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073|回复: 6

凤翅医话——解毒利咽用升麻

[复制链接]

42

主题

1755

积分

106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55
发表于 2014-6-2 20: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解毒利咽用升麻

   


       升麻出《神龙本草经》,言之“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是毛茛科升麻属升麻的根茎,也叫鸡骨升麻,鬼脸麻。要认识升麻,也还得从经方说起。在《伤寒论》中,有个有争议的方子叫麻黄升麻汤。“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这明显是下后的坏病,上见寸脉沉而迟,咽喉不利,唾脓血的阳郁之热,下有下部脉不至,阳气陷下而泻利不止之阴寒,上热下寒,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而手足厥逆。错综复杂,当然为难治。其描述咽喉不利,甚至唾脓血,当为咽喉部位的严重病变,如化脓性扁桃腺炎、咽白喉等出现的症候,泄利不止当为误下治疗错误等所致。 其方用麻黄、升麻、当归、知母、黄芩、葳蕤、石膏、白术、干姜、芍药、天冬、桂枝、茯苓、甘草,其中麻黄与升麻用量独重,配桂枝发阳而解毒,黄芩、知母、石膏清热,当归能治“诸恶疮疡”,于治“脓已成也”的赤小豆当归散清热利湿,和营解毒可知。葳蕤即是玉竹,与芍药、天冬同用养阴润燥,白术、干姜、茯苓、甘草共用治泄利不止。可见仲景先师对阳郁于上,咽喉肿痛不利甚至唾脓血并不禁忌麻黄,与升麻同用其意义深矣!


      在《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有治阳毒与阴毒的升麻鳖甲汤与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阴阳毒以后再论),其中有咽喉痛,唾脓血的症候描述,当也为诸般病因所导致的喉科急证,且此二方都用“主解百毒”的升麻二两为主药,依照此用药规范,则知咽喉不利,毒热结聚可以升麻主之。


      升麻,曾多次口尝之,初感味苦,而后来口中竟然有甜味,故其味道当为苦而微甘,其性辛而微寒,归纳诸家本草对升麻论述,都言有升阳发表,透疹解毒的功用。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等。医者多记住其升阳透疹之功,而忽略其解毒败毒之用。《肘后方》:”治天行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疗,剧者数日必死,疗得差后,疮瘢紫暗,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也):水浓煮升麻,渍绵洗之。苦酒渍煮弥佳,但燥痛难忍“。可见升麻外用即有解毒功效。《仁斋直指方》“治喉痹作痛:升麻片含咽,或以半两煎服取吐”。《圣惠方》有升麻丸,“治咽喉闭塞,津液不通:川升麻半两,马蓟子一分,白矾一分,马牙消一分,玄参一分。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楝子大。用薄绵裹,常含一丸咽津”。举数例可见古人用升麻之一斑,乃天然效良的“抗生素”。

   

       小儿常有咽喉之病,见发热甚至寒战,扁桃腺发炎甚至化脓,多与输液抗菌治疗,然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久而久之,扁桃腺肿大,堵塞气道。有不少小儿被割去扁桃腺,以杜绝感染发热之根,岂不知扁桃腺乃人体之门户,遭外感之邪毒,此腺首当其冲,给机体报信发热以抗邪,割去此腺体,其弊当大于利。因此病为临床常见问题,常以发烧来诊,观察咽喉,一旦红肿热痛,其病多难一二日可愈,甚至导致化脓。中医本可治急证,亦可药到病除,我在实践中,常以辛凉透解,清肺胃利咽败毒为治,以银翘化裁,效多亦可,然多有吃药数剂而不愈者,这就引来了思考。咽喉疼痛红肿导致发热,虽有太阳病发热之形证,也因毒热结聚使然,去其毒热,其外也必解。故而在实践中取麻黄升麻汤意,发越阳气之郁,解咽喉之毒,荆芥协助麻黄解表发散,再配治伏热少阴之甘草桔梗汤,取用疮家圣药且本有发散之力的连翘,玄参养阴泻火解毒,淡竹叶导热从小便下行,再用石膏清解肺胃之热,诸药同用,表里分消,表解热毒去而病解。此方暂定名“二麻汤”,治外感内有伏热,证见发热恶寒,甚至寒战高热,咽喉红或红而肿痛,脉浮紧或数勿论浮沉,舌尖红或舌通体红而干,或舌上生苔见黄,以五岁左右小儿为例方:麻黄6—12克,升麻6—12克,连翘10—30克,荆芥10—30克,甘草10—20克,桔梗6—12克,玄参6—12克,淡竹叶6—12克,石膏6—15克,煎取300—500毫升。此方配伍味道甘而微苦,小儿常易接受。治热病服药当以取效为准,故每首次温服一百毫升是常用量,不汗当小促其间,可以减少服用量为五十毫升,以汗出为度,以此方治此病,常在二日左右病解。



      毛茛科药物常有一定毒性,升麻也如是,大剂量应用可导致头痛、震颤、四肢强直性收缩等毒性反应,当然这是药理层面的说法,但是使用中药必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乃可,故而《本草经疏》言:"凡吐血鼻衄,咳嗽多痰,阴虚火动,肾经不足,及气逆呕吐,惊悸怔忡,癫狂等病,法咸忌之“。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15 收起 理由
zhiban + 15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转载,厥阴病
下一篇:浅谈中医中的非逻辑性思维-----联想与想象

3

主题

0

积分

18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6-2 20: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491

积分

93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491
发表于 2014-6-2 21: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文章,好久不见,盼多多贴文。[s:231] [s:231] [s:231]
曲高和寡,君子失众;阳春白雪,小人朋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2296

积分

80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杏林小子

Rank: 5Rank: 5

积分
2296
QQ
发表于 2014-6-2 2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谢谢分享!
仲景门墙,平脉辨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63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4-6-3 10: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治外感内有伏热,证见发热恶寒,甚至寒战高热,咽喉红或红而肿痛,脉浮紧或数勿论浮沉,舌尖红或舌通体红而干,或舌上生苔见黄,以五岁左右小儿为例方:麻黄6—12克,升麻6—12克,连翘10—30克,荆芥10—30克,甘草10—20克,桔梗6—12克,玄参6—12克,淡竹叶6—12克,石膏6—15克,煎取300—500毫升。此方配伍味道甘而微苦,小儿常易接受。治热病服药当以取效为准,故每首次温服一百毫升是常用量,不汗当小促其间,可以减少服用量为五十毫升,以汗出为度,以此方治此病,常在二日左右病解。

[s:188] [s:188] [s:1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积分

54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6-4 10: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膏量是否太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2
发表于 2016-5-14 09: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二麻汤真的是一大发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08:18 , Processed in 0.206757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