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177|回复: 7

伤寒论中的问答文体之疑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3-2-1 20: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是以论说文体为写作风格。论说文体的特点是:准确,平实,简明。
    论说文体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可以充分读出论说文体“准确,平实,简明”的特点。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这是脉证,接下来,“反与桂枝”,明确指出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是用“反”了,是错误的。“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这是伤阳了,应当“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一环接一环。“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论说明确。“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之前反与桂枝,已经伤阳了,又重发汗,复加烧针,出现了阴阳俱伤的四逆汤证。句句准确,平实,简明。
问答文体第30条:“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语句较混乱,语义不明确。如“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怎么能更饮甘草干姜汤呢?30条此论点与29条论点明显不同。29条“胃气不和谵语者”,是与调胃承气汤。
论说文体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一作寒)是也”,同样准确,平实,简明。
问答文体第179条:“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同样不够简明,也不够准确。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脾约是不是胃家实呢?没有说明。太阳阳明者,后人有解读为是由太阳病发汗不当,转为阳明。这在论说文体185条:“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已作论述,本为太阳初得病,发汗不彻,因而转属阳明,这还是胃家实。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这是少阳柴胡证转属阳明,转属阳明者,仍然是胃家实。论说文体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之脾约,也是胃家实,此条明确指出脾约证是胃气强。胃气强约束脾的输布功能,不能水精四布,因而津液偏渗膀胱,小便数,大便则硬。
有将太阳阳明解读为太阳阳明并病,似不妥。太阳阳明并病,与阳明病证,不能归为同类。
    《伤寒论》是论说文,论说文体之特点,符合《伤寒论》的一贯语句。所以怀疑《伤寒论》中以问答文体出现的条文,是后人所加。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10 收起 理由
zhiban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立体中医【五】经络
下一篇:咳嗽治疗的怪思维

5

主题

598

积分

96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98
发表于 2013-2-2 09: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伤寒论中这些有怀疑的,表达不一致不清楚的,全部去掉,这样的伤寒论更有用,应该有人来做这个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3-2-2 13: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不是表达不清楚,有些时候是当时是注,再后来的人传抄时便误入正文了。伤寒论中很多这样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最好是通过各朝代行文特点和语法以及医理来校正。有的后人也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康平本伤寒论,无论年代久远与否,至少有方面的影子。
一点浅见。
信解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317

积分

78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17
发表于 2013-2-2 15: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察哈尔 的帖子

察哈尔:实际上不是表达不清楚,有些时候是当时是注,再后来的人传抄时便误入正文了。伤寒论中很多这样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最好是通过各朝代行文特点和语法以及医理来校正。有的后人也做了这方面 .. (2013-02-02 13:41) 
是的,康平本伤寒论似乎更纯一些,一些语句与现行赵开美本完全相反。康平本各经题目只说“辨太阳病,辨阳明病,辨……”不是“辨某某病脉证治”,这是否意味着伤寒论原本并不以脉为主?“脉证并治”是否为后人掺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528

积分

803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经方方证,六经相应

Rank: 8Rank: 8

积分
3528
发表于 2013-2-2 17: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黄帝内经》中问答之句又如何看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2-2 20: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说文体和问答文体,是两种写作风格,各有其鲜明个性。
    《黄帝内经》是以问答文体贯彻始终,其行文特点大体有韵,这也是一种写作风格,与论说文体的风格显然不同。
    《伤寒论》中的问答文体有关条文的语句混乱不清是显而易见的。并不是说问答文体的风格就是语句混乱不清。语句混乱不清,岂能称为一种文体?呵呵,论说文体如果写的不好,也会有语句混乱不清的问题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3-2-2 21: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非一人一时之作。问答体的条文与论述体条文不是出于一人之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2-3 06: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的东西,语言是无法借用的,历史上今天能知道的东西,只能从文字上认识、分析。《伤寒论》一书的不同文体和不同观点,从文字上可以看出它的变易过程。
区分《伤寒论》原文的真伪,可以从文体上鉴别,也可以从医理上鉴别。如桂林本“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脉洪大,就不是白虎汤证。
30条之“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阳明内结,谵语烦乱,这也不是甘草干姜汤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9 05:38 , Processed in 0.166306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