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复杂性科学与中医
[ 源自:中国中医药报 属性:推荐阅读 2005-12-4 本文搜索 ]
本文摘自“中国谋略科学网”
关于复杂性科学
复杂性科学是用以研究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的一门方兴未艾的交叉学科。虽然它还处于萌芽时期,但已被有些科学家誉为是“21世纪的科学”。
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复杂系统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自然、工程、生物、经济、管理、政治与社会等各个方面;它探索的复杂现象从一个细胞呈现出来的生命现象,到股票市场的涨落、城市交通的管理、自然灾害的预测,乃至社会的兴衰等等,目前,关于复杂性的研究受到了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概括起来,复杂系统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变化无常的活动背后,呈现出某种捉摸不定的秩序,其中演化、涌现、自组织、自适应、自相似被认为是复杂系统的共同特征。
涌现机制是复杂系统出现各种激动人心现象、图案和模式的共同表征,这里既包括灾难式的突现,也包括创新式的涌现。涌现的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表征及其临界点将成为认识复杂系统的重要标志。复杂系统中宏观结构的涌现往往孕育于其自组织的机制,这在生物学和社会学中均不乏例证。自组织还是复杂系统对环境产生自适应性的一个重要的调整机制。自适应性表征了复杂系统在系统层次上的自身调控能力。复杂系统与各层次子系统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自相似性,可以利用分形来加以描述。
复杂体系的结果不一定能够重复——中国中医药报“大鹏杯”2004年度新闻人物朱清时院士获奖后的特别演讲
今天,我获得了“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度新闻人物”这个称号,一方面感到十分荣幸,另一方面心里又十分不安。因为我对中医药学知之甚少,特别是在在座的这么多中医界的专家学者面前,我只是像一个刚进小学的学生。我把自己获得这个称号这件事看作是当前大家都希望促进大跨度的学科交叉的表现。因此,借这个机会,我想再向大家谈一谈我对中医科学性的认识过程。
最先是自己的亲身实践和观察,知道中医治一些病是确实有效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实践使我相信,中医包含有至今科学还未理解的真理。
1979年我出国学习,意外地发现在西方国家中最受欢迎的中国学者,不是我们这些学数理化的,而是学中医的。我在英国剑桥大学时认识一位我国学中医的访问学者,他被普茨茅斯大学药学院用高薪聘请,去帮他们把《本草纲目》翻译成英文,然后把各种药用植物的英文名称和实体找出来。那时我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内容之一——中医,在国外很受重视。然而在当时的中国,也就是七八十年代,中医被认为是落后的、甚至是迷信。我在西方国家学习时的感受,反而是国外比国内更重视中医。
与此同时,我在国外发现世界上很多民族在现代化过程中,把自己的传统文化丢掉了,他们“美国化”了。除了他们的皮肤和家谱可以告诉他们是属于哪个民族的,他们的民族特点都不存在了。那时我就在想,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是否可以避免在现代化时被丢掉的结局呢?当然,那时我对中医还没有较深入的理解,还认为中医是纯粹经验的,是一种说不出道理的东西,这种认识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后期。
我是从事物理化学研究的。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物理化学出现了一个新领域,名叫“非平衡态体系的动力学”。比利时化学家普利高津对这一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因此在1977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我八十年代在研究工作中接触到这个理论,我对中医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是从这个理论开始的。这个理论是针对现代主流自然科学的一个大漏洞而创立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现代主流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一,它认为世界走向混乱无序是不可避免的。按这一定律,如果一个鸡蛋打碎了,这个鸡蛋绝不可能再复原,这类过程是不可逆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是近几百年物理和化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它和我们周围的现实矛盾很尖锐。在现实世界中,土壤里杂乱分散的各种元素和营养物质可以不断在植物体内聚集,把混乱无序的东西不断组装成非常有序的结构。我们周围充满了生命,而生命过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反,生命在不断地把无序的东西组装成有序的,把混乱的组装成很精细规律的结构,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现实发生的矛盾。普利高津提出,问题出在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一个未引起大家注意但是很关键的前提,就是只有对封闭的体系这一定律才存在。然而世界上没有任何体系可以真正封闭起来,任何事物都处在与其他事物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整个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分割开来,就可能丢掉了不显眼但又至关重要的东西。这就造成热力学第二定律推论出“热寂说”,即整个宇宙最终将冷下来,什么活动都没有。科学家们不愿接受“热寂说”,然而却无法对这一错误推论作出解释。普利高津的理论中关键一条就是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紧密彼此相连的,分割就丢掉了不显眼但至关重要的东西,而丢掉了这些东西就可能产生谬论。普利高津因这一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在科学界引起了轰动,于是就诞生了一门新科学,就是“复杂性科学”。
“复杂性科学”在研究宇宙中的复杂性事物时,不把它们分割成部分。这与西方过去几百年发展顺利的主流科学不同,西方主流科学把复杂事物尽可能分解成最基本的单元,然后研究基本单元的特性,做实验,再根据基本单元的特性和实验结果来推整体的性质。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在纯静状态下作研究,也容易借助工具,容易重复,所以西方自然科学发展很快。但是这种分割的、还原论的方法的一个致命的缺点是丢掉了不起眼、但又起了至关重要作用的因素。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这样出问题的。普利高津得诺贝尔奖后,复杂性科学引起了全世界科学界的重视。但现在复杂性科学研究还没有成为科学研究的主流,主流还是用还原论的方法研究局部问题,但是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了仅仅研究局部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整体上来研究事物。
为了说明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我曾打过一个比喻。在商店挑西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西瓜切开来挑;另一种是有经验的人,他们拍拍西瓜,通过听声音,看颜色、瓜蒂,掂重量,综合判断西瓜甜不甜,水分多不多,也可以判断得很准。因为西瓜内在的好坏可反映在外在的很多方面,切开可以判断,不切开,如果能掌握西瓜表面的现象和内在的联系,也可以作出精确的判断。人体也类似一个西瓜。在西方文艺复兴时代以前,东方人与西方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在“不切开”的情况下,来判断生了什么病,用什么方法治。西方人在“不切开”的情况下走得不远,办法不多(只有一些如放血疗法等原始的办法),更未形成完整的理论。而古代的中国人比西方人在“挑西瓜”上聪明得多,在战国以前我们就有一套完整的理论——《黄帝内经》来对“不切开的西瓜”进行判断,并有方法去治。但也正因为这种完整的理论影响了它自身的创新和发展,以至近几百年来渐渐在阻碍我国医学的发展,当可以把西瓜切开,以便优势互补时也没去切。所以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中国医学的发展明显落后于西方。因为西方医学借助了大量的科技工具,物理测试、化学分析,如X光等,弥补了人类经验认识的不足。中医没有经过这个阶段,没有去借助工具,仍然保持着它的古朴状态。
但是应该看到,中医的“不切开”,从整体上来判断这一方向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普利高津开创的复杂性科学所追求的东西,这种方法与中医方法不谋而合,它着重研究两点:(1)研究复杂系统的组装方式、集成方式对整体的影响,不研究组成单元;(2)研究复杂系统变化过程中的敏感点、关键点。例如孔子批注《易经》时讲了一句话,叫“知至至之,知终终之”。意思就是要做一件事,一定要审时度势,知道条件成熟机会到“至”了,就赶紧抓住机会去做,就能做到“至”;如果条件没有成熟,就不要去做,做也做不成。这个“知至”就是寻找复杂系统变化过程中的敏感点、关键点。中医和复杂性科学一样,研究人体这个复杂体系的关键点、敏感点、转折点。我认为一个好的中医不应该拘泥于成方,不是什么病一定用什么方,什么药用几钱几两,而是在望闻问切后,根据具体情况来开方。第一天的药和第二天的药可能不一样,每天不同时刻也不一样,这才是真正的辨证治疗。所以中医的特点就是找人体动力学的关键点、敏感点,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药,做什么治疗。所以我说,中医是复杂性科学的范例。
我希望现在讲这些话还不太晚,因为中医在过去一百年一直处于被批评、否定、抛弃的地位,许多很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都否定中医。在很长时间中医处于被“西化”的过程中,中药要提炼它的有效成分,这样做肯定有用,是中西医学的交叉科学。但是不能只干这个,更不能用它代替中医。因为一旦提纯出一种成分,离开了复杂性背景了,说不定这种成分不仅起不了作用,还会有害。我今年到青海去调查藏药,有一种药叫佐太,把大量汞等各种剧毒药加工变成一种特效药口服治胃病,我吃下去,很好,没副作用。我想知道是怎么做的。剧毒的东西,加工、配伍得当,能够变成良药,这在西医看是不可想象的。一些药综合成分和单元成分的作用相反,这正是中医辨证思维中很重要的一点,我希望以中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从现在开始能被重视起来,否则老一辈中医过世了,年轻人很少有像他们有这样的功力,他们对中医的了解少得多。
说到中医这么长时间没被理解、接受的原因,上个月香港城市大学邀请我参加校庆并进行演讲,我讲的问题就是这些。有人提问题很尖锐,认为中医不被接受是因为中医不具备可重复性。而现在科学有个基本标准,即科学的真理一定要可重复,也就是说不管谁在同样的条件下做都能做出同样的结果,但中医不是这样。我说这恰好说明中医是更高级的学问,因为人类的高级文化都不具备机械的可重复性,比如下围棋,都是审时度势,“知至至之”,这样处理才行。高级艺术也是,比如张大千的画可以找人去摹仿,每一笔都像,但就是做不到他那个韵味。人类最高级智慧往往很强地依赖于人的素养、精神状态和能力。此外,人体过于复杂,任何人研究它都像“瞎子摸象”,不同的人走的过程都不一样,甚至最后达到的地点也不一样,虽然都能起好作用。
我不是说中医没有可改进的了,事实上它还处于古朴的状态,处于经验的状态。中医应借助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这一趋势,借助现代科技工具,把从整体上认识人体这一点发挥到极致,以弥补我们经验、感官的不足。
中国科大现在正做一件事,就是用NMR监测人在下围棋时大脑整体的活动状态。现代科技已经能够把人体做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不像西方用解剖来研究经络在什么地方。我想经络也可能只是系统集成中的一些敏感点,而不一定真有一个物质载体,它是组装方式的一个结果。我在美国网站上看到美国药物管理局刚发布新闻,在美国已有2000多万例病人接受过针灸治疗并认为有效,针灸已被美国人普遍接受。现在美国正在对针灸机理进行研究。所以如果我们不加紧研究,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就会被美国人先发掘出来了。
因此,现在是中医界和科学界联合作战的时候了!(白晓芸录音整理)
中医学属于复杂性科学的6个理由
(包含飞)无庸讳言,当今中医学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不少有志有识之士为此十分担忧。中医经络和证型方面的实证努力受到了严重挫折,有人甚至认为“从实证角度来看,其结果近乎一无所获。”也有些学者对实证努力不以为然,有的干脆认为中医学无须实证,或提出中医学是一种文化或哲学(而不是科学),泛而言之文化和哲学不存在实证问题,并且把指导诊疗实践操作的一门典型的科学讲成哲学会带来很多弊端。我认为,中医学并不全等于当今主流科学,也不全等于当今主流生命科学;中医学的实践和理论体系属于复杂性科学,它应该在驰骋在未来的复杂性科学巨大的空间中,我们应在复杂性科学意义下来谈论、认识和部署中医学发展问题。将中医学归为复杂性科学,有如下理由:
一、与先进的未来科学和科学哲学结合起来。为中医学发展驰骋开辟足够大的空间,克服简单的实证思路及由于一系列简单实证性实验受到挫折而带来的消极情绪,也有利于中医学名正言顺地留在它应该留的领域:科学领域,即坚持“中医学是科学”,而不仅仅是“文化”或“哲学”。
二、与世界科学发展潮流共进。整个生命科学都在深刻地反思和酝酿突变,焦点是面向复杂性科学。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的认识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的研究正在逐步为基因组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基因调控网络”,“蛋白质调控网络”等研究所取代,复杂性科学已实质性启动。生命科学整体论与中医学朴素的整体观在哲学上有某种相通之处。
三、从分子生物学或量子生物学层次及当代科学常识来看,中医学的经络、脏腑、中药、方剂、证型、七情、六淫都是复杂系统或复杂现象。我们对这些千年名方了解还很肤浅,如近年来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有许多新功效:调节免疫功能;对肾功能的影响;延缓衰老;治疗老年性痴呆;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矽肺。截至今日,所有这些仅是实验发现,相信未来只有复杂性理论才能对其机理进行较科学的解释。
四、可以解释中医为什么在当前传统科学模式中,也就是简单科学框架下发展缓慢。因为中医不属于简单科学,用简单的还原论方法不能证实中医的治疗机理。
五、有可能建立宏微兼顾的、古今统一的新理论。最好的中医新理论体系,应该是能兼顾传承和发展的理论。同其他科学一样,复杂性科学的发展必然有一个从粗疏到细密的演化过程,中医学传统理论可看成是一种朴素的、宏观的和处理复杂系统的理论,是一种较初步的、自然的、梗概性的并在一定程度上行之有效的复杂性理论框架。它有待于发展为一种现代意义下的复杂性理论。在复杂性科学的意义下,中医学传统理论的传承和发展会比较自然,可避免出现中医学家所不愿看到的理论断层。
六、有利于价值取向的转变。现代中医学体系比较混乱,新体系和旧体系混成一体,非常不利于发展,所以,引进复杂性科学,有利于中医价值体系着眼于未来。〔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
上一篇: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选自《中国中医药报》)下一篇:有个想法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