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一直都比较赞成刘渡舟老的观点;就是六经虽然不完全等同于针灸的经络;但是把它和经络割裂开来是无法解释很多现象的;我临床碰到疑难的问题;也是从经络下手思考,屡获奇效。我们可以广义的理解六经:就是生命的各种通道,西医对这个问题认识非常偏狭;但是我希望中医界的有识之士不要再拘泥于沉溺于所谓秘方或者单纯的方证对应研究;而是真正与现代科技结合去揭示其中奥妙;这里面可以做的工作多得很;而且再迟一点,等到国外的研究者也明白了中医的道理去申请专利,国人就悔之晚矣——不过我不看好用黏着语和屈折语思维的人群;他们缺乏大局观和动态观的思维方式是先天落后的
从哲学来说这个世界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但是流体也必须本于实体,世间本无路,走得多了就成了路。六经就好比是沟通实体脏腑的通道;但也不能脱离脏腑存在;脏腑也必然是通过经络来运化的。这两者是不可偏废的;胡希恕所谓金匮要略第一篇不是仲景书的论点;我以为大谬不然。这是被机械集成的皇汉医学毒化过度的结果。就像他不能理解麻黄升麻汤和温病时方派很多验方一样;金匮要略正是把脏腑辨证发挥得非常多,也有非常多相关理论的书。六经辩证是阳,脏腑辨证就是阴。表里有三阴三阳;卫气营血;这都不是矛盾的存在。而是可以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六经和脏腑辨证可以很好结合;温病派的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时方验方我也常采取拿来主义,是很好的补充。
尽管我在临床上外感病治疗;中医经方一点都不比西医慢;但是现在人很少去先看中医了。在这个速递快餐速配流行的浮躁时代;他们宁可连续几天去吊针两个钟头一动不动也不愿意自己在家用电磁炉(我以为这是可行的)花半小时煎服中药。我们更多面对的是内伤病情志病。现在认真钻研金匮要略的网络经方派;我很少见得到。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勤求古训(内经在流传过程中掺杂了很多糟粕;但是很多很有用的观点我们是不是要把它鉴别出来呢)博采众方基本要求我们现在都做不到,是不是有愧于圣人之教?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Re:临证思考22:坎卦解下一篇:观其脉证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