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876|回复: 2

陈 明:《伤寒论》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举隅

[复制链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2-6-24 12: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国有一部兵书叫《三十六计》,讲的是古代战争的谋略。“三十六计”一语,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三十六策,走为上计。”这说明,三十六计的说法在1500年前就已形成,它是对中国古代部分军事谋略和事例的概括总结,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今天,三十六计不仅用于军事,而且被世界各国广泛运用于政治、外交、经济、科技等领域。中医省疾问病,善于讲究谋略,古人云:“治病如对仗,用药如用兵。”浩瀚的中医古籍中,蕴涵着丰富的治疗韬略,它是中国古代医家治病疗疾的经验结晶。总结这些治略,无疑对中医临床大有裨益。《伤寒论》乃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著成,两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余在《伤寒论》的教研活动中,不仅体会出该书是集中医治则、治法之大成,而且发现其在组方、用药和煎服等方面,都包含着睿智的计谋,后来形成的兵法“三十六计”在《伤寒论》中都能体现出来,读来不禁令人拍案,有茅塞顿开之快。本文兹对此作肤浅探讨,以窥仲景临证谋略之一斑。 第一计瞒天过海 1.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2.解说太阳,指非常公开;太阴,指非常隐秘。自认为防备周到,则思想容易麻痹松懈。而对看惯了的东西,则往往不再怀疑。秘密隐藏于暴露之中,往往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安全。此计名出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御驾亲征,统兵三十万攻打高丽,及至东海,见波涛汹涌,大军难渡而悔。薛仁贵见状忙心生一计,对皇上说当地一富老愿为大军远征提供军粮,太宗闻之高兴,随老者到一四周挂满帷幕的华美房子验粮,觥筹交错之中,太宗心旷神怡。忽有风吹来,令帷响杯曳,太宗生疑,令人拉开帷幕,见窗外乃一望无际之大海矣。时侍从忙跪奏:陛下正统领大军乘船渡海,前往高丽。原来,太宗所进之华美房屋乃由一条大船伪装而成,薛仁贵用此计瞒过了天子而完成了渡海任务,故谓之“瞒天过海”。 3.运用运用此计,关键是一个“瞒”字,如能瞒过则大功告成,瞒不过则前功尽弃。但“瞒”并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过海”才是真正的目的。因此,要想瞒得成功,达到“过海”的目的,必须善于抓住其瞒的对象“天”的弱点,充分了解其喜恶,投其所好,顺其秉性,切忌与之激烈对抗,使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彻底解决。中医临证中遇见邪气亢盛而复杂的病证往往使用此治疗计谋,如大热用寒药,当拒而不受时,将寒药温服(顺其病性),以瞒其大热;同样,若大寒而用热药拒而不受时,则将热药凉服以瞒其大寒。《黄帝内经》最先提出了这一治略,如《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日: “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当病情进一步复杂,寒热虚实出现假象时,那么,《黄帝内经》针对这种假象也制定了“瞒天过海”的治疗计谋,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热药顺假热而用,寒药依假寒而开,亦为投其所好,待热药瞒过假热则直破真寒,寒药瞒过假寒则直清真热矣。此外,瞒天过海亦有转移视听之意,即将所施对象的注意力转移到别处,使其不知己之真正意图。《素问·五常政大论》日:“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也是“瞒天过海”计谋的治略之一。 4.伤寒论例举 白虎汤治阳明大热温服法、白虎汤治热厥法。《伤寒论》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当为“热”),白虎汤主之。”阳明邪热炽盛,充斥上下内外,一身表里尽热,其热高涨。用白虎汤之石膏、知母大寒直折,恐其拒而不受,故将白虎汤温服,顺其大热之势,瞒天以过海也。又《伤寒论》第350条云:“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热邪深伏,阳郁而不达于外,则见四肢厥冷;外有寒象,以白虎汤顺之,“寒因寒用”,麻痹其意,瞒过假寒而人内直清里热,待热清阳达,则厥逆自回。 通脉四逆汤治阴盛格阳证法。 《伤寒论》第 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通脉四逆汤主之。”少阴病,阴寒大盛,格阳于外,“里寒外热”,则外现“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治用内含大剂干姜、附子的通脉四逆汤,热因热用,以顺其性,瞒天过海,直驱在里之阴霾,可迅速解决阴阳格拒之势。 它如大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通因通用)、理中汤治疗腹满(塞因塞用)以及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热痞用麻沸汤浸渍法、烧裈散治阴阳易法等,皆为“瞒天过海”计策的具体运用,兹不赘述。 第二计围魏救赵 1.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2.解说共敌:面临强敌。敌阳:正面攻击,先发制人。敌阴:伺机攻击,后发制人。与其主动攻打正面之强敌,不如迂回到其后方空虚之处,伺机各个击破敌人。此计出自战国时代齐国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公元前353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大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国,齐派田忌、孙膑出兵救援。孙膑认为,魏国主力悉出,国内必然空虚,如即刻围攻魏国都城大梁,魏必恐而班师回救,则赵国之围不攻自解。后依计而行,果如其言。并在半路伏击魏军,使魏几乎全军覆没。 3.运用面对凶猛之强敌,一味强取,即便不是以卵击石,也可能会落得个两败俱伤。此时应沉着冷静地分析敌情,谋略筹划,找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或避实击虚,或以攻为守,或以迂为直,以彻底干净地消灭敌人。此计也广泛地运用于中医临证中,《难经·六十九难》所云“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即是此计的最好运用。补母,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如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而致肝阴不足者,其治疗,不直接治肝(救赵),而是补肾之虚(围魏)。因肾为肝母,肾水生肝木,通过“围魏救赵”,补肾水以生肝木。又如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影响脾之健运而导致脾虚,同样可以采用补脾气(围魏)以益肺气(救赵)的方法治疗。由此形成了“滋水涵木”、“培土生金”、“益火补土”等许多治疗方法。而泻子,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肝火炽盛之时,可采用泻心法治疗,因心为肝之子,泻心火(围魏)有助于泻肝火(救赵)。它如《难经》所说“欲求南风开北牖”等,也是“围魏救赵”计的具体运用。 4.伤寒论例举茯苓甘草汤救厥逆法。《伤寒论》第356条云: “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啧入胃,必作利也。”本条中“厥”,为茯苓甘草汤证之主证,但此厥逆为水停心下,阳气被遏,不能透达于四肢所致,故在治疗中,“宜先治水”、“却治其厥”,围魏以救赵,待水饮去,阳气得通,则厥逆可愈。如一味治厥(救赵),而不去治水(围魏),则非但厥不得愈,而且水饮还可侵犯人肠,续发下利等,使后患无穷。可见, “宜先治水”、“却治其厥”的“围魏救赵”谋略,也是治病求本的范例之一。《伤寒论》中“围魏救赵”计运用得相当广泛,如用五苓散攻下焦蓄水以救上焦口渴 (甚则渴欲饮水、水入即吐,第71、72、74条)及中焦痞满(第156条);用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攻下焦瘀热以救心神失常之如狂、发狂(第106、 124、125条);用大承气汤攻下肠中燥屎以救“喘冒不得卧”(第242条)及用瓜蒂散涌吐胸中痰食以治厥(第355条)等,皆为此计运用之典范。 第三计借刀杀人 1.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2.解说损:指《易经》“损”卦,在此卦中,论述了“损”(损失)与“益”(利益)的相互转化关系。这里讲的是借盟友之手杀敌,以盟友的损失换来自己的利益。此计名出自明代戏剧《三祝记》。该剧讲的是范仲淹的政敌一心要除掉范仲淹,通过密谋策划,让不会打仗的范仲淹去领兵征讨当时势力强大的西夏,欲借西夏这把“刀”除掉自己的眼中钉。这种自己不抛头露面,而是借他人之手间接除掉对手的计谋,就叫“借刀杀人”。 3.运用 运用“借刀杀人”计,首先得会“借”,借者必须详细考察被借者(刀)的条件,揆度权衡,能把握事情发展变化的趋势,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其次,所借之“刀”要快,被借者必须有能力去完成借者交代的任务,而且不露蛛丝马迹,不留后患。在中医临证中,此计可用于借治它病的方法、药物来治疗本病,如通过治标以治本、通过治表而治里、通过疏肝以治肾等。 4.伤寒论例举 四逆散治少阴厥逆法。《伤寒论》第318条云:“少阴病,四逆,……四逆散主之。”本条冠以“少阴病”名,其主证为“四逆”。然而少阴病出现四肢厥逆,以阳虚阴盛居多,应伴有恶寒倦卧、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全身虚寒的证候,用回阳救逆的四逆汤治疗。然本条所述并无上述虚寒症状,其四肢逆冷程度较轻,为少阴心肾阳气郁遏,不能外达于四肢所致。阳气郁遏,治当以开达疏散为法。然而少阴为阴经之里,肾气以闭藏为功,若用开达疏散少阴之法,不维厥逆不回,反而耗散少阴精气,后患无穷。为此,仲景拟用“借刀杀人”计谋,借厥阴肝气疏泄条达之“刀”,来治少阴心肾阳气郁遏之病。因厥阴主“枢”,有“阴尽阳生”之长;肝属木,主疏泄条达,掌气机之出入。厥阴肝上接心火,成子母相应;下连肾水,为乙癸同源。因此厥阴肝气一开,气机出入畅通,则少阴郁阳开解而自然达于四肢,厥逆自除。四逆散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药物组成,配伍绝妙。柴胡配芍药,辛开、酸收相伍,一出一人,并调肝体与肝用;柴胡配枳实,升散、沉降相佐,又一表一里,斡旋气机于内外;芍药配甘草,酸柔、甘缓相须,一柔一缓,谨防肝气伤心肾。可谓配伍精当。本方行气开郁,推陈出新,不惟治少阴阳气郁滞,实为疏肝理气,条达气机之祖方,凡气郁之证,皆可借此“刀”“杀”之。(未完待续)
    [li]转载请明确注明出处及链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权信息。 [/li][li]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网址:http://www.Chinesemedicines.net [/li]




上一篇:论“保胃气”诸法(蒲辅周)
下一篇:悟道张仲景之经方脉证纲要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33

主题

3539

积分

87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539
发表于 2012-6-24 17: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只是36计,毛主席的《矛盾论》同样可以精彩的阐述《伤寒论》。
济舟堂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23

积分

365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23
发表于 2012-6-24 22: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兵法是可用于治疗,可惜现代人不怎么理解古人兵法的原意,中医师们大多不会用。

瞒天过海只是一个名称,其内涵远远超过名称本身。此计名只是一个借称。此计关键,并不是通常人理解的“瞒”。通常的瞒,大致是欺瞒的意思,就是隐瞒真相,以假象欺骗敌人。但是如果敌人及时知道真相,此计即败露。诸葛亮的“空城计”何偿不是欺骗?但是危险万分。

真正的瞒天过海,是利用事物阴阳相包的原理,阳中必有阴,即使敌人知道真相,也不能正面抵抗,因为主动权在我,他只好采取回避的办法,否则会大败。而敌人回避,是他无奈的对策,也成就了我方的战略目标。这是必胜之计,不是靠偶然,不是靠秘密行动,而是利用必然之理。所以此计归于“胜战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05:59 , Processed in 0.19469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