。正是因为这样,才有必要鲜明提出桂枝损阳的观点。误用桂枝损阳,就是证明桂枝有损阳的特性。为什么误用黄芪不损阳?因为黄芪没有损阳的特性。凡解表药,都有损阳的特性,不仅仅是桂枝。
如果把桂枝当作补中益气药,去用于阴阳俱虚者,就会犯大错。《神农本草经》说桂枝补中益气,是错误的,这对中医界影响太大了,必须纠正。现代中医极少救治危急症,用桂枝都是治疗杂证,用错了关系也不大,不会要命。真把阴阳俱虚的病人给中医救治,如果不注意桂枝损阳,而用桂枝补气,不知会造成什么后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46

积分

321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46
发表于 2014-9-16 04: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先生,如果你想写严谨认真对自己和别人都负责的医学文章,建议你第一提高你的逻辑能力,这点以前槐杏都说过了,我不用在这儿啰嗦。第二多提高临床辩证能力,再通过时间和更多案例来看看你的解读对不对。不要把自己当成绝对真理,万一你错了就是误人误己。你的帖子我本来是不太想跟的,但正如你以为自己在纠正别人的错误,我也不希望后学被你错误的论据所误导。

我不会费时间跟你玩那些文字游戏,就直接拿你文章中的例子来说明你的辩证失误:

你自己的案例:

"直到有一次,我感冒流涕,发热恶寒,手足冷,胃脘痞硬,汤水不能进,腹泻一日数次。这是不是桂枝人参汤证呢?“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就凭这点描述就能断定是桂枝人参汤?

那么请问,当时有汗没汗?脉紧脉缓还是弦?是发热恶寒重还是下利重?哪个症状最急迫?

如果先生当时没观察这些症状,那说明先生看病不认真。如果观察了这些症状而没写出来,那说明先生写医案不严谨。

就凭这些症状,葛根汤,小柴胡,桂枝人参汤都有可能,全看脉,其它症状和病人所苦。

若脉紧,恶寒重,是葛根汤证。

若脉弦,人微微有点烦,两肋有抵抗感,嘴粘,则用小柴胡。

若是桂枝人参汤证,因为传到里了,则脉缓,不可能浮紧,下利重于恶寒。不想喝水,人可能会蜷缩或肚子喜欢捂。
六十岁前别写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46

积分

321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46
发表于 2014-9-16 04: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你本文中的那个案例:

发热脉浮数、恶寒有汗、口微渴、能食,与桂枝汤,一剂汗出热退,但却出现嗓子疼,还得清少阳善后。


口微渴,能食,就是开始往里传,刚开始有点热了,还没到用石膏的地步,桂枝汤加知母就行,仲景没说不能加减啊。
六十岁前别写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06: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nobody 的帖子

nobody:李先生,如果你想写严谨认真对自己和别人都负责的医学文章,建议你第一提高你的逻辑能力,这点以前槐杏都说过了,我不用在这儿啰嗦。第二多提高临床辩证能力,再通过时间和更多案例来看 .. (2014-09-16 04:31) 
nobody先生,谁玩文字游戏呢?桂枝人参汤用了都下血,还能用葛根汤、小柴胡汤吗?所以不是桂枝人参汤证,就更不是葛根汤或柴胡汤证。
先生说到了“逻辑能力”,说道了“严谨”,那好吧,逻辑上桂枝汤证不可能脉浮紧,所以先生说“若是桂枝人参汤证,因为传到里了,则脉缓,不可能浮紧,”您这样说有没有逻辑问题呢?桂枝人参汤证是协表热而利,并不是表热传里。如果是表热传里,能用人参汤救里吗?再严谨一点说,桂枝人参汤证也不一定没有脉浮,因为四逆汤证也有脉浮的,如《伤寒论》曰:“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此四逆汤证表热里寒的表现,是里寒为急,已经下利清谷了,所以当先救里,故四逆汤主之。桂枝人参汤证也是表热里寒,因为里寒还没有寒到下利清谷的程度,所以可以与桂枝人参汤表里同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06: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nobody 的帖子

nobody:再说你本文中的那个案例:

发热脉浮数、恶寒有汗、口微渴、能食,与桂枝汤,一剂汗出热退,但却出现嗓子疼,还得清少阳善后。


....... (2014-09-16 04:37) 
正是因为没有加减,才出现了太阳热解,少阳火生,是不是这样呢?那是不是桂枝汤不能用于太阳热证呢?
“发热脉浮数、恶寒有汗、口微渴、能食”是里和表不和,是表热还不是里热,因为没有里热腹满的表现,也没有少阳燥烦的表现。
在此先作一个声明,以免因概念不同而引起争论。
我说的太阳证,是《伤寒论》所说的太阳证,不是《伤寒论》所说的太阳病。太阳证包括了表实证和表热证。太阳病的范围就太广了。太阳病的概念包括了得病的时间。太阳病不一定都是表阳证。而太阳证必是表阳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1092

积分

240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92
发表于 2014-9-16 21: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lgdaz 的帖子

lgdaz:对不起,是我打错字了,腹证应为腑证。
按照经络理论,太阳膀胱经没错。但是《伤寒论》原文说太阳病不解,尚未可攻(膀胱蓄血)。外解已,也就是太阳病解已,乃可攻少腹急结的蓄血证。 .. (2014-09-14 18:05) 
“外解已,也就是太阳病解已”似乎不能这么理解吧。按陈修园的说法,太阳病经病为表中之表,太阳腑病为表之里,“外已解”之太阳经病已解,但太阳腑病并没有解,才有太阳蓄血之桃仁承气汤之说。不知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46

积分

321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46
发表于 2014-9-16 22: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先生,我不会陪你聊,太浪费时间,有空多反思医案更有意思。你觉得我说得不对没关系。

我只说我该说的,给看得懂的人看。


告辞。
六十岁前别写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23: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王桂枝 的帖子

王桂枝:“外解已,也就是太阳病解已”似乎不能这么理解吧。按陈修园的说法,太阳病经病为表中之表,太阳腑病为表之里,“外已解”之太阳经病已解,但太阳腑病并没有解,才有太阳蓄血之桃仁承气 .. (2014-09-16 21:20) 
热结膀胱,是瘀热在里,具体部位是少腹部。所谓热结膀胱,并不是指热结在膀胱之器,而是指热结在下焦。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大承气汤等用于热结膀胱,都是攻下里热,使蓄血从大便出。
如第237条:“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第257条:“……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金匮要略》:“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金匮要略》说:无太阳证,少腹坚痛之蓄血证是热在里,结在膀胱也。《伤寒论》说:阳明证,有蓄血。
《金匮要略》之无太阳证,宜大承气汤攻其少腹坚痛的热结膀胱之蓄血(恶露不尽,就是蓄血)证。《伤寒论》之阳明证,宜抵当汤下其蓄血。一条明曰是无太阳证之蓄血,一条明曰是阳明证之蓄血。那么桃核承气汤证之“外解已“,不就是太阳证解已吗?怎么膀胱蓄血还可以分为“太阳腑证蓄血”、“无太阳证蓄血”、“阳明证蓄血”吗?
陈修园说的膀胱蓄血是太阳腑证,有《伤寒论》原文依据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23: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nobody先生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1092

积分

240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92
发表于 2014-9-17 10: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仲景说,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11: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这是太阳、阳明合证。否则的话,也不会有“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的法则。“血自下,下者愈”,是血自下者热结膀胱愈。如果血不自下者,那就是“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太阳病不解,是说外证不解,而不是说热结膀胱之蓄血不解。否则的话,就和237条之阳明证蓄血和《金匮要略》之无太阳证蓄血背道而驰了。

经证腑证说,可以理解为分型。但这不是《伤寒论》的分型。《伤寒论》没有太阳表证和太阳里证的分型。《伤寒论》关于太阳病证的定型是“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证若下之则是违法的。
如“本太阳病,医反下之”。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也是太阳证解已,乃可攻里之义。

阳明证喜忘,病因是阳明里热上冲心脑,治法是攻下阳明里热,而不是清心醒脑。阳明证喜忘之“本有久瘀血”,是下焦之里本有久瘀血,而不是上焦之心脑本有久瘀血。所以阳明证喜忘,病位在里,而不是在表,不是在脑。擅长联系经络者没有什么不好,但并不是不联系经络就不能辨别病证了。太阳腑证是联系经络而推断出来的,但是《伤寒论》并没有太阳腑证的论断。《伤寒论》只有太阳证当汗,阳明证当下的论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44

积分

39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44
发表于 2014-10-6 06: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讲得有理有据,高人。说一点,中医之学无止境,胡老的讲解是入门最好的选择,帮助理解,帮助于临床,实践出真知。学会了再看郝万山和刘渡舟的书,再提高,再学黄煌教授的几本好书那才受益终身,用于临床一针见血。胡老并未卡死太阳病不是内经里的太阳经脉,而是说不完全是。胡言乱语,勿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2:19 , Processed in 0.094433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