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156|回复: 7

《圣方治验录》学术经验研究 ——对“女子血不宜凉”的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4845

积分

225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845
发表于 2013-4-21 19: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邹趾痕( 18511938 ) , 名代权, 字子衡, 后又字趾痕, 四川巴县( 今重庆) , 被任应秋先生明确列为近代善用经方的四个医家之一, 其著作主要有《圣方治验录》、《素问微言详解》、《灵枢微言详解》、《伤寒论详解》、《金匮要略详解》、《素问上古天真论详解》等。《圣方治验录》一书乃邹氏于1936 1 月在北京发行, 书中记载了邹氏医案20 , 医论医话9则。通观全书可知, 邹氏治病不为成说所拘, 而以辨证论治为准绳, 这个特点在其书中体现最明显的地方是对于血不宜凉、忌食生冷俗例的批判和提出“血得水谷之精乃行”的观点。
1“血不宜凉”说的由来
     妇科月经病表现复杂, 治疗颇难, 古今不少妇科专家对本病的研究倾注了大量精力, 也总结了不少可资临床借鉴的学术心得, 其影响最广者, 莫过于月经病“妇女忌食生冷”之说, 现今仍广泛流传医林, 几乎成了妇科医生的座右铭, 绝少有人提出过异议, 唯邹趾痕先生对此说颇有异议, 提出了尖锐批判。为了深刻理解邹氏为什么对此说提出尖锐批判,有必要首先弄清此说的来龙去脉。此说虽广泛流行医林, 但其原创是谁? 理论根据是什么? 却是医海茫茫, 无从打捞。或由名家近似医论衍生而来, 流于坊间? 或由民间生活经验积淀而成? 两者或许都有可能。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几经寻觅, 或许与《素问·离合真邪论》篇“天地温和, 则经水安静”有一定关联, 这是唯一可以靠得上边, 而且出自经典的理论,提出此说的医家会不会正是以此为理论根据, 这只是笔者的一种推测。果真如此的话, 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首先还得从《素问》“经水”二字的理解说起。
1.1《内经》“经水”本义 王冰在其注释中说道:“经水者, 谓海水、渎水、渭水、湖水⋯⋯以其内合经脉, 故名之经水也。”根据王冰的注释可知, 《内经》所言“经水”, 原指地之水道, 借以喻人身十二经脉,并非专治妇女月经而言, 因此不可误解。其他一些注释《内经》的医家也有相通的观点, 如明代医家张介宾说: “邪气之自外而入者, 或为凝泣, 或为淖泽, 皆由于寒热之变。其入客于经, 亦如经水之得风, 即血脉之得气也, 故致经脉亦时隆起。”清代医家张志聪说: “言虚风之邪, 因而入客于经, 亦如经水之得风, 其至于所在之处, 亦波涌陇起。”因此, 《素问·离合真邪论》篇所说“经水”原指大地上的江河沟渠等水流运行通道, 古人借以喻人身十二经脉, 非指妇女月经而言, 不可误解。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血不宜凉”的观点, 就值得进一步商榷。
1.2 “血不宜凉”与历代名家相关论述的关系
“血不宜凉”的偏见对妇科影响深远, 探索其源头, 似与历代妇科名家有关月经病论述相关联。早在宋代, 杰出妇科学家陈自明在其著作《妇人大全良方》中就提出: “妇人月水不通者, 由劳伤血气致令体虚, 受风冷邪气客于胞内⋯⋯风冷伤其经血, 血性得温则宣流,得寒则涩闭。”“若有冷风, 虚则乘之⋯⋯ 寒则血结, 温则血消。”又如清代医家
萧埙
也在其《女科经纶》中提出: “经水得寒则凝, 得热则行, 尝与天地寒暑之气相应, 而调经者可以知所务矣。”这些妇科专著都明确提出妇人经水不调与风寒之邪有着密切关系, 甚至明确提出“寒则血结”的结论。其他一些医家也有着相似的论述, 如《格致余论》说: “血为气之配, 气热则热, 气寒则寒, 气滞则滞。”这些医家提出寒邪对妇女月经正常来行的干扰, 是完全正确的, 是有积极临床指导意义的, 此本不误。后世诸多医家不讲条件, 不问因果, 就千遍一律认为“血不宜凉”, 就有失偏颇了, 其脱离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精神。然而, 在妇科临床中, 这样的认识几成必遵之俗例。料想邹氏当初也面临类似的临床状况, 因多见其偏, 才在书中多处提出驳正的意见。
2邹氏对“血不宜凉”说的批判
   邹氏在《圣方治验录》中对“血不宜凉”这种偏见进行了严厉批判。指出其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干扰了医家的正常思维, 二是干扰了具体治疗方案的制订实施。
     2.1干扰医家正常思维 如在刘玉成妇之干血痨瘵案中, 邹氏指出“其始因之误者何也?服热药过多,忌食生冷太甚是也。当月经初不至时, 俗医必投以热剂, 必戒食生冷, 此俗医之定例, 最不成理由, 最瞎说之例也”。邹氏批判这种偏见, 言辞之愤激, 近乎责骂, 似有过激之处, 但邹氏的愤怒是有原因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种偏见严重干扰了医者的正常临床思维, 让医者不去深入探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 而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看似精辟, 实则荒谬, “最不成理由”的成见上。为什么要忌食生冷? 忌食生冷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执行标准是什么? 连这些最基本的要素都没有, 不是瞎说是什么!
       2.2迷乱临床治疗方向 邹氏对这种偏见的危害性进一步分析后指出, “大凡妇女干血为病, 非一朝一夕, 其始多由月经差错⋯⋯至此求治于俗医, 俗医不知积热所致, 但抱血不宜凉之为法, 叠进热剂, 遂使瘀血结为瘀团瘀渣瘀条瘀块, 又合团渣条块, 结成软濡而大之徵块, 瘀热日热, 结为缩小而硬之干血,是故干血之成, 皆由积热烘灼而成, 俗医梦梦, 再进辛热, 所以千余年来, 妇女血病, 百无一生者, 皆坐血不宜凉之邪说误之也”。正是这种偏见, 导致了温热药物的滥用, 即持此种偏见的“俗医”, 不知辨证求本, 盲目地“必投以热剂”, 而且始终不能醒悟, 以致造成火热灼津, 瘀血逐渐坚积, 而成徵块的严重后果。这才是邹氏对此俗例深恶痛绝的根源所在。
    邹氏见解是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 包括女性月经不调的一切疾病在内, 如果不加辨证地抱定某种成说俗例, 机械照搬某类方药来进行治疗, 则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 还会不断加重病情, 最终导致严重后果。邹氏此论非只是对“血不宜凉”的俗例、执热剂以疗妇女经血不来的临床医家当头棒喝, 更是对中医应不断加强理论素养的谆谆告诫。
c1.jpg




上一篇:胡天雄论学
下一篇:《经方实验录》之邵餐芝序

177

主题

4845

积分

225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845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9: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圣方治验录》学术经验研究 ——对“女子血不宜凉”

续上(2-5):
c2.jpg
c3.jpg
c4.jpg
C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4845

积分

225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845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9: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圣方治验录》学术经验研究 ——对“女子血不宜凉”

续上(6-9):
C6.jpg
C7.jpg
C8.jpg
C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4845

积分

225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845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9: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圣方治验录》学术经验研究 ——对“女子血不宜凉”

续上(10):
C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3713

积分

19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713
发表于 2013-4-21 21: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圣方治验录》学术经验研究 ——对“女子血不宜凉”

学习,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426

积分

17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26
发表于 2013-4-21 21: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圣方治验录》学术经验研究 ——对“女子血不宜凉”

蛇床子治疗阴部瘙痒,明天就给一个患者用,用铅粉扑到阴部里如何操作啊?求高手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577

积分

654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577
发表于 2013-4-22 07: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圣方治验录》学术经验研究 ——对“女子血不宜凉”

没用过瓜蒂散,不知是哪种瓜蒂及实际效果如何.[s: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8185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185
发表于 2013-4-22 18: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圣方治验录》学术经验研究 ——对“女子血不宜凉”

圣方治验录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7:59 , Processed in 0.416543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