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805|回复: 2

王静安中医学术思想阐微

[复制链接]

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8-7 15: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全国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帖的国医大师王静安主任医师,自幼学医,遍历名家,博采众长,自成特色,年已八十多岁,从医六十余年,国内外求诊病人门庭若市,络迤难绝。笔者不揣浅陋,仅就十年来侍诊师侧所见所感整理成文以飨同道诸君。
一、立法组方切中病机: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疾病的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明确指出了“审查病机,无失气宜”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辨证论治,就是要辨清疾病的病机,抓住病机进行治疗。老师审症极为精详,立法组方切中病机,变化轻捷灵巧。如治咳嗽一病,就紧紧抓住其病机为肺失宣降,创立了治疗咳嗽的名方“清宣宁嗽汤”,方中紫苏叶、荆芥、炙麻黄绒、桔梗清宣肺气,炙百部、炙白前根、炙旋复花、橘络降肺止咳,又佐以山楂、神曲通腑降气,有热者或加黄连或加银花或加黄芩或加石膏等清热之药;湿甚者可加苇根、车前草等利湿之品;痰多加瓜蒌、陈皮、法夏以祛痰;兼有哮喘者加苏子、葶苈子以平喘;阴虚者加沙参、麦冬、百合、花粉养阴;气虚者入太子参、北沙参等益气,随证加减,变化无穷。
例:周某,男,4岁,咳嗽一周,痰少而粘,舌红苔薄黄,指纹紫,运动后咳甚。老师断为风热咳嗽,治以“清宣宁嗽汤”加味。处方:紫苏叶9g,荆芥9g,炙麻黄绒9g,桔梗9g,炙百部15g,炙白前根10g,炙旋复花15g,橘络15g,炒麦芽30g,银花10g,黄芩9g,知母15g,石膏30g,服药二剂咳嗽即止,复诊时去石膏加炒谷芽续服二剂巩固疗效。
二、遣方用药平淡轻灵:“天下本无神奇之法,唯有平淡之方,平淡之极即为神奇”,老师处方以平淡见长,遣方用药平淡轻灵,绝不弄险逞怪,哗众取宠,于平淡之中见神奇。老师常常告诫弟子遣方用药不可霸道,药量不可过重,过重则药过病所,亦克伐正气,不唯无益反而有害,要以“和”为贵,用药要平和,中医的精髓就在一个“中”字,“中”就是立法要准确,用药要合理,无太过,也无不及,恰中病所,不偏不倚,不急不燥,不可强攻猛伐。师临床选药喜用轻灵之品,绝不轻用偏激雍塞之剂,药质轻味薄,既不损伤正气,又能灵动气机,煎成汤剂后,药味清淡,苦味不甚,更无怪味异味,患者乐于接受。如老师治咳嗽多用炙麻黄绒而不用麻黄,麻黄经炙为麻黄绒去其辛燥猛烈之性,取其宣肺止咳之用,使药性趋于平和。养阴多选滋阴而不碍湿的苇根,石斛,百合,北沙参等,绝少使用玄参,生地等厚腻碍湿之药,又如健脾常以白蔻,神曲,麦芽,鸡内金等性味平和之药而少用黄芪,白术等壅塞之品。总之刻刻以平淡轻灵为务,遣方用药一派平淡冲和的气象。如老师治泄泻的健胃运脾汤,由苏梗,广木香,陈皮行气健脾,黄连清热燥湿以制诸药之燥。处方极为平淡、轻灵,但随证加减用于伤食泄,湿热泄、胃寒泄、脾虚泄、疗效甚佳。
例1:刘某,女,3岁。腹泻一周,腹胀,纳食不佳,大便酸臭色白,师诊为伤食泄治以健运脾汤加味。药用:苏梗9 g、陈皮3 g、苍术3 g、广木香3 g、厚朴3 g、白蔻10 g、大腹皮9 g、槟榔9 g、山楂3 g、神曲子10 g、炒麦芽30 g、炒谷芽30 g。腹药二剂,腹泻止,饮食正常。
三、施治不忘顾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行中属土,土生万物,故“脾胃一病,五乱并作”,“脾胃虚弱,百病蜂起”,而脾胃调护适宜又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功。尤其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虽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其脾常不足,又乳食不知自节,冷热饥饱无度,常易损伤脾胃,调理顾护脾胃在儿科临床就更加重要。古人云“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理”,“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老师深得小儿调治之要,临证治病处处不忘顾护脾胃。老师用药常顺脾胃之所喜而去其所恶,以健脾和胃通达顺畅为本,理脾不忘和胃,调胃不忘健脾,健脾又以醒脾运脾为要,常用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木香、陈皮、厚朴、槟榔、焦山楂等药物顾护脾胃。如老师创立的治发热方“清宣导滞汤”,就是在清热解表药中加入山楂、神曲、槟榔等消积导滞健脾和胃,以顾护脾胃。脾为生痰生湿之源,芳香化浊醒脾运脾又是预防和治疗湿病的关键之一。
例:周某某,女,5岁,发热15天,体温高时达39.7。C,住院治疗(具体不详),输头咆两周,体温末降。见发热,面红,唇红,口渴喜饮,舌红苔黄厚,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脉数。
处方:柴胡10 g,紫苏10 g,荆芥10 g,连翘9 g,黄连3 g,石膏30 g,黄芩9 g,栀子9 g,大青叶30 g,山楂9 g,神曲子10 g,槟榔9 g。一剂,另加紫雪丹1支,三次分服。次晨复诊,服上方后热退,继投健脾清热方调理,后随访已痊愈。
四、与时俱进不拘成法: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为一整体,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外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老师认为社会在变革,时代在发展,自然在变迁,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规律,辨证治疗就要与时俱进,不要拘于成法,应师古而不泥于古。老师从不拘泥经方、时方,更无伤寒派、温病派的门户之见,只要切合病机,确有实效则用之,反之则弃。临证时常将古方古法变通运用,或者根据疾病的发病机理自创新方新法,决不固步自封,就是在经方的运用上也不囿于经方不宜加减的古训而大胆变通。如治风湿痹证,寒痹常用当归四逆汤化裁,湿热痹证则以三妙散加味。又如治胸痹,寒凝浊阻以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阳虚血淤则以自创的宣痹汤为基础方随证变化。师在临床中或补土、或兹阴、或温阳、或清热、或攻邪、或发表、或成方加减、或自创新方、或推拿、或药物外用,随证变化,不拘一格。老师常说“中医要学活”。
例老师治一曾姓病人就是以枳实薤白桂枝变通运用收到良效。该患者:男,67岁,自述胃脘灼热三年余,多处求医,医者以胃病治,不效。慕名求治于王师。师见病人面色黎黑,舌苔白厚腻,胸闷不适,脉弦紧,断为胸痹,认为此乃寒湿之邪郁闭胸中,阻遏胸中阳气,寒湿、瘀血、痰浊随之而生。阴邪郁久化热,则症见胃脘热,即徐忠可所谓“阴中夹燥火也” 。此火不宜清泄,只宜通胸中之阳,使胸阳一布,阴邪自消,阴中燥火随之而灭。治则:通阳下气,化湿消痰,活血行瘀。处方选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药用:枳壳9 g,桂枝3 g,法半夏9 g,瓜蒌壳9 g,薤白10 g,黄连3 g,炒香附15 g,神曲15 g,麦冬10 g。方中桂枝、薤白、枳壳以通阳下气,法半夏、瓜蒌壳、化湿消痰,郁京、姜黄、香附活血行瘀,郁京、香附且有行气化浊之效,少佐黄连清热化湿,麦冬制诸药之燥。上方服四剂,胃脘灼热大减,原方加减,续服八剂,诸症消失。
五、分消清利妙手治湿热:南方气候潮湿,温暖多雨,湿热的发生率很高。湿热病邪,可从口鼻而入,也可由内而生,若蒙蔽清阳则耳聋、头重;扰及肝与脾胃,则干呕而痉厥;湿遏阳而恶寒,郁而为热,则发热;湿蔽清阳则胸痞,湿阻液升而口渴,饮留于内则不引饮;湿遏卫阳,则身重头痛;湿郁肌腠,则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湿侵经络,则见口噤,四肢牵引拘急。湿与热合、如油入面,缠绵难解,故浊热邪气,难于骤解,病程较长,治疗湿热,苦寒清热则败胃而湿更甚,燥湿则热易炽,治疗甚为棘手。师治湿热着眼于分消清利助以健脾运脾,以苇根、郁金、车前草、紫苏、白蔻、藿香、黄连、栀子、滑石、炒麦芽、炒谷芽等组成基础方随证加减。方中滑石,车前草,郁金,苇根等轻清之品分消湿浊,清利湿热;白蔻、紫苏、藿香芳香化湿;黄连、栀子清热利湿;脾主水湿,白蔻、紫苏、藿香、炒麦芽、炒谷芽又可醒脾运脾,诸药合方共凑分消湿浊,清利湿热之效。




上一篇:程玮大哥二三事
下一篇:为什么农历七月七装的泉水能治很多种病?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08-8-14 14: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

楼主,上次发表代孕那个文章是不是你发的,我想做你沙发,偶像 嘿嘿。
、我很久没过来了,别介意哦,帮你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00: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不好意思,代孕的文章我没有发过,我也刚进沙龙不久,以后多交流。还发过长点的就是《再驳何祚庥》,在黄老师和何祚庥的对话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09:11 , Processed in 0.19096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