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189|回复: 2

[推荐] 江苏名医系列(6)——江阴薛文元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4845

积分

225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845
发表于 2013-5-25 21: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薛文元(1867-1937), 名蕃,字文元。江苏省江阴县璜塘镇人。早年师事江南名医柳宝诒,而后悬壶沪上,精于内妇二科,求医者络绎不绝。薛氏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 1933年就任上海中国医学院院长, 为培养中医后继者卓有贡献, 是近代上海中医界颇具影响的人物。其门人有盛心如等名医。
        1.初涉岐黄
         薛氏出身贫寒, 父芝卿, 为人帮厨, 母朱氏,居家纺织, 虽终日辛劳, 亦仅勉强维持生计。他在私塾就读数年, 即不得不辍学归家。而后去一富家做工, 晨起放牧, 晚间挑灯诵读, 每至夜阑, 如此数年, 深得文学根底。此时,邻乡有药肆招收学徒,薛氏认为医药关系人生健康, 济世救人, 乃为善事,欣然从之。在药店繁忙的工作之余, 他对药物形态之鉴别, 药性寒温之差异, 炮制及配伍规律, 无不潜心研习. 有来配药者,必询问患者之病源, 根据处方, 查阅方书, 探讨医家用药之旨。如有不明, 则求教于坐堂医师,直至明了为止。日积月累, 研习既多, 对医药终至初通。
        同乡医家柳宝诒, 擅长温病, 医名大噪。薛氏久闻其名, 并在药店中反复研究病家送来之柳氏处方。只因家贫力薄, 不敢登门拜师。柳宝诒知道此事以后, 甚为嘉许, 遂收薛为学生。薛氏认真攻读《素问》、《灵枢》、《甲乙经》 、《难经》、《伤寒》、《金匮》诸经典, 旁及《巢氏病源》、《千金》、《外台》并金、元、明、清诸家学说, 在众弟子中, 惟薛氏学绩最佳. 柳宝诒常在诊余为其剖析经义, 推阐各家辨证论治之秘, 并复示运用医门八纲及汗吐下八法之旨. 从师数年, 进益日深。
        2.杏林传薪
           学成后来沪上, 但其既无显要攀援, 又察性耿直,难以挂牌行医。歧路徘徊, 倍增懊丧, 万不得已, 勉就私家司帐, 余暇则为人治病, 每获良效,其术初显。虹口三新纱厂闻其名, 聘为厂医。南市果育堂、新闸广仁堂先后礼聘主持医务。而后, 薛氏自立医室, 来诊者纷纭。1 9 2 9 年, 反动政府提议废止中医, 薛氏针锋相对, 集合同道, 竭力抗争。事后深感欲振兴中医事业, 莫过于优先育人。特别是近代西学东渐, 在一些人中, 民族虚无主义盛行。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学术, 必须一改中医世代师徒承授的传统传业方式, 而代之以正规的学院教育。由于薛氏的学识和在医界的声望, 他被推为中国医学院院长(院址在虹口老靶子路, 今武进路), 整饬院务, 严定章程,修编教材, 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历届毕业, 人才辈出, 全国各地及南洋一带, 皆有院中同学执业其间。薛氏的卓越活动, 使他成为近代中医教育界的先驱人物之一。
       3.论治温病
          薛氏师承柳宝诒, 得其精髓。论治温病, 既重卫气营血, 又不离伤寒六经, 常对弟子曰: “温病学说脱胎于仲景之《伤寒论》, 临床审证用药, 必须参合贯通, 效即合于理想。盖伤寒以由阴转阳为顺,温病则以营返卫方吉, 其理一也。受邪之后, 必先从卫以表散, 力求浅出, 防止深入, 切记毋忘。”故薛氏将栀豉汤加味列为治温病第一法。淡豆豉、黑山栀、薄荷叶为方中主药, 益牛蒡之宣透, 以使邪能外达, 佐通草之淡渗, 可泄热而有助于汗解。即使邪已由气转营, 甚至耗灼清津, 然于养营清热之中, 仍不遗漏透表达邪之品。常以鲜生地加豆豉或牛蒡同打, 闭则加至宝, 陷则佐紫雪。虽遇犀角地黄汤证, 亦常配合宣窍透表。对于疹疮之治疗, 主张清解宜泄, 因势利导, 不使过汗而伤正气。如湿温缠绵, 大便见血, 更应辨明病机, 施治迥然有别。凡炽热神昏, 澹语躁狂, 疹透不爽, 烦渴引饮, 便血鲜红, 脉形细数, 舌光绛无苔, 此为邪盛劫阴,火逼大肠, 常以下方济急, 每能挽救出险。处方:
                                鲜生地18 克      鲜沙参16 克       鲜石解15 克(先煎)       银花炭9 克
                                 粉丹皮6 克      川贝母6 克(去心)      带心翘9 克           肥知母6 克
                                生石膏18 克    寒水石9 克      紫贝齿15 克(先煎)        钩藤9 克(后下)
            神犀丹一粒(研末另化)  西洋参6 克(另煎冲, 渣再煎代饮)。
        如遇湿温延经二旬以上, 白疹屡透不达, 身热不扬, 神疲恶烦, 呻吟不寐, 形肉瘦削, 言语低沉无力, 便血紫黑, 脉濡细数带芤, 且有间歇, 舌光少苔, 质无华。此属正伤, 营气大亏, 而湿热蕴毒,羁留大肠, 用仲景黄连阿胶汤加味, 常能转危为安。处方:
                                 盐川连1.5 克     黄芩炭3 克     生白芍9 克     阿胶珠16 克(包)
                                  粉葛根9 克      银花炭9 克     蒸山药9 克     生地炭9 克
                      米炒荷蒂三个, 生熟谷芽各9 克,鸡子黄二个(分二次打冲)
                      另吉林人参、西洋参各4.5克, 文火炖汁,分多次饮服。
       4.首重舌诊
          薛氏辨证论治向以四诊合参, 但又特别重视舌诊, 更能辨别舌苔之真伪。即使晚年目力较差, 亦必详察而后立方。每遇紧要关键, 甚至从苔而论治,常获奇效。
        曾治一八岁女孩, 起病于端午节后, 身热七日不解, 有微汗, 烦渴引饮, 但愈饮愈渴, 胸闷焦躁,不能安卧, 两目微现红筋。前医曾投白虎及鲜生地、鲜石斛等方, 其势益甚, 日夜饮水达五磅暖壶两瓶以上, 大便秘结, 小溲黄赤, 舌光红, 症势似极严重。薛氏诊脉慎思之后, 再详察舌苔良久, 指出舌中近根处有白腻苔一小块, 相当于白果大小, 凭此可以断定为湿浊郁遏, 三焦气化失宣。伏邪不得外达, 则炽热始终不解;清津失于输布, 则烦渴引饮;饮水过多, 则湿聚更甚, 故愈饮愈渴, 与阳明热盛伤阴截然不同。小块之苔, 白腻且厚, 舌质光红,细视仍润, 此属湿郁之征. 拟用芳香化浊, 宣畅气机之方。处方:
                                 鲜藿香9 克    米炒茅术4.6 克   白蔻仁3 克(后下)     川朴3 克
                                  牛蒡子6 克    枳壳4.5 克          广郁金4.5克          鸡苏散9 克(包)
                                  鲜佛手3 克     白梗通3 克  
                   另以万氏牛黄清心丸一粒研末, 开水化服。
        一剂之后, 身热渐解, 渴饮陡减, 小搜畅利,胸脘亦较舒适, 舌苔反转为普遍薄腻微黄, 但大便未解, 改方为:
                             鲜藿香9 克     鲜佩兰9 克     香青蒿6 克    炙牛蒡4.5克  
                            净连翘9 克     焦山栀9 克     全瓜萎16克    仙半夏9 克
                            蜜炙枳实6 克    杏薏苡仁各9 克    益元散9 克(包)
       一剂后, 大便畅通, 气味重浊不堪, 渴饮极少,精神舒爽, 已能安寐, 身热极微, 再拟:
                           香青蒿6 克     鲜佩兰6 克    鲜白薇4.5 克   瓜蒌皮9 克  
                         江枳壳4.5 克   广橘白4.5克   云茯苓9 克     通草2 克
                          碧玉散9 克〔包)   野蔷薇3 克   荷梗尺许(去刺)
              连服二剂, 诸恙悉解。
《上海名医医案选粹》收集了上海丁仲英、朱鹤皋、沈琢如、祝味菊、郭柏良、徐小圃、徐丽洲、陈存仁、薛文元、顾渭川等16位名医验案,精选编纂而成。书中充分反映了上海有代表的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及临床诊疗经验,上海是名医汇集之地,在近代中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0 收起 理由
zhiban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如何提高个人临床技艺
下一篇:江苏名医系列(7)——苏州经绶章

8

主题

1056

积分

325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56
发表于 2013-5-26 07: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贪多嚼不烂,不如一心学伤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931

积分

104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病无定病,治无定法,

Rank: 3Rank: 3

积分
931
QQ
发表于 2013-5-26 08: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贪多嚼不烂,不如一心悟阴阳  其流诸名医家 本一家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5:18 , Processed in 0.08772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