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M男,26岁,发热1天。一度达39度,头晕,恶寒,服药(不详)后微汗出。轻咽痛,腰背及下肢酸痛,胃纳可,大便今日未解,小便黄。口干多饮。舌淡稍胖,苔薄,脉滑数。腹软,抵抗中下,心下及左胁轻压痛。脐旁左侧压痛。咽红,充血甚。咽反射稍强。形体中等偏壮实,唇红。素畏热,有“肠炎”病史,饮食不慎(辛辣热性食物)则腹泻 。夜寐好。
予以处方甘露消毒丹两剂。中午服药后温覆后汗出,随即热退清爽如初,高兴不已,谓早点服中药就好了。但到夜间又出现发热,咽痛,予以两次服用剩下中药后无缓解,再测体温近40度,随即要求输液,予以静滴阿奇霉素0.5,输液过程中嘱咐其服用剩下中药,发现其人有明显石膏证,予以吞服生石膏。不久后出现呕吐,呕吐后觉舒适许多。输液完毕,未用退热药旋即复原如初。速度之快,出乎所有人之意料!第二天就生龙活虎,未再发热,也无咳嗽等后遗症。
此患者为何初效后无效,其退热之速是由于输液的原因还是中药积累后发挥的作用,亦或是呕吐之后的效果,不得而知。但是后来接诊的患者中却没有见过如此速效的病例了。说到呕吐,似乎也是治疗发热的一种潜在手段,因为伤食而发热的人还是不少,特别是小儿。吐法似乎也可以和下法一样治疗伤食。
临床门诊病人感冒发热或咳嗽患者比例不小,占了很大部分。以前用的多得是葛根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等效果还不错,但也有一些效果不好的,后来自己学习药证之后发现除了麻黄、柴胡类方之外,石膏、大黄类方也大有用武之地,于是反思以前治疗的效果不好的病例。今年开始慢慢大胆用大柴胡于发热病例上,效果不错,尤其对于很多小孩效果很好,此外还用过调胃承气汤、黄师四味退热方等,自觉手中又多了一种武器。但是最近遇到很多发热患者,虽然也有身酸痛头痛伴或不伴咽痛,但大多不恶寒,不像麻黄证,个个舌红唇红的,脉滑。用小柴胡吧,觉得力量不够,用大柴胡吧,又无可下之指针,甚为棘手,用甘露消毒丹治疗过好几例,效果也不尽理想。此类发热用阿奇霉素效果很好,由于病人没做检查,也不知道是不是支原体感染。后来想起,此类或许是古人所说的“温病”,杨栗山所说的的“有表证而无表邪”,由内热外发所致,只是自己选方用药经验欠缺,所以在此发帖请教各位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经验。望大家多多指教!
附:观察了这段时间就诊的发热及咳嗽病人(多用柴胡剂),大多是是此类舌红唇红的火热体质患者,其他虚寒类患者少有患病的。或许古人关于时病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不同季节气候的患病人群或者疾病种类应该是有一定规律的,虽然说经方提倡随证治之,但是总结这些规律无论是对于中医学还是对于经方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欢迎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经方小个案(脑梗塞)—风引汤下一篇:经方合用临证举隅(转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