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934|回复: 3

[推荐] 《伤寒玩家攻关秘籍手册》——玩家天下《伤寒论》1

[复制链接]

302

主题

2669

积分

64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胡必江

Rank: 5Rank: 5

积分
2669
QQ
发表于 2013-5-6 09: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
雪山来客

【原创】《伤寒玩家攻关秘籍手册》——玩家天下《伤寒论》
⑴西医的“真知灼见”:

反复感冒,西医谓之“免疫力低下”,故抵挡不了细菌病毒的入侵,于是西医祭起了它的几个“无上法宝”:


一曰“无菌室”,既然是细菌病毒入侵,那就杜绝它的来源,不让患者接触细菌病毒。很好,“顺理成章”之说。但最好是将整个地球化为“无菌室”,一劳永逸。不然人类总要受到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细菌病毒多骚扰。


一曰,加强免疫力,如注射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流感疫苗等等。很好,同样是“顺理成章”之说!“广开财源,红利滚滚”!


一曰,“上工治未病”,如果是一个外科病人,例如对一个将要接受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往往要提前两天住院,在这两天当中,除了正常“例行公事”之外(全套的X光透视、B超、心电图、血常规等等,一个最初级的民间草医也可以背得下来了。)同步进行的一个重要而且必须的,绝对不能疏忽的项目是,先给患者吊上水,吊各种各样的抗菌素,以防感染。在手术之后,患者卧床期间,继续吊水,以防伤口感染。很好,完全是“顺理成章”之说,“有中国特色的西医”!


于是,在西医的细菌病毒学说的支配下,数以亿计的患者被忽悠了进去,数以万吨计的抗菌素被消费,注入了患者们的血管。数以亿计的金钱被投入。于是,制药企业空前繁荣昌盛,利润滚滚而来,中间销售环节红利红得发紫,胀破了各级药商的钱包包。生产与销售两旺,推动国家生产GPT指标不断飙升,这真是一派空前繁荣发达的大好风光啊!“民病而国强”!


但笔者在央视节目中也看到了西医们的苦衷,一位西医门诊大夫对着镜头如是诉说:往往患者们会主动提出要求注射抗菌素,而一位感冒患者的门诊,如果大夫不给他开上几百元的各种抗菌素,患者就会提出强烈地抗议!甚至于直接将门诊大夫告上法庭!真的叫人晕过去了。大夫该开出何种抗菌素,是口服,例如阿莫西林等,或者是注射初级廉价低毒的青霉素,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夫自然会按照用药规范用药(除去丧尽良知为赚取提成的大处方外),但这种规范性的用药,却往往会使患者觉得不过瘾。真的叫人实在是看不懂,这个世界是不是发疯啦!


超档次、大剂量、连续性的使用抗菌素,会最终导致细菌的抗药性,会发现在使用若干次相同品种的抗菌素完之后,往往不再灵验。于是新一代的抗菌素的开发势在必行,而开发新一代的抗菌素是一项长周期、高投入的项目,而项目搞成之后投放市场,随着滥用,其抗药性很快产生,其生命周期又有多久呢?是三年,还是五年?新时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无有了期的全民游戏,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推进着。


这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不仅震住了无数的患者,同时也震住了传统的中医们,自惭形秽啊!古话说“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可以在医疗行业中,“强龙偏偏压住了地头蛇”!而且偏偏“压你没商量”,这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全民性的共识!


⑵某些中医如是说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当前随着抗菌素的广泛、甚至是滥用之后,中医传统上的“伤寒”,却已在更加深刻的意义与层面上被就地掩埋了。


是故,居然会有中医认为,现在上有房屋遮蔽,身有暖裘遮体,伤寒在当前已不成为一个问题!(《伤寒论》可以束之高阁,或者“就地掩埋”?)


而笔者却以为,在当前,在伤寒方面,不仅还存在着问题,而且还问题多多,在抗菌素时代,中医当如何发掘《伤寒论》的无限魅力所在,是摆在每一个地道中医师面前的绕不过的大问题!


⑶正宗中医理论如是说——“轻轻的一个吻”行踪透析——外邪入侵的因果链:五行平衡失调→真气内虚→外邪入侵→局部组织的气血循环受阻→病毒细菌伺机揭竿而起造反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余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汙,工巧神圣,可得闻乎?”


按上文论述,当人体内在的平衡破坏之后,人体必然正气虚亏。于是各种外邪就会乘虚而入,不留行迹地给你“轻轻的一个吻”,结果导致风寒侵入肺经,就会反复感冒,引发气管炎、鼻炎等。病毒侵入肝脏会引发肝炎,侵入肾脏会引发肾炎,侵入心脏引发病毒性心肌炎等等。


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而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情志失调而导致气虚之后,人体极易为外邪所乘,在不慎之中被它“轻轻的一个吻”,居然就能“如入无人之境”而长驱直入,留下了无穷的后患。


反之,外邪的入侵会进而破坏五行的平衡,就会进一步削弱各内脏的功能,为以后外邪的反复入侵提供了条件。如气虚者往往容易反复感冒。


因为,外感风寒之后,机体为风寒所侵,伤寒意义上的六经辨证的所谓的“证”会必然出现,人体经络的运行必然会遭到阻滞,带来了相应的气血运行失常。也就是在“气血营卫”的各个层次的运行上出现失常,由《内经》:“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论述,我们知道,外感风寒的机制是:先有真气内虚在先,再被外邪所乘在后。再由外邪(包括风寒湿等等六淫)所乘,进一步造成整体上的,或某些局部部位的气血运行失常,及气血的局部供应不足。于是在该部位的细菌与病毒(还可能有其他的致病因子)伺机“揭竿而起而造反”,进而在该部位出现“发炎”和“感染”的细菌与病毒繁殖现象。


故必须指出,所谓的“感染”与“发炎”是否存在呢?不错!每一个传统的中医也不得不承认,这些确实是存在的,细菌与病毒也是有的。但那些不是第一位的,而是次生性效应。居第一位的,是真气内虚在先,外邪所乘随之,进而局部的气血循环机制被破坏,然后是局部的气血虚亏与不足续之,最后才是细菌、病毒之类的因子乘机繁殖。


如果要刻画出一个因果链的话,不妨表达为:


真气内虚→被外邪所乘→局部气血循环机制破坏→局部的气血虚亏加剧→细菌病毒伺机造反与繁殖。

以传统中医的观点分析与治理,是驱除外邪,调治局部气血循环机制(《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的应用),细菌病毒之类的造反,就可以不药而愈!


本文以论述情志致疾为主题,外感及伤寒的问题将在今后再撰专文论述(等待——精彩继续)。这儿仅举出笔者得以初步切入《伤寒论》方法的心得介绍,与两个临床小插曲供读者欣赏。


⑷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是对治伤寒系列疾病的“专家系统”兼“临床速成速战手册”——《伤寒论》的“10%与90%原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从学计算机的“10%与90%原理”说起——计算机从科班到玩家——玩家天下计算机


记得在十多年以前,计算机普及刚刚才开始起步的时候,各种各样计算机书也都是厚厚的大本大本的,什么“硬件”、“软件”啊,操作系统啊,“DOS”的几十条上百条命令啊,“计算机语言”啊,等等,铺天盖地一股脑儿地袭来,每一本书都足足有两公分厚,一时间让众多门外汉慌了手脚。


这时候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谭浩强教授鉴于公众的畏惧与神秘心理,为了打破对计算机的迷信,提出了一个著名的“10%与90%原理”,就是说,“用10%的命令,完全可以解决90%的计算机问题”。进一步的意思就是,那个10%的基本命令,总共只有十多条,就是日常计算机操作过程中最常用的基本命令,而用这些基本命令,完全可以搞定计算机操作过程中90%的问题,就可以将计算机驾驶起来了。而其它90%命令中的一小部分,完全可以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逐步地慢慢地熟悉,至于另一部分,可能就永远也用不上啦!


其实笔者当年初学计算机时,也经常是望着那厚厚的一大本100多条DOS命令发怵!也是硬着头皮一条一条地硬啃,当然是先啃排位在最前面的,边啃边用,很快也就把电脑给玩转了。但就是没有想到去总结总结这当中的什么原理与什么规律。再后来,在当年的《电脑报》上面看到了谭浩强教授的这篇文章,觉得真是妙不可言啊!自己不也就是这么起步的嘛!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么奇妙的“原理”呢?高人,毕竟就是高人嘛!不管什么事情,经过了高人的脑袋一转一点拨,再品味起来,那其中的味道可真的就是不一样!


再后来,大概是1995年,笔者所供职的石化总厂培训部为了加强培训力量,将笔者调入培训科工作,一报到就发现,偌大一个重点部门居然没有电脑!部门经理说,原来是有一台电脑,因为都不会用,打入冷宫日久矣!


原来培训部一向很重视对本部门教职员工进行计算机培训,每年至少要大张旗鼓地进行一次全员的计算机培训。培训班的教师就由本部计算机教研室的教师们担任。例行的课程,照例是千篇一律的BASIC语言[1],学员们学一通语言,然后学习编写程序,上机运行通过,就算是大功告成,毕业!


但是,面对着培训工作中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如一期期的新学员报名登记造册,发给学员证,培训成绩登记,发给毕业证,再把学员成绩造册上报各分厂、总厂、总公司等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中,还是依然如故地由人工抄写。整个培训部门,一年到头的都陷入到抄抄写写的最最低级的重复性劳动当中。如何用计算机解决办公自动化的实际问题?从上到下,乃至传统的计算机科班教师,都不会做,甚至于都没有想起过这种情况有什么不正常?


总厂权威培训部门教职工的计算机培训,由本部门的计算机教师执教,在进行了若干年之后,居然没有一个部门能够将计算机用于日常的管理与办公自动化!


笔者在报到的第一天,就将电脑从仓库搬回了办公室,开始着手解决办公自动化与计算机在管理方面的应用。大概进行了两三天,发现当年微软的视窗软件并不好用。最后锁定在了使用当时一款著名的国产软件CCED,与数据库软件FOXBAS联合运行,就可以解决当时所有的管理与各种证书报表的打印工作,往昔动员全体人员抄写若干天的工作,用笔者设计的应用软件组合,可以迅速规范漂亮地打印完毕。


但是笔者从来也没有接受过历届的计算机培训,也不会编程,而被培训过的人员,学习了计算机编程,却没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那么问题的症结究竟发生在何处呢?


原来,历次的员工计算机培训都是遵照科班模式的学习计算机语言,编程等等步骤,名之曰培训,实际上还是“学习”。这个是计算机的科班的“正路子”。


笔者的野路子,仅仅是学会了十条左右的DOS命令,把当时现成的应用程序玩转起来,就搞定了一切。


两者的区别,一个是“学习”,会死背,能通过考试,就是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个是“玩”,要会玩,具有玩的能力,但是未必就能通过考试。


至于再过了几年之后,已经充分地体现出,计算机世界,就是一统玩家天下!就和玩游戏差不多。


○用“他山之石”,来攻一回“伤寒之玉”——《伤寒论》潜台词揭秘——伤寒棋谱(百宝箱)——培训模式显威力——临床与条文并进模式——过程永远比目的更重要


再后来,笔者也开始“玩”中医了,尤其是开始“玩”这个《伤寒论》,居然发现这里面也有完全类似的战略性“原理”。于是就充当上一回“搬运工”,将谭教授所传授的计算机方面的“原理”也好,“锦囊妙计”也好,搬到了中医学习《伤寒论》上面来。用“他山之石”,来攻一回“伤寒之玉”!其结果的确是灵验无比!


其实,医圣留下《伤寒论》的良苦用心,他并不是要求后人在起步的时候,一开始就完全理解并掌握《伤寒论》中的所有条文,不管是你理解也好,暂时不理解也好,“暂时不理解的,可以在执行过程中加深理解!”只要能够按照其中的条文,照本宣科、对号入座,将患者的“证”与之对号入座,那就一定能够将伤寒方面的问题逐步搞定。这个是绝对性的。这就是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告诉后人的“潜台词”!


“伤寒玩家手册”:也可以把《伤寒论》说成是“伤寒类疾病用户端速查速战速上手手册”,这个说法虽然是繁琐了一点,但是能比较形象地刻画出《伤寒论》这本书的性质,说得再通俗点还带上点调侃,就是“伤寒玩家手册”,也可以将它看做是“伤寒棋谱”,它其实就是一本不折不扣的“伤寒病临床备急实用手册”啊!


破除对科班的迷信:当前学院派的教学模式,是将《伤寒论》作为一门子知识,将其所有的条文从头一竿子戳到底,一股脑儿统统灌输给了学生,且不管学生们是否能接受与消化。其实这种模式的本身,就完全违背了医圣张仲景的初衷。对《伤寒论》的接受与消化,必须是在一个与临床诊治密不可分的同步过程中推进。就是说,《伤寒论》的切入面,其本质就应当是一个前文所提到的完整的能力培训全过程。全社会对“培训”的忽略,是导致科班中医毕业生不会用《伤寒论》的悲剧性后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失守街亭斩马谡——中医不够,西医来凑:对切入面性质把握的失误,弄混淆了“学习与培训”的差异,势必导致了可悲的结局。就算是一个最最有天赋的学生,能够将医圣113道伤寒方横啃倒背,纸上谈兵的结果,到最终还是无法面对临床病例的挑战,屡战而屡败,这不就是批量生产出当前中医界里面一批批苍白无力的“失守街亭斩马谡”的根本原因?于是,中医不够,西医来凑,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当前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最后的必然大趋势!


○“攻玉”全程秘籍——秀才学医,笼中捉鸡
[2]
——笼中捉鸡大展宏图


这个过程如果说得稍微专业一点,就是相当于现在的“计算机专家系统”运算过程,其运算过程要求掌握的语言水平,拿古代的要求是“秀才”,差不多就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文化程度,能读懂《伤寒论》的条文即可。在高中语文中已经学过了不少的古文,绝大数的人,还会看过了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有这样的古文根柢就完全够用了。下面,我们就可以尝试着如何来完成“笼中捉鸡”的大业。


①临床医生将自己所面对的对象(即患者)“比较正确与相对完整”的条件(即症状)输入;


【重要提示】在找不到合格的原生态中医师时(绝对不能轻易地将自己交给了科班的,或者是中西医结合的中医),患者完全可以自己给自己充当上一回野路子“中医师”的角色,笔者当年学伤寒,也是从“一身而二任”起步的。学中医,就先从利益自己起步!与其把自己交给“贴着中医标签的西医”,还不如把自己直接交给医圣张仲景,让自己直接与医圣对话!这既体现出患者的自信,也体现出对医圣的信心。


②经过《伤寒论》“专家系统”的“运算”(就是检索与比较),对号入座,如果你输入的条件比较完整而且无误(这个就看医生获得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患者本身就掌握着最最完整的信息,一旦患者外感之后,整天被一系列痛苦的症状纠缠着,能不完整而且准确吗?),与“专家系统”的条文逐条的比较过程无误(这个与医生对《伤寒论》的熟悉程度,临床经验是否丰富有关。作为笔者的经验来看,与其劳驾别人,还不如劳驾自己,不妨自己多多地翻阅几次《伤寒论》的条文,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呢,就是老朋友啦!唯一缺乏的,就是患者对《伤寒论》潜台词的理解与信心!)


③好了,这就一切搞定,结果就会立即输出,是太阳证当中的桂枝证,还是麻黄证,还是二者的并证,还是阳明证、少阳证、少阴证,等等……


但是这个还是太繁琐,不便于刚刚起步的初学。那就再进一步简化……


④一般在考试临战前,老师总怕学生们抓不住科目重点,总会给学生们来来回回地划个重点呀,范围呀,这《伤寒论》当然也蛮可以大大地划出重中之重的重点。


纵观《伤寒论》,按现在公开流传最广的宋·成无己注本总共是十卷本,我们的办法是“雷公打豆腐,专挑软的先来”。


第一卷“辩脉法平脉法”等等,固然是相当的重要,但是这一般不是初学就可以问津的(不排除将它粗粗地浏览几遍,更不排除对里面个别原则性问题,给予特殊地关注,总之不要绝对化)。开始起步阶段完全可以不用的内容,就把它当做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放在来日慢慢地啃也为时不晚,劝君暂时先放在脑后不顾。


第七至第十卷,共四卷,是讨论各种伤寒的变证,那些内容啊,就算是一个科班老中医,恐怕也是一辈子很难用上一两回,基本可以永远地放下。(除非你想做一个伤寒方面的全国性权威,或者是《伤寒论》的博士论文撰写者。)这已经是掐头去尾,一共去掉了五卷,只剩下一半的内容了,多爽!


卷五,阳明病,就是有高烧,伴随着吐泻的那种,要是伤寒出现了高烧吐泻,也不妨先看看,没遇到,尽管可以暂时束之于高阁。因为《伤寒论》就是一本“临床实用手册”,就是给大家临时抱佛脚用的,用到哪儿,就抱到哪儿。暂时用不到的,就暂时往后面靠靠。实用主义万岁!


卷六,是完整地讲太阴、少阴、厥阴的“三阴经”的病,现在少阴病其实很多,可以单独拎出来重点消化消化(见下文的寒咳汤条目)。其它内容嘛,暂时也可以“束之高阁”。


○选择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起点——重中之重的两道方剂——与请下神坛的张仲景并肩论道——破除对中医的迷信


这么一划重点,仅仅就剩下了卷三、卷四专门讲太阳病的两章,就算是这两章,可千万别什么都看,只要一多看,包管你发晕。为了避免发晕,就要选择一个好的容易成功的开始,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起点。这起点非常非常地重要,俗话说:“一个好的起点,就是成功的一半。”在《伤寒论》之中,当然也就是排在了《伤寒论》最最前面的,也就是最最常见、最最常用的桂枝汤(卷二的第一个方),麻黄汤(卷三的第三个方子)开始起跳。


卷二·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共五味。方子后面紧接着交代了适应证:“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你就冲着这八个字下手操作,这“头痛发热汗出”,相信大家不难理解,而这“恶风”,就是说“怕见风”。凡是见到了这八个字,一查“临床手册”,没错儿,就用桂枝汤。就连什么切脉啊,都可以放下不管。(按:俗话说:“心中没鬼,不怕鬼敲门。”怕见风,就是说自己已经进了风了。同样,凡畏寒者,从外应的角度看,肯定是进寒了。)


出奇、出奇,原来医圣张仲景并没有交代后人,学中医必须是从切脉开始的,以切脉作为起点的!接着就能恍然大悟,原来中医的起点是一个人人都可以试着跳一跳,都能够到的起点!哎呀!这么便宜的事情,怎么早不知道啊?!也难怪清代经方大家陈修园说《医学实在易》啊!又有人说:“秀才学医,笼中捉鸡”。


接着再看伤寒第二最重要的方子,麻黄汤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共四味药。方子上方文字交代太阳病的适应证是:“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同样也不需要切脉。


下面再来比较太阳证当中的“桂枝证”与“麻黄证”的异同。


“头痛发热”、“恶风”两者一样,是太阳证的共性部分。关键性的差异是,桂枝证有“汗出”(即伤寒虚证),而“麻黄证”是“无汗而喘”(汗未出,即是伤寒的实证)。


心动不如行动:辨证清晰无误,那就“心动不如行动”,赶快去抓药吧,准没错。要是错了,那就拿医圣张仲景是问!


抓回药,吃上一剂,头也不痛了,感冒好了,人也一下子轻松了。这下子感受到了《伤寒论》的威力!建立起了对《伤寒论》的信心!这时,当你积累几次的经验之后,你就可以满有把握地对亲朋好友开方下药了。包管也是一试就灵。其实,这个时候,你的中医水平就肯定已经超过了坐在医院里面穿着白大褂的科班中医师。据笔者所知,科班中医师里面,不知道是否能有1%的人,掌握了桂枝汤、麻黄汤的辨证使用。


头痛感冒,阿司匹林一包:宗萨仁波切在《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一书中说:“一种病,就唯一地给患者一种药,是对着下根的患者。同样是一种病,给患者几种药,让患者具有选择权,这是面对着上根的患者。”记得小时候有一个顺口溜说:“头痛感冒,阿司匹林一包。”这个就是西医的治感冒典型的方法。没有辨证,更无有任何选择,一刀切!这个其实就是彻头彻尾的迷信。


辨证施治——中医的活的灵魂:而《伤寒论》的最最起码的起点,就是“一种感冒,两种选择。”把辨证与选择的权力交给了我们自己。当然随着我们辨证能力的逐步加强,慢慢地就学会了《伤寒论》当中的若干种感冒的辨证,那你绝对地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一流中医!不会辨证施治,就算是开出最正统的中药方,都不能算是中医。


伤寒头痛细商量:再回头看看为何二者都会有头痛,原来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经过了头顶部。故两者都会出现头痛症状。反之,如果外感伤寒数日后,头已经不痛了,那就肯定已经不是太阳证,意味着外邪已经离开了太阳经,传变到了其它经络,要从其它方面及角度来考虑了。(如阳明证是高烧吐泻症状,头绝对不会痛。又如“少阴证”条下曰:“脉细微,但欲寐,小便清长。”也没有头痛,即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就是《伤寒论》里面的一个潜台词,弦外之音比放在纸面上的可能更为重要。)


中医之难学,难在中医看问题,对病情的掌握与观察,一切都是在变动之中,绝对不存在一个静止的对象。也就是本文提到过的四法印当中的“无常观”。


笔者当年,就是这么“提纲挈领,删繁就简”,绕着弯子抄捷径,连玩带着忽悠,用这两道方子,撬开了《伤寒论》的大门!


单纯性单一的伤寒的“证”,很容易“对号入座”。甚至于不要求医生能够切脉(但对于并证,能够切脉当然更好,增加了一个条件,误诊的机会相对地就更少一些。)


有时甚至于不要求患者信息的“完整性”,如在“小柴胡汤证(少阳证)”条下,医圣一连开列出了14种症状,宋·成无己注云:“但见一证便是。[3]”清·尤怡《伤寒贯珠集·小柴胡汤证九条》更注云:“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是也。”意思就是说,这14条症状,不必全部到齐,只要见到其中的一条,就可试着用小柴胡汤。[4]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有更多的症状能够对上,那无疑更是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若在对他人进行问诊的时候,“但见一证”不妨可以看作是问诊的起点,然后根据这个方向,反复问诊,深入追踪,将患者所有的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悉加搜罗,以期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以保证诊断准确无误。这也反映了医师的责任心所在。“大医精诚”嘛。笔者在下面跟着的藏族少阳证病例中,就是先通过患者口述主要症状,发现他很可能是“少阳证”,再接着就朝着“少阳证”的症状系列有意识地提问,最后加上切脉,脉证相符,将他所有有价值的症状全部捕获,一网打尽,通过“望闻问切”的完整过程,完全确定了他的确是“少阳证”无疑,就发给小柴胡颗粒三小包,立即获得了不可思议的效果。


再从本文开头部分提到的“思维技法”的角度来看,就是一种“先发散,后收敛”,发散与收敛思维综合运用的例子。在中医里面,这是一种广泛又反复运用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是一种“思维主旋律”!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10 收起 理由
zhiban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医案馀笺》和《诊暇录稿》
下一篇:《伤寒玩家攻关秘籍手册》——玩家天下《伤寒论》2

77

主题

3480

积分

15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480
发表于 2013-5-6 10: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手册有卖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23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3-5-6 11: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收获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积分

7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9-6 15: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动传神而严密,不愧是工科出身的,佩服!有续集可以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08:35 , Processed in 0.169586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