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春秋迄两汉这千余年时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逐渐完备、走向成熟、并发展至巅峰的时代。《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便先后诞生于此时间段。
人们常说不要躺在在老祖宗的怀抱里吃老本。可历史的车轮滚滚到今天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老本呢?而让我们中医处于今天这种风雨飘摇、濒临灭顶的绝境呢?
先来看《内经》,这部在中医学理论发展史上有着奠基石意义的鸿篇巨著,它就是我们中医界的《葵花宝典》。这部经典著作能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这个时代,可我们却不能穿越至它的时代。所以我们今天,除了在《中基》上见到的对其引用的支离破碎、断章取义的内容外,在这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年代,没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去读它那晦涩难懂、高深莫测的经文。故今天在专门培养中医人才的中医大学里,外语倒成了必修课,而《内经》竟成了选修课这种怪现状,况且还不是全部内容,只是节选部分内容。尽管从古到今有许多医药教育学家,都谆谆告诫习医者必要熟读《内经》,非常强调其重要性。
那么既然《内经》这么重要,为什么现今不受欢迎了呢?因为除了它离我们年代过于久远、内容过于艰深的原因外,再有,我们即使读了、研究了也还不能把其灵活应用于临床。因为从一开始《内经》就给后世读者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医者意也”。诚如喻嘉言在其《寓意草》序中所言:《内经》所谓微妙在意。他的《寓意草》之“意”亦为此意。面对病家、抑或一段经文他喻嘉言能“意”,别人不一定能“意”;张三能“意”,李四不一定能“意”;我能“意”,你不一定能“意”。于是便有了同一段经文便出现了各家注释千差万别的现象,让后世无所适从。同样,面对同一病人,不同中医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会开出大相迳庭的处方的奇怪现象,因为不论是对脉象的体会,还是对病人的临床表现得出的判断,全部是靠医者“意”也。说白了看病就是“跟着感觉走”,就是看你对“意”的道行有多深。如此一来,疗效就难免参差不齐,好的覆杯而愈,差的久无疗效,甚至一命归西。这就会势必影响我们中医的就诊率。
同样,仲圣开创了辩证论治的先河,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的《伤寒论》理法方药齐备,其法为众法之宗,其方为群方之祖。《伤寒论》从字面上来看虽没有《内经》那么晦涩难懂,但也年代久远、几经兵燹,后人也无从窥其全貌而领会其精义了。只因他的方子配伍精当、法度森严,后学便望而却步、裹足不前了,宁可用隔靴搔痒的时方,也不愿用效如桴鼓的经方。这就是中医发展史上两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巨著给我们留下的遗憾。
再说《难经》,扁鹊只不过是个投机分子而已。想当年他操能透视脏腑之功能,挟起死回生之密技,兼修内外妇儿之全科,叱咤江湖,医名冠于天下,简直就是医界的“独孤求败”。连医圣都感叹其医技之高超、才学之敏秀。可他留给我们的《难经》,既无他对于“虢太子尸厥”这一类病该如何抢救的施治方法的描述,也无使他具透视功能的丹药的配制方法的记载。这不能不说是中医发展史上最大的遗憾,所以医圣的头衔也不会安在他的头上。大概秘藏家技,(他也因此遭遇了杀身之祸)此种陋习就打扁鹊哪儿开始了。他的《难经》经文其晦涩难懂的程度与《内经》比肩,也只能靠习者去意会了。
再到华佗,这位老先生,按今天来看,就是太不把领导放在眼里了,以致招来杀身之祸。他的医疗技术丝毫不逊于今天的西医,更别说中医了,他也没给我们留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而和他几乎是同时代的仲圣,为什么对于像“麻沸散”之类的麻药的组方、配制方法以及外科手术的操作要领,在他的著作中也只字未提呢?这真是中医史上千古之谜。因为那个时候医学上的分科并不像现在这样细致,华佗本人也是内外皆精通的大医学家。据说北京有一家中医博物馆,馆内所藏我国古代一套外科手术器械与今日西医所用之手术器械几可乱真,呜呼,利器尚在、术已不存,惜乎哉,甚矣。
再就是《史记》记载的先秦时代的医缓、医和,西汉苍公,他们都是当时医林之翘楚,他们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能做到准确无误、丝毫不爽。但是他们也没留下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们的医技也只能是令人感叹和神往了。
我常常思考,为什么有用的东西总会失传,从古到今我们行之有效的医疗技术究竟失传了多少?这恐怕是难以估量的,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医界的“文化苦旅”。如果那些高超的医疗技术能流传到现在,可以想象中国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绝对是超一流的水准,也是我国亿万人民之幸事。一切都是如果,历史发展到今天,经典留给我们的是艰涩难懂、只可意会的经文;正史留给我们的是一些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最后我们剩下的只有唏嘘的感叹和无尽的遗憾。最终也导致了我们中医所面临的困境和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
|
上一篇:在当今时代,对于中医的发展前途,最紧要的是什么?下一篇:“治癌神医”王学贵非法行医被查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