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女,61岁,瘦小身材,自幼体弱多疾,2013年3月23日初诊。
患者于半年前因眩晕、头胀而测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未知,服降压药后,仍然眩晕、头胀,今日血压150/90mmHg。刻诊:头晕、头胀,平素怕冷明显,四肢常冷,胃怕冷,从来不吃凉东西,口不干,不欲饮水,无恶心,无呕吐,眠多无梦,下肢不肿,二便正常,舌质润,苔薄少,脉沉弱而缓。有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即便坐在椅子上站起时也有明显的头晕,只要改变体位,眩晕必作。温潜法治之,处以真武汤加味:附子30g(先煎),干姜20g,茯苓20g,白术20g,白芍20g,龙骨30g,牡蛎30g,石决明30g。6剂,煎服,每日1剂。
3月30日二诊:血压160/90mmHg,眩晕、头胀明显好转,舌脉无明显变化。上方改附子为40g,石决明为80g,继服6剂。
4月6日三诊:降压药已经停止服用,现测血压125/70mmHg,眩晕、头胀愈,偶尔头痛,舌脉无明显变化,上方6剂。前3剂,每日1剂,后3剂,分6日服完,以巩固疗效。
按:温潜法,是指温阳法与重镇潜阳法合用的治疗方法,一般用于阳虚而虚阳亢奋者,即阳虚而上浮者。张仲景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中桂枝、甘草温补阳气,龙骨、牡蛎重镇潜阳,可以算得上是最早的温潜法代表方。不过张仲景并未明确提出此法,而是民国名医祝味菊先生最早提出,并运用娴熟,受益者众多。他认为虚人而躁甚者,气怯于内、阳浮于上也。其为兴奋,乃虚性之兴奋也。甘凉之剂可令小安,缓和之效也。因其小效而频服之,则气愈怯而阳愈浮矣。此非亢阳之有余,乃阳衰不能自秘也。大凡神经衰弱者,易于疲劳,又易于兴奋,滋阴清火之法,虽有缓解兴奋之效,然其滋柔阴腻之性,足以戕贼元阳,非至善之道也。宜与温潜法。温以壮其怯,潜以平其逆,引火归源,导龙入海,不可因其外形之兴奋而滥与清滋之药也。温,常用附子;潜,常用龙骨、牡蛎、磁石等。
本案患者阳虚症状明显,如平素怕冷,四肢常冷,胃怕冷,从来不吃凉东西,脉沉弱而缓等,宜温之,故与真武汤,原方主治“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瞷动,振振欲擗地者”,既然真武汤以附子为主药,阳虚证必见,那么文中的“发热”是由于阳虚而上浮所致,而不是表证的发热,文中的“头眩,身瞷动,振振欲擗地”,也是虚性兴奋。结合本案,患者虽然瘦小体弱,但血压升高,导致明显的头晕、头胀,属于虚性兴奋,故与龙骨、牡蛎、石决明等以重镇之品。
一般认为,高血压多属于肝阳上亢的范畴,以滋阴潜阳为主要治法,滋阴药与重镇药配伍,这种治法实际上是凉潜法,其脉多见热象。而本案患者脉沉弱而缓,按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的观点,属于附子脉,这是选用真武汤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诊时患者症状已经有所缓解,但血压并没有明显改善,故加大石决明用量至80g,取“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之意。患者服中药的同时,虽然停用降压西药,而血压降至正常,足以说明石决明的降压效果,也可以说明真武汤对阳虚体质的改善作用。
石决明是鲍鱼的贝壳,药典规定用量为3~15g,笔者认为这个用量过小,难以达到有效剂量。再从安全角度来看,本品主含碳酸钙,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故可放胆用之。早在十多年前,一朋友告知,石决明降压效果明显,笔者一直未重视之,该案取得理想效果,其重复性如何,需要临床进一步验证。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刚出道小学生的几则医案下一篇: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验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