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时间:11月9日上午
备注:凭着一支笔记录的,漏记、误记在所难免,请各位指正、补充!
杨大华(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医院主治医师):
我想讨论的8个问题:
1.经方的着眼点是什么?我认为是着眼于病理状态,包括病理解剖状态和病理生理状态。六经就是六大常见病理生理状态类型,包括失精家、亡血家、汗吐下后各种状态。
2.病有表里轻重缓急,不一定要一张方子包治。
3.《伤寒论》中有许多误治的记载,除却当时大部分医生水平的问题,我们还需要追问:为什么有这么多?误治提示了什么?我认为,是疾病过程中不可把握的变化。论中还有许多条文,一文出示两方,如“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等等,排除了错简的可能,可能是为治疗留有余地,一旦疾病出现了变化,有备用的方子。
4.有时候的治疗会治此扰彼,如苓桂无味姜辛汤条文,栀子豉汤条文,病人旧微溏时,应当如何权衡?
5.“胃气弱,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减到什么量?
6.文中多次出现的“差”(通“瘥”),我认为是指短期的疗效,即缓解症状,不是治愈。
7.煎煮法的问题,仲景通常是煎一次分几次服,也有顿服,也有去滓重煎,有报道用仲景的煎服法确实是最能保证疗效的。还有文中常有“水几升,煮取几升”,如茵陈蒿汤,是否可以推测古代的煎药容器是有内刻度的?
黄煌:这是个很大胆的推论。
杨大华:8.经方派中是否也有流派之分?一派可以称之为“泛经方派”,这是一个开放体系,注重延伸应用;而另一派是“古典经方派”,注重原典,对“拿来”比较谨慎。
陶御风(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我从事的是方药研究,我已经出版的《中药应用发明》、《临证本草》等,都是把药放在只有2、3味药的小方背景下研究,这样比较才有利于发现药证。
我最近在编写的《古方筛选……》(抱歉,书名没有记全),是以案证方。这些方子的入选的价值标准是:
1.古人常用的方剂,这是提供了方证的相似度,而且是小范围的加减,无其他辅助治疗手段,以明确疗效;
2.治疗范围发证转移的方剂,如四物汤,原是伤科的方剂,现在成了妇科的主方;
3.方后有详细使用说明的,如礞石滚痰丸、清瘟败毒饮;
4.有很多名称的同一张方剂,可能是转载,也可能是不谋而合,表示此方受到多位医家的关注;
5.历代有详细方义分析的;
6.经药理验证的;
7.按国际标准,依托古方生产的制药。
按照这些标准,本书选方600余首,是《中药大辞典》的1/20,附载医案5500多例。杨大华提出的经方中的流派,叶天士就是经方应用的高手,用的很活,和曹颖甫正好相反。当代蒲辅周先生的经方也是应用得很灵活,治疗重病的。我是搞文献的,但是文献不等于理论,早期的文献还是要相信,是实践的总结。
李小荣(江西宜黄县计生站医师):
我是在计生站工作的,所以妇科病看得是最多的。昨天有人提到过经期使用温经汤,我也是这样用的,经期服用4剂,还根据傅再希老中医的经验,加入吴茱萸3-6克,及桂枝尖。曾治疗一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每月服用12剂温经汤,3个月后即怀孕。另外大家临床可以注意一下“人中诊”,我治过的几个子宫发育不良患者人中通常较平坦。
痛经的治疗,也是经前服4剂当归四逆汤,不用通草,用鸡血藤,这是陈瑞春先生的经验,经来时用温经汤。这类患者通常面色欠红润,但肥胖者不太适宜。
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当归芍药散用于治疗慢性的妇科感染有的效,但对于阴虚火旺者不适宜。也有合用大黄牡丹皮汤、仙方活命饮的机会,但是合用当归芍药散的几率是最高的。附子用量在3~12克之间,变动的依据主要是舌苔的水滑程度、舌质的淡还是红、脉的快慢。附子是温阳药,能加快炎症的吸收,达到恢复输卵管蠕动的目的。
另外我还有灌肠方治疗妇科炎症,以桂枝茯苓丸为主,月经期不灌,煎取120毫升,灌肠后3~4小时吸收,盆腔浓度很高;有积液的加海藻,有包块者加皂角刺、生牡蛎,炎症明显者加蒲公英。煎剩的药渣炒热外敷脐下。
当归芍药散怎样辩方证:通常面色黄,贫血貌,无光泽;舌质偏淡,苔面水滑,苔面一定有水,不是干燥的;舌下静脉充盈,有时候细小的分支也充盈,这在肝病病人身上尤其明显;会有乏力、困重、下肢浮肿、头晕等湿像;脉通常是大、缓、滑、濡。
《金匮》云“血不利则为水”,《本经》云芍药“逐血痹”,这让我对芍药在真武汤中的使用豁然开朗。黄老师曾说桂枝能增强心肌收缩,促进动脉血流动,那么可否理解芍药能促进静脉回流呢?所以服用桂枝汤以后能够汗出,这就是对全身血管病理状态的调节!
五苓散既可以对体质用药,如爱好经方的案例,也可以对症状用药,比如条文中有“其人瘦,颠眩,脐下悸”的描述,就不是对体质,而是症状用药。五苓散方证需要与防己黄芪汤、大柴胡汤方证鉴别。
体质学说应当有其灵活的一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慢性病中体质有其稳定性,也有其变动性,比如大柴胡汤体质的人也可以由于生活环境、饮食方式的改变,变成一个黄芪体质。体质的改变在妇女身上尤其明显,许多就诊的产后妇女常说以前我做姑娘的时候怎样怎样,怎么生了孩子以后现在便秘、怕冷、腰酸、脸色这么黄,这就是分娩后气血变动导致的体质变化。
杨大华先生提到的一文两方的问题,我认为从体质学说角度就很容易理解了。(自强不息注:听到这里,我和上下求索如醍醐灌顶,面面相觑:老天,怎么会有这样聪明的人?)
连新福(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副教授):
帕金森病患者最痛苦的两个症状:震颤和拘痛。震颤中医一般采用平肝潜阳熄风药,拘痛呢?我们用过芍药、甘草、葛根,都没有用,没法止住患者的症状。曾经有这样一个患者,那时候正好火神学派比较红么,我们就用了麻黄10克附子15克细辛10克先煎,加葛根200,白芍120,用温经的方法去缓解拘痛。患者服用以后,出了很多皮疹,症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内经说“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用温阳的方法是不是也是补肾呢?《举痛论》里说了很多引起疼痛的原因,寒邪是最主要的,所以是否可以用温药治疗、预防帕金森病呢?还有我觉得,附子不是补阳根的药,补阳根的应当是硫磺。孙思邈说用醋煮硫磺九天九夜,少少服之,可以使人长寿,预防痴呆,李时珍的书里也有用萝卜泡硫磺九天九夜的记载。
黄煌:原先有一个很好的成药——半硫丸,用来治疗老年人的便秘的,是否也可以考虑治疗帕金森病的便秘?很可惜这个成药现在已经不生产了。
连新福:在座的有许多是西学中的医生,黄老师常常说西学中的比中医学院毕业的中医要学得好,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诊断非常明确,有许多患者因为晕倒送医院,CT查出来有脑梗灶,你中药用上去患者醒了,但是实际上你如果测个血糖,他是低血糖晕倒的,即使不是中药只要有能量补充进去他一样会醒,如果你诊断不明确,就会误以为是中药的功劳,这样的总结是不对的。
有段时间用附子跟热,但是附子也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这不是救命,这是医疗差错。昨天有人说脑梗用泻心汤,但是我觉得脑梗治疗还是要抓本质,不一定完全是泻心汤证。还有我个人体会,连翘用到30克以上会引起头晕。我说这些是干什么呢?就是说无论如何大家都要珍惜生命,要尊重生命,而不要逞能。
缪青云:
经方能够改善很多晚期肿瘤的生活质量,比如炙甘草汤对于消化道肿瘤,但是对肿瘤本身好像束手无策。但是要知道,很多癌症病人非常希望服用中药也能够把肿瘤缩小,这让我们有时候很无奈。所以我觉得,经方治疗肿瘤,还是有其不足之处,或者说我们没有更好的认识方证。
我们还要重视民间的方药。江阴有个民间老中医,在外科治疗上有张秘方,就是对皮肤溃疡,久不收口,先用月石化水洗伤口,用活地龙去泥晒干,白糖腌,用棉签蘸取汁水涂患处,也可以同时配合蒲公英、银花之类的煎剂内服。朱良春用地龙治疗颈部淋巴结核。
吴宣祥:白砂糖可以治疗宫颈糜烂、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引起的溃疡。
刘建伟(山东省青州市赵铺卫生所医师):皮肤的化脓性感染、烫伤,伤口清洗后用野兔毛剪碎敷上,愈合很快。家兔的毛没有用。
李晨(经方爱好者):日常磕伤,可用白糖。胃癌的出血,我觉得可以用黄土汤,灶心土很重要。
周捷(江苏省句容市葛村医院主治医师):灶心土是火性很重的药,黄土汤一定要有虚寒之象时才可应用。浙江的何任治疗肿瘤,有用藤梨根、生米仁的经验。
经方中(河北省安国市西伏落乡医院):
大家要注意中药材的质量,现在很多中药掺假严重:
柴胡:掺山豆根,这个是有毒的;还有掺柴胡苗的;
丹皮:掺碎白芍;
桃仁:掺杏仁;
红花:掺糖,增加重量;
虻虫:掺小蜜蜂;
粉防己:掺木防己,马兜铃科的,有毒;
细辛:掺牛膝的须;
半夏:法半夏是白矾制的,多吃会引起痴呆;
……
乙肝携带者无症状可辨时,可以采用体质辩证。
贾长鹰(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弘济医院主治医师):
我曾治过一例自发性性兴奋患者(自强不息注:这个病在美剧《实习医生格雷》中有过介绍,在国外,这是需要手术解决的),根据陆渊雷书中的启发,认为这是神经感觉的异常,用小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治愈。
治疗卵巢囊肿、盆腔积液,我常用逍遥散加水蛭、二丑、玄胡,一般半个月能收效。
何勇(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
经方要有产业化发展思路。我听诸位所言,对于妇科病的治疗大多采用当归芍药散、薏苡附子败酱散,男子的慢性前列腺炎多采用真武汤或者桃核承气汤,这些方子具有多大的临床价值啊!要知道上海的民营医院有70~80%是靠看妇科病或男科病生存的啊!
黄煌:
经方要真正推广,要使其成为主流医学,离不开三方面的努力:一是要有经方的培训机构,培训出真正能够临床实践的医生;二是要有提供优质中药饮片的机构,确保药材质量和药的效果;三是要有专门管理申报注册诊所的机构,为经方医生自己开设诊所铺设道路。日本津村制药公司仅凭小柴胡汤就能发家,在小柴胡汤的故乡——中国,经方更应该发扬光大,并首先服务于中国人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江阴论剑:群英见智录(上)下一篇:体质辨证的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