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079|回复: 8

[新闻] 书讯:《黎庇留经方医案(评述版)》

[复制链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发表于 2008-7-26 13: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此书由黎庇留著,萧熙评述。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本书为近代伤寒大家、广东四大名医之一黎庇留的经典经方医案,在近50个案例中,将《伤寒论》六经病尽收其间。医案以内科疾病为主,也有一些妇科、儿科、外科医案,大多为重病、急病、疑难病的治验,并有若干奇案。
  
原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委员会萧熙研究院对本书医案进行了详尽独到的评述。著名中医学者何绍奇评价说:“如果说,《黎庇留经方医案》与沪上曹颖甫先生的《经方实验录》可谓同时代人的比肩之作,那么萧熙先生的功绩就同当年的姜佐景君相伯仲了。”


编辑推荐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通过图书这个载体,把师承的渠道拓宽了,通俗地说就是,一个读者可以通过这套书“拜”到很多师傅,一个作者可以通过这套丛书“带”出很多徒弟,这样,我们的中医师承就能达到“九省通衢”的境界。
……
2007年底的时候,我在首届扶阳论坛演讲中讲过一句话:希望能够把各位的经验贡献出来,共同复兴中医。这里,想用这句话做一个呼吁,希望有识之士把自己的经验奉献出来,加入我们这套丛书的作者的行列,为中医复兴贡献一点力量。
——摘自李可《绝学名医,皆为我师》(《中医师承十元丛书 》总序)


目录
1.处方寒热,前后不同
2 时地同,年龄同,而虚实异
3 久疟致虚误下
4 连用姜附,忽转岑连
5 小建中汤治虚劳之例
6 吐利厥逆
7 服大浮萍过量之四逆证
8 足心痛之真武证
9 下利厥逆
10 厥阴病目盲
……
46 中寒呕吐




上一篇:<<伤寒论阴阳图说——张大昌先生弟子个人专著>>
下一篇:百万网友最喜爱的10大中医药图书开榜,《黄煌经方沙龙》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一直没能找到何绍奇老对此书的二注。如果有哪位同道有此资料的话,希望能上传到论坛里来,让大家学习!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5502

积分

166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治外感如将,疗内伤如

Rank: 6Rank: 6

积分
5502
发表于 2008-7-26 14: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2670

积分

8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70
发表于 2008-7-26 23: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顾先生在哪里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5502

积分

166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治外感如将,疗内伤如

Rank: 6Rank: 6

积分
5502
发表于 2008-7-27 06: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当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528

积分

803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经方方证,六经相应

Rank: 8Rank: 8

积分
3528
发表于 2008-7-27 09: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大书店已经有售,还不错,是个经方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12: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黎庇留先生五大險證治法


人生之大險證有五。霍亂、中風、中痰、中血、瘟疫也。

霍亂證。斃命最速。一起大吐大下。腹痛頃倒不寧。數刻鍾即斃傷人極速。愈之亦極易。初起即大劑四逆白通藥到之處。即自在之處。倘初起誤用參芪苓术後,即難救而稍雜半點寒凉。是速之死也。《傷寒論淺註》所列諸節。除抄集少陰厥陰之外。餘皆謬妄。余現身說法。不忍坐視。故更正以活人命。勿輕視也。

其有忽然暈倒在地。不省人事者。金匱則謂中府中藏此大誤人命。實則猝然亡陽。余認此爲猝脫證。無論强壯精神。亦有此。世傳路有死人即此。遇此以救省。人事爲急。可將兩手擦熱。按其眼尾。頻頻按之人事自省。即以四逆白通湯與之。即能生活。非然者死即在此可其證初則傾倒不省人事,浸假而痰聲上壅。則殆矣,世人以中風、中痰之藥治之。無不死。

一則猝然吐血。連吐不止。俗醫謂爲中血。治以吐血之藥。是立速之死也。此爲陰亡陽無所附麗則陽亦亡。必四肢厥逆而死。初起當以大劑四逆湯加祈艾一兩與之一劑。不止至再至三務以止血手足煖爲度則生矣。

瘟疫一證。傷人雖無以上各證之速。此證即金匱“陰陽毒”也。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金匱所載。陽毒之為病。面赤。班班(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鼈甲湯主之。

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鼈甲湯去蜀椒雄黃主之。然自甲子午年死人以十餘萬計。時醫皆認作大熱證。飽食大寒之品。及生草等。入腹即下利。宜其死也。此與少陽見證相同。必大发熱大渴胸翳。惟大暈眩大疲倦與少陽大相反。其頭暈似大虛而大渴熱則與虛證相反。此是毒氣上冲也。疲甚則或神氣不支甚者毒入心則譫語入腎則下利譫語可加犀角一二三錢。入腎至下利則無救矣。升麻世傳不可用過五數。而不說明五錢抑五兩五斤。至時醫不敢重用。以訛傳訛之壞也。余每用一兩或危險者可日服兩三劑當食赤小豆粥以獲心。勿使毒氣入心。服藥至熱退神清爲度。余嘗救活多人。亦不外讀仲聖書而有心得者也。願與良醫商之以上諸證。皆可以死。仲聖書包括在內。善讀者自能悟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12: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岭南伤寒派医家黎庇留及其著作整理与相关研究


作者:  李禾 刘淑婷


本文拟从《伤寒论》、岭南医学、医家黎庇留生平及《伤寒论崇正编》、《黎庇留医案》的研究情况等几个方面着手,探讨岭南伤寒派医家黎庇留及其著作整理与相关研究的价值。

1.《伤寒论》研究情况
        
纵观历史,可以说《伤寒论》是历代医家研究最为集中的对象之一,《伤寒论》的研究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上最活跃的研究领域[1]。万晓刚[2]《<伤寒论>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传统理论研究,临床运用研究,现代实验研究,现代教育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关于《伤寒论》研究的现状,指出了《伤寒论》研究总体形势不错,呈现出大范围,多途径,普及与提高结合,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国际泛化趋势。熊曼琪、李永宸[3]《近50年各省(市、区)<伤寒论>文献的分类普查》探讨各类研究论文在各省所占的比重和各省《伤寒论》研究的特色。并有结果显示:72种中医药杂志共刊《伤寒论》研究论文16075篇,其中,临床研究论文9356篇,占58.2%,理论研究论文4765篇,占29.6%,临床研究和理论研究论文占《伤寒论》研究论文的绝大多数,文献研究、实验研究、教学研究分别为1562篇,219篇和173篇,各占《伤寒论》研究论文总数的9.7%,1.4%,1.1%”。《伤寒论》研究方法之多,范围之广,成果之丰,由此可窥其一斑,《伤寒论》的研究始终是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研究的热点。
        
竹剑平、张承烈[4] 《“钱塘医派”对<伤寒论>研究的贡献》指出钱塘医派在学术上推崇成氏,维护原书旧貌,明确反对“三纲鼎立”,注重以经解经,重视顾护胃气,并用“五运六气”、“标本中见”来解释六经,是最早提出《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体系适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注家之一。对《伤寒论》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为宏扬光大仲景学说作出了重大贡献。吴曼衡[5]《新安医家对<伤寒论>研究的贡献》总结出新安医家善于吸取前人经验,结合自己临床实践,采用考正、校勘、注释、辑佚等多种方法,对《伤寒论》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新认识、新经验……为丰富伤寒学说,推动《伤寒论》研究的进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刘德荣[6]《民国以前福建医家研究伤寒学的成就述评》中指出:“自南宋起,福建医家重视对张仲景《伤寒论》的研究,他们各擅其长,从各个角度阐述仲景的辨证施治原理,丰富和发展了伤寒学说……福建历代研究伤寒学之较著名者,他们研究和阐发《伤寒论》之精义,为揭示辨证论治规律,丰富和发展仲景学说作出一定贡献,其研究伤寒学的论著和方法,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曾友长[7] 《台湾对<伤寒论>若干问题的研究》指出了“台湾中医界对张仲景《伤寒论》的研究情况,主要是从理论探讨、临床应用、方药的现代药理研究等方面着手,其中不乏新颖见解”。以上诸家的研究反映了不同地域医家研究《伤寒论》的特点及他们对《伤寒论》研究的贡献。
        
万晓刚[2]《<伤寒论>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在传统理论研究方面,研究注家及注本,仍是《伤寒论》现代研究之一大热点。但就总体而论,目前伤寒注家注本之研究成果虽多,但涉及面不广,主要集中于明清部分影响较大之医家,如柯韵伯《伤寒来苏集》、尤在泾《伤寒贯珠集》、钱塘二张等”。王三虎[8]《伤寒注家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提出:“在追溯伤寒注家研究的历史,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对伤寒注家的研究,有‘重视著名注家者多,挖掘一般注家者少,总体上围绕着著名注家进行’的特点。并展望了未来的伤寒注家研究趋势:研究目标将移向未经注视的注家和孤本书的注家,还可能会出现按时代、地域、师承、外在因素等多种方式分类的群体注家研究”。以上各家的研究结果表明了目前伤寒注家注本研究的热点所在,同时也反映了伤寒注家注本研究的弱点所在,提示了后人可持续研究的方向。

2.岭南医学研究情况
        
何丽春、李永宸、夏若君[9]论述:“当代岭南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岭南医学及其研究意义、岭南医家医著、岭南伤寒金匮、岭南温病瘟疫、岭南地方性疾病、岭南医疗机构和古迹考证、岭南医学教育、港澳医学史、海南岛医学史以及岭南医学多学科研究等方面。而岭南医家医著研究、岭南温病研究、岭南瘟疫病史研究则是当代岭南医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岭南医学的研究状况由此可窥见其一二。
        
李禾等[10]通过对多个图书馆岭南医籍的摸底,据当时收集所得:岭南医家医著书目581部;非岭南医家,但曾在岭南生活做官行医的占籍者医著52部,经岭南医家增补、校勘、刊印的医著29部;其他(作者佚名、或存疑)医著98部;经查与岭南相关且据记载有存书的271部,并探讨了1949年以前岭南医家医案整理研究方法。李禾、刘小斌、胡经航[11]等从医案自身发展及中医医案临床应用研究两方面对近十年来中医医案整理研究概貌作一介绍,并特别指出了目前岭南医家医案的研究不足之处。及刘芳[12]《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岭南医学文献书目分析》通过对馆藏民国时期的岭南医学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其书目的特点。认为数量上以讲义为多,涉猎较全,分科较细,符合近代自然科学的学科分类方式;专著以研究《伤寒论》为主;中医期刊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出版的数量最多,收录了一些名家著述和医案,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黎汉津、高日阳[13]等则探讨了岭南中医药临床文献特点与作用。赖文、范晓艳[14]《民国时期广东中医药期刊的初步调查》指出了该时期中医药期刊的情况及其在当时所起的影响:仅广州现存有16种,而且内容丰富,发挥了促进学术,倡导革新,传承中医知识和弘扬自信,振作业界士气等作用,充分体现了该时期岭南中医风貌和学术特色。胡经航,李建梅[15]通过赴港调查和对香港中医药发展历史及文献的考察,认为应该对保存不多的香港中医药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系统调查,并研究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以上诸家研究反映了岭南文献的现存情况,探索了岭南文献的特点及价值。
        
刘小斌[16]《广东中医育英才》主要考究了近代岭南医家流派及广东中医的教育发展史等。沈英森[17]《岭南中医》从中医教育、中西医学交流、岭南温病学、岭南儿科学、岭南草药、岭南针灸学、医家、医著、医话等各个方面,论述了岭南地区医学的历史源流和学术特点。王伟彪、郑洪[18]探讨了岭南医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肖莹[19]论述了岭南医学发展的文化特征。殷平善,肖东红[20]《关于岭南中医药学术发展史的研究》从医学与社会文化的广泛联系及互动关系的寻绎分析中,阐述各个历史时期岭南医学成就的内在联系。以上各家着重于从岭南医学史及文化方面对岭南医学进行研究。
        
李禾、赖文[21]论述了罗芝园《鼠疫汇编》在岭南鼠疫病史之地位及价值。李永宸、赖文论述了[22]岭南古代瘟疫流行的社会背景;还有岭南医家对流行性霍乱病因病机和辨治的认识[23];对十九世纪后半叶广州鼠疫传入路线的探讨[24]; 1894 年广州鼠疫考[25];广东人间鼠疫流行与地震的关系(1867~1911年) [26]岭南霍乱流行情况及其与旱灾的关系(1820~1911) [27];李禾、李建梅[28、29、30]对晚清系列鼠疫中医防治专著之间的关系、书名、作者名、版本记录中存在的疑问和错误,作一初步疏理介绍和辨析,疏理表述各书成书时间及传承关系,指出《联目》版本收载的错误,提出一些仍疑而未决的问题;通过对《时症良方释疑》的研究,论述了其学术成就及意义;还对《鼠疫汇编》的版本进行考究,梳理出了《鼠疫汇编》的成书经过及版本源流;李建梅[31]对岭南医家罗芝园《鼠疫汇编》进行整理及相关研究等都是关于岭南疫病史及传染病著作的研究。
        
王新华、刘仕昌[32]《岭南温病学发展概况》论述了岭南温病学发展情况。彭胜权[33]《岭南温病学说形成和研究现状》论述了1978年以来,对岭南温病历代著作,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进行了较系统的归纳整理,总结出了岭南常见温病,发病季节,内外病因,诊治方法以及药物运用等特点,对继承与发扬温病学方面的意义。李赛美,林培政[34]《岭南温病学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概述了《岭南温病研究与临床》的研究成果及其对岭南温病学的贡献和影响,并从医家学术思想及文献整理、理论探讨、临床发挥、实验研究等多层面对近年的岭南温病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岭南温病学今后的研究思路,宜跟踪社会需求,切入医疗主战场;融入“大温病学”概念,拓展温病学研究领域,与多学科汇通融合并建立长远的研究目标;胡经航[35]对岭南温病名家潘名熊《叶案括要》进行整理及相关研究等。以上众家围绕岭南温病学进行相关研究。
        
王振国[36]《论近代的<伤寒论>研究高潮》指出“从研究《伤寒论》医家分布的地域分析,在明清《伤寒论》研究的鼎盛时期,著名的伤寒学家多聚集于江浙一带……而近代岭南部分医家,一改崇尚叶薛,多治温热病学的风气,陈伯坛,黎庇留、谭次仲等医家,俱以研究《伤寒论》而名于岭南”。何丽春,李永宸,夏若君[9]《当代岭南医学研究述要》指出了“对岭南伤寒医家医著的研究,主要有“陈坤华、肖衍初分别介绍陈伯坛的临床经验、陈伯坛研究《伤寒论》的方法以及阴阳气化理论。黄仰模等,许国敏介绍了陈伯坛及其《读过金匮》。张横柳等则介绍岭南经方家易巨荪的生平以及运用经方治疗危、急、重证的医案”。张横柳、廖龙云[37]介绍了岭南伤寒医家何志雄的学术经验。黄仰模[38]等整理出版了《读过金匮》。以上诸家研究反映了岭南伤寒研究情况,同时显示了岭南伤寒研究的可发展潜力。

3.黎庇留生平研究
        
黎少庇[39]《黎庇留先生伤寒医案数则》案前叙述:“先君天佑,字庇留,广东顺德人,生于1846年,以儒通医,转师仲景,为清末期间广州市伤寒学术名家之一。生平论证处方,均以仲景大经大法为本,晚年更积其所学,撰《伤寒论崇正编》、治疗鼠疫、霍乱等专论遗著”。吴粤昌[40]《岭南医徵略》中引《伤寒论崇正编·左公海序》、《黎庇留医案·马序》及《黎庇留医案·黎序》等叙述了黎庇留的生平。《广州近代名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附录》中[41]也简略地介绍了黎氏的生平、著作、学术特点和生平临证用药的特点。刘小斌[16]《广东中医育英才》中较为详细地描述了黎庇留悬壶济世、办馆行医、课徒的经历及其为人处世等,还介绍了他存世的两部著作及其著作的特点和著作的影响。《中医人物词典》[42]和《岭南医药志》[43]均简略的记述了黎庇留生平。方恩泽[44]《苏世屏先师学术思想及其辨证用药特点》中谈到“先师苏世屏先生(1894-1961)号离尘,广东省,新会县人。1922-1927年师承于广东四大名医之黎庇留先生门下” 。郭燕文[45]等《郭梅峰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医疗经验》一文中提到“郭老15岁时从父学医,并拜老中医张惠农为师,随其在善堂助理诊症。当时广州章果、陈伯坛、黎庇留医学渊源,亦私淑为问业弟子”“在学术上,郭老是家学渊源,且博采众长,伤寒学陈伯坛、黎庇留;虚劳学章果”。上述论及黎庇留生平的一些相关研究虽不少,但多呈零碎的特点,至今未见有较全面反映黎庇留生平经历的研究结果。


4.《伤寒论崇正编》及《黎庇留医案》研究情况

4.1《伤寒论崇正编》研究现状
        
张横柳、蔡文就[46]《易巨荪与<集思医案>》“易巨荪《集思医案》是研究岭南近代伤寒学术流派的重要著述,它与陈伯坛《读过伤寒论》、黎庇留《伤寒论崇正编》齐名于时……”。王聘贤[47]《读伤寒论随笔》“谭次仲著伤寒讲义,黄谦著伤寒集注,黎天佑著伤寒崇正编……实难于枚举,何书能够临床实践,有待以后文研究”。何绍奇[48]《<黎庇留医案·二注>前言》“关于黎庇留先生的生平,只是仅从小言中得知,……晚年曾著《伤寒论崇正编》……后来,柯兰老师为我在网上查到有关黎庇留先生的一些资料:《伤寒论崇正编·左公海序》黎庇留茂才,博览四部,最癖医书……”。刘芳[12]《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岭南医学文献书目分析》“民国时期,在专著中以研究《伤寒论》为主,在21种专著中就有6种,他们是《伤寒论旁训》、《伤寒论崇正编》、……《读过伤寒论》……黎庇留的《伤寒论崇正编》,有序言云:‘经临万病,积五十年之学养……’”。以上诸篇,论及《伤寒论崇正编》时,均是简略提起,未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者。
        
刘小斌[16]《广东中医育英才》“同一时期仿照黎氏伤寒崇正编的体例,随仲景原文注解发挥者,还有台山伍律宁《伤寒论之研究》,南海赵雄驹《伤寒论旁训》,番禺《伤寒类编》。可见黎庇留的著述对广东近代伤寒研究也有一定影响。”

4.2《黎庇留医案》研究现状
        
南京江静波[49]《读<黎庇留医案>书后》“在这本医案里,保存着宝贵的治疗经验,都可以和《伤寒论》对照阅读。……黎庇留老先生使用经方,并不是教条式的搬用,而是在熟悉了经方的适应证以后,更为灵活运用。”这篇文章还指出了本书评述部分的优点及缺点所在。冷方南[50]在他的著作《近代著名中医误诊挽治百案析》里,选取了黎庇留的两个医案作为例子,从挽治角度阐发了两个因为误诊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甚至濒临死亡,经黎氏正确辨证,运用经方治疗,挽回性命的案例。强调辨证运用经方的重要性。张荣华[51]在《岭南中医》中指出“纵观《医案》一书所载50个案例,直以‘真武治验’命题者就有4例,其余各例或径用真武汤原方,或治疗过程中屡用真武,或用真武汤加味,每获良效。至于附子之用,更为频仍,足见黎庇留氏运用《伤寒》方,使用温热药的精湛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黎氏医案给后人一个提示,即:岭南虽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只要辨证准确,同样可以应用温热之剂,温热之剂虽可以化燥生火,但若运用得当,同样也可以化湿温阳。”“黎氏作为粤医伤寒大家,是岭南地区近代研究伤寒、运用经方的代表之一”。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何绍奇[48]在《<黎庇留医案·二注>前言》:“我的工作,主要是改正了书中的部分错别字以及在一些医案后面加入了自己的一些读案心得”。以上反映了《黎庇留医案》的研究情况,更显示了《黎庇留医案》的研究价值。可以说,温热药在岭南的运用必将是研究的一个亮点,而在岭南地区,对温热药、真武汤、四逆汤等温热剂的灵活运用,是《黎庇留医案》的特点之一,急症、危症以及误诊的挽治也是黎庇留医案的特点,这些都是《黎庇留医案》可挖掘的潜在亮点。
        
综上所述,对《伤寒论》的研究,始终是中医学界的热点,研究范围广,大至国际,小至地域,成果多;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有传统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及教育研究等;其中对伤寒注家的传统研究,仍然是《伤寒论》现代研究的一大热点,但目前多是围绕著名注家的研究,而关注一般注家的研究将是未来的研究趋势。岭南医学的研究,是中医界新兴起的一个研究热点,对岭南医学的研究,角度多样,成果颇丰,但总体为重温病而轻伤寒,而对少为人知的岭南伤寒注家的研究则更少。发展岭南医学、挖掘和整理岭南伤寒医家的医著刻不容缓[52],对岭南伤寒派医家黎庇留及其著作整理和相关的研究,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1——52)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08-8-26 13: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整本书,确实是难得的佳作!
唯一的瑕疵是有错别字。
传承经方,悬壶济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08:34 , Processed in 0.20502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